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108409 遗产保护的环境问题.docx
2页遗产保护的环境问题01108409魏晋源任何一处遗产的价值感、存在感,都离不开其身处的环境区域,不可移动遗产和其他可 移动遗产不一样,其他的文物体现更多的往往是物品本身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它可以被 私人收藏、也可以被博物馆展出,可以世界巡游展示,而不可移动遗产,其本身物理条件不 允许其有大范围的移动,其身处的环境是造就他历史信息、地段格局、功能定位、空间形态 的重要因素,脱离开环境,遗产的价值就大打折扣遗产保护往往是一个整体真实性的保护, 其包含遗产本身以及所在区域的整体保护,两者不可分离,相互依存《威尼斯宪章》的前言及定义中明确指出:“不论它们是自然中的整个居住群落,还是 被大城市稠密区包围的局部的市中心、街区或建筑群,这些历史性城市和街区越来越面临着 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凋敝和彻底破损的危险,这将导致它们所代表的城市价值和文明价值的 丧失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复杂,但性质到处都是一样的其中“史性城市和街区”是 其对遗产以及环境的综合,把遗产的概念上升到大环境,以“城市和街区”的范围去考虑遗 产保护的问题在《威尼斯宪章》目标与原则中提到:4、历史性城市及街区的历史真实性有关的价值和一切决定它的面貌的物质因素都应 该保存,尤其是:历史性土地分划和交通的图式;建筑物的外部和内部特点,尺度、大小、 结构、材料和色彩,以及建筑物之间的空隙;建筑物与空隙的关系;历史性城市或区域与 自然景观及人文风光的关系。
对这些价值的任何损害都会使真实性受到破坏9、因为历史的传统是历史性城市和地区保护的一个元素,必须妥善地予以考虑12、 如果必须建造新建筑物,它们的特点和尺度必须与它们周围建筑物协调13、 必须控制历史性城市和地区内部的和外部的汽车交通,使道路系统和停车场地不 致扰乱历史性布局或损害它的环境总结《威尼斯宪章》对环境的保护要求:在历史性城市和街区内,对历史性土地划分和 交通的图式,建筑之间的空隙关系,区域内自然景观和人文风光关系,地区的特色元素,尺 度风格的协调性这几点决定性要素必须予以保护,对于区域内新的设施、建筑、道路、规划 则必须遵循上述原则,不得对历史性布局造成扰乱和损坏之后于2005年10月17日至21日在中国古城西安召开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 大会并庆祝该组织成立四十周年上,产生了对遗产环境更为具体的《西安宣言》得益于大会期间召开的“古迹遗址及其周边环境一在不断变化的城镇和自然景观中的 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科学研讨会上所交流的众多案例和反思,以及得益于中国和各国政府、 研究机构和专家关于在加速变化和发展的条件下充分保护和管理古建筑、古遗址和历史区域 (诸如古城、自然景观、古迹路线和考古遗址)的经验。
注意到《国际古迹遗址保护及修 复宪章》(即《威尼斯宪章》,1964年)以及该宪章所引发产生的其他许多文件中所体现出 的对古迹遗址周边环境保护的国际的和专业领域内的兴趣一这种兴趣尤其是通过国际古 迹遗址理事会的国家委员会和国际委员会表现出来,并体现在《奈良真实性文件》(1994 年)和其他国际会议所通过的结论和建议中,诸如:《会安宣言一保护亚洲历史街区(2003 年)、《恢复巴姆文化遗产宣言》(2004年)以及《汉城宣一亚洲历史城镇和地区的旅游 业》(2005年)注意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公约和建议中关于“周边环境”的概念,包括《关于保护景观 和遗址的风貌与特性的建议》(1962年)、《关于保护受到公共或私人工程危害的文化财产的 建议》(1968年)、《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1976年)、《保护无形文化 遗产公约》(2003年),尤其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年)及其执行性原 则一在这些文件中,“周边环境”被认为是体现真实性的一部分并需要通过建立缓冲区加以 保护,这也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其他合作伙伴进行国际和跨学科 合作提供了机会由此可见,周边环境是建筑遗产的缓冲,但这一缓冲区已不能符合当今对遗产的保护要 求,而需要建立更大的缓冲区来保护周边环境。
《西安宣言》将环境对于遗产和古迹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不仅仅提出对历史环 境深入的认识和观点,还进一步提出了解决问题和实施的对策、途径和方法具有较高的指导性和实 践意义其分一下几点重点:承认周边环境对古迹重要性和独特性的贡献理解、记录、展陈不同条件下的周边环境通过规划手段和实践来保护和管理周边环境监控和管理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的变化监控指标增强保护和管理周边环境的意识鼓励与自然遗产领域的机构和专家的合作又在这基础上分了 13小点,详细的论述环境保护对历史遗产的重要意义,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信在《西安宣言》后会有更全面的遗产环境的保护条例跟上,因为随着社会发展,对历史文化保护 的越来越重视,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保护条例会越来越详细,更有作用,更明确到位其实任何遗产文化,都离不开其历史背景和区域文化,这两点是直接孕育历史文化发展的摇篮, 对于建筑遗产来说,历史背景和区域文化是环境的具体表现,是直接可以确切真实反映地区特点和成 因的科学依据,其重要不言而喻一个完整全面的保护规划,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从更大的角度去诠 释和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