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西方并购动因与并购效应理论得发展.docx

11页
  • 卖家[上传人]:云****
  • 文档编号:306254437
  • 上传时间:2022-06-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4.05KB
  • / 1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word可修改西方并购动因与并购效应理论得发展西方并购动因与并购效应理论的发展    一、并购动因理论的发展  西方每一次并购浪潮都与当时的经济、金融、政治及文化等外在因素的冲击有很大的关系一般并购理论的发展也是围绕并购浪潮,侧重于解释其动因而展开的  1.关于横向并购和规模经济动因美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是随着美国国内铁路网的建成,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统一的市场而出现的美国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刺激了美国企业进行横向并购,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这一阶段的并购被美国学者称为“垄断并购”(Stigler,1950)随着美国经济的工业化,许多公司通过并购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支持这一阶段的并购理论主要是规模经济,其目标也是达到并购双方企业经营上的协同但也有经济学家持反对意见,认为兼并将导致行业内的“过度集中”这种观点认为如果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在某一行业中占有销售额的大部分,这些企业将趋向“合谋”结果企业的价格和利润将含有垄断因素因此,无法通过兼并实现规模经济,而只可能导致垄断利润  2.纵向并购和协同效应目标20世纪20年代,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销售渠道。

      无线电技术使得各种产品可以通过全国性广告进行宣传,而汽车业的发展使货物运输变得更方便,从而大大节省了产品的销售成本除此之外,整个生产链条中对各种部件质量要求的提高,共同引发了企业间进行纵向并购的热潮经济学家们(Arrow,1975;Alchian,Crawford and Klein,1978;Williamson,1975)对这次并购做出了解释,主要观点是企业纵向联合,将行业中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联合在一起可能会获得不同水平间的更有效的经营协同,因为通过纵向联合可以避免相关的联络费用和各种形式的交易成本许多公司还利用本公司拥有的所在行业的专属管理能力,通过并购使其向被并购企业溢出,从而使并购双方企业的管理水平都得到提高,实现双方公司管理间的协同  3.混合兼并和多样化经营动机理论第三次大的并购浪潮发生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这次并购浪潮发生的背景是西方财务计划和管理体系及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而形成的多样化经营动机理论这一时期的理论主要以风险化解为立足点,认为管理者和其他雇员为了保持组织资本和声誉资本以及在财务和税收方面的优势,可能会寻求多样化经营多样化经营既可以通过内部发展完成,也可以通过兼并活动完成。

      然而,在特定情况下,通过兼并达到多样化经营要优于内部发展途径企业可能仅仅是由于缺少必要的资源或其潜力已超过了行业容量而缺少内部发展的机会,这就需要通过混合并购来分散这些资源或潜力财务协同效应也对这一时期的并购做出了解释财务协同效应主要来自较低成本的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有大量内部现金流和少量投资机会的企业拥有超额现金流有较低内部资金生产能力和大量投资机会的企业需要进行额外的融资这两个企业的合并可能会得到较低的内部资金成本优势Nielsen and Melicher(1973)的实证研究发现,当收购企业现金流比率较大而被收购企业该比率较小时,作为兼并收益近似值支付给被收购企业的溢价比率较高这意味着从收购企业到被收购企业的所在行业存在着资本的再配置另一种观点认为,合并后企业的举债能力大于兼并前两个企业举债能力之和,这就提供了投资收益的税收节约这一观点也常用来解释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并购活动这一时期基于管理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出现了从管理学角度来解释并购的诸多理论,Mueller(1969)建立了最全面的混合兼并的管理主义解释,这种理论认为管理者往往采用较低的投资收益率,通过并购来扩大自己的声誉,反映了管理者与公司股东间出现的代理问题。

        4.金融创新与潜在价值低估理论第四次并购浪潮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它是随着新的融资工具的创新而蓬勃发展起来的这次并购浪潮扭转了上次并购浪潮跨行业并购的趋势,转而注重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原因是,金融创新工具,特别是垃圾债券的使用,使杠杆融资被广泛应用,企业很容易筹集大量现金进行并购,任何企业,只要经营表现稍微不善,则就有可能成为被收购的目标同时在这一阶段,分拆作为收购的一种形式占到了80年代并购总额的45%杠杆交易的滥用最终导致了反接管法、联邦新税制、破产法的实施和对银行监管的强化对这一阶段并购活动的理论解释主要是Tobin(1977)的q值理论和Jensen(1986)提出的自由现金流假说Tobin(1977)的q值理论主要阐明了在不考虑资本利得税的条件下,当企业证券市场价值低于其重置资本成本时,并购将更可能发生之所以如此,源于在股票市场上,许多机构投资者由于强调短期的收益而往往对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公司缺乏投资兴趣,导致这些企业的价值被低估;同时,在20世纪70、80年代,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较高,也使得许多公司资产的重置成本远高于其历史账面价值,使得这些公司成为有自由资源的公司兼并投资的对象。

      这些都证明了Tobin关于公司价值的论述,也从另一侧面表述了企业并购的动因这一时期用以解释杠杆收购行为的另一种理论是Jensen的自由现金流假说,他认为企业要使效率及股价最大化,自由现金流就必须支付给股东,但是公司的管理层往往没有积极性向股东支付这些剩余现金流,这时只有为公司寻找到更多的投资机会,以降低管理者所控制的资源数量,从而削弱他们的权力,同时,当为额外的投资寻求新资本而进行融资时,管理层也会受到来自外部资本市场的监督,使其行为决策更符合债权人或股东的利益因而,并购成为解决公司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利益冲突的一种有效工具在这一时期,美国的许多企业还利用并购进行合理避税,如可以通过并购一些没有或只有较小股利支出的成长型企业,并在其进入成长期后再将其出售,从而以资本利得税来代替一般的所得税另外,一个盈利能力强的企业,通过与一个有累积亏损的企业的合并,可以达到少交甚至不交企业所得税的目的  5.全球化与外部冲击理论全球化,信息技术,管制的放松及产业结构的变迁要求企业做出迅速调整,从而导致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第五次全球战略并购浪潮这一浪潮在2000-2022年高技术领域的并购浪潮中达到了高潮。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导致全球竞争的加剧,竞争的加剧又迫使世界各国普遍放松监管政策,这就给并购创造了较有利的企业内部压力和外部环境跨国公司在这一次并购浪潮中成为领导力量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在东道国获得经营收益,是因为他们拥有多种所有权优势,其中最重要的是跨国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优势,如管理、技术知识、品牌或商标优势等跨国企业研究专家(Caves,1982)对跨国并购进行了总结:“纵向的跨国企业将中间产品的市场内部化,而横向跨国企业将无形资产的市场内部化Mitchell and Mulherin(1996)提出了并购的外部冲击理论,阐述了并购的发生是由于外部因素,如技术革命、全球化、政府监管的放松等变动而引起的Weston(2022)也提出了当今跨国并购产生的七大推动因素,它们分别是:技术进步,全球化和自由化贸易,监管松弛,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经济互补推动的技术赶超,产业组织的变迁,企业家个人的才 能以及股价的上升、利率的降低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由于实践中存在着过高的兼并失败率,使得西方学者把注意力大量集中在兼并的动机上他们通过对荷兰等许多国家大量兼并案例的实证分析后发现,追求市场控制力、增加利润、增加股东价值、增加销售额、取得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分散风险、应对市场失效等经营目标的经济动机,仍然是企业兼并的主要动因。

      K.D.Brouthers等(1998)认为,兼并动机可以分为经济动机、个人动机和战略动机三类其中,经济动机包括扩大营销规模、增加利润、降低风险、防御竞争对手等子项目9项,个人动机包括增加管理特权等子项目4项,战略动机包括提高竞争力、追求市场力量等4项这些研究,为购并动因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并购效应理论的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的全球并购发生以来,并购金额占一国GDP的比重不断上升,对一国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经济学家从研究并购动因转向更多地以实证方法来研究并购效应  1.并购与产业集中许多研究并购的文献对于并购会引起垄断表示了担忧美国经济学家Mitchell and Mulherin(1996)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被并购公司的研究发现,这些目标公司都集中于某些产业,表现出被并购产业集聚的特征同时,研究还发现,并购事件的发生呈现出很明显的波浪性An-drade and Stafford(1999)在对1970-1994年并购公司的研究中,也发现并购公司有类似的并购产业集聚的特征Andrade,Mitchell and Stafford(2022)按并购金额对近几次并购浪潮中并购企业所在行业进行排列,然后对这些行业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这些行业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这说明,在某一次并购浪潮中处于并购高峰的行业在下一次并购浪潮中并不一定就是并购发生的主要行业如果并购企业长期经营状况不佳,则它就不对市场形成威胁但是,许多数据显示并购企业在长期中虽然销售额较低,但利润却比较高人们认为其中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这些企业通过市场垄断力量获得了超额利润但是,Healy,Palepu and Ruback(1992)研究发现,产业利润率的提高来源于运营资本投资水平和工厂、设备管理能力的提升Pautler(2022)通过大量的数据也说明了在1974-1998年间并购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产业集中的趋势相反,Weston的研究表明,为适应全球市场的调整,衡量行业集中度的指标平均集中比率下降到约25%Gowrisankaran and Thomas(2022)以动态垄断公司模型为基础对兼并在长期中是否会引起垄断做了一次实证研究模型假定,存在合理的代理费用,兼并在行业内部进行和规模收益不变结果发现,并购只有在这一行业的供给相对无弹性,而需求相对有弹性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这表明垄断公司借助垄断力量提高市场价格的能力受到限制产业组织理论也认为,产业集中并不能与缺乏竞争划上等号一个产业内的公司可以在产品质量、品种、耐用性、售后服务及服务支持等各个方面展开竞争,旧的理论所认为的高度的产业集中将导致垄断或少数大公司合谋的观点并不适用当今异质产品成为消费主流的社会。

      大公司市场份额的增加得益于他们的高效率和良好经营  2.并购与资源配置并购在经济中主要发挥两种作用:扩张和收缩(Jovanovic and Rousseau,2022)从行业角度看,行业内并购的即时影响是能够引起现有资产的重新配置,如果行业内的某些企业试图增大其经营规模以消化更大的资本投资,这时,并购成为行业扩张的工具同时,并购也可以用于消除行业内过剩的生产能力,使其生产规模更符合社会需要,这时,并购则起到收缩行业内现有资产的作用在上世纪80年代,分拆作为并购形式的一种占到当时并购金额的近一半,当时许多公司纷纷把本公司内不具有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弱的部门分拆出去,从而导致公司资源从一个行业向另一个行业的转移H.Servaes(1991),Andrade,Mitchell and Stafford(2022)等研究发现,总是由q值较高的公司并购q值较低的公司,如果反之,则并购将有可能失败Jovanovic and Rousseau(2022)也发现,一个公司通过并购进行投资与q值密切相关,而直接投资则不具有这种相关性Feliciano and Lipsey(2022)通过研究外国资本通过跨国并购或企业新建进入美国制造业的行为发现,跨国企业在选择目标企业时,往往是在他们具有比较优势,而美国处于相对劣势的行业内进行。

      研究还发现,作为目标国的美国的股价、产业利润率越高,产业发展速度越快,越不利于对美国企业进行并购;而美。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