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新生适应困难的个别教育与辅导案例.doc
4页小学新生适应困难的个别教育与案例小学新生适应困难的个别教育与案例在小学新生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因为自身的气质、家庭教育等因素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表现出种种不适应而这些不适应严重地影响了孩子的小学学习和生活,影响了孩子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影响了孩子自信心的养成因此如何帮助这些有困难的孩子顺利地渡过幼小衔接阶段,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成为小学低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将结合几个案例谈谈小学新生适应困难的几种常见类型及个别教育与 一、 封闭型 一些孩子在小学入学时期由于过去教育留下的一些心理阴影以及对陌生环境的恐惧,使孩子往往用封闭自我,拒绝和排斥小学学习生活的方式来进行自我保护,防止受到伤害 主要表现为:不想上学,课堂上不发言,不参与活动,课后拒绝与同学交往,拒绝完成作业这一类孩子的气质类型多属于抑郁质 对这一类型的孩子的个别重在给孩子营造一个宽容安全的心理环境,不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对孩子的现状表示理解接纳,通过语言、手势、神态等多种方式给予孩子情感支持,并用足够的耐心等待发现孩子细小的转变,让孩子在慢慢熟悉周围的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信任,逐步参与活动,从中获取自信,从而积极地融入新的学习和生活。
案例: 沉默的女孩 我在班上发现了一个特别的女孩,样子十分的瘦弱,一双怯怯的眼睛让人生怜,当我无意中抽她起来回答问题时,发现无论我费多少工夫,都没法让她说出一个字在课后的了解中,我知道了她在所有的课堂上都如此,与同学的交流也几乎没有她是不能说话还是不想说话?通过与家长的沟通,我很快弄清了她不说话的原因:孩子从小由外公外婆带大,外公外婆寡言少语,而且特别怕事,认为外面的世界很可怕很危险,因此平时几乎不让孩子出门与人交往而且,孩子在幼儿园曾听到老师恐吓学生,要是不听话,就关黑屋子等,因此孩子表现出特别胆小怕事,尤其是在学校这样的公众场合,尤其是面对老师,她的戒备心特别强烈她在家里说话很正常,只是声音很小 在了解了孩子不说话的原因,我心里有了底,过去的教育让这个孩子在公众场合极度缺乏安全感,要让这个孩子在课堂上说话,老师必须给孩子营造一个十分温暖的学习氛围于是,我先告诉孩子我了解了她的情况,没有关系的,我们慢慢来我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给她任何的压力,只是不时以不经意的眼神、手势、语言、微笑等鼓励她的每一个优点比如她听得非常认真,字写得特别棒等等,我还经常当着她的面把她的优点讲给妈妈听,慢慢地孩子对我的距离明显缩短了许多。
终于有一天,我在我的课堂上,看到她怯怯地举起了手,很快又犹豫地放下我赶紧抓住这个机会,请她起来读我手上的词条我走到她身边,第一次听到了她说话的声音,虽然她的声音比蚊子声音还细,但我确实听清楚了,她读得很正确,我赶紧大大地表扬了她,并把词卡奖励给了她 放学的时候,她在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她的妈妈,她妈妈激动地跑来向我求证,我很肯定地再次表扬了她今天的进步,孩子十分高兴在以后的课堂上,孩子虽然发言的次数还是很少,但是发言的记录总是在慢慢增加,她的笑容也在一点点增加 案例分析:这个女孩是一个典型的缺乏心理安全感的新生,从小的家庭教育让她对陌生的环境充满了戒备,而幼儿园教师的语言恐吓更加重了她的这种不安全感,因此她的沉默愈加严重,最后发展到只字不吐特殊的行为又影响到她的人际交往,同伴的负面评价更加重了孩子对陌生环境的不认同,也进一步影响了孩子的自信,给新环境的适应带来更大的困难 主要思路就是通过老师的语言、表情、动作等细节给孩子营造一个非常安全温暖的心理环境,并引导孩子的家长和同伴共同参与这个心理环境的营造,宽容的接纳她,热情的鼓励她,让大家的爱和关怀能慢慢增加孩子对老师、学校的信任感和归属感,让她自己慢慢卸掉自己心理的盔甲。
二、 依赖型 有一些孩子在小学以前的生活多是在老师和家长精心呵护下完成的,孩子缺乏独立意识的培养,没有养成良好的独立习惯当孩子进入小学,一部分孩子的心理仍然还停留在幼儿园阶段,仍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但是由于小学和幼儿园在教育环境、教育方式、教育要求等各方面的差异,有许多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都是必须依靠孩子自己独立去面对的此时,这些依赖性强的孩子往往就会无所适从,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学习生活就一团糟 主要表现为:上课时经常随便说话、下座位,把学具当玩具,学习用品经常丢三落四,听不懂老师要求,记不清作业,没有主动完成作业的意识,课间不会合理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和休息方式等等 这样的孩子首先需要 心理断奶 ,慢慢习惯不依靠别人,自己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然后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慢慢掌握一些自我管理的方法最终慢慢融入集体,融入小学生活 案例: 爱讲话的孩子 班上有个女孩总爱和后面的一个女孩讲话,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我多次批评收效甚微,我决定请家长时发现孩子的情况有些特殊,孩子的家不在成都,父母均在外地工作,孩子每天只是和一个专门请来照顾她的婆婆在一起生活身边长期没有亲人,也没有同龄的伙伴。
了解到这些,我对孩子上课那么喜欢说话找到了新的解释:孩子太孤单了,因为远离父母,身边长期缺少依靠和交流,陌生的环境让孩子内心有说不出的孤单,她好不容易在班上找到了一个志趣相投的好朋友,她是逮着一切机会和她说,什么学习等其他的事一概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我和孩子的谈话证实了我的猜测于是,我将孩子和她的好朋友一起请到办公室,和她一起分享找到好朋友的喜悦,并和他们一起讨论怎样才能做一对真正的能互相帮助的好朋友最后,我告诉孩子,我也真诚地希望成为她们的好朋友最后两个孩子面带微笑,手牵着手走出了我的办公室 在接下来我的课堂上,我没有再看到那个孩子转过找好朋友说过一句话,两个孩子都听得异常专心我想他们是真的明白了这样做一对真正的好朋友,我给予他们及时的鼓励,这一对孩子上课讲话的状况在很长一段时间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案例分析:在本案例中孩子在课堂上频繁讲话不是故意违反课堂纪律,而是孩子的情感需要胜过了纪律对她的约束在了解了问题的这一症结以后,老师对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