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 .pdf
7页1 2018 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年国家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申论》》真题卷真题卷 省省级级以上(含副省以上(含副省级级) )综综合管理合管理类类 一、注意事项一、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限为 180 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 50 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 130 分钟满分为 100 分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用 2B 铅 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栏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当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并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放在桌上 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二、给定资料 资料资料 1 N 市为推动“中国制造 2025”试点示范城市在本地落地实施,组成调研组对本市制造业情况进行了调 研下面是调研所形成的材料 我市已经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智能制造政策框架体系,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稳步推进,智能制造创 新平台和核心技术突破初见成效,龙头企业智能化转型和区域集聚加快形成,以工业机器人为引领的智能制 造装备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
可以说,在以智能制造为重心的方略下,智能经济之“核”初步形成但 仍面临问题和不足:智能制造的基础有待夯实,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基础性关键环境要素的建设滞后 于智能制造发展需求其中,智能制造装备缺“核”少“芯”问题最为突出,核心控制技术依赖进口,工业 机器人等智能制造核心产业研发投入大部分仍处于实验室阶段这导致了我市智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示 范引领有待加强、智能制造标准指数缺位、国际技术合作服务乏力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 “要推进强基工程,打通智能制造承载能力的‘卡口’ ”调研组建议,要瞄准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 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的“四基”短板,着力在新材料、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 领域的“四基”工程化、产业化生产和应用上取得突破;要通过培育一批行业细分领域的“工匠型”企业,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促进“产品”向“精品”转变,并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制订,形 成一批能够代表“N 市智造” 、引领国内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 传统产业是我市目前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 70%,是我市经济整 体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更是智能制造推广应用的大市场。
调研中发现,在东南亚国家低成本吸引力和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双面夹击下,我市传统产业渴望通过智 能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产品品质、增强盈利能力的内生需求十分强烈市委市政府也适时地把传统产业智 能化改造列为建设“中国制造 2025”试点示范城市的主要任务;建立了 N 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在全国 率先成立智能制造协会具有示范意义的项目也在不断涌现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的动力很强、基础扎实 但数据显示:全市 7300 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实施智能化改造的比例不到 30%,部分中小企业尚未 开展智能化改造调研组认为,对于实施智能化改造,传统产业的绝大多数企业主存在不懂、不敢、不愿三 种态度,主体意识并不强同时,智能化改造的核心技术发展滞后、系统集成供给不足、人才和网络基础设 施支撑有待加强等问题,也延缓了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的步伐 2 推进传统产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就要引导创新协同,构建最大限度发挥大中小微企业、产学研用各方优 势的协同创新创业共同体,集中攻克一批以软硬件一体化为主要特征、带动性强的智能装备,自主培育扶持 一批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的系统集成、装备研制、软件开发与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等领域的智能装备骨干企 业。
要开展试点示范,在化工、汽车、纺织、家电、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中开展智能化改造示范应用,培育 一批“专精特新”的“工匠型”企业 生产服务业是智能制造发展的推动力,而我市在这方面发展相对滞后,成了发展“瓶颈”之一当前 我市生产服务业规模小、结构差等问题依然突出,主要表现在:制造企业普遍不能接受生产服务外包这 种模式,导致其发展迟缓;生产服务业“重硬轻软” ,重视工艺技术服务而轻视管理、市场、人才服务; 缺乏本土的全国性生产服务企业;服务资源整合共享机制尚未建立 要加快谋划新增关键生产服务业集聚平台,如把电商经济创新园区建成“N 市定制制造和定制电商生 产服务业集聚区” ,整合现有制造业服务平台,建设“N 市生产服务业综合对接平台”等要大力推进企 业内生产服务建设,积极鼓励制造业企业成立生产服务业公司,培育企业研究院和工程技术中心要大 力培育智能制造生产服务龙头企业,重点引进和培育引领性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商、全国性的制造工业 设计服务商,建立生产服务应用技术创新联盟 资料资料 2 W 市多次举办了中国机器人峰会人工智能等流行词汇在这里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 W 市民营经济发达,但传统产业占比超过 70%。
这样一个传统制造业占大头的县级市,经济转型升级的突 破口在哪儿?W 市的探索表明,发展智能经济或许是关键之招 第四届中国机器人峰会开幕前夕,记者深入 W 市的工业园区、企业生产车间,探寻和领略这座城市关 于智能制造的雄心 在平板电脑上用手指点击一个程序发出指令,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机器人,灵巧地挥舞着手臂,利索地 把几个玻璃杯叠放在一起,成了金字塔状这是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以 G 为首的团队最新研发的双臂柔性 机器人,也是国内自主研发的首个十四轴双臂机器人 在 W 市,人们意识到,在智能经济这一新形态下,谁能在智能机器人这一先导产业捷足先登,谁就能 抢占先机因而,W 市明确把机器人产业作为发展智能经济的切入点 在 W 市采访,记者接触到的专家和企业家,均对即将开幕的中国机器人峰会充满期待这个业内盛会 对 W 市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拉动作用明显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的迅速成长,以及随后一系列机器人企业的 落户,正是 W 市花大力气举办中国机器人峰会结出的果实 中国机器人峰会,只是 W 市布局机器人产业和智能经济的“冰山一角” W 市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市 发展机器人产业的一系列规划,并不是一时兴起的跟风,而是区域发展战略的延续和深化。
W 市是经济强 市,制造业基础较好,应用市场广阔,发展机器人产业可谓水到渠成 除了中国机器人峰会、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W 市还在规划建设机器人小镇眼下,一个拥有机器人 产业制造基地、机器人产业学院、机器人展览交易市场的机器人小镇正拔地而起目前小镇已落户智能经济 项目 21 个,投资 7.2 亿元 机器人以及智能经济的魅力,不仅在其本身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强大带动 力——机器人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突破口和助力器 一条自动化流水线上,近 20 个大大小小的配件经过自动组装、检测,成为一个个喷头,这是记者日前 在某自动技术有限公司看到的生产场景这套生产线是为 W 市一喷雾器企业量身定制的,平均每分钟可生 产 60 多个喷头,节省劳动力 40 人至 60 人 喷雾器制造是 W 市的一大“块状经济”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机器换人”在业内广受青睐 在经信局局长的案头,摆着一份长长的企业名单,那是 W 市传统企业智能化改造的进度表传统企业 借助“机器换人”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已形成高潮记者了解到,2016 年度 W 市以“机器换人”为突 3 破口,组织开展“机器换人”重点专项 182 项,项目总投资 21.06 亿元,实现企业核心生产设备工序(工位) 减员 8411 人,人均产值提高 3 倍以上。
不仅通过“机器换人”减少人员、提升效率,还要基于物联网技术,用数据建模,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 为产品生产找到一个最合适、成本最低的制造模式 在另一家公司的实验车间,记者看到两个机械手根据不同的零部件,自如地切换 10 余套夹具,协同完 成一个精密产品的组装整条流水线上机器人的所有操作都是通过后台管理系统的精密测算来指示的,设备 生产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无缝衔接 从模仿到跟随,再到自主创新,近年来 W 市涌现出一大批本土的系统集成和服务提供商,服务于传统 制造业的升级改造 高端人才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地方产业的发展走向然而,对一个县级市而言,吸引高端 人才并不容易一个人带来一个产业,这句话是 W 市引才工作的生动写照10 多年前,辞去国外公司高管 职位的 L 带着技术和人才来到 W 市在 L 的带领下,当年年底,该市第一块靶材产品成功下线,这意味着 中国结束了溅射靶材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G 是自动化领域全球首席科学家虽然来到 W 市的时间不长,但他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全球范围 内网罗智能领城的高端人才,目前已引进机器人领域国家“”专家 18 名,创办相关企业 14 家,让 机器人“块状经济”在 W 市初具雏形。
欲致奇效,必出奇招现如今,各地都在寻找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但培育智能经济,打造机器人产业, 寻常路径很难起到效果单就引进人才一条,如果没有政府层面大手笔推动,单凭企业的力量难免捉襟见肘 因而,政府的“有为之手”至关重要 在 W 市,地方政府通过筑巢引凤,吸引海内外各类创新基因集聚,并辅以相应的生态,促进其相互碰 撞、发酵,产生“化学反应” 在 W 市,企业家之间、企业家和政府之间这种密切的互动,让企业成长多多 资料资料 3 日前, “D 市杯”国际工业设计大奖赛举行了颁奖典礼,共有海内外 20 多项设计从 3000 多件参赛作品 中脱颖而出,拿下各项大奖 D 市共举办了 11 届国际工业设计大赛本届大赛更突出了设计资源与产业对接,开展了设计师对接会、 工业设计成果展等系列活动,共征集到参赛作品 3255 件,最后评出概念组金奖 1 名、银奖 3 名、铜奖 6 名, 以及产品组金奖 1 名、银奖 3 名、铜奖 6 名 一位教师此次拿到概念组金奖这是一组适合中国人烹饪习惯的智能炊具,名为“美味中国” “中国人 烹饪讲究火候,蒸鱼是蒸五分钟还是八分钟?这个时间往往不好把握,但温度可以最直观体现。
”这个锅的 最大秘密是手柄一按就可以分离,能自动检测锅内温度,不会让蒸煮、炒菜出现“口感太老” “偏生”等问 题这位教师称,这个手柄未来甚至可以与普通的蒸锅、电磁炉等搭配,市场空间非常大,相比于概念复杂、 功能冗余的各种智能化产品,这种简单而实用的设计才能真正改变生活而产品组金奖作品是一套沙发,这 套沙发的设计体现多功能,拼接组合适应各种户型 现场众多专家认为,D 市年年举办工业设计大赛,品牌效应已经很强,吸引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年轻设 计师关注,不少实用化、智能化的工业设计,堪称惊艳,这是一笔有待进一步挖掘的宝贵财富 “现在,已经不是科技推动设计的时代,而是设计推动科技的时代 ”此次设计创新高峰论坛上,著名 设计顾问 H 教授做了主题演讲,谈到了作为典型的工业大市,D 市要学会用设计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 借用人的“慧” ,打造物的“智” ,将工业技术和设计创新深度融合H 认为,好的设计师应该思考满足人们 的实际需求,改善人的生活质量而更高明的设计师,则要关注人类,关注生存环境,应该思考人与产品、 与大自然的关系谈到中国设计的发展,H 指出,中国的设计师应该多研究吸收中国人的传统文化,比如在 设计中国的传统建筑或家具时,应该更多地去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
这并不意味着在一个现代物品上印 4 几个传统图案就行了,而是要真正去体味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智慧和美 工业设计协会的 Y 教授说,此次获奖作品很多都是智慧生活类产品的设计,这构成了工业设计的一种 方向中国如今的产品从外观和结构设计上已经不错了,可以说是“四肢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