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词隐喻的本体研究》评介.docx
2页动词隐喻的本体研究?评介 ?动词隐喻的本体研究?评介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张建理和朱俊伟?动词隐喻的本体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动词隐喻 动态 始解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手段隐喻从词类来看,可分为名词性隐喻和述谓隐喻后者包括动词隐喻国内外学者主要研究名词隐喻,对动词隐喻研究很少张建理和朱俊伟在2021年发表了?动词隐喻的本体研究?,试图通过动态识解论对新奇动词隐喻进行研究,旨在为人们认识世界的实际心理操作提供新视角 1.主要内容 此文主要有五局部 第一局部为引言 第二局部介绍了隐喻的动态识解将解喻者从感知到成功识解隐喻的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隐喻衔接、局域激活、隐喻连贯 第三局部是动词隐喻识解文章只讨论了新奇动词隐喻第一类为主语―动词概念冲突的隐喻如: Their money melted away on unexpected expenses. 句中“钱财〞在现实世界中不会“融化〞,因此与动词属非常规语义搭配依据语境其主语指称为真,判定此句有动词隐喻此为隐喻衔接阶段。
源域中“melt〞的常规语义搭配主语为“冰雪〞,这类物质由于外来温度的升高会消融钱财虽不会融化,但会因消费而减少和消失在隐喻连贯阶段,解喻者认识到施喻者施喻者设定“钱财是冰雪〞这一隐喻表达钱财会像冰雪那样消融 第二类为动词―宾语概念冲突而产生的隐喻句如: Mary unleashed her worries. 句中的“worries〞指称情绪,与动词没有常规语义匹配按语境认定此句主语和宾语的指称均为真并作相关推理,可判定存在动词隐喻,此为隐喻衔接在句子的局域激活阶段,“unleash〞的概念为“放开链子使……自由活动〞,激活源域中常规受事“狗〞,其典型意象为行动自由的狗但靶域中的受事是‘忧虑’,在隐喻连贯阶段,源域与靶域,尤其是其中的“dog〞与“worries〞映现为双重影像,并产生类比性关联:狗和忧虑在解除约束以后都会产生自由的感觉于是“unleash〞概念映射到靶域上,被解读为“free〞 最后是动词概念,即主语、宾语概念冲突的语例 如:胶济铁路事故撞中铁路法软肋 这儿的“撞〞义为“有巨大物理冲击力的接触〞与句子主语和宾语没有常规语义匹配按具体语境设定它们的指称为真,判定此句存在动词隐喻。
在局域激活阶段,解喻者意识到整句的语义与铁路交通有关,因此源域很可能为常识中的火车撞人或撞物事件在靶域方面,主语和宾语并不指称同一概念域,而是各指称一个靶域同时宾语本身已含有转喻和隐喻:“铁路法中的盲点是人的软肋〞在隐喻连贯阶段,源域中的施事和受事与靶域的相应局部发生跨域互动和映射来理解此句的隐喻义 第四局部是动词隐喻与名词隐喻的异同二者都是对某事体的形容或修饰它们源域都起到构成隐喻的作用但名词隐喻是“以名词为整个源域所促激的隐喻〞,动词隐喻是“以动词为局部源域所促激的隐喻〞从概念整合上看,动词隐喻中动词对名词有限定作用,而名词隐喻句可以较笼统,二者的认知机制也不同 第五局部是结语概述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意义 2.简评 此文的研究奉献主要有以下方面: 对动词隐喻进行细分并指出动词隐喻的工作定义一直以来学界的研究几乎都集中在名词隐喻上,而本文丰富了对动词隐喻的研究认识 通过动态识解论对动词隐喻进行本体研究,为揭示人类认知的后台操作开启了新窗口本文以Croftand Cruse的动态识解论分析新奇动词隐喻将动词隐喻的三个不同次类通过隐喻衔接、局域激活、隐喻连贯这三个识解阶段进行隐喻识解,详细讲述了其识解过程。
同时本研究有可能对其他词类的隐喻的识解过程有所启发 区分了动词隐喻与名词隐喻的异同本研究主要对二者在源域激活与表征方式上的异同进行了探讨,有利于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更加深入地了解动词隐喻,同时提醒不注意动词词义区别必然会导致研究结果的混乱通过对两类隐喻的比照,为正统神经心理学认为隐喻只涉及右半脑这一受到质疑的观点提供了支持 当然本文也存在一些缺乏首先,对动词隐喻的研究不够全面,本文只讨论了相对新奇的动词隐喻,没有讨论那些规约化动词隐喻和成语性动词隐喻其次,对动词隐喻与名词隐喻的异同局限在认知识解中的源域激活与表征方式上,但没有对名词隐喻与动词隐喻的识解方式的不同做深入细致解释 总的来说,本文对动词隐喻进行了相对深入的探究,丰富了国内对动词隐喻的研究,同时对动词隐喻的本体研究为揭示认知的后台操作开启了新视窗 参考文献: 【1】刘正光.隐喻的认知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2】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21 【4】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张建理.新奇隐喻的动态识解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21: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