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传播学考点整理.docx
18页教育传播学考点整理第一章绪论传播:传递信息的行为或过程传播的类型:(P3)一. 人对人的传播1. 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2. 组织传播3. 人众传播4. 教育传播二. 人的内在传播传播学的奠基人:拉斯韦尔、勒温(又译卢因)、拉扎斯费尔德、霍夫兰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教育传播: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 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P6)教育传播的特征:(P7)(1) 明确的目的性教育传播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一种传播活动2) 内容的严格规定性教育传播的内容是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人纲的要求严格选定的3) 受者的特定性教育传播有特定的对彖,人学的教材,不能用作中学的课本4) 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在教育传播中,教育者既可以用II语和姿态作媒体,又可以用 板书、模型、幻灯、电视、计算机等作媒体:既可以是面对面的传播,又可以是远距离的传 播教育传播的发展阶段:(P11)一. 口语传播阶段二. 文字传播阶段三. 电子传播阶段四. 网络传播阶段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不同:(P7)(1) 人众传播的目的,主要是通报消息、提供娱乐、宣传教育。
教育传播的目的,主要是 培养合格的公民,造就优秀人才2) 人众传播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为主体的一般人众教育传播的对彖,主要是正在成 长的年轻一代3) 大众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的编辑、记者和节目的制作者 教育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材编制者4) 人众传播主要是一种间接的传播,是传者通过媒体(报刊、图书、电影、电视、广播、 互联网等)向广人公众进行传播教育传播既可以是通过媒体的间接的传播,又可以是面对 面的直接的传播5) 大众传播中的反馈过程,一般迂回缓慢,具有更多的单向传播的特点教育传播能较快地收到反馈信息,具有更多的双向交流特点6)在人众传播中,信息的选择,有很人的随意性在教育传播中,信息的选择,有严格 的规定性,要求高度的科学性教育传播系统是怎样的系统?1. 是一个开放性的社会系统(开放系统是指系统能够不断地同外界坏境进行物质、能屋和 信息交换2. 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动态系统3. 是一个可调节的控制系统教育媒体教育信息(结合各小组的讨论,能自圆其说即可参考书上P9-11)教育传播学的学科性质:它是教育学和传播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产物它是传播学的一 个分支,也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
它属于社会科学P15)教育传播学与教育技术学有何不同?(P17)教育传播学主要是从理论的角度,解释教育传播的规律,探讨教育传播的知识体系,着重回 答教育传播研究中“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教育技术学主要是从技术的角度探讨把教育传播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手段和方法的体系,着重 回答教育传播实践中“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第二章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教育传播过程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编码、译码、噪声、反馈 与效果P21)教育传播过程的描述:教育者把信息编码,通过某种媒体传播出去;受教育者收到受噪声干 扰的信号,经过译码了解信息的意义,并且产生一定的效果和反馈P22)编码:在发送端将信息转换为可以发送的信号编码过程包括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把信息转换为符号叫信源编码,把符号转换为信号叫信 道编码译码: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信息意义 译码过程包松信道译码和信宿译码把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符号叫信道译码,将符号转换为信息意义的过程叫信宿译码P21) 教育传播过程的几个阶段:(P22)一. 确定教育传播信息阶段二. 选择教育传播媒体阶段三. 通道传送阶段四. 接收与解释阶段五. 评价与反馈阶段六. 调整再传送阶段 模式的定义:再现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P30)模式的类型:(P31)1. 按模式的性质可以分为两种:结构性模式和功能性模式。
2. 按模式的表示形式町以分为:语词的形式、图解的形式、数学的形式几种著名的传播模式:(一)亚里士多德模式(P32)拉斯韦尔的模式在人众传播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它率先开创了传播学模式研究方法之先 河但这一模式过于简单,具有以下明显的缺陷:首先,他忽略了 “反馈”的要素它是一 种单向的传播模式由于受他的模式的影响,过去的传播研究忽略了反馈过程的研究其次, 这个模式没有重视“为什么”或动机的研究问题在动机方面,有两种值得重视的动机:一 是受众为何使用传播媒体,二是传播者和传播组织为了什么去传播最后,重视传播者的地 位,忽视、甚至剥夺了受传者的“主体参与”地位课件:提出传播的五个要素典型的线性传播模式,单向传播,忽略了反馈忽略了社会和坏境对传播的影响)香农一韦邛传播模式,虽然是从特殊的电报通信中发展起来的,但它能用来解释人类的一半 传播过程,成为其他许多传播模式的基础它系统考虑了 “信息”与“信号”之间的转换关 系,运用数学模式测量信息量、信号与通道容量同时还分析了传播中不可避免的障碍因素 一一噪音的问题课件:对传播过程的描述比5W更细致将信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考虑到传播过程中存在干扰循环模式首先已与单向传播划清了界限;其次,它强调在信源与信宿(目的地)之间,即传 者与受者之间,只有在共同的经验范围之内才能真正进行传播,因为只有这样信号才能被传 受双方所共享:再次,传受双方在编码、解释、译码和传递、接收讯息时,是相互作用、相 互影响的;最后,传播信息、分享信息和反馈信息的过程是循环往复、持续不断的。
当然,这种模式较好地反映了人际传播的情况,而不太适合人众传播模式所暗含的传受两 者的平等、等量的传播观念,在大众传播中是找不到的课件:引入传播单位信息经过循坏,双方所得信息不断膨胀•在共同的经验范闱内,才能进行真正的传播适用于人际传播)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首先,它克服了单项直线模式的缺点,明确补充了反馈的环节和渠道 (人众媒介设施和反馈设施),使传播过程更符合人类传播互动的特点其次,这个模式还 拓展了噪音的概念,指出噪音不仅对信息而且对传达和反馈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或要素都 会发生影响,这一点加深了我们对噪音作用的认识再次,该模式也显示了传者与受者产生 含义不一致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噪音的干扰反馈可以增加两者的一致性不仅如此,这个 模式的适用范I制也比较普遍,包括人众传播在内的各类社会传播过程,都可以通过这个模式 得到一定程度的说明课件:克服单向线性传播的缺点注重反馈坏节,反馈增加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一致性.考虑噪声的影响)(六)贝罗的S-M-C-R模式信源信息(M) 通道(C) 受传者(R)传播技能內容传播技能成分处理社会背景结构补会背景文化这个模式的出现,符号把人们的注意力从“物”引向人,从信源引向受传者,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该模式是单向的和线性的,缺少反馈坏节,后来,贝罗的解释者增加了反馈坏节另外,它对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干扰因素也未考虑课件:把注意力从“物”引向n 传播要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教育坏I 忽略反馈)旳基木棋斗典型 竽传播的基本模式(七)韦斯琴•来的传播模式 教诩教教育媒体受教育者特点:书P39施拉姆-余也鲁教育传播模式(P40)(蛮打岀来好了…) 特点:书P40朝学内客第三章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信息:信息是关于爭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信息的产生:(P56)1. 信息是在物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2. 相互作用的方式:物质直接作用方式物质场的作用方式发射与接收方式3. 作用的痕迹一一信息教育信息:从狭义的角度考虑,教育信息主要指教学内容,如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P63)教育信息的来源:(P64)1•教师2. 客观事物3. 教学信息体语言符号的局限:1. 语言是静态的,而现实却是动态的2. 语言是有限的,而现实是无限的3. 语言是抽彖的,而现实是具体、丰富多样的语言运用的适当现彖:僵化抽象、忽视差异、非此及彼、主观倾向 语言符号的功能:1. 语言是传播中最通用、最简便的传播媒体2. 语言是思维发展的根本工具,是认知水平发展的催化剂3. 语言能够控制受传者的注意域限,引导他们的思维指向4. 知识体系是以语言符号系统的形式表现的。
学习的终点表现就是要掌握以抽彖符号表现 的知识体系非语言符号的功能:1. 传播态度情绪,透视情感真伪2. 补充言语信息,全面展示个性3. 替代言语信息,适应传播环境专业语言符号产生的原因:(P80)自然语言作为一种传播工具有许多优点,但它作为一种科学的语言使用时,存在着一些不可 克服的局限性:(1)语词的多义性同一语词有多种不同的含义或相同语音也具有多种不同 的意义2)语法不够严格自然语言的语法结构比较松散,形式复杂多样,逻辑关系不甚 明显,含义理解也较为费劲3)缺乏模式化自然语言难以简明地表达科学中某些精密而 又复杂的内容为了克服自然语言的这些局限性,人们发展和建立了专业符号语言专业符号语言的表达形式和含义内容之间,只存在唯一的确定关系,不存在语义模糊和多义 性的问题专业符号语言的运用,可以使科学知识的表达更严谨、更精确、更清晰非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中的应用:(P86)1. 教师的非语言符号(1) 象征性非语言符号(2) 说明性非语言符号(3) 表露性非语言符号(4) 体调性非语言符号(5) 空间的非语言符号(6) 类语言符号(7) 副体态语言2. 教材中的非语言符号(1) 标本、模型与演示实验(2) 插图、挂画与简画(3) 电子教材中的非语言符号3. 教育传播坏境第四章教育传播通道和媒体教育传播通道:教育传播通道是教育信息传递的途径。
P94)传播通道的要素:编码、译码和信道教育传播通道中的干扰:(P96)一. 来自信源的干扰二. 来自编码的干扰三. 来自信道的干扰四. 来自译码的干扰如何排除这些干扰?如何保持教育传播通道的畅通? (P97)一. 让校园充满信息二. 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三. 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育传播媒体:媒体是人类传播活动中运載和传递信息的物体,当媒体是以教育信息的传递 为最终目的时称为教育媒体课件)一般的媒体发展成为教育传播媒体要具备两个基本要素:(P99)1. 媒体用于储存与传递以教育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