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颤病人中风风险评估.docx
6页房颤病人中风风险评估(CHADS2系统对CHA2DS2-VASC 系统)及例...发表者:张风雷7585人已访问病例简介:患者女性,55岁,体重85公斤,身高1.65米,体重指数BMI 31,患有 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外周动脉疾病,间歇性跛行,目前主诉疲乏无力及气短,心跳不规则, 心电图显示房颤,心室率70 —90次/分病例分析病人为心房纤颤伴有糖尿病,治疗上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缓解症状,改善病人的生活 质量,另一个就是中风的预防,目前病人没有心悸等相关症状,因此病人最主要的治疗就是 中风的预防并不是所有的房颤病人都面临着中风的高发风险,我们可以通过病人合并的临 床情况来进行中风的危险分层,常用的分层方法是CHADS2评分系统,慢性心衰、高血压 病、老年人、糖尿病分别记作1分,中风病史或TIA记作2分,共约6分,本病人CHAD S2评分为1分,因为病人有糖尿病病史,但没有心衰、高血压、中风等病史,年龄也不老 根据这个结果,病人属于中风低危病人,可以服用阿司匹林,也可以口服抗凝治疗,但事实 上,CHADS2系统有一些局限性,不一定能真正充分的评价病人的中风风险现在推出的 CHA2DS2-VASC评分系统可能更加精确。
根据这个评分系统,病人计算为3分,因为病人 还存在外周血管疾病病史及属于女性病人如果CHA2DS2为3分,那么中风的风险就是 高危的病人了,这需要抗凝治疗HypertensionOral anlicoaguhtlcn1 clhef fibk lacLor*Stroke Risk: CHADS? ScoreCHADSZ RiskScoreDiabetes* Qr<)| iinlicu«gulritiQn{vr aspirin)PiQthlng lorospirin}」&电 65-yjPPrior Stroke or TIA 2Age 土 75 yearsHeart Failure己 a othw irisitUse of Oral Anticoagulation for StrokePrevention in AF CHA D5j'OH'tf < intUlly rdQ/JriL iwnitijjoi risk FJLWJi:The CHA2DS2VASc IndexStroke Risk Score for Atriat FibrillationWeight (puintsl11212111Score 二 0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or LVEF < 35% HypcrtonsionAge 之 75 yearsDiabetes mellitusSt roke/Tl A/sy st emic embolismVastular disease {MI/PAD/aqrtit plmque) Age 65-7^1 yearsSex caie^ory (feinaie)Truly fow riskAdjusted Stroke Rate According to CHA2DS2-VASc ScoreCHA2DS2-VASc Adjusted Stroke RateScore (%/year)00% .11.3%22.2%33.2%44.0%56.7%69.8%79.6%86.7%915.2%Approach to Thromboprophylaxis in AFRecommendedCHA2D£2*VASc AntithromboticRisJt CotegoryScoreTherapvOrieJ,indjor- iisk iditjr or5 2 "clinically relevant non [major1 riskfactcm>2OralOne''clinically relevant nonn^sjor " risk fatter1Either oral .antiEmgu面t or ^■^pirin 75-325 mg dailyNo risk factorsQEither aspirin 75- 3踣 Or no^ntithromboiic therapyCHADS2系统比CHA2DS2-VASC系统要简单、好记,容易计算,更适用于基层医生, 但是对于低分值病人中风的风险不一定准确,因此,对于CHADS2积分0 — 1分的病人, 最好再用CHA2DS2-VASC系统精确评估中风的风险,事实上,ESC指南要求先用CHAD S2系统筛查,如果3分或以上,病人已经需要抗凝治疗,不需要CHA2DS2-VASC系统再 次评价,如果CHADS2系统0或1分,需要再次用CHA2DS2-VASC系统评估计算病人相 对精确的中风风险,本例病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临床试验显示,中风风险高的房颤病人口服抗凝治疗能明显的减少中风的风险,可减 少2/3左右,既往的大部分试验都是应用华法令(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但是华法令也 有很多缺点,如起效较慢,容易受到食物、药物或其他疾病的影响,而且需要长期检测凝血 指标INR等,临床推行较难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开发了许多新的抗凝药物,并逐渐应用 于临床,它们大都是凝血酶或Xa因子拮抗剂,避免了华法令的那些局限性这些药物与华 法令(保持INR在2—3)相比安全性高,而且效果相似,事实上,安全性是最关键的,因 为这些病人可能需要终生服药RELY试验选用达比加群,AVERROES试验及ARISTOTLE试验选用阿派沙班,ROCKET-AF试验选用利伐沙班,还有一个正在进行的试验是用依度沙班,目前,涌现出许多 新型抗凝药物临床试验,效果虽然不一,但都很安全有效,大出血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很低, 就本例病人来说,选择新型抗凝药物可能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到底选择哪种?这要既考虑 安全性、可行性,又要考虑临床疗效,选择华法令必须监测INR,保持在2-3范围内病 人比较胖,而且患有糖尿病,选用药物还要考虑剂量,比如达比加群,临床试验中应用两种 剂量:150mg每日两次,110mg每日两次,该病人较肥胖应该选用高剂量应用。
事实上, 在美国仅选用达比加群的高剂量,这主要考虑到有效性,如果发生了中风可能致残、致死性 更高,而在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可能主要考虑到安全性,如果病人发生了出血,病人、 家属及医师很难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