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民间特效膏药制作培训班.docx

28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07479990
  • 上传时间:2023-08-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6.53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民间特效膏药制作培训班第一章 黑膏药的制作:基质的准备1、准备工作:1》、工具:炉灶、铁锅三个(一个炼油,一个下丹,一个过滤用)、 铁勺一把(撩油用)、60目铁筛一个(过滤用)、防火盖(宜铁质)、搅拌棍一条(宜 干燥的桑、槐木、长约1.2—1.5米)、水池或大盆一个、小水盆一个2》、材料:(1) 油:有香油、棉子油等,按地区习惯而定,但以香油为佳香油(麻油)本身具有 润肺止咳的作用,熬制的膏药色泽乌黑有光泽、性粘;熬制过程中泡沫少,便于操 作在应用上具有柔软、滑润、无板硬粘着不舒的优点由于保持滑润的时间长, 而易被皮肤吸收,可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2)、铅粉(官粉):以含铅量多、质重 者为佳应用时宜炒去水份过筛,250g/市斤香油采购铅粉时要注意识别真伪!2、 炼油:炼油是制作膏药基质的关键,炼油程度必须掌握适宜,这直接影响到 膏药的“老”“嫩”常以下列标准来判断:1》、油烟:开始为青色(浅),逐渐转黑而 浓,进而为白色,浓烟(撩油时更明显),以看到白色浓烟为准2》、油花:沸腾开 始时,油花多在锅壁附近,待其向锅中央集中为准3》、滴水(30°C )成珠、吹而 不散、散而还原:油将炼成时撩油速度要快;撩油时均应避免触及锅底,以防着火, 炼油时火不宜过猛,如已着火,用防火盖将火压灭。

      3、 下丹成膏:将炼好的油在火上边加热边下丹,丹下完后,必须掌握仍能加热 熬炼的程度,并随时检验,才能使基质的老、嫩合适下丹撒布要匀,并不停的顺 一个方向搅拌,以防沉聚锅底下丹的速度太快而易溢锅,且基质的质地不匀;太 慢时,又不易掌握其老嫩如在下丹过程中着火,应暂时停止下丹,待熄灭后再下, 否则易引起爆炸下完丹后要及时观察其颜色,当视其变成深灰色或黑色时应立即 做老、嫩检验,滴水(30C )成柱,软而不粘,拉而不断如偏嫩再继续加热;偏 老兑适量较嫩的炼油,一般嫩些比老些好,因做膏药仍需加热合格的膏药基质软 化点55—68度4、 去火毒:下丹成膏后离火,用冷水喷洒锅中,即有黑烟冒出,反复多次,待 稍冷时以细流倾入盛有较多冷水的水池或水盆中,并同时以木棍顺时针方向搅动, 使其随水旋成带状待冷却后,将其拧成适当小坨,浸于冷水内7—10天,每日换水 1—2次金丝膏药基质:香油:松香=1:3.5(约)膏药:透皮剂=1000: (5-10g)第二章 红膏药的制作工艺 熬药设备:煤气罐、铁锅、防火盖、水盆、搅药棍、铲子等 药物配比:松香300g、色拉油90g、黄丹30g、药面100-150g 熬制方法:将松香放入铁锅内,微火烧,至松香完全化开,闭火,把锅端下,搅 拌一会后,下色拉油,黄丹,继续不停的搅拌,油开始冷却,没有烟时,放入药面。

      继续搅动,待膏油已冷却,有粘稠感时,倒入凉水凝固,去火毒1-2天,勤换水,2 天后,从水中捞出膏药,水份蒸发后可入袋存放使用方法:将外表无水的药块放到锅中慢慢微炎熔化,在膏药有粘稠感时,涂 于硬纸或硬布上,用时将膏药温热化开即可敷于患处第三章 黄膏药的制作工艺黄膏药也是采用松香时为膏药基质,制作方法与红膏药大致相同,但欲将膏药 熬制成黄色膏药时,在制作过程中将下黄丹一节免除即可,因为大多数膏药为黄褐 色,松香本身也为黄色,所以熬制手工艺膏药自为金黄色第四章 白膏药的制做工艺此膏药同样采用松香为基质,其操作方法与前种膏药大同小异,所要注意的两 个问题是:1、炼松香时不要加樟丹,2、最好选用白色的上等松香为基质第五章 各种膏药的配方及制作(1)骨仙膏的制作工艺1、 处方:A、生马钱子60g,生川草乌各50g,生南星50g,生半夏50g,甘遂30g, 土虫50g,蛴螬30g,七叶一枝花50g,洋金花50g,生白芥子30g,三七粉30g,没药 各45g,血竭30g,肉桂30g,细辛45g,冰片20g,樟脑50g,麝香1.0g(可不用),炮 山甲45g, 蜈蚣30g,全虫30g,生延胡60g,郁金60g,扑尔敏片100片,炎痛喜康片 150片。

      上列诸药要各取细粉(约100目筛),称量混合均匀B:乌蛇60g,灵仙90g,麻黄60g,桂枝90g,鸡血腾90g,桃仁45g,红花45g, 当归45g,川芎50g,姜黄50g,生地50g,羌活40g,大活40g,秦艽45g,防风30g, 地龙45g,透骨草50g,苍术30g,三棱60g,莪术60g,丹参50g,枳壳40g,牛夕50g, 木瓜45g,伸筋草50g,鹿含草90g,海风藤60g,寻骨风60g,申姜60g, 山奈60g,干 姜120g,苏木60g,桑枝60g,川山龙60g2、 制作工艺:B水煎二次,每次一小时以上,二次药液混合后过滤,称取膏药 基质3200g,以文火熔化后离火,冷却到70度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流浸膏,完全搅 拌均匀后,继续以文火加热使水气去尽,再离火冷却到70度时入A,搅拌均匀后即可 进行摊膏上述药料可制成每贴重45g的骨仙膏120贴做好的膏药装袋置于阴凉处保存 主治:同灵仙膏2)灵仙膏的制作方法1、 处方:A:生马钱子60g,生草川乌各50g, 蜈蚣30g,全虫30g,肉桂30g,生 南星50g,生旱半夏50g,粉甘遂30g,洋金花50g,蛴螬30g,生白芥子30g, 土虫50g, 血竭30g,生乳没各45g,三七粉30g,炮山甲45g,辽细辛45g, 七叶一枝花50g,樟 脑45g,冰片20g,麝香1g,扑尔敏100片,炎痛喜康150片,氮酮32毫升。

      扑尔敏、 炎痛喜康、氮酮不计量)上列诸药各取细粉(约100目筛)称量混合均匀共896gB:乌蛇60g,威灵仙90g,麻黄60g,桂枝90g,鸡血藤90g,桃仁45g,红花45g, 当归45g,川芎50g,姜黄50g,生地50g,羌活40g,独活40g,蓁艽45g,防风30g, 地龙45g,透骨草60g,三棱60g,莪术60g,丹参50g,米壳40g,木瓜45g,伸筋草50g, 鹿含草90g,海风藤60g,寻骨风60g,干姜120g2、 制作工艺:B水煎二次,每次一小时以上,二次药液混合后用100目筛过滤,将滤液浓缩成流浸膏备用称取膏药基质3200g,以文火熔化后离火,冷却到约70 度在不断搅拦下缓缓加入流浸膏,完全搅拌均匀后,继续以文火加热使水气去尽, 再离火冷却到70度时入A,搅拌均匀后即可进行摊膏 上述药料可制成每贴重45g的灵仙膏100贴做好的膏药要装袋置于阴凉处保存主治:颈、肩、腰、腿痛,骨质增生,急性扭挫伤,风湿类风湿,股骨头坏死(3)蠲癌灵1、处方:A、生马钱子60g,生川草乌各50g,甘遂30g,洋金花50g, 七叶一枝 花60g,蛴螬30g,生白芥子30g,生乳没各45g,三七粉30g,血竭30g,公丁香30g, 辽细辛45g,紫硇砂30g,生南星60g,生旱半夏50g,雄黄45g,蜈蚣10g,全虫30克, 蟾酴20g,樟脑20g,冰片45g,麝香3g。

      上列诸药各取细粉(约100目筛)称量混合均匀,共888gB、白芷50g,姜黄50g,米壳60g,乌蛇60g,灵仙60g,皂刺60g,丹参60g,三 棱90g,莪术90g,八月札60g,麻黄60g,桂枝60g,鸡血藤60g,桃仁60g,红花45g, 当归50g,川芎50g,生地50g,枳壳50g,地龙60g,透骨草60g,花粉90g,黄柏60g, 山奈60g,生元胡30g,天龙45g (壁虎)2、工艺:B水煎二次,每次1小时以上,2次药液混合后用100目筛过滤,将滤液 浓缩成流浸膏备用,称取膏药基质3200g,以文火熔化后离火,冷却到约70摄氏度时 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流浸膏,完全搅拌均匀后,继续以文火加热使水气去尽,再 离火冷却到70度左右入A,搅拌均匀后,即可进行摊膏 上述药料可制成每贴重45g的蠲癌灵100贴,做好的膏药要装袋密封置于阴凉处 保存主治:肝癌、肺癌、食道癌、胃癌、胰腺癌等,对肝硬化亦有显著疗效4)绿云膏1、 处方:黄连、黄柏、黄芩、大黄、元参、木鳖仁、全虫、甲珠各60g,乌蛇 20g,蜈蚣40条,铜绿90g (块),松香3500g,麻油1000g2、 制作:将麻油加热至40-80度时,将诸药下入油内,文火煎熬,约20-30分钟 左右,药色为棕褐色,油温为240-260度时,将锅离火,稍凉后,纱布过滤,洗净油 锅,将滤油用100目筛再次过滤煎熬至滴水成珠时,油温约320-360度时离火降温至 240-260度后,入松香,文火加温至熔化,做老嫩试验,不粘手,拉撕较好为佳,后 入冷水中不断拉丝1-2时去火毒分条,浸泡1周后摊膏。

      新法制作绿云膏:A、全虫、甲珠、蜈蚣研细粉B、黄连、黄柏、黄芩、大黄、 木鳖仁、乌蛇(流浸膏)3)麻黄1000g,松香3500g (基质)制作:将麻油倒入锅内加热至滴水成珠时离火降温至240-260度左右时入松香, 再加温至溶化,做老嫩试验,到位后离火降至70-80度左右入流浸膏搅和后将A药加 入,搅匀后入水分块浸泡去火毒,1周后摊膏或在制作时,先将麻油或和松香制成 基质,水浸1周后,加入A、B药收膏主治:1、乳腺病1)治疗乳腺增生病,有效率达90%能明显缩小肿块减 缓胀痛2,对急性乳腺炎未形成脓肿时应用效果显著伴有高烧已形成脓肿时配 合广谱抗菌素口服或静滴,1周愈2、在外科体表感染中的应用(1)毛囊炎;(2) 疔;(3)痈;(4)丹毒1周1贴;(5)急性淋巴管炎;(6)甲沟炎;(7)甲下脓肿;(8) 疮疡(3-4天愈);(9)腮腺炎;(10)扁桃体炎;(11)淋巴结核副作用:红痒疹,膏药规格58或565) 黄玉膏1、 处方:当归80g,白芷40g,紫草20g,甘草80g,米壳120g,冰片24g,黄蜡 120g,香油 1000g2、 制作:将香油加热至40-80度后,把当归、白芷、紫草、甘草、米壳下入油 锅内煎熬,油温约240-260度,药色变成黄褐色时过滤去渣,然后把黄蜡入药油加温 溶化,待滴水成珠后做老嫩试验,合格后停火降温,待药油将凝时,油温约40度时 入冰片收膏。

      3、 新法制作黄玉膏:(1)冰片2)当归、白芷、紫草、甘草、米壳3)麻 油、黄蜡制作同绿云膏:主治:烧伤,糖尿病引起的疽新法制作骨灵膏:(1)细辛、生川乌、乳香、冰片研末2)徐长卿、木瓜、透骨草、红花、土元、栀子、灵仙、大黄、黄芩、红藤3)基质500g6)速效黑膏药(止痛用)1、 处方:生川乌、生草乌、蝎子、蜈蚣、乳香、没药、红花、血竭、穿山甲、 透骨草各10g2、 制法:香油4两,桐油3两,棉子油3两,黄丹4两,将香油、桐油、棉子油倒 入锅内,加热至 40-80度后,将生川乌、生草乌、蝎子、蜈蚣、红花、山甲、透骨 草倒入油内煎熬,待药物外表呈深褐色,内部较黄色为度,油温约在200-250度左右 时,离火降温过滤然后将药油复入锅,先小火后大火不停的搅动此过程是熬制 膏药的一个关键,因熬油适中与否决定膏药的质量如油熬的不到火候则膏药质量 较松,贴着后,受热流动不能固着患部,如熬油大过,不但出膏少,更主要的是使膏 药质硬,贴着力小,易于脱落或成废品,熬油恰到好处的标志是滴水成珠滴水成 珠后,立即将锅离火,等油降至200-250度左右时,下黄丹不停的搅动,一般约为5-10 分钟下丹后约3-5分钟做老嫩试验,到位后离火降温,然后将乳香、没药、血竭, 细粉下锅搅匀。

      然后将膏药倾入备好冷水中,浸泡3-7天,每日换水1-2次去火毒在制作时也可将去火毒的膏药块放入锅内加热熔化搅拌均匀,然后掺入细 料搅匀,即可进行摊贴和收藏主治:骨折、手术扭挫伤后遗症及劳损外伤风寒湿邪侵袭引发的颈、肩、 腰、腿、关节痛、风湿类风湿等骨伤病用之有立竿见影之效新法修改方:生川草乌各5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