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人教新课标版中考复习必考.pdf
12页1 / 12 人教新课标版中考复习古诗文知识汇总2010 七年级上册第 5 课童趣一、重点字词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3)鹤唳云端唳:鸟鸣 (4)以土砾凸者为丘砾:瓦砾、小石块 (5)以丛草为林林:树林 (6)兴正浓兴:兴趣 (7)方出神方:正8)驱之别院驱:赶9)鞭:名作动,用鞭子打10)秋毫:比喻极细微的事物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项为之强强通僵解释为僵硬4本课中有的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写出两至三个 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1)成语:明察秋毫意思是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形容视力极佳 (2)成语:怡然自得意思是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成语:庞然大物意思是形容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二、重点句子1用原文填空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 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夏天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4)见二虫斗草间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5)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三、重点段请默写童趣一文中作者叙述童年趣事“观蚊如鹤”一段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四、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2童趣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在文中作者叙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等童年趣事第 10 课论语十则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 学而时习之时:时常2) 不亦说乎说:愉快3) 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4) 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反省,自我检查三:多次5)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6) 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7) 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8)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凋谢不亦君子乎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是:此,这其恕乎其:大概,也许勿施于人施:施加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3、找了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不亦说乎说,悦的古字,愉快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人称代词,你知通“智“,聪明4请写出几个出自本课的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1 页,共 12 页 - - - - - - - - - 2 / 12 勿施于人、一日三省。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1) 阐明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 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明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3) 孔子认为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应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4) 赞美松柏坚强品格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填空,并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子曰:“岁寒,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 子 曰 : “ 其 恕 乎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子曰:“由,诲女知乎!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聪明三、段背记知识清单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传不习乎 ?”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 25课世说新语两则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寒雪日内集集:聚会(2)白雪纷纷何所似似:像(3)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大(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4)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凭借 未若:比不上6)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去:离开(7)下车引之引:拉(8)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乃至:(友人)才到与儿女讲论文意儿女:这里指子侄辈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尊君在不 (不)通(否)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2)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规代汉语1)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做凭借风吹起的柳絮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他,元方进门而去,连头都不回点拨:重点理解“未若”“因”“到”“顾”等词语。
三、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四、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答案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七年级下册第 5 课伤仲永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世隶耕隶:属于2)未尝识书具尝:曾经3)父异焉异:对感到诧异4)邑人奇之奇:以为奇对感到奇怪5)稍稍宾客其父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6)或以钱币乞之乞:求取7)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谒:拜访8)不能称前时之闻称:相当闻:名声9)贤于材人远矣贤:胜过、超过10)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可图收族:收,聚,团结文理:文采和道理泯然:完全受之于天受:承受卒之为众人卒:最终名师资料总结 - - -精品资料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 - - - 名师精心整理 - - - - - - - 第 2 页,共 12 页 - - - - - - - - - 3 / 12 如此之贤也贤:(有)才能伤仲永伤:哀伤、伤感3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解释为:牵,引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作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2、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他的父亲认为那样有利可图,每天牵着方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4、泯然众人矣他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5、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以前的名声相称三、回答下列问题答案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天资聪慧“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第二阶段:才能渐退,“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泯然众人矣” 2、“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受于天”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又指什么?指人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怎样看待?原因是“父利其然”,“不使学”,把仲永当作赚钱的工具,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作者认为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的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4、请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提炼出一个观点(不与作者观点雷同)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活到老,学到老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第 20课口技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宴:举行宴会2)施八尺屏障施:设置,安放3)少顷:一会儿 (4)既而:不久,紧接着 (5)妇抚儿乳抚:抚摸,安慰乳:喂奶6)众妙毕备毕:全、都 (7)未几:不久 (8)意少舒少:稍微舒:伸展、松弛 (9)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 (10)虽人有百手虽:即使 (11)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12)奋袖出臂奋:扬起、举起 (13)两股战战股:大腿 (14)几欲先走几:几乎15)一时齐发一时:同时16)曳屋许许声曳:拉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1)凡所应用,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只听见围帐里醒木一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喧哗的人点拨:重点理解“但”“坐”等词语 (2)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全场客人没有不伸长脖子,凝神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点拨:重点理解“绝”等词语 (3)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出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挽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发抖,几乎要抢先逃走点拨:重点理解“奋”“股”“战战”“几”等词语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这句话形容声音之杂 ) 三、回答以下问题答案 1、归纳文章的主旨通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2、 文多处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些描述有什么效果?课文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一是“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伸颈”“侧目”说明宾客听得入神,被深深吸引,惟恐有所遗漏;“微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