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陈植教授简介.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04649416
  • 上传时间:2022-11-2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1.85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陈植(1899-1989)著名林学家,造园学家1899年6月1日出生,上海崇明人1918年毕业于江苏省立第一农校林科1919年进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林学科学习, 专攻造林学和造园学 1922 年回国后,任江苏第一农业学校教员,江苏教育团公有林(后改 为江苏教育林)技术主任、场长 1926年担任总理陵园设计委员 1931年任中央大学农学院 副教授, 1933-1937 年任江苏地政局技正,江苏省建设厅技正、科长,河南大学农学院教授、 院长等职他在中央大学执教时编写的《造林学原论》,为中国造林学奠定了初步基础,该 书被教育部定为《大学丛书》之一, 1949 年由国立编译馆出版他根据多年从事教育林场 及教学工作的经验和感受,撰写了《十五年来中国林业》一文, 1933 年发表在商务印书馆 出版的《学艺小丛书》第六册上1937 年抗战开始,陈植转入后方,到云南大学农学院任教期间,他完成了由中国人自 编《中国木本植物名志》的宏愿抗战胜利后,陈植被任命为海南岛接收大员他通过接收 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编著了《海南岛资源之开发》、《海南岛新志》两书,先后于1948年、 1949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与此同时,他还撰写了近10篇有关海南岛农、林、渔、牧各业 开发的论文,陆续发表在《东方》杂志上。

      1947 年接收工作结束,他又回到广州任中山大 学农学院教授共和国成立后,他任南昌大学农学院林学系教授 1952 年院系调整,被调到华中农学 院林学系任教授 1955年他与华中农学院林学系师生一同并入南京林学院 1956年参加九 三学社他先后担任中华林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第五届监事等职陈植毕生致力于林业教育和学术研究,致力于研究中国造园艺术,挖掘、整理祖国造园 遗产他在日本留学时,受到导师本多静六博士和上原敬二等知名造园学家的影响,对造园 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回国后更孜孜不倦地钻研、探求为弘扬祖国造园艺术的悠久历史和 辉煌成就,他收集大量资料,编写了《造园学概论》一书在陈植的倡议下,于1928年成 立了"中华造园学会",并编纂《造园丛书》他的《造园学概论》即为该丛书的第一本,从 而奠定了中国造园学的基础,使造园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跻身于世界科学之林这是中 国近代最早的一部造园学专著中国造园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最早的科学立论作出系统阐述的是明末吴 江计成所撰的《园治》一书但该书在我国清代失传陈植在日本留学时曾看到过后经多 方周折,终于在 1932 年由中国营造学社影印出版。

      为求古为今用,不使祖国造园艺术及造 园经验失传,陈植从 50 年代起就开始进行《园治》一书的注释工作,还与许多知名学者, 如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刘敦祯、建筑科学院的刘致平、同济大学建筑系陈从周及杨超伯等,相 互切磋,分别增补、订正,力求作到真实地反映该书的特色鉴于中国目前造园专著可资借鉴者不多,除《园治》以外,他又选中了《长物志》一书 进行校注此书 1984 年问世以后,得到中外学者的赞誉陈植平时对国家文物非常关心, 特别是对中国悠久的造园艺术,不但著文论述,同时建议有关单位进行专门保护他从 50 年代起着手系统地调查中国名园的历史,收集图、记,开始编写《中国历代名园记》和《中 国造园史》两本书至1981 年止共收集重要园记30 余万字,所选者皆为有名、有记、实景 尚存的名园,并有科学论述陈植是中国林学界的老前辈,是青年一代的拓路人,他于 1984年受到中国农学会的表 彰, 1985 年又受到中国林学会的"从事林业工作 50年荣誉奖" "三千桃李仰身教,九十春秋 仍笔耕",这是大家对他的衷心祝词,也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上具有影响的作品;任教之江大学期间,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参 加了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工程、设计了鲁迅墓、主持了闵行一条街、张庙一条街等重点工程设 计,对上海建设做出了贡献。

      他主持和指导的苏丹友谊厅设计赢得了良好的国际声誉晚年 为上海的文物保护、建设、修志等工作进行了大量调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陈植,字直生,1 9 0 2年11月15日出生于浙江杭州,祖父陈豪(字蓝洲)是清末 著名的画家、诗人,绘画精品收入故宫博物院,父亲陈汉第(字仲恕)是杭州求是书院(浙 江大学前身)的创办人之一,擅绘松竹,曾长期任故宫博物院委员,直至“芦沟桥”事变陈 植自幼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5年,陈植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就学期间,还在清 华管乐队内奏法国圆号19 2 3年毕业,同年官费赴美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 9 2 7年,获柯浦纪念设计竞赛(Wai — ter Cope Memorial Priz e Comp itition) —等奖当时的陈植,兴趣广泛,热爱音乐,在校时从师费 城科迪斯音乐学院(Cur — tis Ins titute of Music)著名男中音 歌唱家霍•康奈尔(H ora — tio Connell )教授,学了4年声乐,还被选入宾 校合唱团,成为团里唯一的东方学生,经常随团在费城附近演出1927年,宾校合唱团 和费城女声合唱团约15 0人应纽约交响乐队指挥华•丹慕拉旭(Wa iter Damro sch)的邀请参加他在费城一纽约一华盛顿的6 5岁告别演出,演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

      当时美国总统柯立芝(Calvin Cooldge )在白宫接见丹慕拉旭时,亦分批接 见了交响乐人员和合唱团团员,陈植即在其中1927年2月,陈植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 筑系毕业,获建筑学士学位,转入该校建筑研究院深造这一时期,他在校担任水彩画 工作,又在费城事务所兼职他和同学、教授交往颇多,他的设计导师、巴黎奖获得者斯坦 凡尔特(Harry St ern—feld)常邀他到家里独唱,自己为他伴奏60余 年之后,陈植回忆起以往在校的各种活动,依然感到多姿多彩1 9 2 8年2月,陈植获建 筑硕士学位,同年夏,即到纽约伊莱•康(Ely J.Kahn )事务所工作,1 9 2 9年 9月回国回国后,陈植应当时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之邀,即赴该校任教当年的东北大学 学生张镈在纪念梁思成85诞辰的文章中回忆:“陈师改图快、效果好、心领神会 ”在东北 大学任教的3个学期中,陈植还同梁思成、林徽因和张作甫以梁林陈张营造事务所的名义设 计了吉林大学总体、教学楼及宿舍1930年底,陈植接受上海浙江兴业银行的设计委托,翌年2月,即辞去教职,到上 海与已有声誉的赵深合组赵深陈植建筑师事务所1931年冬,童寯来沪,应邀加入,1933年,事务所更名为华盖建筑师事务所, “华盖”系由赵深的忘年之交、中国建筑师学会名誉会员叶恭绰(字誉虎)择定。

      自此以后,华盖业务日渐发达,在沪、宁两地完成了大量 的设计任务1 9 3 8年8月,日军入侵上海,一切建设中断,华盖事务所暂时停业抗日战争期间, 赵深、童寯分别在昆明、贵阳(兼管重庆)开设华盖分所,陈植一人留驻上海自1 9 3 8 年开始,在之江大学建筑系任教达6年1 9 4 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华盖事务所重新合一,在宁、沪两地恢复业务活动1 9 4 8年12月,陈植与赵深同往台北结束台湾糖业公司大楼的工程,赶回上海19 49年5月,上海解放,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 9 5 0年,随着国家建设的展开,赵深发起了“联合顾问建筑师工程师事务所”,成员 包括华盖3人在内共有建筑师11名、结构工程师2名和设备工程师1名,由赵深任主任, 在上海、北京、山西榆次、乌鲁木齐等地承接了多种业务1951年12月,原之江大学第三班的学生金瓯卜来华盖找陈植,劝其加入当时正在 筹备的华东建筑设计公司(华东建筑设计院前身),陈植立即答应,后同赵深、童寯商谈, 两人亦均同意在半年内结束华盖业务消息传到联合事务所,竟亦无人提出异议,至195 2年7月,华盖与联合事务所的业务全部终止陈植与赵深、童寯在华盖建筑师事务所合伙整20年,各展所长,配合默契,意见相互 尊重,设计共同切磋,坚持职业道德,热忱培养青年,自始至终非常融洽,竟未有任何龃龉, 陈植则常谦称:“我愧不如也!”华盖设计的工程,除抗日战争时期各居一方所做的之外,大 多是三人精诚合作的结晶,难分彼此。

      1952年7月1日,陈植同赵深及联合事务所的建筑师罗邦杰,工程师蔡显裕、许照 一起加入华东建筑设计公司,均任总工程师赵深兼任总体设计室主任,陈植兼任文教设计 室主任从私人事务所到国营设计单位,收入大大减少,陈植等人婉却当时华东建筑工程部 拟特别给予的津贴1955年6月,陈植就任上海市规划建筑管理局副局长兼总建筑师,参与领导上海的 城市建设1957年,规划建筑管理局撤销,他任上海市民用建筑设计院院长兼总建筑师, 在1958 —1962年间,同时担任上海市基本建设委员会委员,从1957年到198 2年,整整25年之中,他在民用建筑设计院参加和指导了国内外的重要工程设计,使民用 院逐步成长为全国甲级大型综合性设计院之一,在国家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82年,陈植担任上海市建设委员会顾问,继又改任建委科学技术委员会技术顾问, 1984年,任上海市城乡建设规划委员会顾问1986 —1988年,陈植担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文物保管委 员会更名为文物管理委员会,陈植改任顾问在1987年末至1988年一年当中,他不 顾自己80多岁高龄,有时同规划院的同志一道,更多地是单独一人,现场考察优秀近代建 筑80余次,有特殊价值的,重复两三次,反复思考比较,提供规划部门参考,其中59项 上报市政府批准,定为一级保护单位。

      与此同时,陈植还担任上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顾问,参加上海建设修志工作他默默 无声地在家收集资料,进行核实,基本查清了二三十年代上海主要的中国建筑师的学历、经 历和创作作品陈植历任中国建筑学会第一至第四届常务理事、第五届副理事长、第六届顾问,上海市 人大第一至第五届代表,全国人大第三至第六届代表,九三学社上海分社副主任委员、中央 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参议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致力探索中国现代建筑陈植学成归国之时,中国建筑师在上海设事务所已不乏其人,但由于外国建筑师数十年 垄断,加以中国工商界及资本家的崇洋倾向,中国建筑师势单力薄,业务范围相当狭窄,开 创现代民族建筑更是步履维艰在严酷的环境之中,中国建筑师奋发图强,特别在1 9 2 7 年成立中国建筑师学会之后,更是加强团结,发挥才能,以实际创作在社会上逐步赢得了信 誉赵深、陈植、童寯创办的华盖建筑师事务所,凭借精湛的技艺,同时依靠爱国民族资本 家的支持,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写下了具有影响的一页华盖的前身为1930年的赵深建筑师事务所及1931年的赵深、陈植建筑师事务 所,后者最重要的业务是陈植受托的上海浙江兴业银行大楼和赵深承揽的南京外交部大楼, 以及大上海大戏院(今大上海电影院)这三项工程,除浙江兴业银行因九一八事变,由原来 的10层大楼改为5层,另行设计外,其他两项平立面均已完成,沿续至华盖成立以后。

      在设计南京外交部大楼时,赵、陈两人决定不抄袭当时在上海流行的复古主义(外交部 实际上是折衷主义)形式,亦不抄袭中国古典形式,而是从功能出发,重视体形稳健,线条 简洁,采用平屋面,民族形式表现仅在檐口连续性的简化斗栱,当时得到普遍好评大上海大戏院的设计则可称为匠心独具立面无装饰,主要是八根空心玻璃砖柱,内贯 以蓝色霓虹灯,晚间从侧面远眺,玻璃灯柱相互交搭,衬以黑玻璃的墙面,予人一种瀑布式 的景象华盖在整整20年的创作过程中,除铁道部购料委员会大楼为配合原铁道部大楼而用古 典形式,南京金城银行别墅模仿园林风格之外,来再采用“大屋顶”在30年代,华盖在上海的设计项目除上述三项之外,尚有恒利银行、金城大戏院(今 黄浦电影院)、陕西南路永嘉路合记公寓等在南京,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