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河北省永年县第一中学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晨读素材3.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86506651
  • 上传时间:2023-06-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20.5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晨读素材3诗歌鉴赏中的景物描写本篇论文就试着按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从四个方面,即景物描写的构成层面,景物描写的技巧层面,景物描写的效果层面,景物描写的情感层面,把诗歌鉴赏的题目进行归纳总结一、景物描写的构成层面这个层面是景物描写最基础的层面,即景物的选取,景物的特点,景物的描写角度,这三种类型的题目也是比较简单的题目1、景物选取 这类题经常这样问:诗中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者诗中哪些景物营造出了这种意境?对与这类题,学生只要把景物依次挑选出来,写上就可以了比如《沁园春长沙》中选取了万山、层林、大江、鹰击、鱼翔等景物构成了一个阔大的意境虽然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但是关注景物的选取往往能看出作家的审美风格和情趣爱好如在毛泽东的诗词中多的是大江、高山、天空、等雄伟的意向,构成了毛泽东宏伟壮丽的诗歌意境而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多选朱玉、眼泪、青烟、灵犀、等空灵凄迷的意向,构成了李商隐朦胧晦涩的意境2、景物特点这类题一般这样问:诗中景物描写都有什么特点?或者诗句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只要关注一下修饰词如数词,量词,颜色词,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尽管有些作家选用了相同的意向,但是由于修饰词的不同运用导致景物描写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同样是秋天,在杜甫笔下就是“无边落木,滚滚长江”的萧瑟之景,在毛泽东笔下就是“万山红遍,层林浸染”的绚烂之景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都因数词的夸张造成了景物的大气魄,“枯藤老树昏鸦”则因为颜色词的运用而更多了一层昏暗的情调3、描写角度这类题一般这样问:诗中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或诗中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的?而景物描写的角度一般有这些方面:1)视角上的远近高低,2)顺序上的前后左右,3)声音上的寂静和喧闹,4)色彩上的清冷与绚丽拿杜甫的《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来说,作者的视角从仰视高远的天空到近处的飞鸟再到远处的长江和落叶,色彩上从青青的水中陆地到洁白的飞鸟再到干枯的树叶浑浊的长江,整体上成呈现出清冷昏黄的色彩,声音上从猿啼的凄凉到落叶的窸窸窣窣长江的滚滚滔滔,都营造出开阔沉郁的意境二、景物描写的技巧层面这个层面主要从景物描写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技巧来考察,难度比较大主要的提问方式有: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景?诗中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来写景物?诗歌中的手法非常多,学生常常非常苦恼无从选择,如果能够缩小范围,那么在选择时的针对性就更强了,景物描写的手法主要有这几种:1)动静结合,2)虚实结合,3)比喻, 4)夸张,5)炼字。

      比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前句是静景后句是动静,整句诗动静结合,更加烘托出夜晚山里的寂静;再比如柳永的《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就是实写眼前之景,而下片“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是想象出来的千古名句,这样虚实结合就使得作者惆怅的情感表达的更加详尽和淋漓尽致;至于几种修辞手法就更长见了,辛弃疾的《水龙吟》中“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中运用了拟人和比喻,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则是典型的夸张了而炼字在景物描写中更为普遍,因为古代诗人特别注重一首诗一句诗的几个关键词,并以此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而炼字题往往单独列出来考察,经常这样问:这个字用的好不好为什么?或者这个字的妙处何在?甚至拿两个字进行比较,你认为哪个字比较好?学生往往无从下手,其实从这几方面来考虑就可以了1)描写出景物或事物怎样的特点(有时要考虑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的“击”写出了雄鹰的矫健和力度,“翔”运用拟物写出了鱼儿如鸟儿一样在水中飞行自由和顺畅的特点有时候用字不一样刻画的事物特点就不一样,比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中“出”字刻画了鱼儿的可爱,“斜”刻画了燕子的轻盈。

      2)营造出怎样的意境比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中的“穿、拍、卷”极具动感,营造出一种雄伟壮观的意境,很好地烘托了作者内心的感情,尤其是“穿”有化静为动的艺术效果而“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自和空”则写出了祠堂无人欣赏幽静寂寞的意境3)表达出怎样的情感比如“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幽人独往来”中的“缺,疏,幽”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和孤独,而“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的“空”不仅写出了山的空旷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空寂三、景物描写的效果层面主要考察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般这样来问:诗中开头或末尾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可以从这写方面来考虑:1)点明诗歌的基本信息,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季节人物等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直接照应题目,点明时间“傍晚”地点“空山”季节“秋天”;再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就点明了人物“我和客人”事情“送别”时间“晚上”地点“江边”2)衬托人物性格比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就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的高超琴技从而使听众都沉浸在美妙的琵琶声中以及琵琶女内心的凄凉3)营造一种氛围和意境比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开头两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就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凄冷阴森的氛围4)表达人物心情这是景物描写的终极与核心作用,所用的景物归根结底是要为情感的含蓄与巧妙表达服务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正面衬托,即一般所说的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比如李白《夜泊牛渚怀古》最后一句以“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做结,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一是反面衬托,即一般所说的“以乐景写哀情,一倍曾其哀乐”如白居易《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中即以美好的春天涌动的江水绚丽的花朵和明月夜来反衬作者内心的寂寥和愁苦四、景物描写的情感层面关于景物描写多表达的情感其实在前面的几个层面已经提到,但诗歌鉴赏题里往往会单独来考察这一方面,比如 “情景交融”问题这类题的题干一般是“作者是如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或者请分析诗中的情景交融”这类题有几个要点:1)选取的景物及景物的特点,2)组成的画面营造的意境,3)是表达的情感,4)总结“情景交融”因此我们发现这种类型题是一道非常综合的题目,包含了前面提到的几个层面学生的疑难之处不是答不出情感,而是无法把作者描写的景物和作者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即不会进行分析那么从哪些方面来分析景物中作者的情感表达呢?1)看作者选取的意象,这是最直观的方法。

      如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学生在分析时就不知这两句蕴含什么情感,如果能从文化角度引导学生落叶除了有表面上的秋季来临外,还有时间的流失,生命的短暂;长江除了不断奔流外还是时间之水历史之水,代指永恒的东西,这样一分析,就会明白杜甫其实在感叹时间流失生命短暂而自己还功业无成再比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之所以甚为愁苦,有一个原因就在于作者密集采用了暗含游子思乡旧时古人的“大雁”,暗含生命沧桑的残损的“黄花”,暗含凄清愁苦的“梧桐细雨”意向2)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冷色调和哀愁有关,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如李商隐的《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两联,梦境的模糊,杜鹃的哀鸣,泪光的微弱,烟的蒸腾,玉的温润,都和作者内心的怅然若失迷惘凄迷是紧紧相连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写作导引以“忽如一夜春风来”为题,写一篇文章作文“忽如一夜春风来”,最具有弹性的词语在于“春风”,这个词语如果考生没有理解透,在行文时肯定会走弯路甚或走向命题者所指路径的反面春风”按《现代汉语词典》2005年版201页解释:1、春天的风;2、比喻恩惠;3、比喻和悦的神色。

      春风”这个弹性词语的内涵更多的在于“温暖”、“热度”、“恩惠”等所以,“忽如一夜春风来”,正确的理解是“春风”一种“暖意和“温暖”的到来,这些东西的到来像和风抚面,悄无声息在行文过程中,只能出现春风的比喻义,因为在“春风”前面已有限定的词“如”,考生在行文过程中可能会犯这种错误这种命题方式在去年的基础上也有创新,它借鉴了北京07年高考的作文试题命制方式,通过截取诗句的方式进行,北京07年高考作文“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本次考试的作文诗句出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诗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如一夜春风来冰冻三尺,大雪漫到天在久久的冬寒中你走来,如一位不屈的热血战士,以坚毅的斗志抒写出一片天地鲁迅!你如春风吹开了积雪已久的中国的积沉一夜春风,你势必要吹散漫长的茫茫黑夜记得你如何以以笔为剑,将黑暗刺破你是中国的脊梁,顶立在泱泱大国之中,撑起了一片国人奋斗的天你可以将《祝福》中的祥林嫂刻画得如此真实而又悲哀,不知真是如此的黑暗将你逼迫还是你血液中流滚的奋力我读到了阿Q的可笑,你以这种愚昧点醒了中国人,点醒了这个已在冬日中度过长久的华夏世界。

      抗争将真实的黑暗述说,将长久的腐朽道来,在你文字下,我看到旧时的破败与萧然,看到了更多人为抗争的不懈努力,看到了一个民族的坚毅与滚滚热血你,是雾中的灯,发光自己照亮了整个黑夜,将光深入了黑暗的深渊……春风,吹开积雪,吹走冰冻,吹散迷雾,吹来新绿,吹来复苏,吹来生机!你便是春风,将生命带给了每个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你弃医从文到后来孔已己,我看到你的坚持,你的正气,你的豪壮忽如一夜之中你到来,誓要拯救万万同胞你,是英雄,带来了久违的曙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如你拿起笔为枪挥出一片壮情,一片正义,踏上了抗争之路因你,华夏大地有了生机;因你,解放运动得以全面展开;因你,人们认识到了中国的落败;因你,春风一夜吹开了漫漫长夜我读你,读到了正义与情感,读到了热血与不息短暂的生命中,你造就一个时代,一个只能属于你的时代忽如一夜春风来以笔为剑,以字为弹,你的突然到来,指引了革命,指引了人民,指引了正义!鲁迅,你快步走来,将你我一起定格在你的光辉之下,我们沐浴在这无尽的春风之中,久久心存温暖忽如一夜春风来,革命之树万花开!评点:春风:鲁迅及作品主旨:这股春风可以指引革命,指引人民,指引正义取材:《祝福》《阿Q正传》等作品警醒了国人灵魂;弃医从文铸笔为枪的壮举激起了不屈的抗争;“我”辈化敬仰为“正义与情感”“热血与不息”的感悟。

      总评:本文叙例分层,层层相承,有振聋发聩之妙!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