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运动系统解剖课件.ppt

80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67339672
  • 上传时间:2024-07-2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57MB
  • / 8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运动系统 解剖学常用术语 P31n解剖学标准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下肢并拢,足尖向前 n方位、轴、面n 方位: n (1.)方向 上:近头者为上 下:近足者为下 n 前:进腹者为前 后:近背者为后 n 内侧:近正中面、前臂的尺侧、小腿的胫侧为内侧 n 外侧:远离正中面、前臂的桡侧、小腿的腓侧为外侧 n (2.)与表体关系 浅;近体表皮肤者为浅。

      n 深:皮肤以内远离皮肤表面为深 n (3.)空腔器官 内:空腔脏器的管腔为内 n 外:管状器官表面为外 解剖学常用术语 n轴轴:n(1)矢状轴:前后方向的轴(与其他两轴垂直与地面平行) n(2)冠(额)状轴:左右方向的轴(与其他两轴垂直与地面平行) n(3)垂直轴:与人体长轴一致(与其他两轴垂直与地面垂直)n面面n(1)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的切面(与其他两面垂直) n(2)冠(额)状面: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的切面(与其他两面垂直)。

      n(3)水平面(额切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部的切面(与上述两面垂直),管状器官与长轴垂直的切面为横切面矢状轴矢状轴垂直轴垂直轴冠状轴冠状轴 运动系统n运动系统的组成: 运动系统的机能: n 1.骨 1.支持;构成人体的支架 n 2.骨连接 2.保护:保护人体内部器官 n 3.肌(骨骼肌) 3.运动:完成各种功能活动 第四章 骨骼系统n一、骨的数目与分布骨的数目与分布 n 颅骨颅骨(29块):脑颅8块 n 面颅15块 n 听小骨6块。

      n 躯干骨躯干骨(51块):椎骨24块、骶骨1块、尾骨1块 n 肋骨24块 n 胸骨1块 n 附肢骨附肢骨(126块):上肢骨64块 n 下肢骨62块。

      中轴骨中轴骨P42 骨的分类 n长骨长骨:呈管状,分一体和两端,中间的空腔为骨髓腔充满骨髓,位于四肢 n短骨短骨:略呈立方形,多成群排列,位于手、足部 n扁骨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腔、胸腔和盆腔的壁如顶骨、胸骨 n不规则骨不规则骨: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其中有含气空腔的叫含气骨,如上颌骨 骨的结构n骨膜骨膜n 1.骨外膜骨外膜:被服于除关节软骨以外的骨表面,对骨有生长、再生、营养作用n 2.骨内膜骨内膜:衬在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的腔隙内的一薄层结缔组织膜n骨质:骨质:1.骨密质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较大、抗扭曲力强,配布于骨的表面或长骨骨干n 2.骨松质骨松质:骨松质呈海绵状,位于长骨两端和各类型骨的内部由交错成网的骨小梁构成,其排列与承受压力或张力方向一致,位于颅盖骨内部的骨松质叫板障n骨髓:骨髓:1.红骨髓红骨髓:5岁以前幼儿的骨内部都是红骨髓,红骨髓具有造血机能n 2.黄骨髓黄骨髓:5~6岁以后,长骨干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成为黄骨髓并失去造血机能。

      大量失血或患有某种贫血症时,黄骨髓还可以逐渐变为红骨髓继续造血P48 四、骨的化学成分n1.有机质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等,约占1/3 n2.无机质无机质:以碱性磷酸酸盐为主,约占2/3 n 骨的化学成分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n 幼儿时期 青年 成年 老年 n 有机质 5 4 3 2 n 无机质 5 6 7 8 n 有机质使骨具有弹性,无机质使骨坚硬,具有抗压力和抗扭曲力。

      P35 四、骨的发生和生长 n膜内成骨膜内成骨:约在胚胎第八周,间充质膜内的成骨细胞,产生骨纤维和骨基质,钙盐沉积构成骨 n软骨内成骨软骨内成骨:间充质形成软骨雏形,在软骨基质中逐渐出现钙盐沉积,形成骨P36 躯 干 骨n 组成 n1.椎骨(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 n2.胸骨 n3.肋(肋骨、肋软骨)P52 一、椎骨n1.椎体椎体:位于前部,呈圆柱状,外部为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 n2.椎弓椎弓 椎弓根椎弓根:(1)椎上切迹。

      (2)椎下切迹 n 椎弓板椎弓板n 突 起:(1)棘突棘突:一个,是向后的突起 n (2)横突横突:向两侧伸出,左右对称 n (3)上关节突上关节突:向上方 n (4)下关节突下关节突:向下方 n 椎孔椎孔:椎弓与椎体相连,共同围成椎孔 n 椎管椎管:相临椎孔连接成椎管。

      n 椎间孔椎间孔:相临椎骨上、下切迹围城椎间孔一体一弓七个突起 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n n椎骨椎骨 椎椎 体体 椎椎 孔孔 横横 突突 棘棘 突突 关节突节面方向关节突节面方向 n颈椎 小、椭圆形 三角形 有横突孔 短小末端分叉 近水平方向 n胸椎 呈心形、有肋凹 圆 形 末端有肋凹 长伸向后下方 近冠状方向 n腰椎 似蚕豆形 三角形 向两侧 宽扁呈板状 近似矢状位 二、特殊颈椎 n寰椎:由前弓、后弓及两个侧块构成。

      前弓短,前弓后面有一小关节面叫齿突凹 n枢椎:在椎体上方有一指状突起叫齿突,与寰椎前弓后方的齿突凹成关节 n第七颈椎叫隆椎:棘突长,末端不分叉,当头前屈时,为项部的最高突起 骶骨、尾骨n组成:由五块骶椎合成一块骶骨呈底向上尖向下的三角形 n前面(盆面):前面光滑凹陷 n1.骶岬:椎体上缘向前隆凸 n2骶前孔:横线两端 n后面 :粗糙 n1.骶正中嵴:后正中线上的隆起。

      n2.骶后孔:骶正中嵴的外侧 n3.骶管:骶椎椎孔连成骶管 n4.骶管裂孔n5.骶角:在骶管裂孔两侧,为向下突起,是骶管麻醉确定进针部位的重要标志 n6.耳状面 脊柱整体观n前面观n后面观n侧面观 颈曲:向前凸 胸曲:向后凸 腰曲:向前凸 骶曲:向后凸 二、肋 n肋=肋骨+肋软骨 n 1.第1~7肋软骨的前端与胸骨相连接叫真肋n 2.第8~10肋软骨与胸骨不直接项连叫假肋,与上位肋软骨相连组成肋弓。

      n 3.第11、12肋叫浮肋 P54 三、胸骨 n分部:为胸骨柄、胸骨体、剑突三部分 n胸骨角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结合,微向前突的角,两侧与第2肋软骨相接胸骨体胸骨柄剑 突胸骨角P55 四、胸廓 n组成:(1)胸椎12块 (2)胸骨1块 (3)肋12对 n机能:支持、保护胸、腹腔器官,参与呼吸运动 P55 五、颅骨 n颅骨的组成 n 脑颅骨:(脑颅骨:(1)成对:顶骨颞骨成对:顶骨颞骨 n ((2)不成对:额骨、筛骨、蝶骨、)不成对:额骨、筛骨、蝶骨、枕骨。

      枕骨 n 面颅骨:(面颅骨:(1)成对:鼻骨、泪骨、上颌骨、)成对:鼻骨、泪骨、上颌骨、颧骨、腭骨、下鼻甲颧骨、腭骨、下鼻甲 n ((2)不成对:犁骨、下颌骨、舌骨不成对:犁骨、下颌骨、舌骨 n 听小骨 P56注意汉字的写法 下颌骨 n分部:A.下颌体 B.下颌支 n下颌体: n上面:牙槽弓n外侧面:颏孔n下颌支:n A.上缘:(1)冠突 (2)下颌切迹n (3)髁突:a.下颌头。

      b.下颌颈n B.下缘:下颌角n C.内侧面:(1)下颌孔 (2)翼肌粗隆 n D.外侧面:咬肌粗隆n颏孔与下颌孔通过下颌管相通P57 1、颅盖的结构 n 颅盖外面:呈卵圆形,前窄后宽有顶结节、顶孔 n1)冠状缝:额骨与两顶骨之间的缝 n2)矢状缝:两顶骨之间的正中缝 n3)人字缝:两顶骨与枕骨之间的缝 P57 2、颅底内面结构 n颅前窝:(1)鸡冠:正中线上的骨突 (2)腮板筛孔:通鼻道 n颅中窝: n A.中部:(1)视神经管(通眶腔)。

      2)交叉前沟3)垂体窝n (4)鞍背 n B.外侧部:(1)眶上裂:通眶腔 (2)圆孔:通翼腭窝 n (3)卵圆孔:通颅底外面 (4)棘孔—连脑膜中动脉沟 n (5)破裂孔:内有静动脉管内口 n (6) 三叉神经压迹 n (7)鼓室盖在岩大神经沟外端。

      n颅后窝:A.中部:(1)斜坡 (2)枕骨大孔(3)舌下神经管(枕髁上方) n (4)枕内隆凸前方有枕内嵴 n B.外侧部:(1)内耳门向外连内耳道(2)小脑窝(3)横窦沟 n (4)乙状窦沟 (5) 颈静脉孔 低头看一筐破的圆鸡蛋 3、颅底外面结构 n前区: n A.中部: (1)牙槽位于骨腭周遍。

      (2)切牙孔向后为腭中缝n (3)鼻中隔:筛骨、犁骨 (4)腭大孔 (5)翼突内侧板n (6)翼窝 (7)翼突外侧 n B.外侧部:(1)卵圆孔 (2)棘孔 (3)关节结节n (4)颞下窝通翼腭窝 (5)颧弓 n翼腭窝:A.位置:位于蝶骨翼突、上颌骨体与腭骨之间的窄隙 n B.交通:(1)向外借翼上颌裂通颞下窝 (2)向前经眶下裂通眶腔 n (3)向内穿过蝶腭孔通鼻腔 (4)向后借圆孔同颅中窝 n (5)经翼管通颅底外面 (6)向下穿翼腭管经腭大孔通口腔。

      n 后区:A.中部:(1)枕骨大孔 (2)枕髁(上方有舌下神经管) n (3)枕外嵴后方为枕外隆凸 n B外侧部(1)颈动脉管外口—>破裂孔 (2)关节结节后方为下颌窝 n (3)茎突 (4)茎乳孔 (5)乳突 (6)上项线 4、颅侧面结构 n翼点:翼点:在颞内窝内,额、顶、蝶四骨会合处,呈“H”形骨缝翼点骨质薄,骨折时易损伤内面其内面走形的脑膜中动脉,引起颅内出血 n颧弓:由颞颧两骨的骨突构成 n颞窝:颧弓平面以上的浅窝。

      n外耳门:后上方为耳道上三角 n颞下窝:(1)在颞窝下方,颧弓平面以下,上颌骨体和颧骨后方的浅窝 5、颅前面结构 n 眶、固性鼻腔、骨性口腔眶、固性鼻腔、骨性口腔 n 眶腔的形态:四交椎体形 n 眶腔各壁:(1)底:即眶口,稍朝向前外侧 n (2)尖:向后内侧——视神经管通颅中窝。

      n (3)上壁:额骨、蝶骨小翼邻近颅前窝 n (4)下壁;上颌骨(窦),上面有眶下沟、眶下管,眶下孔开口于面部 n (5)外侧壁;颧骨、蝶骨 n (6)内侧壁:泪骨、筛骨、蝶骨 n 眶腔的交通: n 向后:(1)视神经管与眶上裂——颅中窝 n (2)眶下裂——翼腭窝——颞下窝。

      n 向下:鼻泪管——鼻腔 n 向前:(1)眶上缘,眶上孔(切迹)——额部 n (2)眶下缘下方有眶下孔——面部 鼻腔各壁: n(1)顶:筛板——颅前窝 n(2)底:骨腭邻骨性口腔 n(3)中隔:筛骨垂直板、犁骨 n(4)外侧壁:a.上鼻甲、中鼻甲、下鼻甲 n B上鼻道、中鼻道、下鼻道。

      n(5)鼻旁窦开口:鼻旁窦开口: n A蝶窦蝶窦——蝶筛隐窝;上鼻甲后方蝶筛隐窝;上鼻甲后方 n B后组筛窦后组筛窦——上鼻道 n C前中组窦前中组窦 n D上颌窦上颌窦 中鼻道中鼻道 n E额窦。

      额窦 第四讲 附肢骨n 上肢骨:(1)上肢带骨(锁骨、肩胛骨)n (2)自由上肢骨(肱骨、前臂骨、手骨)n下肢骨: (1)下肢带骨(髋骨n (2)自由下肢骨(股骨、小腿骨、足骨)P60 一、上肢骨 n1. 上肢带骨: n 锁骨:(1)呈~状,位于胸廓前上方 n ( 2)内侧端:粗大,为胸骨端,与胸骨柄成关节,内侧2/3凸向前n n (3)外侧端:扁平,叫肩峰端,与肩胛骨肩峰成关节外侧1/3稍 扁凸向前 n (4)上面:光滑 n (5)下面:粗糙有带附着。

      肩胛骨n(1)属扁骨,三角形 n(2)位置:位于胸廓后部外上方相当于第2~7肋之间 n(3)两面: A.前面(肋面):有肩胛下窝 n B.后面:a.冈上窝 n b.肩胛冈外端为肩峰 n c.冈下窝 n(4)三角: A.外侧角:即关节盂 n B.上角:平第2肋。

      n C.下角:平第7肋 n(5)三缘: A.上缘:肩胛切迹、啄突 n B.外侧缘(腋缘) n C.内侧缘(脊柱缘) 2.自由上肢骨: n肱骨:属长骨,位于上臂,可分为一体和两端 n上端:(1)肱骨头、解剖颈 n (2)大结节、大结节嵴 n (3)结节间沟内有二肱头肌腱通过。

      n (4)小结节、小结节嵴 n体:(1)外侧:三角肌粗隆 n (2)后面:桡神经沟(由内上斜向下外的浅沟) n下端:(1)前方:冠突窝 n (2)外侧;肱骨小头、外上髁 n (3)内侧:肱骨滑车、内上髁 n (4)后方:鹰觜窝、尺神经沟。

      n 前臂骨:属长骨,位于前臂外侧 n桡骨: 上端:(1)桡骨头 n (2)环状关节面n (3)桡骨颈n (4)桡骨粗隆:偏向前内侧 n 体:骨间缘 n 下端:(1)尺切迹:在内侧n (2)桡腕关节面:在远端n (3)桡骨颈突:在外下方 n尺骨 属长骨,位于前臂的内侧。

      n上端:(1)前面:鹰觜、滑车切迹、冠突、尺骨粗隆 n (2)外侧:桡切迹 n体:骨间缘 n下端:(1)尺骨头 n (2)茎突;在内侧 n手骨: n 腕骨:近侧列:舟骨、月骨、三角骨、豌豆骨 n 远侧列: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钩骨。

      n 掌骨:5块,近端(底)、中部(体)、远端(头) n 指骨:14节,近节、中节、原节,各指均为三节(拇指2节)舟月三豆,大小头钩 二、下 肢 骨 n1. 下肢带骨 n 下肢带骨n髋骨:由髂骨、耻骨、和坐骨三骨构成骨盆侧壁,16岁左右由软骨连结转变为骨性结合三块骨体都融合,在外侧面构成髋臼 n髂骨翼:(1)髂嵴;n (2)髂前上嵴、髂后上棘 n (3)髂前下棘髂后下棘 n (4)内侧面:髂窝的下界为弓状线、耳状面。

      髂隆粗:耳状面上方 n坐 骨:(1)坐骨大切迹:髂后下迹与坐骨棘之间n (2)体:外侧面构成髋臼前上2/5 n (3)坐骨支:坐骨棘—>坐骨小切迹坐骨结节 n 坐骨体:构成髋臼后下2/5 n 耻 骨:(1)耻骨支: n 上支:髂耻隆起、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闭孔沟 n 下支:耻骨联合面 n (2)体:构成髋臼前下1/5 n n髋 臼:(1)由髂、耻、坐三骨的骨体愈合而成。

      n(2)月状面;半月形关节面 n(3)髋臼窝—>髋臼切迹 n闭 孔:由耻骨支与坐骨支围成 2 自由下肢骨 n 股 骨: n(1)属长骨,位于大腿部,约占身长的1/4 n(2)上端:a.姑姑头—>股骨头凹 b.股骨颈c.大转子、小转子 n e.转子间线、转子间嵴F.臀肌粗隆G.耻骨嵴线 n(3)体:前面光滑,后方有纵行的粗线。

      n(4)下端:a.内侧髁、内上髁、收肌结节B.外侧髁、外上髁 n c.髁间窝:再后方,内、外侧髁之间D.髌面:再前方 n 髌 骨:(1)位于股四头肌腱内,为栗子形籽骨 n (2)前面粗糙,后面为关节面(外侧部宽大) n小腿骨:n 胫骨 属长骨,位于小腿的内侧 n 上端:内侧髁、外侧髁、腓关节面、髁间隆起 n 体: (1)胫骨前缘、比目鱼肌线、骨间缘(在外侧) n 下端:腓切迹(在外侧)、内髁。

      n 腓骨:属长骨,细长,位于小腿外侧 n 上端:腓骨头、腓骨颈 n 体:骨间缘 n 下端:a.外髁b.外髁窝:向下、后、内侧 n 足 骨;(1)组成:跗骨、跖骨、趾骨 n (2)分部: n A.跗骨;(a)后列:距骨(前上方)n 跟骨(后下方)。

      n (b)中列:足舟骨 n (c)前列:内侧、中间、外侧楔骨 n B.跖骨:5n C.趾骨:(a)属长骨 n (b)拇指2节 n (c)其余4趾均为3节 骨连接(关节学)n第一节 总 论 n 定义:骨与骨之间借纤维性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结为骨连结。

      n 分类:1.直接连接 2.间接连接——关节 P67 n一、 直接连接 n 1.定义: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或软骨直接相互连接 n 2.特点:无间隙、无活动性或基本不活动 n3分类: n 纤维连接:(1)韧带连接(如;棘间韧带) n (2)缝(如;矢状缝) n 软骨连接:(1)透明软骨(如;骺软骨)。

      n (2)纤维软骨(如;椎间盘) n 骨性结合:(1)纤维连接骨化(如;颅骨缝的骨化) n (2)软骨连接骨化(如;骶骨) n二、间接连接——关节 n1.基本构造: n 关节面关节面:关节头、关节窝,被覆有关节软骨 n 关节囊关节囊:(1)外层(纤维层):附着于骨面与骨膜融合。

      n (2)内层(滑膜层):附于关节软骨周缘 n 关节腔关节腔:有少量滑液,腔内为负压 n2.关节的辅助结构: n 韧带:(1)囊外韧带、(2)囊内韧带 n 关节盘(或半月板):位于两关节面之间 n 关节唇:加深关节窝 n3.关节的运动: n 冠状轴:(1)屈:角度减小。

      (2)伸:减小的角度再增大 n 矢状轴:(1)内收:肢体向正中面靠拢2)外展:肢体远离正中面 n 垂直轴:(1)旋内:骨的前面向内侧旋转 n (2)旋外:旋内的骨面向外侧旋转 n 环转运动:即在矢状轴和冠状轴上的联合运动(近端作原位转动,远端作圆周运动 第二节 中轴骨骼的连结 n一、 躯干骨的连结 n A. 椎体间连接: n (1)椎间盘椎间盘:相邻椎体间的纤维软骨连接,起缓冲震荡作用n a外 层:纤维环n b中央部:髓核。

      n (2)韧带: a前纵韧带:枕骨大孔前缘至第1或2骶椎前面 n b后纵韧带:上续覆膜起于枢椎体后面向下达骶管内 n B.椎弓间连接: n (1)韧带: 棘上韧带、棘间韧带、弓间韧带、(黄韧带)、 n 横突间韧带 n (2)关节突关节 P69 二、颅的连结 n 分类:(一)直接连结 。

      (二)间接连结:颞下颌关节 n 直接连结:(1)缝:矢状缝、冠状缝、人字缝 n (2)软骨结合:蝶枕结合 n (3)骨性结合:缝或软骨结合的骨化 n 颞下颌关节 n 组成:(1)下颌骨的下颌头 (2)颞骨的下颌窝及关结节 n 特点:(1)纤维软骨构成的关结关节盘。

      n (3)下颌关节分上、下两腔 (3)关节囊松 n (4)囊外韧带:颞下颌韧带 n (6)如关节脱位,光节囊可不受损伤 n 运动:(1)升、降运动:在下腔 n (2)前、后运动:在上腔 n (3)侧方运动:同侧为下腔,对侧诶为上腔。

      P71 第三节 附肢骨的连结 n一、 上肢骨的连结 n1.上肢带的连结 n上肢带的连结:n(1)胸锁挂关节:有纤软组织性关节盘,将关节腔分上、内两腔 n(2)肩锁关节:属平面关节 n(3)啄肩韧带:啄突与肩峰之间,构成啄肩弓 P71 n2. 自由上肢骨连结 n 肩关节肩关节:(1)组成:肱骨头(大)和肩胛骨关节盂(小)共同构成 n (2)特点:关节囊薄而松,囊外有盂肱韧带加强,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 n 通过。

      关节宽大,有关节唇肱骨头可以从下壁脱位 n (3)运动:属于球关节,可作三轴运动,是人体中最灵活的关节 n 肘关节:(1)组成:肱骨远端与桡尺骨近端组成属复节(肱尺、肱桡、桡尺近关节) n (2)特点:关节囊前、后壁较薄,两侧有桡、尺侧副韧带加强 n (3)运动:屈伸运动(冠状轴) n 桡腕关节:(1)组成:a由舟骨、月骨、三角骨构成关节头 n (2)桡骨远端和尺骨远端关节盘组成关节窝 n 桡尺近侧关节与桡尺远侧关节:为联合车轴关节,可作旋前旋后运动。

      n二、下肢骨的连结 n1.下肢带的连结 n 下肢带的连结:(1)耻骨连结2)骶髂关节 n (3)髋骨与脊柱的连结4)盆骨 n 髋骨与脊柱连结:(1)髂腰韧带 n (2)骶结节韧带坐骨大切迹—>坐骨大孔、坐骨小切迹—>坐骨小孔 n (3)骶骨棘韧带坐骨大切迹—>坐骨大孔 坐骨小切迹—>坐骨小孔 n 骨 盆:(1)组成;由髋骨、骶骨、尾骨及骨连结构成。

       (2)骶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连和上缘围成  大小骨盆的分界:(1)大骨盆;界线以上  (2)小骨盆:界线以下n 男、女性骨盆的主要差别 n性 别 外 形 髂骨翼 上 口 耻骨下角 盆 腔 下 口 骶 骨 n 男 高而窄 较垂直 近心形 70~50度 漏斗形 较窄小 骶岬突出,曲度大 n 女 短而宽 较水平 近原型 80~100度 圆筒形 较宽大 骶岬较平,短小 P75 n2.自由下肢骨的连结 n 自由下肢骨的连结:(1)髋关节。

      2)膝关节3)小腿骨连结及足关节 n 髋关节:(1)组成:由股骨头与髋臼构成 n (2)特点:关节头大,关节唇,关节窝深,关节囊坚韧 n (3)关节囊:a.在后方只包股骨颈内侧2/3 n b.股骨胫骨折,分为囊内、囊外及混合骨折三种 n (4)韧带: a.囊外韧带;坐股韧带、耻股韧带、髋股韧带 n b.囊内韧带:股骨头韧带、髋臼横韧带 n (5)运动:杵臼关节(属球窝关节):可作三轴运动。

      n膝关节:n(1)组成:股骨远端、髌骨、胫骨近端 n(2)特点:人体中最大的关节 n(3)辅助结构: n 囊外韧带:a.髌韧带b.胫侧副韧带c.腓侧副韧带d.国斜韧带 n 囊内韧带:前、后交叉韧带 n 半月板:a.内侧C字形,大 b.外侧O字形,小 n(4)关节腔:半月板将关节腔分为不完全的上、下两腔 n(5)运动:a.属屈戌关节.b.可作屈伸运动(冠状轴)。

      c.半屈位可作 n 内外旋运动 髁关节:n(1)组成:胫骨远端、腓骨远端、距骨滑车 n(2)韧带:a.关节囊两侧有韧带加强b.内侧韧带(三角韧带) n c.外侧韧带: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跟腓韧带 n(3)运动:属屈戌关节(冠状轴)可作背屈与跖屈运动 n足 弓:(1)纵弓: n 内侧纵弓:跟骨、距骨、足舟骨、三块楔骨、1、2、3跖骨 n 外侧纵弓:跟骨、股骨、4、5跖骨 n (2)横弓:由三块楔骨和跖骨构成。

      第五章 肌学 n第一节 总论n肌分为:n骨骼肌(随意肌)n平滑肌、心肌(不随意肌)n n骨骼肌根据部位分:n头颈肌n躯干肌n四肢肌P80 一、肌的形态根据肌的外形 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等 (二)肌的基本构造 每块肌都由肌腹和肌腱两部构成肌腹由肌纤维构成,具有收缩功能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阔肌的肌腱又称腱膜 二、肌的辅助装置:P89n1.筋膜 又分浅筋膜和深筋膜 1)浅筋膜:位于皮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又称皮下筋膜 2)深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2.滑膜囊 位于腱和骨面接触处,为一密闭的、结缔组织扁囊,内含滑液 3.腱滑膜鞘 包于长肌腱外面,为一互相连续的双层鞘状结构,内含滑液 第三节 头肌 n面肌:n 枕额肌n 眼周围肌n 口周围肌n咀嚼肌:n 咬肌n 颞肌n 翼内肌n 翼外肌P91 1、颈肌2、背肌3、胸肌4、膈5、腹肌6、会阴肌躯干肌 57 颈 肌 n颈浅肌群:颈阔肌、胸锁乳突肌 n颈中肌群:n 舌骨上肌群:二腹肌、下颌舌骨肌、茎突舌骨肌、颏舌骨肌n 舌骨下肌群: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胸骨甲状肌、 甲状舌骨肌n颈深肌群:n 椎前肌:头长肌、颈长肌n 椎外肌:前斜角肌、中斜角肌、 后斜角肌n斜角肌间隙斜角肌间隙:n是前、中斜角肌于第1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P93 背肌 n斜方肌n背阔肌n菱形肌n竖脊肌P105 胸肌胸肌可分为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一)胸上肢肌胸大肌位置:覆盖胸廓前壁的大部,呈扇形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前屈如上肢固定可上提躯干,也可上提肋以助吸气胸小肌前锯肌:受胸长神经支配,萎缩形成“翼状肩”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P105 (二)胸固有肌1. 肋间外肌位于各肋间隙的浅层,能提肋助吸气 2. 肋间内肌位于肋间内肌的深面,可降肋助呼气肋间外肌肋间内肌P98 主要的呼吸肌与腹肌同时收缩,增加腹压,协助排便膈位置: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 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中心腱膈脚三个裂孔:主动脉裂孔:第12胸椎高度, 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食管裂孔:第10胸椎高度,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孔:第8胸椎水平,通过下腔静脉作用:主动脉裂孔食管裂孔腔静脉孔分部:中心腱P9962 腹肌n分前外侧群和后群n(一) 前外侧群n 1、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n 弓状线弓状线(脐下4-5cm).此处无鞘后壁,紧贴腹横筋膜和腹膜膀胱手术或剖腹产时,注意切开腹直肌后,极易损伤腹膜和腹腔脏器 n 白线白线脐环是薄弱点,可发生脐疝。

      虽然白线是三层腱膜形成的很结实,但是经白线切口因血供较差,易发生切口疝n2、腹外斜肌: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n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嵴与耻骨结节之间n3、 腹内斜肌n4、腹横肌P91 腹直肌鞘n弓状线以上:腹直肌鞘前层=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前层n 腹直肌鞘后层=腹内斜肌腱膜后层+腹横肌腱膜+腹横筋膜n弓状线以下:腹直肌鞘前层=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腱膜+腹横肌腱膜n 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 腹股沟管 位置: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位置: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4.5cm 两口两口 四壁:四壁:前壁前壁—腹外斜肌腱膜腹外斜肌腱膜 后壁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上壁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下缘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下缘 下壁下壁—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 通行结构通行结构 男性男性 —精索精索女性女性 —子宫韧带子宫韧带外口外口—腹股沟管浅(皮下)环腹股沟管浅(皮下)环内口内口—腹股沟管深(腹)环腹股沟管深(腹)环65 腹股沟区内面观n1、腔隙韧带(陷窝韧带)n2、腹股沟(海腹股沟(海氏)三角氏)三角:腹股沟韧带、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动静脉。

      (二)后群n腰方肌n腰大肌腰方肌腰大肌 一、上肢带肌 三角肌位于肩部,呈三角形作用:使上臂外展前部肌束可使上臂屈和旋内,后部肌束可使上臂伸和旋外位置: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P106 二、臂肌(一)前群1. 肱二头肌屈肘关节;当前臂处于旋前位时,能使其旋后,还能协助屈上臂2.喙肱肌:协助上臂前屈和内收3.肱肌:屈肘关节(二)后群肱三头肌 :伸肘关节,长头尚可使上臂后伸和内收 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尺侧腕屈肌拇长屈肌指深屈肌指浅屈肌三、前臂肌(一)前群共9块,浅层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和尺侧腕屈肌深层包括拇长屈肌、指深屈肌和旋前方肌 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尺侧腕伸肌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示指伸肌(二)后群:主要是伸肌共10块,浅层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小指伸肌和尺侧腕伸肌,深层由桡侧向尺侧依次为:旋后肌、拇长展肌、拇短伸肌、拇长伸肌和示指伸肌 四、手肌可分为外侧、中间和内侧三群(一)外侧群: 鱼际拇收肌内收拇指和屈拇指近节指骨(三)中间群 1.蚓状肌屈2~5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

      2.骨间肌骨间掌侧肌3块,使第2、4、5指内收并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骨间背侧肌4块,外展2~4指,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拇收肌蚓状肌骨间掌侧肌骨间背侧肌(二)内侧群:小鱼际 第六节 下肢肌 一、髋肌(一)前群1. 髂腰肌 腰大肌髂肌作用:使大腿前屈和旋外下肢固定时,可使躯干和骨盆前屈起自椎体侧面和横突起自髂窝腰大肌髂肌区分2.阔筋膜张肌阔筋膜张肌 (二)后群1. 臀大肌使大腿后伸和外旋2. 梨状肌使伸直的大腿旋外臀大肌梨状肌臀中肌臀中肌臀小肌臀小肌 二、大腿肌(一)前群1.缝匠肌屈大腿,屈膝关节,使已屈的膝关节旋内2. 股四头肌伸膝,股直肌有屈大腿作用缝匠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内侧肌股中间肌 长收肌耻骨肌股薄肌大收肌短收肌(二)内侧群内侧群:为5块内收肌,即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耻骨肌、股薄肌均可使髋关节内收 (三)后群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三肌均可屈膝关节、伸髋关节 三、小腿肌也比较复杂,分为前群、外侧群和后群前群多为足的伸肌和内翻肌,后群多为足的屈肌和内翻肌,外侧群为足的外翻肌 (1)前群:包括长伸肌、趾长伸肌、胫骨前肌等 (2)外侧群:包括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等。

      78 (三)后群1.浅层小腿三头肌2.深层包括腘肌、趾长屈肌、 母长屈肌、胫骨后肌趾长屈肌母长屈肌比目鱼肌腓肠肌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