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导疏菁华修学报告.docx
4页善导疏菁华修学报告善导疏菁华修学报告学员:学员:ef30114ef30114 20162016 年年 8 8 月月现将观经善导疏精华修学体会报告如下,敬请老师大德慈悲开示:一、修学的体会:一、佛法修行的总纲领是觉正净,所依靠的是戒定慧我总结“觉、正、净”落实在三皈上,就是皈依佛,觉不迷,听经明理破我执,以平等施一切的观念,来对治自私自利,拓展心量皈依法,正不邪,依教奉行修十善,用十善业来规范言行举止,清静身口业皈依僧,净不染,念佛诵经伏妄想,对治心牵挂分别,清静意业二、修行有功夫的标准是止妄念伏现行止妄念是定,用念佛、诵经来落实伏现行要修散善,用十善业,易经来规范 “想心都息,缘虑并亡” ,没有胡思乱想,没有牵肠挂肚的生活才是正常的生活三、此生只为信愿求往生此生就一个目标,心心念念求自在往生,端正一个观念就是念佛求生是正业,工作生活是助行,在工作生活中修定散二善,有事做事修福,无事念佛修心,一切皆为清静心四、一切缘成就自已无定性,自制力弱,易被诱惑而退失,随波逐流而放纵往生九品在遇缘不同,所以一是要把握缘,改变缘,亲近善缘,逃避恶缘二是在一切境缘中,独做诸善不为众恶。
三是牢记克制自己一次就是迈向成功一步五、往生在于信愿有无,九品不同在于行的深浅上辈三品往生共同点是不谤大乘,中辈三品共同点是行善,下辈三品共同点是真信真干往生的共同点是信和愿,九品是行的不同,只要是真信,真发愿求生,平等施一切的大心量是上辈往生,持戒修善的是中辈往生,不知有佛一闻即信,真念切念即可下辈往生给自己的启示是首先要在信和愿上下工夫,做到真信切愿,然后所有善行平等施一切,来扩大心量,真正做到每天有可以回向的善心行,如此每天发愿求生,决定中辈往生以上六、修行落脚点是“安心住行,舍缘託静,相续注心” 即起心动念安心住于忆佛念佛上,工作生活住于净业三福,十善业上所有令身心不静之境缘,皆远离,心心念念专注于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七、净业三福的落实:一孝养父母养父母的身,使之衣食无忧;养父母的心,令之心情愉悦;养父母的志,所作所为超出父母的心理预期,任何不令操心,牵挂,忧虑二、奉事师长,受持三皈毕生修学净宗法门,听经明理,依教奉行,日日提醒落实十善业,逐步开始素食三、发菩提心、读诵大乘每天的早晚课时发愿求生,反省有没有可以回向的善行,毕生受持读诵无量寿经、并与易理一同规范身口意所作二、现阶段表现:业障表现之一:念佛夹杂妄想成了习惯。
念佛时妄想自然生起,佛号有,妄想也纷飞,佛号不伏妄滑嘴而过,念佛也造业业障表现之二:贪爱心严重其中文玩放不下,不知足,网上签到,关注动态,喜新厌旧,原来珠子警醒作用没有效果,贪爱之心时常被诱惑业障表现之三:无恒心不能忍辱贪嗔痴三毒天天在发作,天天觉悟自己过错,天天忏悔,天天改,改了犯,这就是不能忍辱修行课程没有固定,最简单的早晚十念也时常中断,易经说“立心勿恒,凶” 三、下步修学重点:前课修学决定:一、不上网,不聊天二、单位止语,不没话找话三、落实十善业四、千声佛号静心五、背无量寿经,背易经其中第一条完全没有落实,第二条也没有做到故总结心得:修学工夫在日常净土法门是大乘法门,也只有大乘法门与工作生活两不误,在工作生活中学习放下,是心地的放下,事相上更要积极,与大家不能脱节,一起同事,吃喝玩乐在一起,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求,都是随顺,自己无欲无求,要守住内心的清静世缘一定要看谈,贪嗔痴一定要减少想自己的时候要少,想要的东西要少舍自己的恶念恶行不见他人过,随喜成就他人的善念善行成就自己的善行功德现在的生活条件,工作性质,不必有意去舍,也不主动追求,一切随缘,一切都交给佛菩萨来安排安排修学功课:一、每天早晚定课为十念法。
二、散课为千声佛号,或掐珠或观像或观想三、上下班路上背易经,以此摄心,正念的时间多了,妄想的时间就少了四、落实十善业,早晚发愿回向五、总结修学体会,时常提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