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考古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02996954
  • 上传时间:2023-07-0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38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考古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人文学科简单地 说,考古学就是根据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实物,研究古代社会历史 的科学下面是的考古学专业毕业论文,欢迎参考钱塘江是浙江省第一大河流,古名之江、折江、浙江在钱塘 江下游沿岸地区,有众多史前文化遗迹,如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 化、马家滨文化、良渚文化等,如熠熠明珠,在文明史上闪烁考 古开掘说明,要探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钱塘江流域是不可忽略 的重要地区之一,在中华文明史上,钱塘江与黄河、长江具有不相 上下的地位钱塘江全长约688千米(据《钱塘江志》),由杭州湾入东海 由于钱塘江的平面喇叭形河口以及纵向河床沙坎地貌,使得这里的 潮汐现象天下独特,形成了世界着名的钱塘江涌潮千百年来,为抗拒强潮冲刷堤防,入侵我们的家园,浙江先民 在河口两岸修筑了宏伟壮阔的钱塘江古海塘因此,钱塘江涌潮与 古海塘,成为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两大遗产钱塘江古海塘是我国重要水利工程建筑遗产在近2000年的历 史中,屡建屡毁,屡毁屡建,沿江滨海、绵亘480多千米,其建造 历史悠久,建筑工艺复杂,与长城、古运河并称我国古代三项伟大 工程,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建筑、科技和文化遗产之一。

      钱塘江海塘历史悠久,代有修筑,规模宏伟,至明清两代更是 踵事增华但回忆历史,唐朝以前的海塘历史记载甚少,它的规格 更少见于记述因此,唐朝以前的海塘,只能视为肇始阶段,五代 以后的海塘才有系统的历史1) 早期的土海塘建立海塘修建始于何时,没有明确史料,汉 魏只有传说,两晋有类似海塘的建筑,南北朝才于个别地区有信史 记载海塘修筑的最早史料,是汉朝末年灵隐山下的“钱塘”的记 载《:水经注》钱唐曰“:防海大塘在县东一里许,郡议曹华信议立 此塘,以防海水始,开募有能致一斛土者,即与钱一千旬日以 来,来者云集塘未成而不复取,于是,载土石者,皆弃而去,塘 以之成,故改名钱塘焉据学者研究,海塘之起始,须有两个条件:一为人类有了筑土 遏水的,另为滨海地带农业已有一定有开展,有筑塘防水之需求 结合钱塘江沿岸的客观实际,学者们倾向认为,类似海塘的用于保 障河口海岸地带的工程,在东汉时可能已经出现,只是没有被记载 而已东晋时,长江三角洲前级,有两次筑沪渎垒的工程,并被后 世认为海塘的肇兴(《江苏海塘新志》)2 )唐宋时期多种材料的海塘建立隋唐之世,有关海塘工程的 史料仍然很少,但从这些简单的记载中,可知其时海岸根本定型, 江浙两省滨海地带的系统海塘工程已陆续建成,而且东南海峤之 地,也建堤遏水,使得农业消费有所保障。

      唐代,钱塘江海塘是的 防止海水涨漫的海塘,其规格比较简单,只是一线土塘而已然而 钱塘江两岸涨坍变化很大,一旦海变,宽达几十千米的土地,不需 几个月,便全部坍入江中,的防止漫溢的土塘规格,并不能收到确 保两岸大片土地不受海潮威胁的效果因此,从五代吴越王钱蠲开 场,钱塘江海塘便进入积极防坍的阶段.(3)明清时期石塘建立的普及东南财赋自宋朝以后,在全国财 赋上所占的比重日见加大,而自元朝以后,更为显着而东南财赋之中,太湖流域,更是人烟稠密、农业高产的地 区,在国家税收之中,更见重要海塘的作用,也就日见重要所 以海塘系“吴越五都之屏障,关系国家财赋、地方民命至大且切者 也明滕伯伦、傅孟春疏)石塘在宋时已用于杭州湾南岸在宋 朝末年和元朝一代,杭州湾南岸的潮势很强,海岸内坍比较强烈, 如元代初年顾泳重修太平塘明朝初年,杭州湾的潮流流路有所改变南岸外涨因此,潮 流作用于海盐海岸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保 太湖流域的农业消费,为着国家的税收,便不得不在海盐大筑石塘 了到了清代,浙江海塘经明代海盐修建纵横叠置石塘以后,积累 了大量经历,为对海宁沿岸大修石塘创造了条件不过清代海宁、 仁和鱼鳞塘的兴建,并不始于清代初期,而是在康熙五十九年 (1720)。

      由于清代的塘工面临着最艰巨的一段,所以采用的工程措施, 就应当以更为巩固的建筑来防护海岸因此,清初的工程人员,一 方面汲取了明朝的筑塘经历;另一方面也锐意创造新的方法一方面 注意了防水;另一方面也开场对水流进攻,改变它的流势另外也对 河线进展改造从而在我们的海塘工程中,出现了最巩固的鱼鳞 塘、石坦水的建筑工程,出现了挑引水溜的石坝工程,出现了改造 河线的引河切沙工程虽然,后者没有可以长久维持,但是通过中 小门切沙,所获得的资料,仍然是非常可贵的清代于海宁、仁和间海塘塘身的建筑规格,主要为鱼鳞大石 塘,暂时性建筑有抢修石塘在鱼鳞塘主体工程未完成以前修建之碎 石护坡土塘、柴塘,不是顶冲之地的缓修塘等除塘身之外,又于 塘脚修坦水工程,使粉沙不致直承受到海潮冲刷,而在塘内又帮修 土戗,防止海水入渗鱼鳞大石塘”是我国塘工中的重型海塘,每一丈海塘上,所 用石料达17.5立方米,重达47吨以上且石料都为条石它在明 代纵横叠砌之法根底上,吸收了康熙四十年江塘工程中油灰抿嵌石 缝、铁铜连扣块石的方法,使得小石连成大石,整个海塘石方连成 整体,从而成为我国最巩固的海塘有清一代,浙江海塘修筑的重点在仁和、海宁等地。

      而仁、宁 海塘,根本完成于康、雍、乾三朝自从鱼鳞石塘的体系完成之 后,仁和、海宁少有海患有时也受到风潮冲击,造成部分塘身倾 圮,或坦水的坍卸,除少数几次外,一般都不太严重到清后期,因外患频仍,国库空虚,已无力对海塘投以重资, 以致假设干地段危象环生,所幸鱼鳞塘一般都较巩固,未酿大患现存钱塘江古海塘主要是明清时期修建或加固的海塘,分别位 于太湖平原的南缘和宁绍平原的北侧,塘线总长523千米,除去山 体,实长约486千米北岸古海塘分为浙西海塘和江南海塘南段 浙西海塘处于浙江杭嘉湖地区,西起杭州西湖区转塘狮子口,经上 城区、江干区、余杭区和嘉兴海宁市、海盐县境,东至平湖市金丝 娘桥与江南海塘相接,实长137千米江南海塘南段处于上海市境 内,西端与平湖金丝娘桥相接,经奉贤区境,至南汇区南汇嘴全长 84千米南岸古海塘分为萧绍海塘、百沥海塘和浙东海塘萧绍海塘西 起杭州萧山区麻溪山,经滨江区,再进入萧山区境,后经绍兴市绍 兴县、越城区,再入绍兴县、上虞市至上虞蒿坝止,实长103千 米百沥海塘起自上虞市百官镇龙头山至夏盖山西麓,实长约40千 米浙东海塘西起上虞夏盖山,经余姚、慈溪到宁波镇海甬江口, 全长122千米。

      由于钱塘江河口江道变迁,特别是近现代钱塘江围垦大规模开 展以来,古海塘大多数已退居二线(甚至是三、四线)但也有部分明清古海塘仍然雄踞一线,至今仍发挥着防洪御潮 的功能,目前完好的钱塘江临江一线古海塘总长约40千米,主要分 布在北岸嘉兴市的海宁市28.4千米(自老盐仓至塔山坝,长33.5千 米,除中间约5.1千米在近现代开通排涝闸,或通过抢险修成混凝 土塘以外,其余28.4千米为完好的鱼鳞石塘),海盐县6.3千米(主 要集中分布在海盐秦山至刘王庙段,总长约6.3千米,其中2.7千 米为双盖鱼鳞石塘)、南岸杭州市的萧山区境内5.1千米(丁由石 塘)除临江海塘由于发挥着工程功能,管理和维护工作做得较好 外,非临江的古海塘随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开展或废或存,保护状况 堪忧钱塘江海塘延续千年的修筑和使用历史,孕育、衍生出古老深 沉的海塘文化遗产,包括:海塘实物文化遗产、海塘非物质衍生文 化遗产、文学历史遗产、科技文化遗产以及精神文化遗产这些文 化形式多样并自然和谐地形成一个完好体系1)物质文化遗产(文物)价值钱塘江古海塘大部分已退居二 线,已失去防洪御潮的功能但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其 具有重要文物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古海塘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表达 在:古海塘及其附属水利建筑如闸桥、涵洞、码头等是古海塘文化 的主体,现存钱塘江古海塘保存较完好的主要是明清时期修建或加 固的海塘,也有一些更为早期的海塘遗迹被开掘出来不仅这些是 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包含附属衍生物质文化遗产,如古城 遗址古海塘沿线,历史上有众多州县城、所城、司城,与海防、 海塘修筑有亲密的关系如海宁古州城、海盐古县城、澈浦所城、 三江古城等,都还保存着一些遗迹庙宇、神殿一类是为祈求神 灵佑护的祭祀场所,如盐官海神庙;另一类是为了纪念筑塘治水有功 人士而建的祭拜建筑,如杭州钱王祠古海塘沿线,为记述 筑塘经过、感怀筑塘事迹或人物等,常有碑刻留存,成为重要的史 证参考古塔、镇海铁牛古海塘沿线还曾建有为数不少的镇压邪 神的建筑和物件,如杭州六和塔、海宁盐官占鳌塔、黄湾镇安澜 塔、镇海铁牛等,反映古代五行相克的哲学理念现存分布在钱塘 江南北两岸的古海塘已作为文物登记、公布并保护的对象约为20 处2) 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海塘非物质衍生文化遗产包括民间传 说、音乐舞蹈、民风、祭祀仪式、纪念活动以及与海塘有关的地名 文化民间流传造钱塘传说、潮神传说、与海塘修筑有关的名人传 说非常丰富,如钱王射潮等。

      各地也有许多与海塘修筑相关的民俗 活动这类遗产,记述了海塘的建筑与演变历史,阐发了人们对海 塘的心理暗示与美妙愿望,表现出与海塘海潮相关的生活心态与习 惯,抒发了对海塘人物的无尽思念,可以说,承载了海塘的历史文 化,表现出海塘文化的不朽活力3) 文献史料价值千年以来,有关海塘的志书、论着、策论、 疏议、奏折、记述等文献论着不计其数,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财富 和遗产其价值在于:1) 真实记录了海塘地域文化及海塘建立条件2) 记录了海塘工程建立背景及工程组织管理3) 记录了海塘建立的科技手段与改良提升4) 记录了海塘建立成效及对经济社会开展奉献5)记录了海塘 衍生文化的产生与开展4) 海塘文化的精神价值钱塘江古海塘的修筑史,是一部钱塘 江两岸人民与大自然抗争并最终赢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历史这部 历史充分反映出两岸人民“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敢为 天下先”的精神这种精神中,又折射出中华民族祖先勤劳、智慧 的民族品格,对其加以研究,于弘扬爱国主义,加强青少年的国情、乡情、水情教育也是一个难得的载体5) 建筑工程科技价值钱塘江古海塘建立开展的过程,实际上 就是中国海塘工程技术史的形成过程从对钱塘江地形地貌地质、 天文潮汐灾异的认识,到治江方略的规划、建筑构造设计、工程材 料选用、施工工艺改良,以及海塘工程建立和运行管理体制的完善,都形成了独立完好的科技体系。

      现代海塘建立和管理都传承于 此1) 科技开展带来的挑战钱塘江古海塘目前仍有40余千米坚 守在临江一线,在长期运行过程中自然和人为的侵蚀产生了许多隐 患和缺陷单纯从加固技术、经济效果来看,用钢筋混凝土构造可 以很好地交换鱼鳞石塘,是最方便的方法20世纪90年代前许多古海塘水毁破损,修复多采用了现代工 程材料交换,改变了部分老海塘的风貌为了不使古海塘风貌有太 大的影响,在20世纪90年代末标准塘建立工程中,对于古鱼鳞石 塘部分,没有做加固和改变,留待日后开展保护性研究后处理2) 治江围涂带来的危机钱塘江河口江道治理大规模滩涂围 垦,使古海塘逐渐退居二线,并远离江岸维护管理渐渐缺位,使 古海塘废损现象严重3) 经济开展的危机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社会开展,引 起土地资源需求剧增,城镇化开展、市政设施建立速度加快,对二 线古海塘侵占、平毁进程也在加速4) 消费和生活方式改变的危机海塘施工机械化程度进步,人 工劳作减少,塘工号子等海塘文化逐渐消失临塘、临江而居成为 时尚选择,渔业捕捞、旅游的不当开发等对海塘保护产生不利影 响比较长期的安定使人们倾向于关注钱塘江涌潮文化而忽略古海 塘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开展,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成为必然。

      在文化大 开展、文化大繁荣的形势下,古海塘文化的保护成为急迫而现实的 需要为拓展古海塘。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