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专版)2020中考语文复习第一篇教材精华第11篇马说课件.pptx
14页第一篇教材精华,梳理(五) 课标23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与练习,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故 虽 有 名 马 , 祗辱于奴隶 人之 手,骈 死于槽枥之 间,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 不以千里称也 不以千里马而著称课文注释】 然后:副词,表示接着某种情况或动作以后 祗:只,仅 辱: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辱没 奴隶人:奴仆 骈(pin)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槽枥(l):马槽 不以千里称: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第11篇马说,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 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课文注释】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不译 一食:吃一次 或:有时 粟(s):泛指谷类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食(s):同“饲”,喂下文“而食”“食之”中的“食”读音和意思与此相同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 欲与常马等 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 不 可 得, 安 求其能千里也? 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课文注释】 外见(xin):表现在外面。
见,同“现” 且:犹,尚且 等:等同,一样 安:怎么策 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 策 而临 之,曰:“天下无马!” 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课文注释】 策之:用马鞭赶它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不以其道: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材,才能、才干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执:拿 临:面对 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文学常识】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主旨归纳】 本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之情写作特点】 (1)脉络清晰,中心明确。
全文围绕“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始指出唯伯乐知马,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是具有必然性的;继而从“食马者”的角度揭示了问题的实质;然后痛斥“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写作特点】 (2)托物寓意,思想深刻 文中用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有才之士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际,用“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来刻画“食马者”的浅薄愚妄,既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又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之情1.通假字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才美不外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今异义 (1)安求其能千里也 古义: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古义:今义:等候,“食”同“饲”,喂,“见”同“现”,怎么,等同,一样,连词,即使,连词,虽然,动词,吃,动词,同“饲”,喂,名词,才能,动词,能够,动词,用马鞭驱赶,名词,马鞭,4.词类活用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词用作动词,受屈辱,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数量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名词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竭尽,5.其他重点词 (1)不以千里称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执策而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称,通晓,明白,面对,结构助词,的,助词,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代指千里马,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代词,代指千里马,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副词,表推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