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逻辑哲学分析论文 .doc

11页
  • 卖家[上传人]:ldj****22
  • 文档编号:42511199
  • 上传时间:2018-06-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3.50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逻辑哲学分析论文逻辑哲学分析论文 一“图象论”与命题真值维特根斯坦是学界倍受关注的大师,其前后期思想的迥异恰当地诠释了他的哲学主题:“哲学不是一种学说,而是一种活动 ”①有趣的是,辛提卡博弈论语义学所强调的也是动态的理解命题,这与维特根斯坦哲学在本质上殊途同归维特根斯坦哲学的主要贡献之一就在于提出了著名的“图象论”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和后期哲学的目的都在于通过研究语言的结构和界限来理解思想的结构和界限维特根斯坦工作的基点,就是回到逻辑的出发点,即考虑命题的性质这样,真的界限就构成了语言的界限,维特根斯坦所考虑的就是关于事实的话语 “人给自己造出事实的图象”②维特根斯坦指出:命题是实在的图象,“图象是实在的一幅模型”③ “图象是一种事实”④ “图象所表现者即是其意义”⑤ “图象的真假在于其意义与实在的符合与否”⑥维特根斯坦认为,图象与它所图示的事实之间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这种关系“由图象元素与物项的配合而成”⑦,这种关系本身也是一种图象;二是“凡图象,不论只有什么型式但要能表象实在———对或错———所必须与实在共有的东西,即是逻辑型式,亦即实在的型式 ”⑧所以,“每个图象亦是一逻辑图象”⑨。

      “对象是简单的”⑩ “对象构成世界的本体因此不能是复合的 ”一切复合物必然可分解到不可再分的部分,这就是绝对简单的对象,那么,这种绝对简单的对象是什么?很显然,维特根斯坦这一思想的形成深受罗素和弗雷格的影响罗素对客体进行了区分,一类是亲知的客体,一类是描述的客体,通过“亲知还原”,描述的客体可以转化为亲知的客体,维特根斯坦对罗素的客体进行了扩展,认为属性和关系也是一种客体语言中的一个名称来表示一个简单的客体,通过这些客体的结合方式,指称客体的名称可以相互组合成句子对于简单的客体,我们无法定义它们是什么,我们仅仅能够指示它们,这样,我们也就无法言说这些客体是存在的,因为定义一个客体就是意谓着被定义项的存在维特根斯坦的绝对简单的对象实质上是罗素亲知客体的变体,是经验的客体图象论的主旨是说明图象如何具有命题的内容,图象可以看成一个句子,一个句子也可以看成图象,这对于解释最简单句子的合理性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如何处理复杂的句子呢?维特根斯坦最开始的设想是用合取和析取处理一切复杂句子,这也是辛提卡采取斯科伦前束式处理量词句的直接思想来源,但是维特根斯坦后来采取了另一个思路,代之以集成的图象法,“凡对于复合体的陈述,都可解析成对于其成分的陈述,解析成一些把复合体完全摹状了的命题。

      ”即一个复杂的表达式的真值取决于组成它的表达式的真值,即命题就是基本命题的真值涵项,这样,维特根斯坦就完成了语言的运作方式维特根斯坦的这一思想源于罗素和弗雷格的启发,罗素和弗雷格两人都认为命题才是最基本的意义单位,主张将命题形式化,即用数学中的函数表示命题维特根斯坦对这一思想的运用是水到渠成的维特根斯坦认为,”命题是原初命题的真值函量” “原初命题是命题的真值函目”换句话说,“一切命题都是对原初命题做真值运算的结果” “命题就是从一切原初命题的总和(自然也从其确是一切原初命题的总和)而得出的一切所以,从某种意义可以说,一切命题都是原初命题的总括 ”命题与世界的图象论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图象的元素与事物之间具有对应关系;二是图象与事实之间具有相同的逻辑形式由此,在维特根斯坦看来,“图象是实在的一幅模型”,“图象是一事实”,“图象所表现者即是其意义”正是因为命题具有相同的结构,才使得我们可以将其形式化,并且可以进行变项替换那么,图象如何与世界相联系?在维特根斯坦早期哲学中,这种关系由名称—客体的关系来决定,但是名称如何与客体相联系?与其说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是对前期哲学的反叛,不如说是进一步的深入,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中,名称与客体的关系被受一定规则支配的人类活动所确定。

      在完成这个思想转变之后,维特根斯坦不需要图象论了,取而代之的是语言这种被规则所支配的特征辛提卡的博弈论语义学是将博弈的方法引入命题分析,他的研究涉及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命题的构成和命题的真假,第二个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命题的真假第二个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讨论的一个主要问题,其前期哲学为解决辛提卡的第一个问题提供了思想元素命题是由概念构成的,而博弈语义学中的概念则直接对应维特根斯坦意义上的存在值得注意的是,维特根斯坦的存在是与事实相对应的存在,是以现实世界为界限的,所以辛提卡用他的可能世界改造了维特根斯坦的客体在辛提卡看来,很多情况下,人们的语言交流所涉及的客体多是描述的客体,这些描述的客体有些能转换为亲知客体,有些不能,如“结构为 H3O 的水”,但是人们在日常的交流中又会涉及这些概念,自然在定义域 D中也就应该包含这些元素,可以看出,辛提卡的客体是对维特根斯坦客体的扩展辛提卡的客体分为存在的和可能存在的两类,即在现实世界中存在和在可能世界中存在而且很明显的是,辛提卡的存在概念不是语义学层面上的,而是语用学层面上的语义,这在博弈论语义学的操作性中得以体现在辛提卡的博弈论语义学中,定义域 D 中的个体必须能与可能世界中的对象一一对应,脱离了这种对应关系,我们就不可能知道自己在言说何物,更不用说判定言说语句的真假。

      正如 DanaScott 所指出的那样,语义确定一个实现不是必需的,它应该为证实一个实现是正确的提供标准在确定了命题的构成之后,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命题真假的标准是什么辛提卡认为,命题是有意义的,命题的意义就是命题的真假值博弈论语义学的处理方法是找到一个体用概念的名称代入量词所约束的变元,即参与人“我”在定义域 D 中找到相关的个体以证实语句,而参与人“自然”则企图找到范例来证伪语句那么,如何才是找到相关的个体呢?或者说,怎样才知道代入个体后的语句为真?如前所述,辛提卡在扩展了维特根斯坦概念的基础上明确了命题的构成问题,相应的,辛提卡的命题范围较之维特根斯坦就宽泛的很多辛提卡将博弈论语义学称为“寻找并找到的”逻辑,寻找并找到了什么?就是找到一个适当个体代入后的原子句所反映出来的图象与现实世界相符合这不仅直观,而且符合人们的日常交流可见,在确定命题真假的标准上,辛提卡与维特根斯坦是一致的,就是采用图象论的符合标准辛提卡自己也曾明确指出,“博弈语义学不排斥图示的(同形的)关系理论,图示的(同形的)关系理论在原子句和现实之间建立了联系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要确定命题的真值,只要将命题与图象做个比较就可以了。

      用辛提卡的话说就是,“名称-客体关系曾经被建立,仅仅需要一件事,这件事就是将原子句和现实相比较 ”辛提卡指出:“维特根斯坦的图像理论和逻辑语义学之间的相似性和非相似性更有趣最重要的大范围相似性之一,就是在两个理论中,语言的基本元素和现实的特定方面之间的代表关系,用任何的方式都不能进一步的分析 ”罗素指出,事实是意指那种使一个命题真或假的事物而一个命题的本质就在于:它可以两种方式,即以人们所谓的真的方式或假的方式对应于一个事实最基本的事实是原子事实,与原子事实相对应的是原子命题,它肯定某物具有某种性质或某些事物具有某种关系原子命题的真假取决于它是否与原子事实相符合在原子命题的基础上,借助逻辑联结词就构成了分子命题分子命题的真假取决于组成它的原子命题的真假,是原子命题的真值函项在分子命题的基础上,借助逻辑量词可以构成更高一级的概括命题其真假最终也取决于原子命题的真假维特根斯坦继承了这一思想,认为任何复杂命题经过分析都可以还原为最基本的原子命题辛提卡由此得出结论:“一个指示性句子的表达在通常的本质上不是这些语言博弈的一个回合,在这些语言博弈中,给出了几个构成成分的词语,并且因此给出了整个句子的内涵。

      ”在辛提卡的博弈论语义学中,我们根据可能世界理论可以确定定义域 D,根据维特根斯坦的图象论可以处理命题,并且将命题的具体处理方法转化为真值函项的求解,那么,接下来要考虑的是,我们究竟应该如何为真值函项求解,并且这个方法是否可以形式化遵循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思路,辛提卡找到了博弈论二“语言游戏说”与语义博弈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中的所谓“语言游戏”,实际上是把游戏当成是运用语言的比喻,即强调语言的使用,他指出:“我将把由语言和行动(指与语言交织在一起的那些行动)所组成的整体叫做‘语言游戏’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词的意义在于使用,运用语言是一种活动,我们使用的语词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意义,必须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才能确定语词的意义,试图通过孤立的逻辑分析来揭示语词的意义,结果只能误入歧途维特根斯坦对语言的这种处理方法,实质上是从具体的语境动态地观察语词的用法,我们不能孤立地去问“什么是意义”这一类的问题,而应该说“什么是意义的解释”弄清一个语词代表什么之前,必须首先掌握包括这个语词在内的那种语言游戏,一个词语的意义也就是它在语言游戏中的实际用法维特根斯坦对于语言及其意义问题的思考,得益于一场足球比赛的启发,同时,相较于足球比赛,语言游戏也存在规则,在维特根斯坦看来,遵守规则是语言游戏的灵魂,也是一切人类行为的必要条件。

      维特根斯坦用了很多篇幅讨论规范和遵守规则 “遵守规则,做报告,下命令,下棋都是习惯(习俗,制度)遵循规则类似于服从命令人们是被训练这样做的;人们是以特定的方式对命令做出反应的人类共同的行为方式乃是我们据以解释陌生语言的参考系 ”可见,规则和遵循规则是人们在实践和交往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模式这种语言游戏所遵循的规则究竟是什么?是否就是逻辑必然性?“维特根斯坦最终在他的认识论斗争中失败了”其实[论/文/网 LunWenNet/Com]只要留意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我们不难发现维特根斯坦在处理这个问题上的缺陷,维特根斯坦指出:“我的根本思想是‘逻辑常量’不代表任何东西事实的逻辑不可能为任何东西所代表 ”“没有‘逻辑的对象’ 、 ’逻辑常量’(照弗雷格与罗素的意义),于此便显然可见 ”虽然维特根斯坦不承认逻辑常项的存在,但是认为客体具有逻辑形式,这种形式使得客体能够聚拢辛提卡认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受到博弈论的影响 “游戏概念的主要用法如此多地分享了像冯·诺意曼(vonNeumann)和约翰·纳什(JohnNash)那些数学家构建一个详细的游戏的一般理论的结构,那个理论旨在帮助科学家与哲学家理解有趣的问题的范围。

      它们甚至包括了真理与意义的问题(以及其他的语言—世界关系)以供讨论,维特根斯坦从中提出了他的语言游戏观念 ”与维特根斯坦相同,辛提卡在确立了命题和世界的图示关系之后,需要研究的就是这种关系是如何建立的,“处于这些描述关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辛提卡看来,单纯的图像论已经不能解释这个问题了,图像论的任务是描述关系,那么对关系的关系的刻画,则需要另一个理论辛提卡指出:比起那些为解释语言与现实结合所需要的思想,维特根斯坦经常包含更多的语言博弈思想 “为了理解(一个给定的一阶逻辑语句)F,我们显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记忆空间,事实上,我们对一阶语句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对语句和世界的有限的逐步比较之上,而不是(潜在的)F 的图像本质 ”“有时语言博弈能够明显的被发现用于提供词语和它所刻画之间的关联”这里我想指出的是,或许我们用图像论处理语句理解的时候已经不足道了,但更为恰当辛提卡认为自己受到“维特根斯坦有关思想的启发,强调受规则支配的人类活动,亦即寻求和发现语言游戏的重要性 ”但是,辛提卡“比维特根斯坦走得远得多,因为后者的思想是轮廓性的且不系统 ”“在我没有有效的方式找到我的下一步该如何行动时,我怎么可能在实践中采取一个策略?”这里有几种选择。

      也许有人会像在非确定性证据系统内所做的那样提出某种思路,但是辛提卡建议把我的策略限制在递归中这种限制的方法是非常精致的,它注意到了维特根斯坦对语言游戏中实际可游戏性的思考辛提卡坚持认为语言目标导向语言本质,这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处于维特根斯坦形式化时期的游戏概念的意义当时,维特根斯。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