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隐喻加工的大脑两半球优势之争.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l****6
  • 文档编号:39424161
  • 上传时间:2018-05-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9.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隐喻加工的大脑两半球优势之争[摘要]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是人们认知、思维、语言甚至行为的基础,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近十年来,认知心理学家对隐喻加工的脑机制研究有了很大突破随着研究的深入,对隐喻加工的脑机制是否具有右半球优势产生了分歧本文综述了支持和反对隐喻加工右半球优势的脑机制研究,分析分歧产生的原因,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隐喻 ERP fMRI 右半球 一、引言 隐喻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当我们听到句子“婚姻是一座围城”时,我们都知道“婚姻”和“围城”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却有深刻的隐喻意义早期的隐喻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方式,是指“用一个词替换另一个词来表达同一个意义,它常常把本体直接说成喻体而不露比喻痕迹”而认知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在 1980 年发表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隐喻不仅存在于语言之中,还存在于思想和行动中,我们赖以进行思考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在本质上也是隐喻的隐喻不但是一种修辞手段,还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各种认知活动中 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近十年来,认知心理学家采用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脑成像技术和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脑电技术对隐喻的认知过程进行了研究,为研究隐喻加工的脑机制提供了证据。

      但是,隐喻加工的脑机制研究却产生了一些分歧,主要集中在大脑右半球在隐喻加工中是否起特殊作用,即是否存在右半球优势效应?本文从这个分歧出发,综述隐喻加工的脑机制研究的成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奠定2基础 二、隐喻加工的脑机制研究 1.支持隐喻加工右半球优势的脑机制研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语言能力的脑功能研究检验了两半球在语言加工中的作用揭露了尽管左半球在大多数语言功能中占主要地位,右半球在语言加工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些研究表明右半球在加工语言的某些领域如笑话,隐喻,讽语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脑损伤病人为隐喻加工提供了神经语言学的证据有研究运用图片映射任务来研究隐喻的加工过程,研究中,脑损伤的病人需要对口头报告的隐喻匹配一个合适的图片结果表明,大脑左半球损伤的病人任务完成的非常好,而右半球损伤的病人经常选择那些与隐喻本义有关的图片 Yossi Arzouan 等人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检验了新隐喻加工过程的脑机制给被试呈现如下四种词对:表示本义的词对、常规隐喻的词对、新隐喻的词对和不相关的词对被试的任务是判断两个词之间是否有意义联系,与此同时记录在第二个词呈现时被试的脑电,结果发现相对于常规隐喻,新隐喻激发出右偏晚期负成分,这说明在非本义的意义理解时需要更多的努力。

      N.Mashal 等人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来研究加工新隐喻过程的脑机制也是给被试呈现四种语义关系的词对:本义关系的词对, 常规的隐喻, 新颖的隐喻或不相关的词对被试的任务是判断这两个词对之间是什么关系结果表明,新颖的隐喻与常规隐喻相比在右后颞上回,右额下回和左额中回的活动显著增强这个结果支持等级显著性假设,即右半球会选择性的参与到新颖的意义的加工过程,右半球在新隐喻的加工中有着特殊的作用 3借助于事件相关电位和来源定位分析技术,Mar′a Sotillo 等人用 S1-S2 的实验范式来检验隐喻理解的关键阶段是否存在右半球优势先给被试呈现句子,然后呈现一个词,这个词有两种类型:一种能与前面句子形成隐喻关系,另一种与前面句子没有关系分析后呈现的词激发的 ERP 波形,结果表明与隐喻相关的刺激词比不相关的刺激词有更高的 N400 成分来源定位分析表明在脑的右中部(既颞上回)两种条件下激活程度不同 从上述研究中可见,在对图片、新隐喻加工和体现隐喻句子复杂性时,大脑右半球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实验方法和实验材料的不同,脑机制的定位就不同,对右半球参与隐喻加工的具体的脑机制还不能做出肯定的定论。

      2.反对隐喻加工右半球优势的脑机制研究 尽管有数据表明右半球在隐喻加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是也有研究表明至少在一些理解过程中,右半球的优势是不存在的 Alexander M.Rapp 等人用 fMRI 技术研究了隐喻理解中脑的活动情况给健康被试呈现具有隐喻义和本义的句子,让被试判断句子是否含有消极或者积极的意义结果表明阅读隐喻句比本义句在左侧额下回,颞下回,颞后中/下回有较强的激活他们认为左额下回的激活可能反映了在隐喻理解中的语义的推理过程这个结果与其他的脑成像研究相符合,即左额下回与整合词和句子的意义有关 Argyris K. Stringaris 等人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三种不同类型的句子的神经机制试验中,给被试呈现隐喻句、本义句、或者无意义的句子,让被试判断句子是否有意义结果证明了加工不同类型的句子需要不同的神经机制相对于本义句来说,隐喻句和无意义的句子在左额下回都有激活,隐喻句在左侧丘脑处比本义句有更强的激活这个结果并不支持右半球在隐喻理解中有特殊作用4Susan S. Lee 等人用 fMRI 技术来研究与加工隐喻词的意义有关的神经网络给被试呈现三个形容词组成的刺激,并让被试判断后面两个词是否有相似的意义。

      一种条件下只需要被试提取中间词的本义,另一种条件下需要提取中间词的隐喻义.与本义刺激相比,隐喻刺激在左侧额叶和颞顶区有明显激活,结果反对在提取隐喻意义时右半球的选择性作用,先前的有关右半球在隐喻性语言的作用可能反应了比喻性语言更加复杂,而不能证明右半球对理解隐喻有特殊作用 Seana Coulson 运用视野半球启动范式来检验右半球隐喻理论,给被试呈现句子,句子的最后一个词决定句子是具有隐喻意义还是只有本义句中的词逐个呈现在视野中央,只有最后一个词随机呈现在左视野或者右视野被试的任务是报告出结尾的词或直接说“看不到”,结果表明分区呈现词汇并没有改变隐喻引发的 N400波形的大小,这表明两个半球在句子呈现背景中都起重要作用,而在语义信息的选择中左半球前区起很重要的作用,隐喻意义的理解中两半球的作用是相似的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在对隐喻句子进行基本的语义信息的选择、判断、整合、推理时,大脑右半球的优势不明显了,大脑左半球可能对隐加工过程中基本的语言信息的加工起重要作用 三、总结 由于采用的技术和实验材料以及实验方法不同,隐喻加工的脑机制定位也不尽相同这可能说明在对隐喻加工的过程中,左右半球对隐喻加工参与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在需要理解隐喻语言的基本信息时,左半球占优势,而当需要对隐喻加工花费更多的资源,隐喻句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复杂性时,右半球的作用更明显了,另外,这也可能反映了大脑右半球在语言创造性中起重要作用。

      5隐喻作为对客观世界的语言表达方式,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探索隐喻加工的脑机制,有助于了解人类的认知机制如今,隐喻的认知研究正处于热点上,而汉语隐喻的脑机制研究却处于空白阶段汉语不但有别于西方等拼音语言,而且还有独特的隐喻形式,如歇后语等,可以想象,对汉语隐喻的脑机制研究是未来隐喻认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开文,莫海文. Metaphor 和比喻:英汉比较研究.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Susan S. Lee and Mirella Dapretto. Metaphorical vs. literal word meanings: fMRI evidence against a selective role of the right hemisphere. NeuroImage ,2006,(29):536– 544. [3]E. Winner, H. Gardner. The comprehension of metaphor in braindamaged patients. Brain 1977,(100):717– 729. [4]Yossi Arzouan, Abraham Goldstein, Miriam Faust. Brainwaves are stethoscopes: ERP correlates of novel metaphor comprehension. Brain Research ,2007,(1160):69– 81. [5]N. Mashal, M. Faust, T. Hendler, M.Jung-Beeman. An fMRI investigation of the neural correlates underlying the processing of novel metaphoric expressions. Brain and Language ,2007,(100) :115–126. [6]Mar′a Sotillo, Luis Carreti′e, Jos′e A. Hinojosa, Manuel Tapia, Francisco Mercado, Sara L′opez-Mart′n, Jacobo Albert. Neural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metaphor comprehension: spatial analysis. Neuroscience Letters ,2005,(373):5–9. [7]Alexander M. Rapp, Dirk T. Leube, Michael Erb, Wolfgang Grodd, Tilo T.J. Kircher. Neural correlates of metaphor processing. Cognitive Brain Research,2004,(20):395– 402. [8]Argyris K.Stringaris, Nicholas C. Medford, Vincent Giampietro, Michael J.Brammer, Anthony S.David. Deriving meaning: Distinct neural mechanisms for metaphoric, literal, and non-meaningful sentences. Brain and Language ,2007,(100):150–162. [9]Seana Coulson, Cyma Van Petten. A special role for the right hemisphere in metaphor comprehension? ERP evidence from hemifield presentation. Brain Research ,2007,(1146) :128–145.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