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命题大纲.doc
22页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科学基础》命题大纲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类)考试科目是我校为招收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建筑材料、材料加工工程等涉及材料的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由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命题考试的评价标准是普通高等学校材料、化学、物理、化工及相近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二、考试的学科范围应考范围包括:材料引言(材料、材料科学的含义,材料的分类,材料的四大要素及相互关系,材料结构层次,材料性能的环境效应,材料的选择)、晶体结构(其中还包含结晶学基础、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的结构)、晶体结构缺陷、非晶态结构与性质、表面结构与性质、相平衡与相图、基本动力学过程——扩散、材料中的相变、材料制备中的固态反应、烧结、腐蚀与氧化、疲劳与断裂三、评价目标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及相关专业的重要学科基础课本课程考试旨在考查考生是否了解材料科学中的共性规律,即材料的组成-形成(工艺)条件-结构-性能-材料用途之间相互关系及制约规律,考查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 答题时间:180分钟;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一、材料引言1. 材料、材料科学的含义2. 材料的分类3. 材料的四大要素及相互关系4. 材料结构层次,材料性能的环境效应,材料的选择二、晶体结构1. 结晶学基础2. 晶体中质点间的结合力、晶体的结合力与结合能3. 影响离子晶体结构的因素4. 金属晶体的结构、非金属元素单质的晶体结构5. 无机化合物晶体结构6. 硅酸盐晶体结构7. 高分子材料结构三、晶体结构缺陷1. 晶体结构缺陷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研究缺陷的意义2. 点缺陷3. 线缺陷4. 面缺陷5. 固溶体6. 非化学计量化合物四、非晶态结构与性质1. 熔体的结构2. 熔体的性质3. 玻璃的形成4. 玻璃的结构理论五、表面结构与性质1. 固体的表面及其结构2. 润湿与粘附六、相平衡和相图1. 相平衡及其研究方法2. 单元系统相图3. 二元系统相图4. 三元系统相图(三元系统组成表示法、浓度三角形的性质、三元系统相图的基本类型、专业三元系统相图) 七、扩散1. 扩散的基本概念2. 扩散动力学方程3. 固体扩散机构与扩散系数4. 多元系统中的扩散5. 影响扩散的因素八、材料中的相变1. 相变概述2. 液相-固相的转变—成核-生长相变3. 影响相变的因素4. 相变与材料性能九、材料制备中的固态反应1. 固态反应概论2. 固态反应动力学3. 影响固态反应的因素十、烧结1. 烧结概述2. 固相烧结3. 再结晶和晶粒长大4. 影响烧结的因素十一、腐蚀与氧化1. 材料腐蚀的基本概念2. 金属氧化及其理论十二、疲劳与断裂1. 疲劳的基本概念2. 低温断裂与疲劳、高温蠕变与疲劳的意义与特点3. 氢脆、材料的疲劳与断裂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略)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成形原理》命题大纲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材料成形原理》考试科目是我校为招收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由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命题。
考试的评价标准是普通高等学校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和相近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二、考试的学科范围应考范围包括:焊接热源及热过程,熔池凝固及焊缝固态相变,焊接化学冶金,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焊接缺陷与控制;金属塑性成形的物理基础,应力分析,应变分析,屈服准则,应力应变关系,变形与流动问题,塑性成形力学的工程应用三、评价目标《材料成形原理》是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和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考试旨在考查考生是否了解材料成形的基本过程、基本特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否掌握了材料成形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及应用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 答题时间:180分钟;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一、焊接热源及热过程1、与焊接热过程相关的基本概念2、熔焊过程温度场3、焊接热循环二、熔池凝固及焊缝固态相变1、焊接熔池凝固特点2、焊接熔池结晶形态3、结晶组织的细化4、焊缝金属的化学成分不均匀性5、焊缝固态相变6、焊缝性能的控制三、焊接化学冶金1、焊接化学冶金过程的特点2、焊缝金属与气相的相互作用3、焊缝金属与熔渣的相互作用4、焊缝金属的脱氧与脱硫5、合金过渡四、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1、焊接热循环条件下的金属组织转变特点2、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与性能五、焊接缺陷与控制1、焊缝中的夹杂与气孔2、焊接裂纹六、金属塑性成形的物理基础1、冷塑性变形与热塑性变形2、影响塑性与变形抗力的因素七、应力分析1、应力张量的性质2、点的应力状态与任意斜面上的应力3、主应力,主切应力,等效应力4、应力球张量与偏张量八、应变分析1、应变张量的性质2、工程应变、对数应变、真实应变九、屈服准则1、Tresca屈服准则与Mises屈服准则2、屈服轨迹与屈服表面十、应力应变关系1、塑性应力应变关系2、增量理论与全量理论十一、变形与流动问题1、影响变形与流动的因素2、摩擦及其影响十二、塑性成形力学的工程应用。
1、主应力法的应用2、滑移线法的应用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高分子化学》命题大纲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高分子化学(材料类)考试科目是我校为招收材料学、复合材料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由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命题考试的评价标准是普通高等学校材料、化学、化工及相近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二、考试的学科范围应考范围包括:高分子的基本概念、逐步聚合、自由基聚合、自由基共聚合、聚合方法、离子聚合、配位聚合、开环聚合、聚合物的化学反应三、评价目标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及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考试旨在考查考生是否了解高分子科学的基本特点及高分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是否掌握了各种聚合反应的基本原理、基本特点及应用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 答题时间:180分钟;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一、高分子科学的基本知识1. 聚合物的基本概念2. 聚合物的物理状态和主要性能3. 聚合物材料和机械强度二、逐步聚合1. 缩聚反应2. 线型缩聚反应的机理及动力学3. 影响线型缩物聚合度的因素和控制方法4. 线型逐步聚合原理和方法的应用及重要线型逐步聚合物5. 体型缩聚6. 凝胶化作用的凝胶点三、自由基聚合1. 自由基聚合机理2. 链引发反应3. 聚合速率4. 分子量和链转移反应5. 阻聚和缓聚6. 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四、自由基共聚合1. 共聚物的类型和命名2. 二元共聚物的组成3. 竟聚率的测定和影响因素4. 单体和自由基的活性5. Q-e概念五、聚合方法1. 本体聚合2. 溶液聚合3. 悬浮聚合4. 乳液聚合六、离子聚合1. 阳离子聚合的单体、引发体系引发作用2. 阳离子聚合机理及特点3. 阳离子聚合的影响因素4. 阴离子聚合的单体、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5. 阴离子聚合引发剂与单体的匹配6. 阴离子聚合的特点7. 自由基聚合与离子聚合的比较8. 工业上重要的开环聚合七、配位聚合1. 引发剂的类型和作用2. 聚合物的立构规整性3. Ziegler-Natta引发剂4. a-烯烃的配位阴离子聚合八、开环聚合1. 开环聚合的热力学和动力学2. 阴离子开环聚合3. 阳离子开环聚合4. 聚硅氧烷九、聚合物的化学反应1. 聚合物的反应活性及影响因素2. 聚合物的相似转变3. 功能高分子4. 聚合物的降解5. 聚合物的老化与防老第三部分 考试样题(略)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光纤光学》命题大纲考试总体要求:本考试是为选拔招收光纤及光纤传感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考查学生掌握与光纤及光纤传感有关的光学知识,重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大学本科工科所应该学习的光学知识。
考试包含少部分的提高内容,目的是为了考察学生的知识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1、 物理光学(重点,70%左右)主要包括: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的偏振2、 其它光学(30%左右)主要包括:几何光学、现代光学基础、量子光学基础、光纤光学初级知识等考试形式及时间考试形式为笔试,可携带只有计算功能的计算器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医学综合》命题大纲特别说明:医学综合考试科目是武汉理工大学为招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考试分两部分,其中生物化学为必选部分,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和组织学任选其一医学综合-生物化学部分命题大纲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生物化学考试科目是武汉理工大学为招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是医学综合的必选部分由我校生物材料与工程研究中心命题,考生的评价标准是普通高等学校医学、医药、化工、材料及相近专业优秀本科毕业生能到达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二、考试的学科范围应考范围包括:生物体的基础化学物质的基本概念、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表征方法、生物酶的相关知识和应用、核酸的基本概念及其知识应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三、评价目标生物化学是生物医学工程及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考试在重点考查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说明、提出、分析和解决这些学科中出现的现象和问题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 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 答题时间:90分钟;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一、生物体的基础化学物质的相关概念1.糖类:糖的分类、构型与构象,重要的单糖、寡糖、多糖、糖蛋白和蛋白聚糖的特性2.脂质:脂酰甘油类,重要的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及其特点;甘油三酯;氢化;碘值;磷脂类,甘油磷脂,鞘氨醇,神经酰胺3.氨基酸:常见的20种氨基酸的分类,氨基酸的旋光性,氨基酸的酸碱性,氨基酸的化学反应,氨基酸的分析分离方法二.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和表征1.如何确定蛋白质分子的大小和形状2.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和沉淀性质3.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含量和纯度的测定三.酶通论1.酶是生物催化剂,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性,酶的化学本质,辅酶2.酶的分类和命名3.酶的活力测定和分离纯化4.核酶、抗体酶、寡聚酶、同工酶及诱导酶5.酶促反应的动力学 (米氏学说,米氏常数,双倒数作图法,多种底物反应的不同机理,抑制剂对酶反应的影响)6.酶的抑制作用7.酶反应的影响因素8.酶的作用机制和酶的调节:酶的活性中心及其作用原理(酶的专一性,酶的活性中心,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因素);酶活性的调节控制和调节酶(别构效应、序变模型、齐变模型、胰蛋白酶)四.核酸1.核酸的早期研究和双螺旋结构模型2.核酸的种类、分布和生物学功能3.核苷酸的组成、碱基分子式4.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5.RNA的结构、类型,tRNA的三级结构,真核生物mRNA结构特点,rRNA的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