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从人与自然关系谈生态环境保护.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29755995
  • 上传时间:2023-04-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目录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 2二、 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带来的积极后果 3三、 人类对大自然平衡的过度干预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3四、 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途径的探讨 4五、 结语 4参考文献: 5[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342页,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5[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1〜202页,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5[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第486页,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 5[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59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5] 《中国环境报》2012—4—20 5从人与自然关系谈生态环境保护摘要:自从人类的祖先开始学会直立行走,学会使用工具开始,就成为了大 自然中的领导者,于此同时也出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论是处于什么时代,人 类改造自然的一切活动都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且对这种 自然界的作用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强化,因此自然在不断改变着面貌长 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无节 制的耗费,超出了自然界的承受能力,导致了一系列的生态平衡失调和自然环境 的严重恶化。

      因此,如何协调好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如何将能动性的实践活动 和自然界对人类的受动性有机结合起来,是关系到自然界朝着有利于还是不利于 人类生存和发展方向演化,人类将受益于自然的报效还是听命于自然的报复关键 问题关键词:自然界辩证关系 资源对象 因果问题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自然界演化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同时也出现了人与自然的关 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认识与被认识,改造与被改造的关 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互为前提、互相影响的关系马克思、恩格 斯认为,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或者就人类社会而言,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 关系是同时存在、互为前提、互相影响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劳动或生 产活动同时影响自然环境和其他人,即:“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互相影响”; “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按他 利用自然力的程度使他服从一种真正的专制,而不管社会组织怎样” [1 ]与 只看到人与人的关系或者只看到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社会学家不同,马克思、恩格 斯在研究人的劳动过程或生产实践活动时,首先承认和肯定存在着人与自然的关 系,即肯定“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以人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 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 [2];然后,透过表面的人与自然的关 系看到隐藏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同自然界发生关系。

      他 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为 了进行生产,人们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 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关系,才会有生产 [3]马克思主义在承认人 与自然的关系的前提下,即在承认人对自然的依靠和适应的前提下,强调人对自 然的主观能动性和能动作用,重视人类对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研究和应用马 克思、恩格斯一方面强调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对社会、对人与人的关系的影响, 重视调整人与人的关系;另一方面也相当注意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对自然、对人 与自然的关系的影响,重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由于在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后面 往往隐藏着人与人的关系,所以要调整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相应地调整好人 与人的关系二、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带来的积极后果在人类起源的最初,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大,主要是利用环境以生活活动 、生理代谢过程与自然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当发展很长一段时间后,人类为 了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学会适应新的环境中生活的本领,以发展生产力、改革 生产方式、提高生产率为目的有意识的改造自然人的实践使自然界成为人的 对象、人的环境及人的活动要素,即作为自然进化产物的人,反过来推动了自然界的进化。

      人对自然环境的 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范围越来越广,程度越来越大[4 ]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的精神活动的时候, 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 面”人作用于自然界,使自然界的发展向着人类生存的方向事物总是运动、发 展的,自然界也是按其固有规律向前发展的,人类活动等人为因素改造自然界可 以带来积极后果的改变如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的变化;兴修水利 调控水情,可以更好的为工农业服务;大兴土木为人类建造舒适的生活环境自 然也作用于人,使人出现新的进化大自然给人类提供了生活所需要的各种物质 和能量,人利用自然界的材料创造各种新材料、新工具等使衣食住行越来越现代 化斧、锄、车床、汽车、望眼镜、雷达、遥感设备、电子计算机等仪器,使人 的手脚、感官和人脑在体外得到延长,并在不同时期随着各种先进仪器设备的运 用,使得人在思考方式和文化知识水准等精神方面得到进化三、人类对大自然平衡的过度干预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人类的活动不断改变着地球环境,人类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地球环境仍以 其固有的规律运动着,不断反作用于人类人类在运用技术促使人类文明进步的 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危害,使用氟氯化碳物导致南极臭氧层空洞的出现; 工业革命以来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加,致使全球变暖,其直接后果是极地 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等;人口的飞速膨胀,给地球上有限的资源和良好的生态 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毁灭性的灾难,从而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水 资源的短缺意味着生命受到威胁,缺水现象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城市的通病,然而 全世界每年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 5500亿立方米的水 体,将近一步加剧水资源的缺乏土地是养育万物生灵之母,然而现在地球上可 供利用的土地只有79.29亿公顷,其质量仍在不断退化,仅沙漠化每年要吞噬 320万公顷的牧场、250万公顷的旱田和12.5万公顷的水田;良田被建设占用的 速度比人口增长速度快1倍,预计到2025年,全球人均耕地面积将从目前的0.37 公顷下降到0.17公顷,在亚洲则降到0.09公顷,而且目前还在以每年2000万 公顷左右的速度减少同时各种环境污染造成的公害频繁发生这些都是由于人 类对自然界过度的开发引起的,也是自然界对人类过度行为的惩罚和报复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在最初改造自然时就已存在,但那时候人类对自然造成 的影响是有限的,自然界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不致于出现全球生态环境改变,造 成生态危机自然界的再生和自我调节能力的严重破环,使不同的自然平衡濒临 甚至超越了自我修复的极限,最终导致生态平衡的失调和自然环境的恶化,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从长远来说,将阻碍经济的发展,最终必将危及人类自身。

      四、保护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途径的探讨生态环境污染已由局部污染扩大到区域污染,甚至扩大到全球性污染,若不 及时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污染的趋势还将继续加剧目前人与自然出现的严重矛盾(生态危机),直接由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引起, 为此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首先在认识方面重建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的观念,指导人类在 实践活动中朝着有利于人类本身的目标努力,而不致于迈进加剧环境污染的深 渊比如当人类在向自然索取时,要懂得如何给予:“中华世纪环保行”、“世界 地球日”、“世界环境日”每年对每一个主题在全世界大力进行环境教育活动的宣 传教育和指导,每个国家和各地区颁布实施各类环保法规、条列通过法律约束个 类不负责任破坏环境的行为其次,用科学发展观的眼界合理组织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实践活动,人们要依 靠科技进步,从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式中解脱出来,转向新的生态发展方式, 以实现废弃物减量化、最少化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综合利用,尽可能实行闭路 循环和废弃物资源化,实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化五、结语为了维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生产,人和自然的关系应该保持平等要求人类 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要遵守自然规律,合理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生态保护的意 义就在于协调好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协调的途径可通过认识上重建观念和提高 科技合理组织各类开发活动,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两种方针紧密结合起 来[5]正如诗人北岛那耐人寻味的诗句: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正在缀满没 有遮拦的天空,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文化的涵 养,物质的积累,技术的革新,意识的觉醒,这些,都犹如璀璨的明珠,在我们 的掌心熠熠生辉,握住它们,我们就握住了希望参考文献:[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342页,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1〜202页,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第486页,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59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5] 《中国环境报》2012—4—2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