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鱼我所欲也》翻译、课文分析及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pdf

4页
  • 卖家[上传人]:高****
  • 文档编号:228623118
  • 上传时间:2021-12-23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57.81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 鱼我所欲也翻译、课文分析及知识点归纳整理:刘效芬审核:初三语文组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 段) ,正反结合,层层深入,反复论证义是人的本心,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1.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熊掌:熊的脚掌,古人认为珍贵的食品鱼和熊掌都是美味,而熊掌尤美兼:本义为一手持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件事或具有几样东西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2.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译文: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以上为第一部分的第一层,提出论点第一句话是以鱼和熊掌为设喻,得到结论是“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第二句话是由第一句的设喻引发出的论点“舍身而取义者也”,亦即本文的题旨:舍生取义3.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甚:超过,胜过故:所以苟得:苟且取得意思是只求利益,不择手段译文: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只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4.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恶( w)厌恶患:祸患辟:同“避”,躲避译文: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5.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使:如果,假使,下文“使”同义莫:没有(什么)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在这里指代办法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用呢?译文: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6.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译文: 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7.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 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不用,通过某种方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 - 2 以上为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是分析论证,亦即逻辑推理论证“舍生取义”这一中心论点的过程。

      作者第一步推理是:虽然生命是我喜爱的,但是,因为我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去做苟且偷生的事;虽然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是,因为我所厌恶的的东西还有甚于死亡的,所以即使有导致死亡的祸患我也不避开它这里所说的“甚于生者”就是指“义”;所说的“甚于死者”就是“不义”于是,有了“义”,可以“舍生”;即使死掉,也不做“不义”的事作者第二步推理是假设推理,从反面来论述: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导致死亡的祸患的办法,什么不可以干呢?接着转入正面阐述:按照这种办法去做就可以生存,然而却有人不采用它这种人就是“君子之人”,君子之人的存在,证明了“所欲有甚于生”-“义”的存在8.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译文: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操守这种品德)使它不致丧失罢了以上为第一部分第三层,是说人人皆有“义”这一层运用的层进论证法,与上文也是层进关系前文已论证“义”的存在,这里使主题升华,证明“义”不只是少数贤者具备,人人皆具备,它似乎成了一种充塞天地之间的正气,无处不有。

      第二部分(第2段),运用例证说明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9.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箪( dn): 古代盛饭的竹器食:食物,这里指的是饭羹(g ng): 带汤汁的肉 译文:一筐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生活下去,失去它就要死亡10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行道之人:指过路的饥民蹴:践踏译文:然而,如果你(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过路的饥饿的人也不会接受;如果你用脚踢着(或践踏)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这一部分运用举例论证法,以“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呼而”“蹴而”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乞人”也不愿意接受这就是“羞恶之心”,以食“嗟来之食”为“羞”,这就是“义”的观念,证明“义”的普遍存在第三部分(第3段),再举例从反面说明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11.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钟:古代的量器,六斛(h, 十斗为一斛)四斗为一钟则,连词,这里表示假设辩:同“辨”,辨别何加:有什么益处译文: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12.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 - - - - - - - - - - 3 为:为了。

      所识穷乏者: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德得,同“德”,动词,感激恩德与:同“欤”,助词,表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吗”“么”译文: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为了我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13.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为:为了,后省“之”(指“义,即”羞恶之心)译文: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原先为了义 (羞恶之心) 宁愿身死而不受 “呼尔” “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原先为了义(羞恶之心)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一箪食,一豆羹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不干了吗?12 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 ( 如果这样做了,) 这就叫做丧失本来的思想,即“义”,即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这一部分又举一例,从反面说明“万钟”的丰厚俸禄不应接受为什么接受呢?这里作者又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但无论是“万钟”还是“一箪食,一豆羹”,与“义”比较起来都是次要的,于是两次举例论证的运用,再次深刻论证了 “舍生取义” 这一论点。

      最后一句归纳了此段,照应了开头 “此之谓失其本心”,这“本心”就是我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鱼我所欲也主要讲的是:人人都知道“义”比“生”更可贵,“不义”比“死”更可恶,然而只有贤者能把这一主张贯串于人生实践的始终,而一般人由于受环境牵制,往往改变初衷因此,孟子要求人们,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像贤者那样,把“义”放在首位,必要时还应做到“舍生取义”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一、文学常识 1.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是孟子和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2.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他与孔子合称“孔孟”,他被后人尊称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 - - - - - - - - - - 4 为“亚圣”3. 孟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义”,政治上主张“仁政”二、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 辟:“ 辟” 通“ 避” ,躲避2.万钟则不 辩礼义而受之: “ 辩” 通“ 辨” ,辨别3.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 得” 通“ 德“ ,感激。

      “ 与” 通“ 欤” ,语气助词4.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通“ 向” ,从前三、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开头以 鱼和 熊掌 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3) 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 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5)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6)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7)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 (8)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四、问答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比喻2、 “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鱼”比喻“生” , “熊掌”比喻“义” 3、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赞扬了“舍生取义” ,批判了“见利忘义” 3、为什么行道之人、乞人不接受施舍?因为这是侮辱性的施舍,受之有损人格4、写出一两个你所知道的舍生取义的历史人物以及他的名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5.孟子名言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孟子滕文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精品p d f 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 - - - - - - - - - -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区2025年九年级下学期数学基础素养第一次适应性检测试题含答案.pptx 四川省内江市2025年九年级中考数学第一次模拟考试卷.pptx 浙江省宁波市镇2025年中考数学一模试卷含答案.pptx 湖南省长沙市2025中考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pptx 浙江省金华市2025年中考一模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pptx 浙江省宁波市2025年九年级学业水平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pptx 湖南省长沙市2025年中考数学模拟卷含答案.pptx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2025年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2025年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四川省内江市2025年中考一模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广东省深圳市2025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学业质量监测数学试卷(二模).pptx 浙江省温州市2025年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pptx 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2025年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浙江省温州市2025年九年级学生学科素养检测数学试卷(二模)含答案.pptx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2025年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浙江省绍兴市202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调测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四川省广元市2025年九年级中考一诊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浙江省金华市2025年中考模拟预测数学试题含答案.pptx 湖南省长沙市2025年九年级中考一模数学试题.ppt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课时精炼专题15 对点精练五 精准赏析艺术技巧.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