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云森林公园生态景观林改造技术.docx
4页白云森林公园生态景观林改造技术摘 要: 通过对白云森林公园森林植被现状的调查,结合旅游观光的需要,采用块状改造、定向培育、带状改造、点状改造等营林技术措施,有效保存了原生植被,促进了植被演替过程,构建了物种丰富、群落稳定、地域特色鲜明、景观优美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提升了森 通过对白云森林公园森林植被现状的调查,结合旅游观光的需要,采用块状改造、定向培育、带状改造、点状改造等营林技术措施,有效保存了原生植被,促进了植被演替过程,构建了物种丰富、群落稳定、地域特色鲜明、景观优美的针阔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提升了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价值 关键词:植被,景观林改造,白云森林公园 生态景观林是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区、自然风景区、城市森林等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森林景观效果的要求在不断提高白云森林公园生态景观林的植被主要以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纯林为主,季相变化单一,景观效果不佳因此,在保护好现有植物景观的基础上,应统一规划,逐步调整,按自然景观和森林生态的要求对植物景观进行优化改造。
1概况 丽水市白云森林公园地处浙南山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952′~11958′、北纬2827′~2833′1990年经浙江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经营总面积2643.5hm2白云森林公园为主城区的自然生态屏障,是市民休闲健身的后花园公园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高气温41.5℃,极端最低气温-7.7℃,年平均降雨量1392.8mm,相对湿度70.8%,年平均无霜期265.3d 地势为西北向东南倾斜,属仙霞岭余脉,海拔在51.2~1073.2m之间,太山航测三角顶为公园最高峰山坡坡度在26~45之间的林地占总面积的89.2%,局部分布着悬崖峭壁土壤类型为红壤和黄壤,红壤分布于600~800m以下低山丘陵,占总面积的85.9%;黄壤分布于600~800m以上的中低山,占总面积的14.1%植物资源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021种,隶属于127科502属有药用植物121科458属916种;有野生观赏植物115科400属792种;有珍稀濒危植物19科27属28种,其中1级保护植物5种、2级保护植物19种、3级保护植物4种;木质藤本类有52科118属268种【3】。
根据2013年公园森林资源二类补充调查结果,现土地总面积2630hm2,其中林业用地2591hm2,占公园总面积的98.5%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为2576hm2,公益林2484hm2,灌木林11.4hm2,森林覆盖率达98.4% 2植被现状与特点 森林公园植物景观马尾松林、杉木林的面积分别为1357.2、635.2hm2,树种所构建的针叶纯林面积占乔木林地的80.1%,物种多样性单调,景观类型单一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较少采用彩叶树种作为建群树种,只有木荷(Schimasuperba)、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青冈(quercusdentatathunb)、麻栎(Quercusacutissima)等总体来看,缺乏季相变化,景观效果不佳森林公园内的林分以单层结构为主,林龄古老的复层混交林较少植物景观中,缺乏以壳斗科(Fagaceae)、樟科(Lauraceae)、木兰科(Magnoliaceae)、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山茶科(Theaceae)、冬青科(Aquifoliaceae)、山矾科(Symplocaceae)等组成的常绿阔叶林,导致公园植物景观缺乏自然美。
3景观林改造技术 3.1块状改造 在马尾松生长均匀的植物景观中,应按不规则或规则的块状混交进行改造一般块状改造面积控制在1hm2以下,块间的间距为30m左右,除改造经济林和竹类外,还可改造色叶树种或观花树种,例如黄山栾树(GoelreutereabipinnataFranchet)、枫香、银杏(GinkgoLinn)、君迁子(DiospyroslotusL.)、蓝果树(NyssasinensisOliv.)、黄山木兰(Symplocaceae)、日本樱花(Cerasusyesoensis)、石榴(PunicagranatumLinn)、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Linn)等,与保留的马尾松形成针阔块状混交林,从而逐步形成丰富多彩的阔叶林植物景观 3.2定向培育 实践表明,定向培育具有投资小、见效快、不破坏现有植物景观的优点定向培育措施包括生态疏伐、景观伐、卫生伐、劈抚抚育等,可用于改造阔叶树种多、植被丰富的植物景观,定向培育针阔混交、阔叶混交的植物景观 3.3带状改造 带状改造法适宜于坡面较大、马尾松生长均匀的植物景观改造带宽10~20m,其排列方向视山体坡度而定,顺山带适用坡度 3.4点状改造 点状改造适于旅游景点绿化改造和植被保护带内的补充栽植,树种以色叶树种、观花树种或珍贵树种为宜。
例如"白云寺";等历史文化景点绿化以松、柏、竹、梅等为主要树种,以烘托文人、名士气节;"休闲娱乐中心";"揽胜台";等自然风光景点以种植以观花、彩叶为主的植物,如杜鹃(RhodendronsimsiiPlanch)、石榴、垂丝海棠(MalushaliahaKo-ehne)、茶花(CamelliajaponionThunb)、紫薇、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山桐子(LdesiapolycarpaMaxim.)、冬青(LlexpurpureaHassk)等,可实现"锦上添花";的造景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块状改造、定向培育、带状改造、点状改造等植物景观改造方法,将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季相特色的植物按照叶色、花色及观赏期的不同,运用衬托和对比等手法对白云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多层次的优化改造,逐步改造成层次感强、呈现色相和季相变化、树形美观的植物景观,切实提升森林公园的植物景观价值,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 5参考文献 【1】方根深.植物景观建设的探讨.浙江园林,2006(2):70-73. 【2】伍谦等.景观林相改造中的色彩配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30(11):108-112. 【3】何金训,兰冬香,凌忠良,等.白云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研究.河北农业科学,2012,16(5):78-80. 【4】庄奇.泉州森林公园景观林改造技术措施探讨.林业勘察设计,2005(1):84-87. 【5】苏雪痕.植物造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6】马俊,韦新良,尤建林,等.生态景观林树种选择定量研究.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5):578-583. 【7】鲁为忠,朱红伟,余爱红,等.千岛湖生态景观林林相改造树种选择与配置模式探讨.江苏林业科技,2012,39(3):20-22. 吴琼辉,隋宏.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现状、问题和对策.广东林业科技,2013,29(3):94-96. 彭佳龙,沈宝江,潘建勇.神仙居景区景观林改造技术探讨.浙江林业科技,2006,26(4):69-72. 韦新良,何莹.生态景观林效果构成特性定景分析.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6):181-18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