讲义导言第二次.doc
8页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一)语言和语言学的界定1、语言的界定 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和思维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1)语言是人类独有的;(2)语言的基本功能是用于交际和思维;(3)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4)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2、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 人们一般认为世界上已经确认的语言或方言大概有 5500 多种其中独立的语言有 2700 种,其中的 70%都没有文字语言学家经过分析研究的语言有 500 多种很多语言使 用的人越来越少,甚至濒临灭亡比如一些北美的印第安语,澳洲和西非的一些土语在 所有语言中,汉语说的人最多, 英语在世界上使用的范围最广汉语、英语、法语、俄语、 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联合国的正式工作语言语言学家将世界上的语言分为九个谱系: 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又称印支语系) 、乌拉尔语系、阿拉泰语系闪含语系、伊比利亚-高 加索语系(又称高加索语系) 、达罗毗荼语系(又称南印度语系、德拉维达语系) 、南岛语 系、南亚语系我国境内有 56 个民族,使用约 80 种语言他们分别属于汉藏语系、阿尔泰 语系、印欧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 5 个语系3、语言学的界定 语言学是专门研究语言及其相关问题的科学,是人们对语言现象认识的概括和总结。
语言 学研究和探讨语言的性质、结构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 (1)语言的性质:交际工具→思维工具→符号系统 (2)语言的结构:语音、词汇、语义、语法、文字 (3)语言的发展:产生→演变→现状 (二)语言学的对象→语言 从研究对象看: 横向研究——书面语和口语,国语和外语 纵向研究——“活”语言和“死”语言 从研究结构看:语音、词汇、语法、语义和文字等方面 (三)语言学的任务 理论上阐述语言的性质、结构和功能,通过考察语言及应用的现象,揭示语言存在和发展 的规律挖掘语言本质→概括规律→整理出系统的理论→指导人们的语言实践例如:一 种地下能长出肥大块茎的可以食用的草本植物(汉语) 马铃薯 potato(英语)↙ ↓ ↘洋芋 土豆 山药蛋(西南) (北方) (山东) 结论:语言符号音义结合的任意性 简单句的句型: SVO(主——谓——宾) 汉语:我看书 英语:John saw the dog. SOV(主——宾——谓) 藏语:我——书——看VSO(谓——主——宾) 台湾高山族的阿眉斯语:看——我——书 结论:不同语言里表达意思的方式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不同民族的语言各自都有一套 独特的语法系统。
二、语言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语言活动深入人类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只要有活动的地方就需要语言 1、作为传授经验和认识客观世界的工具:与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关系密切2、作为思维工具:与哲学、逻辑学、心理学关系密切3、作为思想的表现形式:与文学、文化学关系密切 (英汉比较:称谓→年龄、血缘、 亲情)4、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语言研究领域扩大→成果广泛运用→与自然科学也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三、语言学的分类 (一)功能角度1、理论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功能和结构的一般理论的科学与普通语言学基本一致 它是语言学的主体,是其他语言学的理论基础,包括具体或个别的研究和综合各种语言的 研究 2、应用语言学:是一门在普通语言学的基础上,把一些有关语言学知识和理论运用于 某些具体领域的学科狭义:语言教学,指语言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语言习得心理) 广义:除语言教学外,还包括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创立的新的语言学科,综合多种学科的 研究手段 (二)研究对象 1、普通语言学(一般语言学):是以人类自然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索人类各种语言共 有的性质、结构、功能、发展,揭示其普遍规律(普通语音学、普通词汇学、普通语法学、 普通语义学) 。
语言学研究的基础理论——指导个别语言学 2、具体语言学(个别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具体语言学是以某一种语言或方言,或 者以某一种语言或方言的一部分为研究对象,并为普通语言学提供材料并接受其指导的学 科 (汉语语言学/英语语言学、现汉/古汉;它也可以以几种有亲属关系的语言为研究对象, 分析研究其发展规律特点,如我国的壮语、布衣语、傣语、土语等是来源于侗傣语支的亲 属语言,以这几种语言为研究对象,叫侗傣语言学 ) (三)研究时段 1、共时语言学:又称静态语言学是以语言发展中某个阶段为横断面,研究相对静止的 状态→横向研究(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又可分为描写语言学和对比语言学两类 2、历时语言学:是以语言发展的历史为研究对象,研究语言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情 况 属于纵向研究(历史语音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观察一种语言的各个结构要素在 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演变,是从纵的方面研究语言的历史涉及到一种语言的,叫做历史 语言学,如历史语音学、历史词汇学、历史语法学等;涉及到多种语言和方言的,叫做历 史比较语言学 (四)研究方法 1、描写语言学:是以语言的某一共时断面的相对静止状态为分析描写对象的学科描写语言学是我们最熟悉的,它对语言进行的是断代的研究,对语言在某一个时代状 况作客观的深入细致的描写分析,以期反映出这种语言的基本面貌。
如现代汉语、古代汉 语、英语语法等都属于描写语言学又可分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等 2、比较语言学:是以一种或几种语言的历时比较研究,也可以是若干语言或方言、若干语族之间的共时比较研究如英汉语法比较研究 (五)研究角度和范围 1、微观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内部结构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某种语言在其共时阶段上的 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微观语言学包括了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和语法学等 2、宏观语言学:宏观语言学是研究语言多方面外部联系的科学联系与语言有关的各种现 象对语言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包括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艺术语言学、数理语言 学和应用语言学等 四、语言学主要流派 (一)语文学印度、希腊、中国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1、印度的语文学公元前 4 世纪,著名语言学家巴尼尼(Panini)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写成了著名的语法学著作《梵语语法》 《梵语语法》是一部诗 歌体的著作,共有 3996 条简练的语法规则该书对梵语的词法分析得相当准确细致,代表 了古代印度语言的研究水平 古印度的语言研究在三个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1)形态用对比方法把词分成词根、后缀、词尾,把词根分为原始词根和派生词根。
动词有人 称、态、式的变位;名词有主格、宾格、工具格、与格、离格、属格、方位格、呼格等 8 格2)词类巴尼尼把词分为名词、动词、介词、小品词 4 类3)语音描写了梵语语音的发音动作,区分出元音与辅音,塞音与擦音,半元音,长音与短音, 以及音节等 2、古希腊——罗马的语文学 古希腊——罗马对语言学的贡献:(1)事物与名称的关系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2)语法范畴的确立和词类的划分①亚里斯多德结合语法和逻辑,对语法范畴作了划分和归类词↙ ↓ ↘ 名词 动词 连接词 → 冠词↙ ↓ ↘ ↙ ↓ ↘ 阴性 阳性 中性 连词 系词 代词②狄奥尼修斯•特拉克斯著希腊语的第一部语法专著《语法术》或称《希腊语法》 被誉 为“语法最伟大的权威” 确定了句子和词两个基本的语法单位词分为 8 大类:名词、 动词、分词、冠词、代词、介词、副词、连词名词有格的变化;动词有时态、人称、数 的变化形成了词法体系的基本框架③狄斯考鲁的希腊语语法著作《论句法》描写了希腊语的句法结构,区别了主语和谓语 古希腊语法研究,奠定了西方传统语法的基础 3、中国的语文学荀子在《正名篇》中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 宜。
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 ” 这道出了深刻的语言学原理:一是名称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的;二是名和实之间的关系不是原本固有的,而是 人们规定的,名与实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荀子的认识,比古希腊学者的语言理论更接近 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观点西方的语言研究首先切入的是语法汉语的语言研究首先要解决 的是词义问题,其目的是为了读懂经书 语文学:“小学” “小学”初见于《大戴礼记》中,当时的“小学”本指学习六艺:礼、 乐、射、御、书、数后来“小学”含义缩小,仅指六艺之一的“书” 周代 ——— 西汉——— 东汉至隋唐五代初级学校 文字学 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汉代扬雄的《方言》是第一部汉语方言学的著作,该书罗列各地方言词汇,用当时的通 语加以解释,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汉字的注音方法:直音法,反切法等都属于古代语言研究的重要成果清代是我国传统小学的辉煌时期,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主张,例如:研究文字和字义必 须借助语音这说明请代的研究已经走到了语言科学的门口 语文学的局限性 (1)研究对象狭窄,不重口语传统语文学主要以书面语为研究材料,不重视口头语言的研究,由于经典古文语法的 规定性,使语言与现实脱节。
(2)研究目的单纯,读懂古籍传统语文学研究语言,主要是给政治、哲学、宗教、历史、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作注 解,目的是为了读懂古籍,不重视语言结构本身,缺乏对语言性质和理论的科学3)研究地位低下,附属地位传统语文学始终处于附属地位,不能形成独立的科学,所以称之为语文学而非语言学 虽然语文学存在局限,但却为语言学的建立准备了材料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标志着语言学科的正式诞生以语言的发展变化规律作为研究对象 的语言,叫历史语言学对不同语言或同一语言的不同发展阶段作比较分析,构拟语言的 原始基础形式,确定语言间的亲缘关系,以展现语言的发展变化规律,这样的语言研究叫 做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是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研究语言或方言亲属关系及其 历史发展的科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起源于 18 和 19 世纪的欧洲1786 年,英国学者琼斯 发表论文,指出梵语和拉丁语、希腊语之间存在着有系统的对应关系例如:母亲 二 三梵语 mātā dvāu trayah希腊语 mētēr duo treis 拉丁语 māter duo trēs 19 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建立标志着真正独立的语言科学诞生了。
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 的道路从历史比较语言学开始,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研究方法都有别于传统 的语文学语言学从此摆脱了经学的附庸地位,用历史的观点和历史比较法研究语言现象, 注意探讨规律,走上了科学轨道其研究主要分三大阶段1、1819 年,德国语言学家格里木(Jacob Grimm)出版了《德语语法》 ,书中提出了 印欧诸语言语音演变的规律,后人称之为“格里木定律” 他认为日尔曼语与其他印欧语有 语音对应规律 2、1861-1862 年德国的语言学家施莱歇尔(A•Schleicher)出版了《印度日耳曼语言比较语 法纲要》 ,按照语言的来源和亲属关系作“谱系分类” ,从事有关亲属语言早期的原始母语 的构拟和重建3、19 世纪后期,历史比较语言学走上了成熟阶段,其标志是“青年语法学派”的形成,该学派有两大主张:一是语音演变规律无例外,二是类推在语音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奥斯特霍夫(H•Osthoff)和布鲁克曼(K•Brugmann) ,创办《形态学研 究》 ,宣布“语音演变规律不允许任何例外” 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优缺点 (1)优点:相对于语文学时期是一个巨大进步,使语言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是一个里 程碑。
语文学:仅限于书面语;目的是校勘古书,释经解义;忽略了语言本身结构的发展 历史比较语言学:建立比较法,注意古今语言,当代不同语言的对比,重视“活”语言; 运用进化论观点考察历史来源和亲属关系,作了谱系分类2)缺点:对口语的重视不够,侧重古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