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ppt

79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89943424
  • 上传时间:2024-09-12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49KB
  • / 7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四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前面各章分别考察了资本主义的直接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揭示了资本的本质,阐明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和资本的流通本章的任务就是在前面各章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在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资本所采取的各种具体形式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从而了解资本主义社会的各个剥削阶级集团如何瓜分剩余价值,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在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中,利润是其它各种形式的基础,本节主要从产业资本的角度分析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利润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通过这些“转化”的分析阐明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 1、成本价格:资本家在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总和成本价格用k k表示,则k=c k=c + v+ v (1 1)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公式:w = c + v + mw = k + mk = c + v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2)资本的耗费与劳动的耗费的区别•资本主义商品的成本价格是按资本的耗费计算的;而商品的价值是按劳动的耗费计算的。

      资本耗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劳动耗费: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3)成本价格对资本家的意义•首先,它是资本家经营企业盈亏的界限;•其次,成本价格决定着资本家竞争能力的 强弱4 4)成本价格这一范畴抹杀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区别,掩盖了商品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真像,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 1)所费资本和所用资本:(2 2)利润:当剩余价值在观念上被当作全部预 付资本C =C =(c + vc + v)的产物,就转 化为利润,用P P表示3 3)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w =C+ pw =C+ p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关系•联系:二者本来是同一个东西,就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 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区别:①①剩余价值作为可变资本全部预付资本剩余价值利 润谁的产物 ② ② 剩余价值是实质,利润是形式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就扭曲了它的来源, , 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3、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1)剩余价值率m′与利润率p ′ : 前者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m∶vm∶v);后者是 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例,为m∶m∶(c + vc + v)l首先,二者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l其次,二者在量上也有区别p ′=m/c+v=m/Cm ′=m/v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2)(2)影响利润率的因素Ø第一,剩余价值率;Ø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Ø第三,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Ø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省p′=m/(c+v)m=m′×vp′= m′×v/(c+v)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部门内部的竞争和社会价值的形成(1)部门内部的竞争:是指同一生产部门内部, 即生产同类商品的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2)竞争的目的:为了争夺有利的生产、销售条 件和获得超额利润3)竞争的结果:使同类商品形成一个统一的、 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价值注:这种竞争促进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下降和技术进步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2、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1)部门之间的竞争:是指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的竞争。

      2)竞争的目的:为了取得有利的投资场所和获得较高的利润率3)竞争的实现:通过资本转移→(4)竞争的结果:导致了不同生产部门的利润率趋于平均化,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利润率高的部门资本生产规模扩大商品供应量增加市场需求不变商品价格下降利润率下降流入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平均利润率的形成生产部门预付资本量剩余价值率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商品价值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食品工业70c+30v=100100%70303013030%20%20纺织工业80c+20v=100100%80202012020%20%20机械工业90c+10v=100100%90101011010%20%20表表6.16.1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5)平均利润率•所谓平均利润率,就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即社会剩余价值总额和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社会预付总资本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注:这里研究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把每个部门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的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6 6)平均利润率的实质•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它的形成,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1 1、生产价格 平均利润率形成的同时,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用公式表示为: 生产价格 =成本价格+平均利润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生产部门预付资本剩余价值商品价值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生产价格与价值之差食品工业70c+30v3013020%20120﹣﹣10纺织工业80c+20v2012020%201200机械工业90c+10v1011020%20120﹢10合计240c+60v6036020%603600表表6.26.2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2、价值规律作用形式•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由原来市场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自发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变为市场价格自发地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成了市场价格波动的中心•生产价格和价值的背离,商品按照生产价格销售,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只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其原因如下: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原 因•第一,从各个生产部门看,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可能高于或低于本部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但从全社会看,整个资产阶级获得的平均利润总额仍然等于整个无产阶级创造的剩余价值总额。

      •第二,商品的价值总额也必然和生产价格总额相待因此,从整个社会来看,商品按照生产价格出卖,实际上依然是按照价值出卖•第三,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变动,两者变动的方向是一致的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3、马克思的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的意义•首先,这一理论科学地解决了劳动价值论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之间表面上的矛盾;•其次,这一理论也具有十分重大的实际意义,揭示了整个资产阶级和整个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四、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平均利润率下降,并不意味着工人所受剥削程度的减轻和剩余价值率的降低•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也不意味着社会资本占有的利润量绝对减少资本家内在动力外在压力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平均利润率下降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阻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因素•第一,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提高;•第二,不变资本各要素的价值降低;•第三,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和增加;•第四,股份资本的增加;•第五,对外贸易的发展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总结三个转化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劳动耗费资本耗费成本价格所费资本所用资本全部预付资本利润利润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部门内部的竞争社会价值部门之间的竞争平均利润资本转移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 生产价格 =成本价格+平均利润价值规律作用形式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在产业资本的运动过程中,会分离出商业资本的职能形式,由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都是独立完成资本的某种职能,因此称为职能资本。

      本节重点考察资本的具体形式商业资本,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商业利润通过分析,掌握商业资本的职能和作用、商业利润的来源、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以及商业资本家怎样剥削商业工人等问题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商业资本1 1、商业资本的形成(1 1)商业资本与商人资本的区别:(2 2)商业资本的形成: 商品资本从产业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并转 化为商业资本有其必要性和可能性: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首先,从分离的必要性看• 随着生产的发展,流通中的商品资本大大增加• 产业资本家兼营商业,困难越来越大,客观要求商• 业资本的产生•其次,从分离的可能性看l一方面, 在产业资本的循环过程中,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已经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本来就不同于货币资本和生产资本的职能,这就有可能在资本家之间实行分工;l另一方面,从社会总资本来看,总有一部分资本处于流通领域,执行商品买卖的职能,它们同生产资本并存,具有相对独立性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2、商业资本的性质和职能•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的运动中分离出来的,是商品资本职能独立化的资本形态,是专门在流通领域中从事商品买卖的职能资本。

      其职能是从事商品销售,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商业资本的运动形式是:G——W——G’G——W——G’ 即向产业资本家购买商品,然后出售商品,实现商品的生产价格以获得利润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3 3、商业资本的作用•促进作用:第一,相对节省了流通资本,相应地增加了生产资本;第二,可以减少流通费用;第三,可以缩短流通时间;第四,加快生产资本的周转速度n消极影响:第一,拉大生产和消费的距离,造成虚假需求和商业投机,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第二,商业资本数量超过社会必要的比例时,将延缓社会资本的周转速度,降低利润率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二、商业利润及其来源1、商业利润:就是产业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并转让给商业资本家的一部分剩余价值•产业资本以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向商业资本出售商品,再由商业资本按照生产价格向社会出售商品的方式,让渡给商业资本的一部分平均利润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2、产业资本向商业资本让渡利润的原因 从形式上看,产业资本让渡一部分平均利润会减少自己的利润,但实际上,商业资本代替产业资本完成商品资本的职能,可以使资本更快地完成从商品形式向货币形式的转化,可以使产业资本有更多的部分从事生产,通过生产规模的扩大,增加自己的利润。

      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商业利润的实现生产成本全部利润生产成本产业利润生产成本商业利润生产价格出厂价格销售价格n商业资本按照生产价格出售商品获得商业利润商品价格=成本+产业利润+商业利润产业利润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假定整个社会一年中垫付的产业资本总额900亿元,720c+180v=900,m′=100%C的价值全部转移到产品中去那么,这一年生产的商品价值 此时,平均利润率=180m/720c+180v=20%另假定为销售这些商品所需的商业资本为100亿元, 这样,社会总资本=900+100=1000亿元 这时,平均利润率下降为180/1000=18%w=720c+180v+180m=1080p=900×18%=162h=100×18%=18产业利润:商业利润: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所以,产业资本家实际以出厂价格卖给商业资本家,出厂价格=720c+180v+162p=1062 而商业资本家以生产价格将商品出售,就可以通过差价获得平均利润生产价格=1062+18h=1080生产价格=成本价格k+平均利润产业利润p+商业利润h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3、商业利润的来源•商业利润不过是商业资本家从产业资本家剥削来的剩余价值中所瓜分到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体现了商业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和共同剥削无产阶级的关系。

      •此外,商业资本家还通过不等价交换和其他各种欺诈手段占有广大小生产者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和广大消费者的一部分劳动收入,这是商业利润的又一项经常性的补充来源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三、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1 1、商业流通费用: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支付的各种 费用商业流通费用生产性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用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2、生产性流通费用的补偿: 通过商品的销售,以相应利润形式收回3、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和m三部分组成C用于补充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v用于雇佣劳动力纯粹流通费用是一种非生产性费用,不能创造价值,只能从m中获得补偿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假定商业资本家为了向产业资本家购买商品预付商业资本100,为支付纯粹流通费用预付商业资本50这样,商业资本合计150w=720c+180v+180mw=720c+180v+180m 由于纯粹流通费用要从m中得到补偿,即从180m中扣除50,m只剩下130此时,这里还依前例,社会平均利润率=130/(900+100+50)=12.38%商品购买价格=900+900×12.38%=1011.43=900+900×12.38%=1011.43商品销售价格=1011.43+150×12.38%+50=1080=1011.43+150×12.38%+50=1080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总结商业资本形成性质职能作用商业利润概念来源实现商业流通费用生产性流通费用纯粹流通费用补偿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本节主要研究借贷资本和作为这种资本运动形式的资本主义信用,以便了解借贷资本家同职能资本家在瓜分剩余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关系,进一步揭示他们共同剥削工人阶级的本质。

      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借贷资本和利息1 1、借贷资本的形成及特点(1 1)借贷资本: 资本主义的借贷资本是为了获取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 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为G G —— G′ G′(G+ΔGG+ΔG)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2)借贷资本的形成•首先,从借贷资本形成的必要性看 职能资本在循环运动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大量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这与资本的本性是相矛盾的为了使其价值增殖,就有必要贷放出去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3)借贷资本的特点:•第一,借贷资本是一种商品化的资本;•第二,借贷资本是作为一种所有权资本,即财 产资本与职能资本相对立;•第三,借贷资本具有不同于职能资本的特殊运 动形式,从而是一种最具有拜物教性质 的资本形态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2、借贷利息和利息率:(1)(1)、借贷利息及其本质: 借贷利息就是职能资本家因取得贷款而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资本主义利息直接来自于职能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它的源泉是生产领域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体现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瓜分剩余价值的关系。

      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2)利息率及其决定因素:•利息率是以百分数表示的一定时期内(通常按年计)利息量与借贷资本量的比率,简称利率•利息率在平均利润率以下和零以上这个范围内变动•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下列因素: 第一,平均利润率的水平; 第二,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二、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1 1、银行的性质及其职能:•资本主义银行是经营货币资本的特殊企业,银行资本家是经营货币的商人•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充当货币资本借贷的中介人 一方面,它把社会上分散的闲置货币资本和小额货币收集起来,形成庞大的借贷资本; 另一方面,它又把这些货币资本贷放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2、银行利润的实现形式及其来源:•银行利润主要来自贷款利息和存款利息的差额扣除银行业务开支以后的余额银行利润本质上是雇佣工人在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三、股份公司和股票价格:1 1、股份公司和股票:•以发行股票的方式,集中很多单个资本进行股份联合经营的资本,称为股份资本采取这种方式经营的企业,称为股份公司股份公司的主要组织形式是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就是它的持有者向股份公司投资入股并有权取得股息收入的凭证股票持有者就是股东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2、股息和股票价格:(1 1)股息: 股票持有者根据股票的票面额从企业嬴利中分得的收入,叫做股息股息实质上是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2)股票价格:•股票本身没有价值,但它能在证券市场上出卖,有价格•股票票面额是代表股票持有者投入企业的实际资本价值;而股票价格是股息收入的资本化也就是说,股票价格应等于这样一笔货币资本,它存入银行得到的利息,和凭这张股票领取的股息相等股票价格= =股息量/ /利息率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张票面额1000元的股票,年股息率为10%,每年可得股息100元,而将2000元存入银行,年利息率5%,每年可得利息100元那么这张1000元的股票,就可以价格2000元出卖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四、资本主义信用:1 1、概念: 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商品或货币等价物的贷与借的运动资本主义信用就是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它主要分为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两类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2、信用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促进作用: 第一,信用加速了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第二,信用节省了流通费用,相对增加了生产 资本; 第三,信用促进了资本的再分配和利润率的平 均化。

      •不利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固有的各种矛盾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总结借贷资本和借贷利息借贷资本的概念及特点利息和利息率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股份公司和股票价格资本主义信用股票价格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参与剩余价值瓜分的还有大土地所有者,大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以地租的形式瓜分剩余价值本节研究资本主义地租,就是要说明资本主义农业中生产关系的特点,土地所有者是怎样以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的形式瓜分剩余价值,并参与对农业工人的剥削同时,还要说明垄断地租、土地价格等问题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和地租的本质:1 1、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及特点: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大部分土地都集中在土地所有者手中土地所有权完全同农业经营相分离,并且也同人身依附关系相分离,这是资本主义的土地所有制的一般特点u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下的阶级关系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2、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商品的价值w=c + v + mn当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生产价格= =成本价格+ +平均利润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 +工资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结 论•资本主义地租以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为基础。

      它是由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被租地的农业资本家作为使用土地的报酬,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它来源于农业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3、地租和租金:•这里所说的资本主义地租,是为了使用土地本身而支付的真正的严格意义上的地租习惯上所说的地租,实际生活中所表现的地租,是指租地的农业资本家交给土地所有者的全部货币额,应该叫做租金•租金除了使用土地本身而支付的真正的地租以外,还包括由其他原因造成的并非使用土地本身而支付的货币如:固定资本的利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和工资的一部分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区分租金与地租•关于租金与地租的图示:农产品年生产价格: C V M 缴纳的租金: 真正的地租:CVr工资V平 均P 地租(超额利润) Cr利Pr润iVrPri 地租(超额利润)Cr 地租(超额利润)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二、级差地租:1 1、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原因及其源泉:(1 1)级差地租的概念: 是指由于耕种较好的土地所获得的归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农业超额利润。

      2 2)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 土地的有限性,并有优劣之分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农业与工业中的超额利润比较 社会生产价格社会生产价格 工业部门 农业部门优等条件中等条件劣等条件劣等土地中等土地优等土地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3 3)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4 4)级差地租的源泉: 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2 2、级差地租的形态: 级差地租由于形成的具体条件不同而有两种形态:级差地租ⅠⅠ和级差地租ⅡⅡ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1)(1)级差地租ⅠⅠ•级差地租ⅠⅠ是指由等量资本投入肥沃程度或地理位置不同的地块上所产生的不同生产率而形成的级差地租•形成级差地租ⅠⅠ的有两种情况:一是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二是土地位置的差别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A、土地肥沃程度的不同:•由于不同地块土地肥沃程度不同,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由劣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所决定,优等地和中等地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而产生的超额利润,形成级差地租ⅠⅠ。

      •这里以面积相同而肥沃程度不同的三块土地为例来说明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肥沃程度不同条件下级差地租ⅠⅠ的形成土地种类投入资本平均利润产量︵石︶个别生产价格社会生产价格级差地租ⅠⅠ全部产品单位产品单位产品全部产品优100206120203018060中100205120243015030劣10020412030301200表表6.36.3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B、土地位置的差别:•由于距离市场远近和交通条件的差别,运费也不同而运费是成本价格的一部分,当然要影响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这样位置有利的农场由于运费较少,其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就可以获得超额利润,这也属于级差地租ⅠⅠ•这里以面积和肥沃程度相同但地理位置不同的三块土地为例来说明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土地位置不同条件下级差地租ⅠⅠ的形成土地地块市场距离投入资本运费生产成本平均利润产量︵石︶全 部 产 品级差地租ⅠⅠ个别生产价格社会生产价格甲50100501503041801800乙101001011022413218048丙5100510521412618054表表6.46.4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2)(2)级差地租ⅡⅡ•级差地租ⅡⅡ是由于在同一地块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形成的级差地租。

      •追加资本不一定要和原有资本相同,可大可小追加资本和原有资本合并在一起发挥作用,是一次投资,一次产出这里分开进行单独分析,是理论说明的需要•无论何种土地上都可追加投资,只要其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就可形成级差地租ⅡⅡ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级差地租ⅡⅡ的形成土地种类投入资本平均利润产量︵石︶个别生产价格社会生产价格全部产品单位产品单位产品全部产品劣1002041203030120优1002061202030180追加1002081201530240表表6.56.5级差地租形态及数量形态数量0ⅠⅠ60ⅡⅡ120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3)(3)级差地租ⅠⅠ和级差地租ⅡⅡ的关系•A、联系: 级差地租ⅠⅠ是级差地租ⅡⅡ的基础和出发点;二者都是由投在土地上的各个资本具有不同生产率造成的;它们的都是来自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同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所形成的超额利润;都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B B、区别: 首先,投资的方法不同; 其次,级差地租归谁占有也有所不同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三、绝对地租:•虽然劣等土地上的投资不能产生级差地租,但由于土地私有权的存在,既使租种劣等土地也必须缴纳地租。

      •这种由土地私有权垄断所决定的,租用任何土地都必须缴纳的地租,叫做绝对地租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1 1、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农业生产力发展落后于工业生产力,因而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平均水平这样,农产品价值就高于生产价格如果农产品按照价值出售,而不按生产价格(成本价格+ +平均利润)出售,农业资本家就会在生产价格以上得到一个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成为绝对地租的价值来源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绝对地租的形成生产部门资本有机构成剩余价值平均利润产品价值产品社会生产价格绝对地租工业80c+20v20201201200农业60c+40v402014012020表表6.66.6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绝对地租的价值来源图示: 农产品价值 级差地租 农产品生产价格优中等劣等条件绝对地租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2 2、绝对地租产生原因:土地私有权垄断图示:土地私有权垄断妨碍了农业部门的利润率平均化: 产品价值 土地私有权垄断 生产价格 工业部门 农业部门成本价格平均利润成本价格 平均利润 超额利润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3、绝对地租的源泉:•绝对地租也是农产品价值的一部分,而农产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是由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

      因此,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体现了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雇佣工人的关系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四、垄断地租和土地价格1 1、垄断地租:(1 1)概念:由垄断价格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 的地租2 2)产生的条件: 某种土地的特殊优越性和稀少性(3 3)产生的原因: 对某种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2、土地价格:•土地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所以土地价格并不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是资本化的地租相当于能够取得这笔地租收入的货币资本即土地价格等于这样一笔资本的价值,如果把它存入银行,每年的利息收入相当于这块土地的地租收入其公式为: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总结资本主义地租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地租和租金级差地租条件原因源泉形态级差地租ⅠⅠ级差地租ⅡⅡ绝对地租条件原因源泉垄断地租和土地价格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