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藤野先生》赛课教学设计.docx
27页《藤野先生》赛课教学设计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以什么为顺序来记叙的?以什么为中心来记叙的?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以下是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期望对您有所关心! 《藤野先生》赛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学问与能力 理清文章结构层次2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过程与方法 1、联系社会背景,来领悟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方法 2、通过私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3、赏析课文重点语句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原因 导入新课 1、鲁迅是大家熟识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 2、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知我们哪几层意思 (1)交代了文章的出处,选自《朝花夕拾》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这个集子的 (2)说明白文章的体裁--散文 (3)介绍了文章的写作年代、作者生活的背景和所写的对象--藤野先生的全名和籍贯。
学生了解作者及作品学生了解文章体裁介绍时代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今,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主动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剧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忱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情 学生了解时代背景指导预习 1 做到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2 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珍贵品质,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要求学生以较快的速度阅读全文,老师巡回,学生自习。
要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规定学生阅读的时间与速度) 进行研讨 1、依据课文的内容和学生提问,补充书中没有的注释 (1)绯(fēi)红:鲜红 (2)犹如:好像 (3)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 进行研讨 (4)遗民:①留下的在国外的人; ②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 (5)流言:流传的毫无依据的坏话 (6)陌(m)生:不熟识 (7)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 (8)不逊(xn):不客气;无礼貌;高傲、蛮横 (9)匿名(n):不具名或隐藏真名 (10)疑惑:心里不明白,不信任 (11)杳(yǎo):远得不见踪影;无影无声 (12)瞥(piē)见:很快地看一下 (13)精通:深刻了解,格外懂得 (14)喝(h)彩:大声叫好 (15)决意:拿定措施, (17)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 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并掌握补充注释进行研讨 2、(1)文章是按事情进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2)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3)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4)与藤野先生相处写了他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仔细负责、正直热忱、严谨求实的精神。
还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抒发了作者剧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5)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记 可分成三个部分(全文共有38段):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第二部分(第4-36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弄清左边的这些问题和内容教学后记:学生能联系社会背景领悟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的方法,能通过私反复朗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的方法能对课文中重点语句进行赏析 《藤野先生》赛课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剧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探讨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联系现实,关怀时事 4.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教学重点 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剧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1.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 2.对真正“爱国性”的理解 3.思索中日关系中当前面临的问题 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较长,是用早期白话写成的,又有很多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起来有肯定的难度所以要求学生课前要做好预习,要多读课文课上时间不行能通读,只能是有重点地朗读 2.为了增加阅读量,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课前要求学生多读鲁迅的作品,其中鲁迅简历、《〈呼喊〉自序》、关于藤野先生的资料、鲁迅留学时的国内国际背景等为必读内容这也是符合新课标语文学习要向课外延长的要求的当然,老师也要多查找和本文有关的资料,并在适当的时机展示,师生共同补充资料,互相探讨,体现了师生双方民主、公平、合作的理念 3.语文学习的延长还有一个方向,那就是向生活的延长我们今日学习《藤野先生》和十年前应当有很大的不同十年来中日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把“爱国青年”和藤野先生做对比时,在分析那些人的“爱国”性及其思想根源时,很自然地会涉及到日本的国民性问题,很自然地会联系到当前日本社会越来越严重的右倾化问题,通过学习本文应当引起学生对当前中日困难关系的关注和思索。
我们肯定要让学生熟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如何正确地对待其他民族要学会和其他国家民族和平友好相处,提高对日本严重右倾化的警惕 4.本课的广度体现在对课文内容的大量补充及对当前中日关系的关注上;深度体现在对“爱国青年”的“爱国”性的分析上及对“真正的爱国主义”的探讨上 5.我认为尊师不是本文主题的第一义项故在本课中只粗略提及 6.本文学问点众多,学习时不求四平八稳,但重点是必需完成的,难点是必需要突破的,通过研讨学习肯定要让学生情感上有触动、思想上有收获、语文能力上有提高 主要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结构、线索 2.找出“我”和藤野先生交往时的主要事例,并对这些事例进行分析,理解其中体现的藤野先生的品质和作者的爱国精神 3.分析部分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是大家所熟识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你知道他最难忘、最使他感谢的老师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来解开这个疑问 二、依据预习,提示生字 挟着 芋梗汤 诘责 寒颤颤 畸形 绯红 (注:以上生字都是课下注释中所没有的) 三、学习读第一自然段 提示学生留意:为什么称为“清国留学生”?写清国留学生时,着重抓住了他们外貌的哪个特征来写? 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也是封建专制的象征。
为什么这么说?请大家探讨 (中国人原来是不留辫子的,满清入关后,“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之后中国人的脑后才拖上了一根辫子,所以说辫子是民族压迫的象征另外留辫子也是表示对满清王朝的忠心,所以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的革命者如孙中山及后来的毛泽东等人都是先剪掉自己的辫子以示和专制政权的决裂) 可是这些清国留学生对辫子的态度如何呢?(他们格外珍视这根辫子……)这里作者用了一个词“标致”,“标致”的本意是什么?(漂亮),鲁迅真的认为这样很漂亮吗?(探讨)那他实际的意思是什么?(丑陋)──通过这里的探讨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反语”:(就是说反话,字面的意思和实际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事实上,反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被使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同学们很可能会举出一些很好玩的例子) 提问:第一段写清国留学生在干什么?(赏樱花)指读第二段:他们又在干什么?(学跳舞)他们做这些事应不应当呢?为了更好地探讨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给补充一些历史资料:鲁迅去日本留学是什么年代?当时中国是什么样的状况?(鲁迅于1902年去日本留学,1904年去仙台医学特地学校学医,当时正是中国积贫积弱受列强欺侮的时候……腐朽的满清政府与列强鉴定了一系列不公平条约……)通过补充资料和探讨,使同学们熟识到鲁迅对这些只知游乐置国家民族命运于不顾者的鄙视,所以鲁迅离开东京到了仙台。
从鲁迅和那些“清国留学生”的不同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那种剧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正是本文叙事的一条暗线请大家在下文的学习中留意这一点 板书:鲁迅:剧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暗线) 四、课文的主体故事就发生在仙台,现在请大家依据地点的变换理清文章的结构,整体感知课文 师生总结板书: 五、速读课文,练习一下概括能力,说出作者和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几件事 探讨之后在第二部分后板书:1.添改讲义;2.订正解剖图;3.关怀解剖实习;4.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从这几件事中可看出藤野先生的什么特点?结合探讨幻灯展示藤野先生的照片及鲁迅在仙台医专学习时的课堂笔记(内有藤野先生修改的笔迹) 板书: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 六、鲁迅为什么要到仙台去学医呢?课前已经让大家读了鲁迅的《〈呼喊〉自序》,谁能给说明一下?(请同学们给补充资料) (从鲁迅小时候他父亲的病说起……说到鲁迅讲的关于中医的过分的话:中医是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说到他学医的两个目的: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从这里我们能再次感受到鲁迅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时间允许的话,老师也可在这里给补充资料:日本的维新确是从医学的引进开头的:一个叫前野良泽的人依据一原来自荷兰的《解体新书》的指导去解剖尸体,结果让他感到震动的是,书中的插图竟与人体构造分毫不差从今日本人逐步熟识到西方科学的先进,开拓出一条通向近代学术的道路,使日本快速 成为一个强国) 那么鲁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开这个疑问 《藤野先生》赛课教学设计3 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 1.分析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鲁迅剧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探讨什么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关注中日当前面临的问题 4.分析有深刻含义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找一个同学回忆一下鲁迅先生去日本学医的原因……那么作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主要是因为两件事,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是两件什么事,并预备复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