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附答案).doc
9页2021年沪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期中试卷(附答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氢气是 21 世纪的理想能源 B.科技发展可促进能源的开发利用C.煤、石油和天然气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能源结构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到许多含氮的物质,如:N2、NO2、NH3、NO、N2O3、N2O4、NaNO2、NH4NO3,则这八种物质中氮元素显示的化合价共有( )A.4种 B.5种 C.6种 D.7种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4、铬酸钾(K2CrO4)是印染、医药、电焊、搪瓷等工业的原料.铬酸钾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A.+3 B.+4 C.+5 D.+6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A.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本身发生变化C.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6、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是指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颜色,状态有所不同的物质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7、有一位同学暑假去西藏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医生让他吸氧后症状缓解吸氧可以帮助人缓解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C.吸氧为人体呼吸提供了适量的氧气 D.氧气可以燃烧8、下列与水相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B.活性炭在净水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C.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明矾可促进浑浊水中悬浮物的沉降9、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 B.H2O2 C.H2CO3 D.SO210、现有反应:2Cu(NO3)22CuO+O2↑+4X↑,则X 的化学式为( )A.NO B.NO2 C.NH3 D.N2O311、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
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2、科学家用单个分子制戚的“纳米车”能在人工操纵下运输药物分子到病源处释放,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隙C.分子是肉眼不能够直接看见的 D.分子在人为外力作用下才能运动1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对其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A.红磷:产生大量白雾 B.硫: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镁条:发出耀眼白光 D.细铁丝: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14、下列化学符号中的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正确的是( )A.2Na:“2”表示两个钠元素 B.NO2:“2”表示一个二氧化氮分子含有两个氧原子C.2OH﹣:“2”表示两个氢氧根离子 D.:“+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1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液氮用作冷冻剂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氧气用于气焊 D.浓硫酸用作干燥剂16、绚烂多姿的“冰晕”装点着美丽的天空,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
冰晕”和“冰晶“的形成过程发生的变化是( )A.均为物理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C.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D.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17、某微粒M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关于该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M的原子易失电子 B.x只能为7C.M为金属元素 D.x为8时,M为阴离子18、碱式碳酸铜受热能分解成CuO、CO2和H2O三种物质,请你判断碱式碳酸铜的组成是( )A.只含有碳、氢、氧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铜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铜元素D.肯定含有碳、氢、氧、铜元素19、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反应中,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元素种类 D.物质总质量20、在一密闭的容器中,一定质量的碳粉与过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充分反应,容器内各相关量与时间(从反应开始计时)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B.C. D.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生活中许多物质中均含有碳元素。
1)透明的金刚石、深灰色的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_______ (填“单质”或“化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但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如都具有可燃性,试写出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2)形似足球的石墨烯(C60)可以用于超导、催化领域,它是由_______(填“原子”或“分子”)构成的3)木炭、活性炭都具有_______的结构,因此都具有吸附能力,请写出活性炭的一种用途_____2、请回答(1)液体药品通常盛放在_____瓶里;(2)瓶塞应____放在桌面上3)倾倒液体时_______(填“快速”或“缓慢”)倒入,瓶口应______试管口;(4)贴标签的一方向着手心是为了防止______3、从氮气、氧气、氖气、二氧化碳中,选择符合下列题意的气体填空:(1)太空飞行人员需要携带的气体是_______; (2)白炽灯泡内含有的气体是________;(3)电工“测电笔”内充有的气体是_______; (4)植物光合作用需要的气体是_______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
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 D 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____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②____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答一点即可)2、某化学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1)甲同学利用图一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锥形瓶底铺一层细沙的目的_____;玻璃管的作用_____,气球的作用_____实验结果;红磷燃烧反应前后总质量_____(变大,变小,不变),_____(能,不能)成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乙同学用A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结果生成物的质量比镁条的质量小,原因是_____,若在燃烧的镁条正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则生成物体质量比镁条质量_____(大,小,不变)(3)丙同学用BCD实验探究,能成功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实验_____,不能验证原因是_____,_____。
4)结论:当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在_____装置中进行,才能判断反应前后总质量是否相等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为测定实验室中某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100.0g过氧化氢溶液放入小烧杯中,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计算:、(1)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是 ;(2)该过氧化氢溶液的中过氧化氢的质量为多少? (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H: 1 O: 16)2、“骨质疏松症”是由人体缺钙引起的,可服用补钙剂来治疗乳酸钙(CaC6H10O6)是一种常见补钙剂,乳酸钙片每片含乳酸钙0.2g,一个成年缺钙病人每天服用20片乳酸钙片剂可达到补钙目的计算:(1)乳酸钙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2)该成年缺钙病人改用喝牛奶(每100mL牛奶中含钙≥0. 10g)来补钙,每天至少需要喝____毫升牛奶?(写出计算过程,结果取整数)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1、C2、C3、D4、D5、A6、D7、C8、B9、A10、B11、B12、D13、A14、A15、C16、A17、D18、D19、A20、A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2分)1、单质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C+O2 2CO 分子 疏松多孔 防毒面具、冰箱除味剂、除装修甲醛(合理即可)2、细口 倒 缓慢 紧挨 腐蚀标签3、氧气 氮气 氖气 二氧化碳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1、对比 C中酚酞变红的快,B中酚酞变红的慢 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快 有利于环境保护2、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 点燃白磷 缓冲作用 不变 能 镁条燃烧产生的白烟逸散到空气中 大 B A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C中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 密闭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9分,共18分)1、3.2g;6.8g2、(1)钙:碳:氢:氧=20:36:5:48(2)市售乳酸钙每片含乳酸钙200mg,则20片乳酸钙中含乳酸钙的质量是200mg20=4000mg=4g;含钙元素的质量是4g100%≈0.734g。
根据题意,牛奶(100mL牛奶含钙≥0.10g),补充0.734g钙元素每天至少喝牛奶的质量为9 /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