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及系统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及系统9/6/20249/6/20241 1第三章第三章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与传热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与传热n n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特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特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特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特点 n n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煤颗粒的燃烧过程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煤颗粒的燃烧过程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煤颗粒的燃烧过程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煤颗粒的燃烧过程 n n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区域与燃烧份额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区域与燃烧份额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区域与燃烧份额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区域与燃烧份额n n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第四节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因素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因素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因素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因素 n n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第五节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热分析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热分析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热分析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热分析n n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第六节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热研究与计算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热研究与计算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热研究与计算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传热研究与计算9/6/20249/6/20242 2第一节第一节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特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特点 一、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主要特征一、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主要特征一、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主要特征一、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主要特征n n1. 1.燃烧过程燃烧过程燃烧过程燃烧过程 = = 鼓泡流化床(湍流、快速)鼓泡流化床(湍流、快速)鼓泡流化床(湍流、快速)鼓泡流化床(湍流、快速)+ + 气力输送气力输送气力输送气力输送n n2. 2.燃烧颗粒不断送回床层循环燃烧燃烧颗粒不断送回床层循环燃烧燃烧颗粒不断送回床层循环燃烧燃烧颗粒不断送回床层循环燃烧n n3. 3.物料和燃料粒径<<物料和燃料粒径<<物料和燃料粒径<<物料和燃料粒径<<d d鼓泡床鼓泡床鼓泡床鼓泡床9/6/20249/6/20243 3二、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特点二、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特点 1. 1. 鼓泡流化床燃烧特点鼓泡流化床燃烧特点鼓泡流化床燃烧特点鼓泡流化床燃烧特点n n((((1 1)低温:)低温:)低温:)低温:850℃~950℃→850℃~950℃→低于低于低于低于DTDT约约约约100℃~200℃→100℃~200℃→避免结渣和破坏避免结渣和破坏避免结渣和破坏避免结渣和破坏燃烧条件燃烧条件燃烧条件燃烧条件强化燃烧:强化燃烧:强化燃烧:强化燃烧:q qV V、、、、q qA A高高高高n n((((2 2)炉内温差较大(沿炉膛高度方向))炉内温差较大(沿炉膛高度方向))炉内温差较大(沿炉膛高度方向))炉内温差较大(沿炉膛高度方向) 密相区:煤粒多,燃烧放热大,密相区:煤粒多,燃烧放热大,密相区:煤粒多,燃烧放热大,密相区:煤粒多,燃烧放热大,为防止料层温度过高而结焦,为防止料层温度过高而结焦,为防止料层温度过高而结焦,为防止料层温度过高而结焦,需敷设埋管吸热需敷设埋管吸热需敷设埋管吸热需敷设埋管吸热稀相区:物料浓度低稀相区:物料浓度低稀相区:物料浓度低稀相区:物料浓度低9/6/20249/6/20244 4二、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特点二、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特点 1. 1. 鼓泡流化床燃烧特点鼓泡流化床燃烧特点鼓泡流化床燃烧特点鼓泡流化床燃烧特点n n((((3 3)燃料适应性强)燃料适应性强)燃料适应性强)燃料适应性强密相区积累的大量灼热物料利于燃料的迅速着火和稳定燃烧密相区积累的大量灼热物料利于燃料的迅速着火和稳定燃烧密相区积累的大量灼热物料利于燃料的迅速着火和稳定燃烧密相区积累的大量灼热物料利于燃料的迅速着火和稳定燃烧n n((((4 4)燃烧效率较低)燃烧效率较低)燃烧效率较低)燃烧效率较低宽筛分燃料中,大颗粒炉内停留时间长,宽筛分燃料中,大颗粒炉内停留时间长,宽筛分燃料中,大颗粒炉内停留时间长,宽筛分燃料中,大颗粒炉内停留时间长,小颗粒燃料停留时间短,被烟气带出燃小颗粒燃料停留时间短,被烟气带出燃小颗粒燃料停留时间短,被烟气带出燃小颗粒燃料停留时间短,被烟气带出燃烧室,造成飞灰中可燃物含量增大烧室,造成飞灰中可燃物含量增大烧室,造成飞灰中可燃物含量增大烧室,造成飞灰中可燃物含量增大9/6/20249/6/20245 5二、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特点二、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特点 2. 2.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特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特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特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特点n n((((1 1)燃烧效率比较高)燃烧效率比较高)燃烧效率比较高)燃烧效率比较高 ØØ气固相间密切接触发生流态化燃烧反应,且有大量颗粒返混气固相间密切接触发生流态化燃烧反应,且有大量颗粒返混气固相间密切接触发生流态化燃烧反应,且有大量颗粒返混气固相间密切接触发生流态化燃烧反应,且有大量颗粒返混 ØØ绝大部分高温颗粒送回炉内再次参与燃烧,燃料颗粒在炉内的燃烧时间绝大部分高温颗粒送回炉内再次参与燃烧,燃料颗粒在炉内的燃烧时间绝大部分高温颗粒送回炉内再次参与燃烧,燃料颗粒在炉内的燃烧时间绝大部分高温颗粒送回炉内再次参与燃烧,燃料颗粒在炉内的燃烧时间↑↑ ↑↑ ØØR↑→R↑→燃烧效率燃烧效率燃烧效率燃烧效率↑ ——↑ ——大量未燃尽颗粒的循环燃烧提高了燃料颗粒的燃尽度大量未燃尽颗粒的循环燃烧提高了燃料颗粒的燃尽度大量未燃尽颗粒的循环燃烧提高了燃料颗粒的燃尽度大量未燃尽颗粒的循环燃烧提高了燃料颗粒的燃尽度 ØØ锅炉设计和运行调整合理锅炉设计和运行调整合理锅炉设计和运行调整合理锅炉设计和运行调整合理9/6/20249/6/20246 6二、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特点二、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特点 2. 2.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特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特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特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特点n n((((2 2)燃料适应性极好)燃料适应性极好)燃料适应性极好)燃料适应性极好 ØØ“ “蓄热池蓄热池蓄热池蓄热池” ”有足够热量加热新燃料而不致引起炉内温度大的变化有足够热量加热新燃料而不致引起炉内温度大的变化有足够热量加热新燃料而不致引起炉内温度大的变化有足够热量加热新燃料而不致引起炉内温度大的变化ØØ新燃料炉内停留时间远大于其燃尽所需时间新燃料炉内停留时间远大于其燃尽所需时间新燃料炉内停留时间远大于其燃尽所需时间新燃料炉内停留时间远大于其燃尽所需时间n n((((3 3)煤的清洁燃烧(循环流化床最主要特点))煤的清洁燃烧(循环流化床最主要特点))煤的清洁燃烧(循环流化床最主要特点))煤的清洁燃烧(循环流化床最主要特点) ØØ 脱硫脱硫脱硫脱硫————炉内加入石灰石粉或其他脱硫剂炉内加入石灰石粉或其他脱硫剂炉内加入石灰石粉或其他脱硫剂炉内加入石灰石粉或其他脱硫剂 ØØ 脱硝脱硝脱硝脱硝————炉膛下部采用欠氧燃烧和二次风分段给入炉膛下部采用欠氧燃烧和二次风分段给入炉膛下部采用欠氧燃烧和二次风分段给入炉膛下部采用欠氧燃烧和二次风分段给入 ØØ 燃烧份额分配更合理,炉内温度场更均匀燃烧份额分配更合理,炉内温度场更均匀燃烧份额分配更合理,炉内温度场更均匀燃烧份额分配更合理,炉内温度场更均匀9/6/20249/6/20247 7第二节第二节 煤颗粒的燃烧过程煤颗粒的燃烧过程 一、循环流化床中煤的燃烧过程(一定宽度筛分固体燃料一、循环流化床中煤的燃烧过程(一定宽度筛分固体燃料一、循环流化床中煤的燃烧过程(一定宽度筛分固体燃料一、循环流化床中煤的燃烧过程(一定宽度筛分固体燃料→→燃烧复杂)燃烧复杂)燃烧复杂)燃烧复杂)n n((((1 1)涉及到气固两相流体的流动、热量和质量的传递、化学反应以及若干相)涉及到气固两相流体的流动、热量和质量的传递、化学反应以及若干相)涉及到气固两相流体的流动、热量和质量的传递、化学反应以及若干相)涉及到气固两相流体的流动、热量和质量的传递、化学反应以及若干相关的物理化学现象关的物理化学现象关的物理化学现象关的物理化学现象n n((((2 2)众多影响因素)众多影响因素)众多影响因素)众多影响因素ØØ燃料本身特性:挥发份含量、反应活性、颗粒粒径分布燃料本身特性:挥发份含量、反应活性、颗粒粒径分布燃料本身特性:挥发份含量、反应活性、颗粒粒径分布燃料本身特性:挥发份含量、反应活性、颗粒粒径分布 ØØ 流化状态、氧气扩散条件、温度流化状态、氧气扩散条件、温度流化状态、氧气扩散条件、温度流化状态、氧气扩散条件、温度n n((((3 3)气固两相流中燃料颗粒的燃烧燃料颗粒与颗粒、燃料颗粒与床料颗粒形)气固两相流中燃料颗粒的燃烧燃料颗粒与颗粒、燃料颗粒与床料颗粒形)气固两相流中燃料颗粒的燃烧燃料颗粒与颗粒、燃料颗粒与床料颗粒形)气固两相流中燃料颗粒的燃烧燃料颗粒与颗粒、燃料颗粒与床料颗粒形成的成的成的成的“ “群体群体群体群体” ”燃烧,与流动特性密切相关燃烧,与流动特性密切相关燃烧,与流动特性密切相关燃烧,与流动特性密切相关n n((((4 4)煤颗粒燃烧过程(定性))煤颗粒燃烧过程(定性))煤颗粒燃烧过程(定性))煤颗粒燃烧过程(定性)ØØ 颗粒被加热和干燥颗粒被加热和干燥颗粒被加热和干燥颗粒被加热和干燥 ØØ 挥发份的析出和燃烧挥发份的析出和燃烧挥发份的析出和燃烧挥发份的析出和燃烧 ØØ 煤颗粒膨胀和破裂(一级破碎)煤颗粒膨胀和破裂(一级破碎)煤颗粒膨胀和破裂(一级破碎)煤颗粒膨胀和破裂(一级破碎) ØØ 焦炭燃烧和再次破裂(二级破碎)焦炭燃烧和再次破裂(二级破碎)焦炭燃烧和再次破裂(二级破碎)焦炭燃烧和再次破裂(二级破碎)9/6/20249/6/20248 8二、煤颗粒的加热和干燥二、煤颗粒的加热和干燥 n n1. 1.新鲜给煤进入床内,立即被大量灼热物料包围并被迅速加热到接新鲜给煤进入床内,立即被大量灼热物料包围并被迅速加热到接新鲜给煤进入床内,立即被大量灼热物料包围并被迅速加热到接新鲜给煤进入床内,立即被大量灼热物料包围并被迅速加热到接近床温近床温近床温近床温→→受到加热、蒸发水分并被烘干受到加热、蒸发水分并被烘干受到加热、蒸发水分并被烘干受到加热、蒸发水分并被烘干n n2. 2.d dp p↑→↑→加热速率下加热速率下加热速率下加热速率下→→加热时间加热时间加热时间加热时间↑ ↑9/6/20249/6/20249 9三、挥发份的析出和燃烧三、挥发份的析出和燃烧n n1. 1.V V析出过程析出过程析出过程析出过程煤颗粒因受高温物料加热分解并产生大量气态可燃物质煤颗粒因受高温物料加热分解并产生大量气态可燃物质煤颗粒因受高温物料加热分解并产生大量气态可燃物质煤颗粒因受高温物料加热分解并产生大量气态可燃物质n n2. 2.V V析出阶段析出阶段析出阶段析出阶段第一稳定析出阶段:第一稳定析出阶段:第一稳定析出阶段:第一稳定析出阶段:500~600℃500~600℃第二稳定析出阶段:第二稳定析出阶段:第二稳定析出阶段:第二稳定析出阶段:800~1000℃800~1000℃n n3. 3.影响影响影响影响V V含量和组成成分的因素含量和组成成分的因素含量和组成成分的因素含量和组成成分的因素煤种、煤种、煤种、煤种、d dp p分布、加热速率、初始分布、加热速率、初始分布、加热速率、初始分布、加热速率、初始T T、、、、最终最终最终最终T T及其下的停留及其下的停留及其下的停留及其下的停留t t、析出时的、析出时的、析出时的、析出时的P Pn n4. 4.影响影响影响影响V V析出时间的因素析出时间的因素析出时间的因素析出时间的因素 煤质、颗粒尺寸、床温、煤质、颗粒尺寸、床温、煤质、颗粒尺寸、床温、煤质、颗粒尺寸、床温、煤颗粒加热时间煤颗粒加热时间煤颗粒加热时间煤颗粒加热时间9/6/20249/6/20241010三、挥发份的析出和燃烧三、挥发份的析出和燃烧n n5. 5.V V析出后达到着火温度即燃烧析出后达到着火温度即燃烧析出后达到着火温度即燃烧析出后达到着火温度即燃烧 ØØ细煤颗粒:析出极快,迅速将细煤颗粒包围燃烧,产生扩散火焰,燃烧所需细煤颗粒:析出极快,迅速将细煤颗粒包围燃烧,产生扩散火焰,燃烧所需细煤颗粒:析出极快,迅速将细煤颗粒包围燃烧,产生扩散火焰,燃烧所需细煤颗粒:析出极快,迅速将细煤颗粒包围燃烧,产生扩散火焰,燃烧所需时间很短时间很短时间很短时间很短 ØØ 大颗粒:析出慢,炉内掺混过程慢大颗粒:析出慢,炉内掺混过程慢大颗粒:析出慢,炉内掺混过程慢大颗粒:析出慢,炉内掺混过程慢→→影响因素:物料分布和流动影响因素:物料分布和流动影响因素:物料分布和流动影响因素:物料分布和流动n n6. 6.V V析出与燃烧过程(析出与燃烧过程(析出与燃烧过程(析出与燃烧过程(1~10s1~10s))))ØØ在氧和未燃挥发分边界上进行,由界面处挥发分和氧的扩散控制在氧和未燃挥发分边界上进行,由界面处挥发分和氧的扩散控制在氧和未燃挥发分边界上进行,由界面处挥发分和氧的扩散控制在氧和未燃挥发分边界上进行,由界面处挥发分和氧的扩散控制 ØØ 煤颗粒扩散火焰位置取决于氧的扩散速率和挥发分析出速率煤颗粒扩散火焰位置取决于氧的扩散速率和挥发分析出速率煤颗粒扩散火焰位置取决于氧的扩散速率和挥发分析出速率煤颗粒扩散火焰位置取决于氧的扩散速率和挥发分析出速率n n7. 7.V V析出、燃烧对煤颗粒着火性能的改善析出、燃烧对煤颗粒着火性能的改善析出、燃烧对煤颗粒着火性能的改善析出、燃烧对煤颗粒着火性能的改善 ØØ煤颗粒受热煤颗粒受热煤颗粒受热煤颗粒受热→→挥发分析出、燃烧挥发分析出、燃烧挥发分析出、燃烧挥发分析出、燃烧→→又加热煤颗粒又加热煤颗粒又加热煤颗粒又加热煤颗粒→→颗粒温度迅速升高颗粒温度迅速升高颗粒温度迅速升高颗粒温度迅速升高→→利于利于利于利于着火着火着火着火 ØØ 改变煤颗粒空隙结构,改善焦炭的燃烧反应改变煤颗粒空隙结构,改善焦炭的燃烧反应改变煤颗粒空隙结构,改善焦炭的燃烧反应改变煤颗粒空隙结构,改善焦炭的燃烧反应9/6/20249/6/20241111四、焦炭的着火与燃尽四、焦炭的着火与燃尽n n1.1.定义定义定义定义————挥发分析出后剩下的固体物质挥发分析出后剩下的固体物质挥发分析出后剩下的固体物质挥发分析出后剩下的固体物质n n2.2.燃烧过程(比较复杂)燃烧过程(比较复杂)燃烧过程(比较复杂)燃烧过程(比较复杂)OO2 2到达颗粒表面到达颗粒表面到达颗粒表面到达颗粒表面→→在焦炭(多孔颗粒,总面积大)表面与在焦炭(多孔颗粒,总面积大)表面与在焦炭(多孔颗粒,总面积大)表面与在焦炭(多孔颗粒,总面积大)表面与C C发生氧化反应发生氧化反应发生氧化反应发生氧化反应→CO→CO2 2和和和和COCOn n3.3.焦炭燃烧工况焦炭燃烧工况焦炭燃烧工况焦炭燃烧工况ØØ((((1 1)动力控制燃烧)动力控制燃烧)动力控制燃烧)动力控制燃烧 a. a. 受化学反应速率控制(受化学反应速率控制(受化学反应速率控制(受化学反应速率控制(<1mm>1mm密相区;稀相区;夹带密相区;稀相区;夹带密相区;稀相区;夹带密相区;稀相区;夹带→→送回送回送回送回 ØØ 粗颗粒粗颗粒粗颗粒粗颗粒停留停留停留停留t t长,燃尽度高,炉渣(长,燃尽度高,炉渣(长,燃尽度高,炉渣(长,燃尽度高,炉渣(C C低)排出低)排出低)排出低)排出9/6/20249/6/20242222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份额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份额n n1. 1.循环流化床燃烧份额的概念循环流化床燃烧份额的概念循环流化床燃烧份额的概念循环流化床燃烧份额的概念ØØ((((1 1)定义)定义)定义)定义炉内每一燃烧区域中燃料燃烧量炉内每一燃烧区域中燃料燃烧量炉内每一燃烧区域中燃料燃烧量炉内每一燃烧区域中燃料燃烧量 / / 燃料总燃烧量燃料总燃烧量燃料总燃烧量燃料总燃烧量ØØ((((2 2)表示方法(反映了能量平衡))表示方法(反映了能量平衡))表示方法(反映了能量平衡))表示方法(反映了能量平衡)燃料在各燃烧区域内所释放的热量燃料在各燃烧区域内所释放的热量燃料在各燃烧区域内所释放的热量燃料在各燃烧区域内所释放的热量 / / 燃料总发热量燃料总发热量燃料总发热量燃料总发热量ØØ((((3 3)燃烧份额分布求取方法)燃烧份额分布求取方法)燃烧份额分布求取方法)燃烧份额分布求取方法国外国外国外国外————计算计算计算计算 国内国内国内国内————经验经验经验经验ØØ((((4 4)密相区燃烧份额(影响料层温控、炉内传热、连续安全运行)密相区燃烧份额(影响料层温控、炉内传热、连续安全运行)密相区燃烧份额(影响料层温控、炉内传热、连续安全运行)密相区燃烧份额(影响料层温控、炉内传热、连续安全运行→→炉内高温结渣)炉内高温结渣)炉内高温结渣)炉内高温结渣) + + 稀相区燃烧份额稀相区燃烧份额稀相区燃烧份额稀相区燃烧份额 = 1 = 19/6/20249/6/20242323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份额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份额n n2. 2.燃烧份额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燃烧份额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燃烧份额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燃烧份额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ØØ((((1 1)煤种)煤种)煤种)煤种V V含量高,炉膛上部释热多;否则在炉膛下部含量高,炉膛上部释热多;否则在炉膛下部含量高,炉膛上部释热多;否则在炉膛下部含量高,炉膛上部释热多;否则在炉膛下部ØØ((((2 2))))d dp p和燃料筛分和燃料筛分和燃料筛分和燃料筛分相同相同相同相同u u0 0下,小下,小下,小下,小d dp p在密相区燃烧份额小(扬析到稀相区)在密相区燃烧份额小(扬析到稀相区)在密相区燃烧份额小(扬析到稀相区)在密相区燃烧份额小(扬析到稀相区)ØØ((((3 3))))u u0 0u u0 0↑→↑→同样同样同样同样d dp p的煤颗粒在密相区燃烧份额的煤颗粒在密相区燃烧份额的煤颗粒在密相区燃烧份额的煤颗粒在密相区燃烧份额↓ ↓ØØ((((4 4))))GGh h(影响炉内热量分配)(影响炉内热量分配)(影响炉内热量分配)(影响炉内热量分配)R↑→R↑→循环细颗粒传热量和从密相区带走的热量循环细颗粒传热量和从密相区带走的热量循环细颗粒传热量和从密相区带走的热量循环细颗粒传热量和从密相区带走的热量↑ ↑,利于热量平衡;,利于热量平衡;,利于热量平衡;,利于热量平衡;细颗粒循环再燃机会细颗粒循环再燃机会细颗粒循环再燃机会细颗粒循环再燃机会↑ ↑,燃烧效率,燃烧效率,燃烧效率,燃烧效率↑ ↑9/6/20249/6/20242424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份额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份额n n2. 2.燃烧份额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燃烧份额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燃烧份额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燃烧份额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ØØ((((5 5)过量空气系数)过量空气系数)过量空气系数)过量空气系数α↑→Oα↑→O2 2浓度浓度浓度浓度↑→↑→床内含床内含床内含床内含C C量量量量↓→↓→扬析到上部的扬析到上部的扬析到上部的扬析到上部的C↓→C↓→燃烧量增加不明显,甚至下燃烧量增加不明显,甚至下燃烧量增加不明显,甚至下燃烧量增加不明显,甚至下降降降降ØØ((((6 6)床温)床温)床温)床温• •T↑→T↑→焦炭反应速率焦炭反应速率焦炭反应速率焦炭反应速率↑ ↑、气体扩散速度、气体扩散速度、气体扩散速度、气体扩散速度↑→↑→密相区燃烧份额稍有上升密相区燃烧份额稍有上升密相区燃烧份额稍有上升密相区燃烧份额稍有上升• •T↑↑→VT↑↑→V释放速率、释放速率、释放速率、释放速率、FCFC燃烧速率燃烧速率燃烧速率燃烧速率↑→↑→密相区上部燃烧份额明显密相区上部燃烧份额明显密相区上部燃烧份额明显密相区上部燃烧份额明显↑→↑→整体燃烧量整体燃烧量整体燃烧量整体燃烧量↑ ↑ØØ((((7 7)一、二次风配比)一、二次风配比)一、二次风配比)一、二次风配比• •气泡相、乳化相传质阻力限制气泡相、乳化相传质阻力限制气泡相、乳化相传质阻力限制气泡相、乳化相传质阻力限制→→密相区燃烧份额密相区燃烧份额密相区燃烧份额密相区燃烧份额↑ << ↑ << 一次风比例一次风比例一次风比例一次风比例↑ ↑• •配比与燃料性质有关配比与燃料性质有关配比与燃料性质有关配比与燃料性质有关• •调整一次风比例即可调节密相区燃烧份额调整一次风比例即可调节密相区燃烧份额调整一次风比例即可调节密相区燃烧份额调整一次风比例即可调节密相区燃烧份额ØØ((((8 8)循环灰分离器效率(直接影响))循环灰分离器效率(直接影响))循环灰分离器效率(直接影响))循环灰分离器效率(直接影响) • • 分离效率分离效率分离效率分离效率↓→↓→密相区燃烧份额密相区燃烧份额密相区燃烧份额密相区燃烧份额↑ ↑ • • 分离效率过低分离效率过低分离效率过低分离效率过低→→无法形成大循环量无法形成大循环量无法形成大循环量无法形成大循环量→→密相床超温密相床超温密相床超温密相床超温9/6/20249/6/20242525第四节第四节影响燃烧的因素影响燃烧的因素 n n一、燃煤特性一、燃煤特性一、燃煤特性一、燃煤特性 n n二、布风装置和流化质量二、布风装置和流化质量二、布风装置和流化质量二、布风装置和流化质量 n n三、给煤方式三、给煤方式三、给煤方式三、给煤方式 n n四、床温四、床温四、床温四、床温 n n五、床体结构和飞灰再燃五、床体结构和飞灰再燃五、床体结构和飞灰再燃五、床体结构和飞灰再燃 n n六、运行水平六、运行水平六、运行水平六、运行水平 9/6/20249/6/20242626一、燃煤特性一、燃煤特性n n1. 1.V V含量含量含量含量ØØ((((1 1)结构较松软,)结构较松软,)结构较松软,)结构较松软,V V含量较高(烟煤、褐煤、油页岩)含量较高(烟煤、褐煤、油页岩)含量较高(烟煤、褐煤、油页岩)含量较高(烟煤、褐煤、油页岩)热解析出热解析出热解析出热解析出V V,煤颗粒成多孔松散结构,,煤颗粒成多孔松散结构,,煤颗粒成多孔松散结构,,煤颗粒成多孔松散结构,OO2 2向颗粒内扩散和产物向外扩散阻力小,向颗粒内扩散和产物向外扩散阻力小,向颗粒内扩散和产物向外扩散阻力小,向颗粒内扩散和产物向外扩散阻力小,燃烧速率较高燃烧速率较高燃烧速率较高燃烧速率较高ØØ((((2 2)结构密实,)结构密实,)结构密实,)结构密实,V V含量少(无烟煤、石煤)含量少(无烟煤、石煤)含量少(无烟煤、石煤)含量少(无烟煤、石煤)热解时化学键不易破裂,热解时化学键不易破裂,热解时化学键不易破裂,热解时化学键不易破裂,V V不易析出,不易析出,不易析出,不易析出,OO2 2难以向内扩散,燃烧速率较低难以向内扩散,燃烧速率较低难以向内扩散,燃烧速率较低难以向内扩散,燃烧速率较低ØØ((((3 3))))V V含量少,灰分高,含含量少,灰分高,含含量少,灰分高,含含量少,灰分高,含C C量低(劣质煤)量低(劣质煤)量低(劣质煤)量低(劣质煤)煤粒表面燃烧后形成一层坚硬灰壳,阻碍产物向外和煤粒表面燃烧后形成一层坚硬灰壳,阻碍产物向外和煤粒表面燃烧后形成一层坚硬灰壳,阻碍产物向外和煤粒表面燃烧后形成一层坚硬灰壳,阻碍产物向外和OO2 2向内扩散,燃尽困难向内扩散,燃尽困难向内扩散,燃尽困难向内扩散,燃尽困难n n2. 2.不同燃料的焦炭物理性质不同燃料的焦炭物理性质不同燃料的焦炭物理性质不同燃料的焦炭物理性质ØØ((((1 1))))“ “不焦结不焦结不焦结不焦结” ”燃料燃料燃料燃料————粉末状粉末状粉末状粉末状 未燃尽即被带出炉膛,若分离器效率不高,未燃尽即被带出炉膛,若分离器效率不高,未燃尽即被带出炉膛,若分离器效率不高,未燃尽即被带出炉膛,若分离器效率不高,飞灰含飞灰含飞灰含飞灰含C C 量增加,加大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量增加,加大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量增加,加大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量增加,加大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ØØ((((2 2))))“ “弱焦结性弱焦结性弱焦结性弱焦结性” ”燃料燃料燃料燃料————松散焦块松散焦块松散焦块松散焦块ØØ((((3 3))))“ “强焦结性强焦结性强焦结性强焦结性” ”燃料燃料燃料燃料————坚硬焦块坚硬焦块坚硬焦块坚硬焦块9/6/20249/6/20242727一、燃煤特性一、燃煤特性n n3. 3.发热量发热量发热量发热量ØØ((((1 1)若燃煤发热量比设计值低得多,会使密相区)若燃煤发热量比设计值低得多,会使密相区)若燃煤发热量比设计值低得多,会使密相区)若燃煤发热量比设计值低得多,会使密相区T T偏低而影响燃烧偏低而影响燃烧偏低而影响燃烧偏低而影响燃烧ØØ((((2 2)对策:密相区少布置受热面)对策:密相区少布置受热面)对策:密相区少布置受热面)对策:密相区少布置受热面n n4. 4.灰熔点灰熔点灰熔点灰熔点ØØ((((1 1)危害)危害)危害)危害 煤发热量降低、影响着火和燃烧、污染受热面、影响传热、增加煤发热量降低、影响着火和燃烧、污染受热面、影响传热、增加煤发热量降低、影响着火和燃烧、污染受热面、影响传热、增加煤发热量降低、影响着火和燃烧、污染受热面、影响传热、增加磨损磨损磨损磨损ØØ((((2 2)若达到灰的)若达到灰的)若达到灰的)若达到灰的STST,易结渣,易结渣,易结渣,易结渣→→难以维持正常流化态,无法保证有效燃烧,难以维持正常流化态,无法保证有效燃烧,难以维持正常流化态,无法保证有效燃烧,难以维持正常流化态,无法保证有效燃烧,甚会被迫停炉甚会被迫停炉甚会被迫停炉甚会被迫停炉n n5. 5.d dp pØØ((((1 1)对煤颗粒燃烧)对煤颗粒燃烧)对煤颗粒燃烧)对煤颗粒燃烧 d dp p↑→↑→炭粒炭粒炭粒炭粒A↑→A↑→燃烧速率燃烧速率燃烧速率燃烧速率↑ ↑;延长燃尽;延长燃尽;延长燃尽;延长燃尽t tØØ((((2 2)对单位重量燃料)对单位重量燃料)对单位重量燃料)对单位重量燃料d dp p↓→↓→颗粒数颗粒数颗粒数颗粒数↑→↑→总总总总A↑→A↑→燃尽燃尽燃尽燃尽t↓→t↓→燃烧速率加快燃烧速率加快燃烧速率加快燃烧速率加快ØØ((((3 3)提高燃烧效率的措施)提高燃烧效率的措施)提高燃烧效率的措施)提高燃烧效率的措施 降低扬析情况下适当减少降低扬析情况下适当减少降低扬析情况下适当减少降低扬析情况下适当减少d dp p,缩小筛分范围,缩小筛分范围,缩小筛分范围,缩小筛分范围9/6/20249/6/20242828二、布风装置和流化质量二、布风装置和流化质量n n1. 1.布风装置(布风板、风帽及风室等)的要求布风装置(布风板、风帽及风室等)的要求布风装置(布风板、风帽及风室等)的要求布风装置(布风板、风帽及风室等)的要求 ØØ配风均匀以消除死区和粗粒沉积,保证底部流化良好配风均匀以消除死区和粗粒沉积,保证底部流化良好配风均匀以消除死区和粗粒沉积,保证底部流化良好配风均匀以消除死区和粗粒沉积,保证底部流化良好 ØØ进入床层的空气还要形成气流,以减小初始气泡直径进入床层的空气还要形成气流,以减小初始气泡直径进入床层的空气还要形成气流,以减小初始气泡直径进入床层的空气还要形成气流,以减小初始气泡直径n n2. 2.提高燃烧效率有效途径提高燃烧效率有效途径提高燃烧效率有效途径提高燃烧效率有效途径合理的布风结构合理的布风结构合理的布风结构合理的布风结构→→减小气泡尺寸、减小气泡尺寸、减小气泡尺寸、减小气泡尺寸、改善流化质量、减少细颗粒带出量改善流化质量、减少细颗粒带出量改善流化质量、减少细颗粒带出量改善流化质量、减少细颗粒带出量n n3. 3.提高流化质量的手段提高流化质量的手段提高流化质量的手段提高流化质量的手段采用小采用小采用小采用小d d风帽、合理布置风帽数风帽、合理布置风帽数风帽、合理布置风帽数风帽、合理布置风帽数和排列方式,设计良好等压风室和排列方式,设计良好等压风室和排列方式,设计良好等压风室和排列方式,设计良好等压风室9/6/20249/6/20242929三、给煤方式三、给煤方式n n1. 1.燃料加入要求燃料加入要求燃料加入要求燃料加入要求在整个床面上播撒均匀,在整个床面上播撒均匀,在整个床面上播撒均匀,在整个床面上播撒均匀,防止局部防止局部防止局部防止局部C C负荷过高造成局部缺氧负荷过高造成局部缺氧负荷过高造成局部缺氧负荷过高造成局部缺氧n n2. 2.对策对策对策对策给煤点分散布置,给煤量不宜给煤点分散布置,给煤量不宜给煤点分散布置,给煤量不宜给煤点分散布置,给煤量不宜集中加入集中加入集中加入集中加入n n3. 3.缺点缺点缺点缺点给煤点数量太多,给煤系给煤点数量太多,给煤系给煤点数量太多,给煤系给煤点数量太多,给煤系统复杂化,运行可靠性降低统复杂化,运行可靠性降低统复杂化,运行可靠性降低统复杂化,运行可靠性降低n n4. 4.原因原因原因原因煤热解,煤热解,煤热解,煤热解,V V析出、燃烧析出、燃烧析出、燃烧析出、燃烧→→消耗消耗消耗消耗OO2 2,给煤口附近缺氧,给煤口附近缺氧,给煤口附近缺氧,给煤口附近缺氧→→细颗粒无法燃烧,细颗粒无法燃烧,细颗粒无法燃烧,细颗粒无法燃烧,随上升气流进入稀相区随上升气流进入稀相区随上升气流进入稀相区随上升气流进入稀相区→→若无足够停留若无足够停留若无足够停留若无足够停留t→t→飞灰不完全燃烧损失飞灰不完全燃烧损失飞灰不完全燃烧损失飞灰不完全燃烧损失9/6/20249/6/20243030四、床温四、床温n n1. 1.特点特点特点特点提高床温利于提高燃烧速率和提高床温利于提高燃烧速率和提高床温利于提高燃烧速率和提高床温利于提高燃烧速率和缩短燃尽缩短燃尽缩短燃尽缩短燃尽t t((((V V析出速率和析出速率和析出速率和析出速率和C C反应速反应速反应速反应速率随之增大)率随之增大)率随之增大)率随之增大)n n2. 2.床温限制床温限制床温限制床温限制ØØ煤的变形温度(煤的变形温度(煤的变形温度(煤的变形温度(DTDT))))→850~950℃ →850~950℃ ØØ脱硫最佳反应温度脱硫最佳反应温度脱硫最佳反应温度脱硫最佳反应温度→850~870℃→850~870℃n n3. 3.稀相区温度(稀相区温度(稀相区温度(稀相区温度(850~900℃850~900℃)))) ØØ原因:保证送回炉膛的细颗粒中原因:保证送回炉膛的细颗粒中原因:保证送回炉膛的细颗粒中原因:保证送回炉膛的细颗粒中FCFC可着火、燃烧可着火、燃烧可着火、燃烧可着火、燃烧 ØØ措施:根据热量平衡,适当布置受热面措施:根据热量平衡,适当布置受热面措施:根据热量平衡,适当布置受热面措施:根据热量平衡,适当布置受热面9/6/20249/6/20243131五、床体结构和飞灰再燃五、床体结构和飞灰再燃n n1. 1.床体结构对燃烧效率的影响床体结构对燃烧效率的影响床体结构对燃烧效率的影响床体结构对燃烧效率的影响ØØ流化质量流化质量流化质量流化质量ØØ颗粒在炉膛内的停留颗粒在炉膛内的停留颗粒在炉膛内的停留颗粒在炉膛内的停留t tn n2. 2.床体结构设计床体结构设计床体结构设计床体结构设计 ØØ原则:合理组织气流,可燃物原则:合理组织气流,可燃物原则:合理组织气流,可燃物原则:合理组织气流,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混合、搅拌以利于与空气充分混合、搅拌以利于与空气充分混合、搅拌以利于与空气充分混合、搅拌以利于细颗粒的重力分离细颗粒的重力分离细颗粒的重力分离细颗粒的重力分离 ØØ鼓泡床实例:扩大悬浮段面积,鼓泡床实例:扩大悬浮段面积,鼓泡床实例:扩大悬浮段面积,鼓泡床实例:扩大悬浮段面积,降低烟速,延长细颗粒悬浮降低烟速,延长细颗粒悬浮降低烟速,延长细颗粒悬浮降低烟速,延长细颗粒悬浮t→t→增大炉体结构尺寸增大炉体结构尺寸增大炉体结构尺寸增大炉体结构尺寸9/6/20249/6/20243232五、床体结构和飞灰再燃五、床体结构和飞灰再燃n n3. 3.改善和提高循环流化床燃烧的措施改善和提高循环流化床燃烧的措施改善和提高循环流化床燃烧的措施改善和提高循环流化床燃烧的措施 ØØ内循环:设计中适当减少稀相区断内循环:设计中适当减少稀相区断内循环:设计中适当减少稀相区断内循环:设计中适当减少稀相区断A→A→达到一定达到一定达到一定达到一定u u0 0、、、、ε εp p→→颗粒颗粒颗粒颗粒“ “环核环核环核环核” ”流动流动流动流动→→延长停留延长停留延长停留延长停留t t ØØ 外循环:采用分离性能好的高、中温循环灰分离器外循环:采用分离性能好的高、中温循环灰分离器外循环:采用分离性能好的高、中温循环灰分离器外循环:采用分离性能好的高、中温循环灰分离器n n4. 4.改善和提高鼓泡床燃烧的措施改善和提高鼓泡床燃烧的措施改善和提高鼓泡床燃烧的措施改善和提高鼓泡床燃烧的措施ØØ加装飞灰回燃装置加装飞灰回燃装置加装飞灰回燃装置加装飞灰回燃装置 ØØ悬浮段上部用水冷管构成卧式旋风筒收集飞灰悬浮段上部用水冷管构成卧式旋风筒收集飞灰悬浮段上部用水冷管构成卧式旋风筒收集飞灰悬浮段上部用水冷管构成卧式旋风筒收集飞灰 ØØ悬浮段出口设置悬浮段出口设置悬浮段出口设置悬浮段出口设置U U形分离燃尽段形分离燃尽段形分离燃尽段形分离燃尽段9/6/20249/6/20243333六、运行水平六、运行水平n n根据负荷和煤质变化,随时调整燃烧工况,保证正常床温根据负荷和煤质变化,随时调整燃烧工况,保证正常床温根据负荷和煤质变化,随时调整燃烧工况,保证正常床温根据负荷和煤质变化,随时调整燃烧工况,保证正常床温和合理风煤比,调整一、二次风比例,组织好密、稀相区和合理风煤比,调整一、二次风比例,组织好密、稀相区和合理风煤比,调整一、二次风比例,组织好密、稀相区和合理风煤比,调整一、二次风比例,组织好密、稀相区燃烧,保证飞灰回送装置正常运行燃烧,保证飞灰回送装置正常运行燃烧,保证飞灰回送装置正常运行燃烧,保证飞灰回送装置正常运行→→降低气、固不完全燃降低气、固不完全燃降低气、固不完全燃降低气、固不完全燃烧损失烧损失烧损失烧损失9/6/20249/6/20243434第五节第五节传热分析传热分析 n n一、循环流化床的主要传热过程一、循环流化床的主要传热过程一、循环流化床的主要传热过程一、循环流化床的主要传热过程 n n二、循环流化床传热的基本方式二、循环流化床传热的基本方式二、循环流化床传热的基本方式二、循环流化床传热的基本方式n n三、循环流化床锅炉床层与受热面之间的传热三、循环流化床锅炉床层与受热面之间的传热三、循环流化床锅炉床层与受热面之间的传热三、循环流化床锅炉床层与受热面之间的传热n n四、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传热的主要因素四、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传热的主要因素四、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传热的主要因素四、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传热的主要因素9/6/20249/6/20243535一、循环流化床的主要传热过程一、循环流化床的主要传热过程n n1. 1.传热方式(炉内、炉外)传热方式(炉内、炉外)传热方式(炉内、炉外)传热方式(炉内、炉外)ØØ气体与固体颗粒、颗粒间气体与固体颗粒、颗粒间气体与固体颗粒、颗粒间气体与固体颗粒、颗粒间ØØ床层与水冷壁床层与水冷壁床层与水冷壁床层与水冷壁ØØ床层与炉内埋管床层与炉内埋管床层与炉内埋管床层与炉内埋管ØØ外置式换热器中鼓泡床层与埋管外置式换热器中鼓泡床层与埋管外置式换热器中鼓泡床层与埋管外置式换热器中鼓泡床层与埋管ØØ循环灰分离器或气体一次分离器内循环灰分离器或气体一次分离器内循环灰分离器或气体一次分离器内循环灰分离器或气体一次分离器内n n2. 2.炉内传热机理比较炉内传热机理比较炉内传热机理比较炉内传热机理比较 ØØ煤粉:辐射换热,炉膛温度高煤粉:辐射换热,炉膛温度高煤粉:辐射换热,炉膛温度高煤粉:辐射换热,炉膛温度高 ØØ循环:对流循环:对流循环:对流循环:对流 + + 辐射换热辐射换热辐射换热辐射换热n n3. 3.循环流化床传热过程循环流化床传热过程循环流化床传热过程循环流化床传热过程 ØØ气体与固体颗粒(气、固间滑移气体与固体颗粒(气、固间滑移气体与固体颗粒(气、固间滑移气体与固体颗粒(气、固间滑移v v大,热边界层薄,传热热阻小)以及颗粒间大,热边界层薄,传热热阻小)以及颗粒间大,热边界层薄,传热热阻小)以及颗粒间大,热边界层薄,传热热阻小)以及颗粒间(频繁碰撞导致热边界层薄)(频繁碰撞导致热边界层薄)(频繁碰撞导致热边界层薄)(频繁碰撞导致热边界层薄) ØØ床层与受热面:颗粒对流(导热)、气体对流、辐射床层与受热面:颗粒对流(导热)、气体对流、辐射床层与受热面:颗粒对流(导热)、气体对流、辐射床层与受热面:颗粒对流(导热)、气体对流、辐射9/6/20249/6/20243636二、循环流化床传热的基本方式二、循环流化床传热的基本方式n n1. 1.颗粒对流换热颗粒对流换热颗粒对流换热颗粒对流换热ØØ((((1 1)主要特征:固体颗粒聚集成团)主要特征:固体颗粒聚集成团)主要特征:固体颗粒聚集成团)主要特征:固体颗粒聚集成团ØØ((((2 2)热量传递方式)热量传递方式)热量传递方式)热量传递方式 • • 颗粒团经过气膜热传导颗粒团经过气膜热传导颗粒团经过气膜热传导颗粒团经过气膜热传导 • • 直接碰撞直接碰撞直接碰撞直接碰撞————导热导热导热导热ØØ((((3 3)炉内传热主要方式的条件:)炉内传热主要方式的条件:)炉内传热主要方式的条件:)炉内传热主要方式的条件:d dp p=40~1000μm=40~1000μmn n2. 2.气体对流换热气体对流换热气体对流换热气体对流换热主要在稀相区,上升气流中所含主要在稀相区,上升气流中所含主要在稀相区,上升气流中所含主要在稀相区,上升气流中所含颗粒增加了气体扰动,使气流处于颗粒增加了气体扰动,使气流处于颗粒增加了气体扰动,使气流处于颗粒增加了气体扰动,使气流处于湍流前过渡态或湍流态湍流前过渡态或湍流态湍流前过渡态或湍流态湍流前过渡态或湍流态n n3. 3.辐射传热辐射传热辐射传热辐射传热床温床温床温床温>600℃>600℃、、、、ε εp p↓→↓→份额份额份额份额↑ ↑9/6/20249/6/20243737三、床层与受热面之间的传热三、床层与受热面之间的传热随随随随ε εp p↓ ↓,传热方式由炉膛下部颗粒对流转变为颗粒对流,传热方式由炉膛下部颗粒对流转变为颗粒对流,传热方式由炉膛下部颗粒对流转变为颗粒对流,传热方式由炉膛下部颗粒对流转变为颗粒对流+ +辐射,继辐射,继辐射,继辐射,继而为炉膛上部的辐射。
截面上中心传热系数小,边壁处大(而为炉膛上部的辐射截面上中心传热系数小,边壁处大(而为炉膛上部的辐射截面上中心传热系数小,边壁处大(而为炉膛上部的辐射截面上中心传热系数小,边壁处大(ε εp p高)高)高)高)n n1. 1.密相区与受热面之间的传热密相区与受热面之间的传热密相区与受热面之间的传热密相区与受热面之间的传热颗粒对流为主颗粒对流为主颗粒对流为主颗粒对流为主————物料浓度高且返混流动剧烈物料浓度高且返混流动剧烈物料浓度高且返混流动剧烈物料浓度高且返混流动剧烈n n2. 2.稀相区与受热面之间的传热稀相区与受热面之间的传热稀相区与受热面之间的传热稀相区与受热面之间的传热ØØ((((1 1)气体对流(极低)气体对流(极低)气体对流(极低)气体对流(极低ε εp p))))ØØ((((2 2)颗粒对流()颗粒对流()颗粒对流()颗粒对流(ε εp p小,份额降低)小,份额降低)小,份额降低)小,份额降低)ØØ((((3 3)辐射(炉膛最上部))辐射(炉膛最上部))辐射(炉膛最上部))辐射(炉膛最上部)9/6/20249/6/20243838四、影响炉内传热的主要因素四、影响炉内传热的主要因素n n1.1.ε εp p(传热系数随之增大,最主要影响)(传热系数随之增大,最主要影响)(传热系数随之增大,最主要影响)(传热系数随之增大,最主要影响)n n2.2.颗粒尺寸及分布(无明显影响,宽筛分燃料特例)颗粒尺寸及分布(无明显影响,宽筛分燃料特例)颗粒尺寸及分布(无明显影响,宽筛分燃料特例)颗粒尺寸及分布(无明显影响,宽筛分燃料特例)n n3.3.u u0 0(气体对流换热随之增强,但(气体对流换热随之增强,但(气体对流换热随之增强,但(气体对流换热随之增强,但ε εp p减小使传热系数下降)减小使传热系数下降)减小使传热系数下降)减小使传热系数下降)n n4.4.床温床温床温床温 ØØ传热系数随之线性增大传热系数随之线性增大传热系数随之线性增大传热系数随之线性增大 ØØ辐射传热系数为主要影响辐射传热系数为主要影响辐射传热系数为主要影响辐射传热系数为主要影响n n5.5.R R(一定(一定(一定(一定u u0 0下,传热系数随之增大)下,传热系数随之增大)下,传热系数随之增大)下,传热系数随之增大)n n6.6.受热面结构与布置受热面结构与布置受热面结构与布置受热面结构与布置ØØ((((1 1)传热系数随管径增大而减小;单根竖管)传热系数随管径增大而减小;单根竖管)传热系数随管径增大而减小;单根竖管)传热系数随管径增大而减小;单根竖管> >水平管;管束水平管;管束水平管;管束水平管;管束< <单管单管单管单管ØØ((((2 2)肋片(侧向肋鳍片、针肋)强化传热)肋片(侧向肋鳍片、针肋)强化传热)肋片(侧向肋鳍片、针肋)强化传热)肋片(侧向肋鳍片、针肋)强化传热ØØ((((3 3)炉内悬挂受热面货增加外部热交换器)炉内悬挂受热面货增加外部热交换器)炉内悬挂受热面货增加外部热交换器)炉内悬挂受热面货增加外部热交换器ØØ((((4 4)垂直长度的影响)垂直长度的影响)垂直长度的影响)垂直长度的影响9/6/20249/6/20243939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n n煤粒在煤粒在煤粒在煤粒在CFBBCFBB内的燃烧要经过哪四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内的燃烧要经过哪四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内的燃烧要经过哪四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内的燃烧要经过哪四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四个过程各有什么特点?四个过程各有什么特点?四个过程各有什么特点?四个过程各有什么特点?n n什么是动力燃烧?它和扩散什么是动力燃烧?它和扩散什么是动力燃烧?它和扩散什么是动力燃烧?它和扩散 燃烧有什么区别?燃烧有什么区别?燃烧有什么区别?燃烧有什么区别?n n什么是煤粒的破碎和磨损?它们对什么是煤粒的破碎和磨损?它们对什么是煤粒的破碎和磨损?它们对什么是煤粒的破碎和磨损?它们对CFBBCFBB的传热有什么影的传热有什么影的传热有什么影的传热有什么影响?响?响?响?n n影响燃烧份额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燃烧份额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燃烧份额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燃烧份额的因素有哪些?n nCFBBCFBB的传热有哪些基本形式?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的传热有哪些基本形式?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的传热有哪些基本形式?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的传热有哪些基本形式?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哪些?9/6/20249/6/20244040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