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1年关于成语作文七篇.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1334****444
  • 文档编号:198612663
  • 上传时间:2021-09-2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81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1年关于成语作文七篇 成语作文 篇1  脚踏实地,顾名思义,就是一步一步地办一件事当今社会,一夜暴富等手段越来越吸引人的眼球但这种可能几乎为零脚踏实地做事,凭借自身实力成功,才是最有保障的  六年级下学期的毕业考试,试卷不难,因此老师一再强调要细心班上自以为是的几个男生早已奏起了“解放音乐”,使自习氛围越来越差我从小在爸爸的熏陶下,十分稳重踏实学习成绩不错的我,十分希望自己为小学画上圆满的句号,取得优异的成绩,进行最后的突破  卷子发了下来,浏览了一遍,果然不出大家所料,试卷很简单,但简单的题目背后总隐藏着陷阱每做一题,我总是不紧不慢地先把关键词钩下来,再慢慢思考时间很充裕,解题成功的我开始认真检查,周边的同学有的.发呆,有的折纸我牢记爸爸送给我的——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的教诲,没有受他人干扰,继续复查,结果竟发现了一些错误望着别人骄傲的神情,我有些惊奇,更多的是无奈  成绩公布了,久违的满分归属于我,那些自以为是的男生并没有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且都是因为粗心惹的祸成绩平平的我在默默地努力下,成了班上令人刮目相看的“黑马”  毕业典礼结束了,同学们都问我怎么一夜之间进步如此之大,我告诉他们:“这是我六年的每一步换来的。

        走一步,再走一步,不求跨越,只求慢跑一步一步,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地做好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最终在无形之中取得成功,这就是我的成长目标,如果只是轻描淡写,不注重细节,步伐将会空虚,最终因中心不稳而跌倒,失败  脚踏实地,虽然平凡,但成为我最喜欢的成语,成为我成长的追去与目标未来的学习生涯还很漫长,但我仍然会脚踏实地,因为这样才能成功成语作文 篇2  成语是我们在学习中经常要用到的,也是我们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成语闯关赛”吧!  我迫不及待地走进了教室,成语比拼大赛即将开始,同学们有的很开心,有的却很紧张  比赛正式开始屏幕上出现了一个人,他蹲在船上,正用刀刻字我异常紧张,脑袋里顿时一片空白,成语似乎一下子被删除了我眼睛盯着这张图,总感觉好像在哪里见过,却一时想不出来突然,一道灵光闪过,我想了起来了,得意地举起了手老师让我站起来回答,可当我刚站定,却发现同学们的目光都聚向了我,我一紧张,便又想不起来了此时,对方队员焦急地说:“我知道,我知道!”最后,他顺利说地出了答案,他们队也就获得了10分这一局我们队输了,心里真不是滋味儿!  我想:第1关都这么难,第2关肯定更难了吧?这一轮,老师让我们在两分钟之内写成语,写得多的获胜。

      大家纷纷找出草稿纸和笔,教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老师计时开始,教室里安静极了,只有笔在纸上发出的“沙沙"声……  两分钟过去了,开始数成语了,我又激动又紧张最终,我们这一组又输了,但我依然很开心,因为在这一次比赛中,我又积累了很多的成语成语作文 篇3  学完《三顾茅庐》一课,豆豆有了一个新发现,赶忙跟小伙伴交流  豆豆:以前学过很多含有数字的成语,里面的数字都不表示确定的数目,如“万水千山”“一言九鼎”“五湖四海”等,可是“三顾茅庐”里面的“三”,却表示“三次”的意思  乐乐:还有“狡兔三窟”里面的数字也表示具体的数字,这里的“三”是“三个”的意思  康康: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有时候成语里的“三”与数字根本没有关系,并不表示什么数目,如:“丢三落四”是指马虎或记忆力不好而容易忘事;“颠三倒四”形容人说话没有条理,次序错乱;“推三阻四”意思是找各种借口推脱;“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朝三暮四”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健健:有意思的是,有些成语里的“三”不表示确定的数字,但表示很多的意思,如“三番五次”“屡次三番”“再三再四”都是形容次数很多,像这样的词语还有“三番五次”“三令五申”。

        快快:你们还不知道吧,有些成语里的“三”还表示数目很少,如:“三言两语”的“三”不是指三句话,而是指说话很少,“立时三刻”的“三”不是指三刻钟,而是指时间很短,“隔三岔四”的“三”指的是过不了几天  豆豆:今天一交流,让我大吃一惊,没想到带“三”字的成语竟有这么多成语中的“三”真是有趣,意思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差异很大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得到一个启示,那就是在学习和运用成语时切不可望文生义,一定要了解清楚它的意思和用法  的话:以下含有“三”的语句是什么意思呢?请你想一想,说一说  1. 三下五除二:  2. 三寸不烂之舌:  3.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成语作文 篇4  据说伯乐著《相马经》时还没有纸,只能把字和图用刀刻在湿的竹片上,然后用火把竹片烤干,再用绳子串起来但是,不是每次火候都能掌握的刚刚好,这就出现了有的地方烤糊了,有的地方还没烤干的情况  话说孙阳,也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伯乐,把一匹骏马图刻好之后,就交给下人去火上烤那人一不小心,把它掉到了火里,就急忙去捡,可是还是有点晚了,在马背的位置糊了一块那个下人怕挨骂,就用刀子刻了刻,乍一看,还真看不出来仔细一看,马的背上似乎有两个包。

        伯乐有个儿子,叫孙蒙(书上无记载,姑且我这么叫),生的有些愚笨,就是现在说的智商底,正常人智商大于80,而他也就是70多你还甭说,一般人还真看不出来一日,仰慕者拿重金来求孙阳寻千里马,可偏偏孙阳不在家他儿子便自告奋勇的说:交给我吧,叔叔,一月后你来取马就是了!那人千恩万谢的走了  拿着父亲的《相马经》,骑着一头毛驴便出了门,心想,这千里马肯定和平常马不一样,到哪里去找呢?邻居的张大爷经常说好马出在蒙古,当然那时候可能不是这个地名于是他就骑着驴往北走那时候没有指南针,他走着走着,突然风起,一下子把毛驴的头朝北吹成了头朝西,去蒙古去的反到来到甘肃  这里是戈壁滩,飞沙走石迷眯的人睁不开眼带的干粮已经快吃完了,怎么办?回去吧,在人家面前说过大话,一个月后让人家来取千里马,人家给的钱已花去大半不回去吧,到哪里去寻马?这这这可如何是好?正在这时,一队骆驼走来孙蒙眼一亮,取出图来一看,背上有包,不正常我要寻找的千里马吗?待骆驼队走近了,他拦住人家要买一匹,怎奈人家说胡语,他听不懂,那个人把手在他面前挥了挥,他就给了人家五两银子,高高兴兴地骑着骆驼回来了  半月后,孙蒙回到家里取马的人早就等急了。

      看到孙蒙回来,冲上前去就问他要马孙蒙把缰绳交给那个人道:诺,千里马在此那人鼻子都气歪了,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头瘦骆驼那知孙蒙指着《相马经》说:瞧,图上便是如此  自此,这便成了笑话,一传十十传百,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办事叫按图索骥了!成语作文 篇5  星期六,我们在兴趣班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你猜是什么事?哈哈,我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成语PK赛  游戏规则是:每小队给自己队取个名字,按照相应的组答题,游戏分3个环节,第一是必答,第二是抢答,第三是默写  游戏开始了,叶老师出示了两幅图片,第一队神虎队眼疾手快的说出了第一个成语,但第二个成语他们就嘎然而止了,他们一个个抓耳挠腮,说不上来了,最后还是神龙队帮助他们答出了题其它成语都难不到各队成员开始第二轮比赛了是抢答题,队员们个个神采飞扬,跃跃欲试叶老师出示了一幅图片,图上是四个字:曲娶工工,我们一下子都被难住了,只见有的队员低头沉思;有的队员闭着双眼,拼命的想着答案;而有的则拍打着桌子……最后,老师只能公布答案是同工异曲我们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埃答题继续中,叶老师出示了另一张图片,许多说字围成了一个圈,我们又面面相觑了,答案竞然是自圆其说。

      唉,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比赛继续热烈地进行着……有一次,叶老师出示的图片是两个能字,一个“能”是弯的,一个“能”是直的,我想了一会儿,脱口而出“能屈能伸”老师和同学都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最后一个关节是默写比赛,两分钟之内看谁默写的多计时开始,同学们快速落笔,身怕漏了宝贵的每分每钞……“停!”叶老师一声喊下,我们都恋恋不舍的放下了笔,叶老师记完分后结果出来了,我们队和神龙队并列第一  这次的成语PK赛中,让我懂得了我们平时要多学习、多积累成语,才能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成语作文 篇6  在王者峡谷里曾出现过多重危机:有、金融危机、白色污染危机……如今,新的危机——成语危机诞生了  一天上午,嬴政在首都长安城向全国百姓下令:因文官上大夫回乡养老,所以请全国上下的文人墨客前来文试,竞选上大夫  第二天午时,考场上已经坐满了人  “时辰已到!”随着一声令下,考官狄仁杰分下试卷  第一题是看图写成语李白一看题目,一兴奋旧病复发,傻笑不止,好不容易才平静下来,认真答题无与伦比、能屈能伸、四脚朝天……”不一会儿就做完了第一题  第二题没什么技术含量,他们就草草结束了  第三题是写出与狗有关的成语。

      达摩在考卷上写:狗你太美、狗肉火锅、狗肉火烧、疯狗太郎……狄仁杰一看,赞叹道:“唉~世界变化太快了,人才辈出刘备则像一般人那样在考卷上写下:狼心狗肺、猪狗不如……  第四题试写出多字成语韩信写到:老子(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诸葛亮写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经过层层海选,嬴政封达摩为文官上大夫,原因是达摩有创造成语的能力了,能为国家文化献出一份力成语作文 篇7  这个成语于《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犯王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宣乎!”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是息国公元前712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责任是谁犯了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  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