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专题六 选修 自然灾害与防治.ppt

47页
  • 卖家[上传人]:第***
  • 文档编号:61526039
  • 上传时间:2018-12-0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19MB
  • / 4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选修 自然灾害与防治 知识点一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1.主要的地质灾害,(,),2.主要的气象灾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09年初,一场罕见的旱灾在我国北方地区蔓延,受旱面积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影响程度之深,均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有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中国发生较大水灾1 029次,旱灾 1 056次,旱灾的发生频率比水灾有过之而无不及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全国特别是北方地区农业干旱缺水情况更为严重20世纪70年代全国农田受旱面积1 133万公顷,到90年代增加到2 067万公顷,20年间翻了一番还多,干旱缺水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比水灾更加严重 (1)我国干旱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原因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农田受旱面积大规模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3)简述旱灾造成的危害及防御旱灾的主要措施解析 第(1)问从我季风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与非季风区降水量小的角度来分析;第(2)问从降水减少以及人口增多的角度来分析第(3)问,旱灾能造成粮食减产和人畜饮水困难防御措施可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调整农业结构、改革耕作制度以及建立灾害预警机制等方面进行回答。

      答案 (1)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大,可能造成旱灾;西北内陆地区深受大陆性气候影响,降水较少,易发生干旱 (2)降水减少;人口增多,农作物播种面积扩大,水资源消耗量剧增,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3)旱灾的危害: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防御旱灾的措施:建立先进的灾害预警机制;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着力于农田水利方面的基本建设,改进耕作制度等知识点二 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及防御 1.主要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其关联性 (1)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2)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3)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2.防灾与减灾,2003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淮河流域出现了自199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为缓解水位上涨压力,政府启用安徽省境内部分蓄洪区实行分洪,安全搬迁群众4.6万人;还启用了怀洪新河分洪等措施(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说明形成这次大洪水的主要原因 (2)说明蓄洪区分洪的作用及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 解析 题干中提到这次洪水发生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恰好是淮河流域进入雨季的时候;蓄洪区分洪是为了消减淮河对下游的影响;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的能力;怀洪新河的主要功能是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

      答案 (1)(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或出现持续强降雨,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遍上涨多雨(梅雨)季节,持续强降雨 (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考向一 自然灾害的分布、成因及危害 示例1 (2009·山东文综)下表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单位:次),(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 解析 第(1)题,从表中找出西南三省林区火灾的时间多发生在春季和冬季;因为冬春季节西南地区处于东北季风的影响之下,正值干季,晴天多,降水少,气候干燥,火灾易发第(2)题,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在西南林区表现很明显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植被被毁,其涵养水源的作用降低,地表侵蚀作用加剧,水土流失、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增加 答案 (1)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水少。

      (2)植被破坏导致地表侵蚀加剧;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方法技巧 学习和认识自然灾害的目的是为了减灾与防灾,所以充分认识自然灾害特点十分必要 (1)自然灾害的区域链发现象,(2)群发和群聚现象的发生 (3)灾情前兆与预报:虽然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等具有随机性,人类还无法控制,但是自然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都具有自身的规律性,理论上是可以认知和预测的考向二 风暴潮的成因、类型、特点与防御 示例2 (2009·海南地理)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2008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2.24亿元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 特点及减灾对策答案 (1)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 (2)类型: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赐暴潮) 空间分布特点:在海南岛的东南部沿海 减灾对策: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主题:描述和阐释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 示例1 (2009·福建文综)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 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下 图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程 度分布示意图结合有关知识读图,回答下列 问题1)说出汶川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据图说明极重灾区空间分布的特点 (2)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中堰塞湖的概念和图中信息可以得出汶川地震引发了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导致了堰塞湖的形成,并得出极重灾区沿河谷呈长条带状分布的特征第(2)题,结合三幅图片,和上题所述堰塞湖的类型可以分析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自然原因,包括地质构造、地表岩性、地形、河道特征、降水特点及河流水量等方面 答案 (1)崩塌、滑坡或泥石流沿河谷呈条带状分布(或沿东北——西南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分布)2)地质构造不稳定;岩性疏松;地形高差大、河谷陡峻(山高谷深);地震发生引发地表物质滑落,阻塞河道;降水较多,河流水量较大方法点拔 在对地理事物、原理和规律进行描述和阐释时要结合所学知识或题目所提供的图文材料,例如本题极重灾害的空间分布即在“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城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区示意图”中充分展示出来。

      阐释地理事物的成因必须牢牢把握该地理事物形成的过程如本题提供的“堰寒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即为唐家山堰塞湖的形成提供了分析依据易错点:不能正确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和 防御措施 示例2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蝗灾属于爆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农业 生物灾害,蝗灾、洪灾和旱灾并称为中国三大自 然 灾害根据文献记载,我国已发生大小蝗灾 940多次,最早的蝗灾记载是公元707年下图为 我国历史上从春秋到元朝111次蝗灾发生的月份 统计材料二 传统社会中,人们每遇到蝗灾时就到虫神庙中求蝗神接受人们的供品,不再吃他们的庄稼下图为中国虫神庙的分布1)由材料一分析我国蝗灾发生的特点及成因 (2)据材料二显示的信息,说明我国蝗灾的分布特点 (3)分析说明蝗灾和旱灾的关系 (4)蝗灾并没有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只要条件适宜,就会卷土重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蝗灾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5)列举治理蝗灾的主要措施错因分析 该题易错在不能正确分析我国蝗灾的时空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第(1)~(3)题,不能从图示中读出蝗灾的时间分布特点以及二者存在的链发性关系。

      第(4)题,不能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候和环境条件变化说明蝗灾不断发生第(5)题,往往对治理蝗灾的措施说明不全面答案 (1)蝗灾多发生在夏季,其中6月份发生频率最高,冬季蝗灾几乎没有;原因:夏季气温高特别适宜蝗虫大量繁殖生长,冬季气温低,不利于蝗虫生长繁殖 (2)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长江以南蝗灾减少,到东南沿海几乎没有 (3)蝗灾与旱灾经常链性发生因为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剧增,出现严重蝗灾 (4)受异常气候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 (5)主要措施有:人工诱捕幼虫、成虫;农药灭虫;点火焚烧和投放天敌(生物措施)等纠错感悟 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与自然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区域差异有很强的相关性就宏观分布而言,多发生在春、秋两季的干旱,主要分布在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多发生在夏季的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广阔的东部季风区,集中在七大江河流域;森林火灾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林区,多发生在冬春干旱季节;地震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上;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在青藏高寒地区尤为突出;台风、风暴潮多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西南伴随地震、暴雨引起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山洪的集群发生。

      1.图甲示意“福建省1960~2005年平均台风降水量分 布”,乙示意“福建省台风降水年总量的变化”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建省台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 (2)说明福建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及其防御措施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台风时空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第(1)题,关键通过题目提供的图示材料总结出福建台风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第(2)题,从受灾体和救灾因子两方面分析受灾强度;防御自然灾害需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入手 答案 (1)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际变化大 (2)台风频繁登陆区,狂风暴雨,易引发风暴潮、洪涝等;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经济发达,造成严重损失 防御措施: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制定救灾应急预案2.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表示的含义与下列叙述对应正确的是(在叙述后面填上相应的字母) 防潮堤严重破坏: 陆地发生海侵,大片低地淹没: 海浪潮流作用加强: 地下水海水入侵加剧: 淤积作用加强,港口航道淤塞: 海平面上升: 河口海水倒灌,咸潮入侵: (2)请简要说明S——潮洪灾害加剧——P效应链的地理原理。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的链发现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各地理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因果关系答案 (1)防潮堤严重破坏:Y 地下水海水入侵加剧:L或P 河口海水倒灌,咸潮入侵:P或L 海浪潮流作用加强:N 陆地发生海侵,大片低地淹没:M 淤积作用加强,港口航道淤塞:X 海平面上升:S (2)海平面上升,并高于陆地地下水水位地下径流发生逆转,陆地地下水含盐量升高,影响了地下水的开发利用3.(2009·东营二模)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地图上看,黄河下游支流很少,流域面积狭小试分析原因 (2)图中泛滥区范围很大,简述其成因 (3)简要评价黄河的功与过 (4)目前,根治黄河水患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解析 第(1)题,黄河“地上河”特征使其支流很少第(2)题,泛滥区大多与黄河河床较高、降水集中、多暴雨及河道改道有关第(3)题,黄河之“功”在于塑造地表,提供水源和水力资源等其“过”主要表现为水患灾害较多,水土流失严重等第(4)题,黄河治理主要从生物工程措施等方面加强治理答案 (1)黄河下游坡度缓,大量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 (2)①河床不断升高,容易决堤;②降水集中,多暴雨,易泛滥;③黄河多次改道,冲进淮河,淹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

      (3)功:①塑造华北平原,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称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②水能资源丰富,发电、灌溉,促进工农业发展 过:①河流含沙量大,下游形成地上河,水患多发;②中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降低 (4)造林种草、打坝淤地、修梯田、修水库、建水电站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