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传统文化诗歌简介.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博****1
  • 文档编号:539594137
  • 上传时间:2022-09-1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3.47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最早的诗歌集《诗经》就是第一部把流传在民间的歌曲用文字记录下来的诗歌总集 因此也可以称它为最早的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集它包含了上古时期各类歌曲的 精华与《诗经》并肩的就是《楚辞》了,同时跟随其后的,乐府诗歌,以及魏晋 南北朝的民歌而进入唐代后,诗歌发展达到鼎盛时期,唐代诗人作品的入乐歌唱已成为当时的一种 风尚,许多诗人的诗作都被谱成歌章在宴会上传唱后来,又逐渐出现了曲子词而宋代的曲子词作是我国长短句的鼎盛时期,这种长短句文词高雅并且易于传唱,其 与音乐的结合比诗句更为自由灵活元曲则是一个可与唐诗宋词并驾齐驱的具时代标志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利用音乐曲 牌来叙事、写景、抒情的一种清唱形式,倾向于通俗化《诗经》是我国第一步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 诗,有目无词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诗经》中的作品,反映了各方面的生活,具有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显示了我国古代 诗歌最初的伟大成就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诗经》一直受到历代读书人 的尊崇,经历两千多年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华夏文明的血液《诗经》以现实为主,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实感情,拥有强烈深厚的艺术魅力。

      无论 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 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诗经》中赋、比、兴中的“赋”和“比”誌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法因此,赋是一种基本的表现手法,而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其中整首诗 都以拟物手法表达感情的比体诗,如《豳风鸱鸮》、《魏风硕鼠》、《小雅鹤鸣》,独具特 色《诗经》中比的手法多样,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明喻是比”句中既有“彼物” 又有“此物”,两者之间还有一个关联词“如”字充作比喻的标志如《秦风•小戎》:“言念 君子,温其如玉《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所以孔颖达说:“诸言如者,皆 比辞也”暗喻是“彼物”与“此物”之间没有“如”一类的关联词如《卫风•氓》“于嗟鸠 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等借喻是只说“彼物”,不说“此物”如《卫风•氓》 “桑之落矣,其黄而殒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博喻是用一联串的“彼物”来比喻一个“此 物”例如,《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连出五个比喻,比喻 事业的蒸蒸日上。

      《大雅•板》中“天之庸民,如埙如箎,如璋如圭,如取如携”,连出六个比 喻,比喻上天帮助下民总之,《诗经》中大量用比,表明诗人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能够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出发了诗人的感情,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只是在开头起调节韵律、情绪的作甩兴句与下文在内 容上联系并不明显如《小雅鸳鸯》第二章:“鸳鸯在梁,戢其左翼,君子万年,宜其遐福 兴句和后面两句的祝福语,只是在诗歌开头协调音韵有的“兴”既要起情,先言之物一定要与下文有某种意义上的联系这种联系或者表现 为先言之物能隐喻下文,或者表现为先言之物能渲染气氛烘托下文,或者兼而有之,构 成诗歌艺术境界不可或缺的部分如《郑风野有蔓草》、《周南•关睢》兴”的艺术滋味与艺术魅力主要在于它通过触景生情、睹物有感或因情设景、因事 借物往往为诗歌创造出形象生动、画面鲜明、情景交融、自然委婉、蕴藉深厚的意 境比和兴都是以间接的形象表达感情的方式,后世往往比兴合称,用来指《诗经》中通过 联想、想象寄寓思想感情于形象之中的创作手法《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有二言至八言的不等。

      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 只有个别诗是以杂言为主的,如《伐檀》以四言句为主干,可以由此推想当时演唱《诗 经》的音乐旋律,是比较平稳和比较简单的《诗经》常常采用重章叠字的形式,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这是歌谣的一种特点,可以借此强化感情的抒发,所以在《国风》和《小雅》的民歌中 使用最普遍,而在《颂》《大雅》以及《小雅》的政治诗中几乎没有例如《周南芣苢》:采采芣(fu ,二声)苢(yi,三声),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duo,—声)之采采芣苢,薄言捋(luo,—声)之采采芣苢,薄言袺 (jie,二声)之采采芣苢,薄言撷(xie,二声)之三章里只换了六个动词,就描述了采 芣苢的整个过程复沓回环的结构,多样的用词,把采芣苢的不同环节分置于三章中, 三章互为补充,在意义上形成了一个整体,一唱三叹,曼妙非常《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楚辞”之名首见于《史 记•酷吏列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 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 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计十六篇,定名为《楚辞》。

      是为总集之祖 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分别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 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 怀》《九叹》《九思》这个十七篇的篇章结构,遂成为后世通行本《楚辞》运用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 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 名楚物”(《东观余论》)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与《诗 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 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楚辞》部分作品因效仿楚辞的体例,有时也被成为“楚辞体”或“骚体”骚”,因其 中的作品《离骚》而得名,故'后人或谓之骚”,与因十五《国风》而称为'风”的《诗 经》相对,分别为中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鼻祖后人也常以“风骚”代指诗歌, 或以“骚人”称呼诗人而骚体文学包括楚歌和楚赋,它们有二个共同特点:其一是以《楚辞》中作品为模 拟范式,其二是“兮”的大量运用;后者构成了骚赋有别于其他作品最明显的外在标 志。

      项羽《垓下歌》、刘邦《大风歌》、汉武《秋风辞》等帝王作品,以至整个两汉 魏晋骚体都是《楚辞》的继承者胡国瑞《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曾指出包括建安到 魏末的抒情小赋言,可说都远袭楚辞”唐崇诗,文坛中心在诗,但韩愈、柳宗元、 皮日休三家为代表的骚体作家,在中晚唐复兴宋至清,据姜亮夫《楚辞书目五种》 第三部《绍骚偶录》,这一时期作骚体作品有50人,约110题,共计作品300余篇 这些都是直接起源于《楚辞》赋体文学出于“楚辞”这里的“楚辞”指屈原开创的文学形式,包括《楚辞》之前的就 流行于世、有可能未进入《楚辞》的楚辞体作品赋体的形成前人有多说,从大的 方面上讲,它与《诗经》传统、战国诸子文风、纵横家排比论辩的气势不无关系 然而最重要、最直接的渊源则是“楚辞”从句型上看,赋体文有的全部或大部运用 骚体句,如枚乘《七发》等;有的大量运用散句的散体赋,如之后宋代苏轼《前赤 壁赋》等从题材上和描写手法看,赋体文的主要题材是约定俗成的,构思方法有 规可循,这种类型化倾向来自前代的模仿,由于《楚辞》提供最典丽优雅的榜样 后世赋便多仿而作,刘熙载《艺概》说司马相如的《大人赋》出于《远游》,曹植《洛 神赋》出于《湘君》《湘夫人》等;郭沫若甚至说《远游》是《大人赋》的初稿,张 衡的《思玄赋》简直是《离骚》的翻版,这些说法虽不尽然,但可见《楚辞》对赋 体的贡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