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行业特点.doc
4页食品行业特点l 多品种小批量 公司产品按加工方式、原料分类不同暂分为多个大类、多个产品品种产品复加工频繁,且多以小批量的方式进行 l 季节性强,生产波动大 由于蔬菜、水果等原料有鲜明的季节性,因此大多数品种的产品初加工有明显的季节性,而产量也是随着季节变动而波动 l 面向库存的初加工,面向订单复加工 产品的初加工在原料收获季节大批量进行,而且没有明确的订单,而随后的复加工则依照订单要求进行安排即市场预测推动采购,然后以定单拉动生产 l 一单多次加工,多次发运 客户的订单执行分次进行,多次复加工多次发运 l 工序由前向后产品品种逐级增长 由于同一原料不同部分也会制成不同等级或品种的产品,因此随着工序的后向延伸产品品种逐渐增长,这种特点为成本核算带来了难度并且要求企业在制定编码原则时要充分考虑可扩展性 食品行业企业经营特点 销售方式多样化,前店后厂、连锁经营 l 各分公司独立核算,总公司委派总经理及财务人员,加强管理控制内部经济的经营格局,股份公司各职能部门单独核算,试图建立内部市场化的经营机制 l 农产品初加工与品牌产品生产并举,企业以农产品初加工为主,但拥有品牌的系列产品 但同时目前中国食品行业还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严重制约着行业的发展: 1.由于信息、数据传递不及时或失真,而造成物力、人力的浪费,损失率达到了30%~50%。
2. 由于品种繁多,人工处理量大,工作效率低下,还非常容易出现误差 3. 销售、生产方式灵活、多样,但又缺乏统一、先进的管理方式,巨大的信息量,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变得越来越难,严重制约了公司规模的进一步扩张 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食品制造企业,最大差距在于重生产加工、轻研究开发、创新不够,不能紧跟市场需求及时提供产品,大多数企业技术人员占总职工总数的比例达不到10%只有少数企业可以达到5000万元的规模 目前全世界食品工业的年销售额在27000亿美元左右,其中,美国5000多亿美元,欧洲3000亿~4000亿美元,日本2500亿美元中国去年食品工业总产值不到800亿美元,并且我国食品加工占农产品产值的比例还很低,仅为1:0.5,而美国为1:2.7,日本为1:2.2我国居民食品消费中,食品制成品的比例、尚只有30%,距离50% 的目标很远,因此,我国市场购买潜力非常大,中国的食品行业在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也享有极佳的发展前景但是一些经营小型分散,生产方式落后,手工劳动为主,产品加工粗放等规模小、效益差的企业也将被没有保护壁垒的市场所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将是那些经过兼并联合的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竞争力量强,能迅速地、低成本地实现扩张的集团企业。
总之,人世后,中国必然较快地形成大农业、大食品、大流通、国内国际大市场的新格局,要求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在运行质量和速度进一步提高,而要实现这一转型,必将借助于高度集成优化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 食品行业GDP及分布状况,代表性行业和企业 食品行业2001年国民总产值为800亿美圆,代表性行业为:饮料制造业、乳品制造业、食品添加剂和酒业等其中饮料制造业和乳品制造业已成为成长性最好的行业,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0%和11.6%尽管目前饮料制造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之大,是任何国家所不能比拟的代表性企业为:娃哈哈、上海梅林、承德露露、深圳益力等乳品行业中最具代表性的为光明乳业,由于在信息化建设中领先一步,其在1997-1999三年中,销售额从5亿增长到20亿同时据专家预测,未来的5年内,残酷的市场竞争将使乳品企业从现在的1500家,变为10家左右 食品行业MIS应用现状评价,食品行业未来两年内MIS投入预测 根据食品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要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积极的应对策略,并且使其快速、有效地将这些策略落实于企业的行动中长期以来食品行业中的经营特点和竞争方式,使得这些企业需要一些创新性的策略和新的方法来解决今天业务中所面临的挑战。
虽然说没有一种方法对所有公司都是有效的,但其中一些策略已经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那就是企业的集成和优化 集成和优化是使食品行业的企业长期生存和发展的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建立最基本的业务流程和技术架构,将所有的业务有效地运转起来是第一步要完成的工作在企业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能够有效地按照处理流程管理数据和信息之后,就可以进行企业的优化过程利用先进的决策支持工具,公司利用这些工具可以更好地决定采购、制造、存储和分销的对象以及相应的成本相反,如果一个企业不进行集成和优化,将会面临由于各环节的低效率而导致的成本增加,例如:新产品开发缓慢、过多积压的库存和过低的市场占有率等 信息化是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12月27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使企业信息化已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我国许多行业虽然已迈进信息化轨道,但总的来说,大型企业应用程度远远高于中小企业,在大型企业中已经实施ERP的占25%,正在实施的占9%,准备实施的占46%,而另外还有20%的企业还没有计划中型企业多在准备实施阶段,但小型企业多数尚未考虑在软件资源上,主要集中在操作系统、系统维护软件、办公自动化软件和财务软件等目前我国食品企业只有10%左右实施了ERP和CRM方案,6%左右实施了SCM方案,绝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在文字处理、财务管理等办公自动化以及劳动人事管理阶段,,局域网的应用也主要停留在信息共享的层面上,生产控制方面的应用很少。
在实施的方式上,企业自行开发系统并实施的占4.33%,企业委托开发并自己实施的占23.16%,企业直接找软件厂商实施的占35.25%,通过管理顾问制定实施方案的占37.26% 根据对企业的调查,以下将成为ERP实施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实施效益、投入资金规模、实施的稳定性、技术的可靠性(软件的选择)、组织管理的适应性、实施的方式与阶段、观念的影响等因素效益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核心因素 其次,投入资金规模也是决定企业是否上ERP的关键然后是行业的应用状况,如果行业应用比较成功,无论是迫于竞争的压力,还是从技术上,都会让企业容易接受但是,行业应用的成功并不意味着风险系数的绝对降低,ERP的成功实施是多种因素协同整合的结果,企业适用的差异性是很大的据统计因软件选择失败的占67%,因管理协调不够而失败的占13%,因实施步骤过急而失败的占9%,因人才流失而失败的占8%,因软件厂商服务支持不够而失败的占3% 在发达国家,一家大企业每年的信息化投入一般要占到全年总投入的10-30%,而国内的这个比例仅有1-2%如果按5%的比例计算,则预计未来两年的投入将达到200亿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