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量放线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x
5页1.1.1 测量放线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控导点的点位误差超限1、现象 在复核设计单位提供的控导点时,所选用的测量控制要求不符合测量规范2、原因分析(1)复核时所选用测量等级与所提供控导点的测量等级不一致2)未按有关测量规范进行复测.(3)所选用的测量仪器不符合测量精度要求4)点位受到扰动3、预防措施(1)复核前首先要检查点位是否稳定,复核时,要了解所提供的控导点相关技术指 标,如测控网等级、精度限差等2)按规范要求采集测量数据成果二)控导点的布设精度不够1、现象 布设的控导点坐标精度达不到要求2、原因分析(1)所提供的控导点由于自然沉降、人为损坏等原因,产生不同程度的位移2)由于仪器精度、气象因素、人为操作等各种原因,使布设时的精度与施工要求 的精度不相符3)在加密控导点时测量误差超限4)控导点的起算点精度偏低、没有按照高级控制低级的原则进行.3、预防措施(1)施工前根据所提供的控导点,严格按照要求的精度及有关规范,复测控导点与 控导点之间的边长及相关角度,核实无误后,方能使用2)在加密控导点时,应根据精度要求计算测量边长及角度所需的测回数,不得使用 半测回3)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控导点进行复测,发现误差,及时调整。
必要时控制网中 的控导点应与网外的控导点定期进行联测,以便发现控导点是否移动当控导点发生 位移时,应及时复测校正或重新布点.(4)严格按照高级控制低级的原则,加密控导点.(三)施工控制网测设精度不够1、现象由于控制网的布设不合理,使点位控制精度达不到要求2、原因分析(1)相邻控制点间的边长过于悬殊2)相邻边长问的夹角不符合有关规定3)控制点设置地点不当3、预防措施(1)控制点与控制点间的边长应大致相等,以使边长引起的测量误差减少到最小2)相邻控制点间夹角应不小于 30°或不大于 120°.(3)控制点应设于通视良好、地势较高、地质坚实,便于保存,有利于进一步加密 控制点的地方.(四)角度测量的精度不够1、现象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2、原因分析(1)由于仪器误差、对中误差、目标偏心误差、外界气候影响及仪器操作人员的熟练 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使角度测量成果达不到所要求的精度.3、预防措施(1)仪器使用前一定要经过质量检定,并定期校正.按测角精度要求采用合适的测回数 和正确的测角操作规程望远镜测角的俯仰角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 3°左右为宜, 仪器置镜点到两目标点的距离应大致相等.(2)尽量减小仪器的对中误差,当边长越短或水平角越接近 180°时,对仪器对中要 求越高.(3)减小目标照准误差.在观测水平角时应尽量使标杆立直、尽量照准目标的根部 .边 长越短,照准误差对角度观测精度影响越大.尽量使用直径较小的标杆,尽量应用双 丝瞄准。
4)应尽量减少旁折光、目标阴暗、风力、阳光直射及仪器热胀冷缩不均等影响 测量宜选择在温差小,外界干扰少,大气、环境影响小的时段进行五)长度测量的精度不够1、现象边长测量精度不够,误差超限.2、原因分析(1)用钢尺直接丈量方法测量边长的,钢尺未经鉴定或未按规定作尺长、拉力、温度、 倾斜误差修正2)用光电(红外)测距仪测量边长,未进行往返测距,未进行气温、气压改正 , 或测距仪的加、乘常数未进行检校3)测点对中不准3、预防措施(1)使用经鉴定的钢尺并按规定进行各项尺长改正 (2)使用经鉴定的测距仪进行往返测距,并进行气温、气压参数改正3)认真对中光学对中器对中误差应小于1mm,人眼估读误差应小于0六)极坐标点位放样的精度不够1 、现象 由于极坐标点位放样时的精度不够而产生误差2、原因分析 用极坐标放样时,在不考虑对中、标定及起始点误差的情况下,主要有角度和距离误 差角度误差,使点位产生横向位移;距离误差使点位产生纵向位移,而横向位移量 又与距离长短有关,两者的综合即为点位误差3、预防措施( 1)为提高点位的精确度,则可用归化法测放角度和长度但在使用上为避免差错, 应尽量在计算放样元素时采用两人分别计算或采用不同的公式计算,有条件时还可用 另外的控制点来进行复核。
2)为提高点位的放样精度,则应用测回法和复测法来提高测角精度,放样的边长应 尽可能取短,另外,还可以通过偏差值公式:△=(aXs) /P"(P" =206265)预计出偏差值 3 )后视边长应尽可能大于放样边长 , 困难情况下 , 后视边长也不能小于放样边长的 1 /2七)高程测量放样精度不够1、现象 测点高程误差超限2、原因分析(1) 读数误差和标尺偏歪 2)仪器误差超限 3 )未进行高程闭合3、预防措施( 1 )在高程测设中,应按“测规”遵循置镜、照准、立尺,读数等有关操作规程 2)水准仪必须绎过计量检定校正,以免在测放过程中产生误差 3)测点的高程放样必须进行高程的闭合测量,以及时发现和消除水准点误差八)道路纵断面控制及精度计算不符合要求1、现象 在施测纵断面时,所选择的变坡点控制位置、不具有地形代表性、竖曲线位置不到位.2、原因分析( 1 )忽视纵断面变坡特征点位置2) 纵断面中竖曲线的控制不符合设计线形 3)忽视纵断面的精度计算3、预防措施( 1)在测放纵断面前一定要根据设计里程桩号、变坡位置精确计算其平面坐标和高程.( 2)纵断面中的竖曲线放样必须同时计算竖曲线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其高程,计算 及实地测放应同时符合平面和高程放样的精度要求。
九)道路横断面测设及精度计算不符合要求1、现象 横坡测设与计算误差较大2、原因分析未根据横断面特征点位置进行计算测设3、预防措施根据设计路中心标高及路边挑水点、落水点的纵坡测放、计算其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