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docx
45页风电场工程可行性争论报告编制方法第一章 总 就第一条 为了统一风电场工程可行性争论报告知编制的原就、内容、深度和技术要求,特制定《风电场工程可行性争论报告编制方法》 (以下简称本方法) ;其次条 本方法适用于规划建设的风电场工程项目;其次章 编制依据和深度第三条 进行可行性争论工作时应对风电场工程的建设条件进行深化调查,取得牢靠的基础资料;收集的资料包括以下几方面: 、1 项目规划审定的结论及预可行性争论成果;2 收集邻近长期测站气象资料、灾难情形,长期测站基本情形(位置,高程,四周地势地貌及建筑物现状和变迁, 资料记录, 仪器, 测风仪位置变化的时间和位置) ,收集长期测站近 30 年历年各月平均风速、 历年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以及风电场现场测站测风同期完整年逐时风速、 风向资料;3 从风电场场址处收集至少连续一年的现场实测数据和已有的风能风能资源评估资料, 收集的有效数据完整率应大于 90%;4 收集风电场边界及其外延 10KM范畴内 1:50000 地势图、 风电场边界及其外延 1~ 2KM范畴内 1:10000 或 1:5000 地势图,尽量收集风电场范畴内 1: 2000 地势图;5 场址区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及资料;6 风电场所在地的地区社会经济现状及进展规划、 电力概况及进展规划、 电网地理接线图和土地利用规划等;7 该风电场工程已取得的接入电力系统方案资料;8 风电场所在地的自然条件、对外交通运输情形;9 工程所在地的主要建筑材料价格情形及有关造价的文件、规定;10 项目可享的优惠政策等;第四条 风电场工程可行性争论的基本任务是:1 确定项目任务和规模,并论证项目开发必要性及可行性;2 对风电场风能资源进行评估;3 查明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条件,提出相应的评判和结论;4 选择风电机组机型,提出风电机组优化布置方案,并运算风电场年上网发电量;5 依据风电场接入系统方案,确定升压变电所电气主接线及风电场风电机组集电线路方案,并进行23升压变电所及风电场电气设计,选定主要电气设备及电力电缆或架空线路型号、规格及数量;6 拟定消防方案;7 确定工程总体布置,中心把握建筑物的结构型式,布置和主要尺寸,拟定土建工程方案和工程量;8 确定工程占地的范畴及建设征地主要指标,选定对外交通方案、风电机组的安装方法、施工总进度;9 拟定风电场定员编制,提出工程治理方案;10 进行环境爱惜和水土保持设计;11 拟定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方案;12 编制工程设计概算;13 经济与社会成效分析;第一章 编制内容和技术要求第五条 可行性争论报告按本方法第六条至其次十条规定进行编制,将“综合说明”列为第一章,依次编排;第六条 综合说明1 概述:简述工程地理位置、工程任务、建设必要性、预可行性争论报告的主要结论、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复看法、本期建设规模和最终可能达到的装机容量、可行性争论工作过程以及与有关政府部门达成的协议;2 风能资源:简述工程所在地区的风能资源概况、温度、大气压和湿度等气象资料情形,说明各项主要特点值及分析成果,并对风电场风能资源进行评判;3 工程地质:简述区域地质概况、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结论以及地质灾难评估情形;4 项目的任务和规模: 简述本项目有关地区的经济进展概况、 电力系统现状和进展规划以及本项目与系统的关系,并简述该风电场规划目标及本工程的规模;5 风电机组选型和布置:经方案比较论证后,提出举荐方案选定的风电机组型式、单机容量、台数和布置,并估算风电场年上网电量;6 电气:简述风电场升压变电所接入电力系统方案、主要电气设备的选型和布置、风电机组集电线路接线方案;简述风电机组和主要电气设备的把握、爱惜和风电场的调度及通信;7 工程消防设计:简述本项目的工程消防设计和施工期消防设计方案的结论;8 土建工程: 简述工程项目的规模、 等级、标准以及举荐的总体布置方案、 风电机组的基础设计、箱式变电站基础设计以及主要建筑物的设计尺寸、平面布置、结构型式等;9 施工组织设计:简述施工条件、交通状况、风电机组的安装方法、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施工总布置原就、施工进度,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期用水和用电的数量和来源,核定永久用地和施工临进用地数量等;10 工程治理设计:简述风电场的定员编制,以及主要工程治理方案;11 环境爱惜和水土保持设计;简述环境爱惜和水土保持设计方案;12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简述主要防范计策、措施以及机构设置、人员配备;13 工程设计概算:简述编制工程设计概算的原就和依据,简述工程静态总投资、总投资、投资构成和资金筹措方案;14 经济及社会成效分析:简述经济和社会效益评判的主要成果及结论;15 结论:综述本风电场建设总的结论看法,提出今后工作看法;16 附图、附表及附件1) 本报告有以下附图风电场地理位置示意图;2) 本报告有以下附表风电场工程特性表(见附表 A)附表A ★★★ 同电场工程性表名称 单位(或型号) 数量 备注海拔高度风 经度(东经)电 纬度(北纬) 场场 年平均风速(轮毂高度)址 风功率密度(轮毂高度) 盛行风向风 风电场 电主要 机主 机电 组要 设备设备 主要机电设备升 主变压压 器变电 出线回路数及所 电压等级台数额定功率叶片数 风轮直径风轮扫掠面积切入风速额定风速切出风速安全风速轮毂高度风轮转速发电机额定功率额定电压箱式变电站型号台数容量额定电压出线回路数电压等级台数土风电机组基础型式建箱式变电站基地基特性台数础型式续上表 ★★★ 同电场工程性表名称 单位(或型号) 数量 备注土石方开挖工土石方回填混凝土施 程风电机组设备基础钢筋新建大路工 数改建大路施工 总工期量期限 第一批机组发电静态投资(编制年) 工程总投资单位千瓦静态投资概单位千瓦动态投资算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指建筑工程标其它费用 基本预备费建设期利息装机容量 年上网电量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平均上网电价(不含增值税) 平均上网电价(含增值税)经投资利润率济盈 投资利税率指利 资本金利润率标能 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力 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 指 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标 资本金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清偿能 资产负债率力第七条 风能资源1 说明风电场所在地区的区域风能资源概况;2 收集风电场所在地区邻近长期测站(如气象台、站等)的多年风速、风向、温度、气压和湿度等气象整编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出风速的年及年际变化图表,并说明风电场现测风时段在长系列中的代表性;收集邻近长期测站与风电场同期完整年逐时风速、风向资料 ;3 表达风电场场址处风能资源测站情形(位置、高程、四周地势地貌及仪器) ,整理出各测站不同测量高度的实测数据, 并依据国家标准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 GB/T 18710-2002 )及国家进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的《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 (发改能源 [2003]1403 号)对原始测风数据进行完整性、合理性及相关性等验证,对不合理和缺测数据进行相应处理;运算各测站不同高度平均风功率密度及湍流强度值,并运算有效数据完整率及风切变指数;4 依据邻近长期测站观测数据, 依据国家标准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GB/T 18710-2002 )》及国家进展和改革委员会下发的《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术规定》 (发改能源 [2003]1403 号) 要求,将验证后的风电场各测站不同高度测风数据订正为一套反映风电场长期平均水平的代表性数据,并运算订正后各测站不同高度平均风速、平均风功率密度值;5 依据国家标准 《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GB/T 18710-2002 )及国家发和改革委员会下发的 《风电场风能资源测量和评估技规定》 (发改能源 [2003]1403 号)要求,将订正后的数据处理成风电场风能资源所需要的各种参数,包括不同时段的平均风速和风功率密度、风速频率分布和风能频率分布、风向频率和风能密度方向分布等,并将处理好和各种风况参数绘制成图形;对多个没同高度的测站,可以综合比较有数据完整率不低于 90%、风速传感器安装高度接近预装风电机组轮毂高度、测站位置在风电场场址中有代表性等方面,择优选择一组经订正后的风速、风向资料进行数据处理,并绘制风况图;6 依据国家标准《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 ( GB/T 18710-2002 )运算出预装风电机组轮毂高度处代表年平均风速、 平均风功率密度值和风功率密度等级等, 依据国家标准 《风力发电机组 安全要求》(GB18451.1-2001 )运算风电场预装风电机组轮毂高度处湍流强度值和 50 年一遇 10min 平均最大风速,提出风电场场址风况对风电机组安全等级的要求,对风电场场址的风况特点和风能资源做出分析和评判;7 附表、附图1) 附表包括气象台(站)累年各月平均温度、气压和湿度统计表2) 附图包括:a) 相关长期测站连续 20 年-30 年的风速年际变化直方图b) 与风场测风塔同期的相关长期测站风速年变化直方图c) 风电场测站全年的风速和风功率密度日变化曲线图d) 风电场测站全年的风速和风功率密度年变化曲线图e) 风电场测站全年的风速和风能频率分布直方图f) 风电场测站全年的风向玫瑰图g) 风电场测站全年的风能玫瑰图h) 风电场测站各月的风向玫瑰图i) 风电场测站各月的风能玫瑰图j) 风电场测站各月的风速和风功率密度日变化曲线第八条 工程地质1 概述:本项目在预可行性争论阶段勘察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判;本阶段完成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2 区域构造稳固性:对风电场场址的区域构造稳固性做出评判,并确定风电场场址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及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3 地势地质条件:说明场址区基本地势地质条件,包括:1) 场址区的地势地貌外形,成因类和特点;2) 地层的成因类型、地质岁月、岩性、岩层产状、风化卸荷程度及分带、岩土层接触面特性等;3) 土的成因类型、物质组成、层次结构、分布规律、水平向和直向的均匀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4) 场址区的软土层、粉细砂层、膨胀性土层、湿陷性黄土层、易崩解性土层、红粘土、盐渍土层、填土层、冻土层等特殊土层的分布范畴、分层厚度、结构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 5)场址区断层破裂带的产状、规模、性质、延长情形、充填和胶结情形;节理裂隙的发育程度、产状和分布规律;6) 场址区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程度、成因类型、分布范畴和规模;7) 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上,地下水位,水质,地下水与地表水、大气降水的补排关系;8) 提出场址区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和地基承载力;4 风电场场址工程地质评判 1)对场址区地基持力层的承载才能与埋深、不均匀沉降、湿陷性、抗滑稳固、地震液化以及场地边坡稳固、地下水对基础。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