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五行对位表中医典籍理虚元鉴摘抄.docx

21页
  • 卖家[上传人]:s9****2
  • 文档编号:489061639
  • 上传时间:2023-10-0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0.76K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五行对位表五行木火土金水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 八)、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包胃大肠膀胱五官目舌口鼻耳型体筋脉肉皮毛骨情志怒喜思悲恐五气风暑湿燥寒无化生长化收藏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方东南中西北五音角徵宫商羽五声呼笑歌哭呻变动握忧啰咳栗忧(you)意思:忧虑,忧愁的意思哕(yue)意思:要呕吐又呕吐不出来五味过极病过酸肝乘心,食苦心乘肝,太甘脾乘肾,食辛肺乘肝,咸极肾乘心栗(li)意思:因害怕或寒冷而肢体颤动煎中药五注意汤剂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煎药给药法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煎药的目的,是把药物里的有效成分,经过物理、化学作用(如溶解、扩散、渗透和脱吸附等),转入到汤液里去一包包中药,不能简单地加些水煎煮一下就算完事,还需要注意一些原贝0、方法和条件一般说来,需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用具: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现在仍是以沙锅为好,因为沙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且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容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铜锅,主要是因 为铁锅或铜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煎煮药时可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如与 鞣质类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铁,与黄酮类成分可生成难溶性聚合物,与有机酸类成分可生成 盐类。

      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水:现在大都是用自来水、井水、泉水来熬药,只要水质洁净即可自来水只要符 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标准就可以了,如果考虑到残余氯的问题,将自来水在容器内放置数小 时再用来煎药,即可明显减少氯的含量♦温度:温度是煎药时使中草药有效成分析出的重要因素煎药时一般以小火(文火) 为宜因为一开始就用大火煎熬,常可使植物性中草药所含蛋白质很快凝固而影响有效成 分析出故最好是在煎药前,先用冷水将中草药浸泡15分钟,这样做可使植物性中药的细 胞经过浸泡而胀大,再用小火煎药,可使蛋白质慢慢析出,这样药性可不被破坏,水分也 不会很快被煎干♦时间:因药性不同而长短不一,一般以30分钟左右为宜但发汗药、挥发性药只要 20分钟(大约在水沸后再煮5分钟左右)就够了;对强壮补益药则煎的时间要长一些很多人习惯以颜色的深浅来决定煎药时间的长短,认为把汤液的颜色煎到最深才算煎好, 这也是错误的因为有些中草药的颜色可以越煎越深,但实际上药的有效成分却早已煎出 来了有的药煎的时间太长,会造成某些挥发性物质的逸散和有效成分的破坏♦次数:中草药汤剂,每剂一般需煎2次(第一次的药液叫“头汁”,第二次的叫“二 汁”)。

      头汁的加水量以盖过药面为宜,大约为药料体积的2〜3倍;二汁的加水量可适当 减少一些对一些较难煎出有效成分的药料如矿物药、贝类药等,则需煎3次另外,有些药物如矿物类的紫石英、寒水石等,因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故一般需先煎 一段时间再加其他药同煎,有的还须先打碎再入煎另一些药,如发汗药(薄荷、荆芥等) 或芳香健胃药(如木香、丁香等),因含有挥发性的有效成分,故不宜久煎,须待其他药 物先煎一段时间后再加入(叫“后下”)同煎有些贵重药品如犀角、羚羊角等须磨碎冲 服,三七、白药等药粉也需冲服以上列举的只是一般情况下的注意事项,平时在看病拿药之后还应询问医生,自己的 药有没有煎药上的特别要求,别因为煎药不慎而影响疗效陈序岁甲戌,予守毗陵,得一士,柯子心斋其先世浙慈人也,家传忠浓, 多业医者,令祖锦堂家学,隐识为远到材,迄今二十载矣一衿潦倒,蹭蹬 场屋,岂其爱博而不专欤?顾多才者多艺,不相妨也,遇合会有时耳予患 头风,访医仰药,无纤毫之效心斋诊予脉,乃云治病不求其本,真为头痛 治头缘制一方,却与所患不相涉,服后痛渐愈,不啻陈琳之檄及见伊芳 令伯德修所刻《理虚元鉴》,因知心斋制方之意之所由来也德修柯君,虽 未晤言,其学业之渊博,已于所订者窥见一斑。

      且是书沉埋剥蚀,历有年所, 当世不知有是书,即见之,谁复知为绮石作者今柯君不掠美,以付剞劂, 参订而表彰之,更可见其用心之浓矣噫!学固贵崇其本,业必有待乎时, 不独医道也时乾隆三十六年岁次辛卯嘉平月闽中陈焱晋亭氏题于姑苏署次华序余年未三十,获交柯君德修,今六十有九矣君业医,余喜地学,辄谈 论天下技术地关一地误廿载后,医误旦夕间耳君天姿颖敏,幼就塾同学, 分授经,悉耳熟背诵,故潜心医学,得深造焉本世医,复从明师指授,探 源溯流,广搜博记,多购未见书,《理虚元鉴》,其一也君于疑难症立辨, 制方不停睫,案简当,老医摄服入都,名大振,医院诸人避席太原守病 邀入幕,山右抚司以下,咸以扁、卢目之君善导引,长余数岁,健食如虎 咽,步履捷于少壮人余日就衰颓,每以屏俗,缘毋懈系功为最君之邃于 医,不但贯串诸家,得于静悟者尤多,来余家剧谈不厌,延治者急甚,久之 乃去今欲刻《理虚元鉴》公诸世,余四十余年知己,述其概,弁诸简端乾隆三十六年岁次辛卯三月朔日牛毛道人华杰撰柯序医学祖《灵》、《素》、《难经》,而方不传制方首推仲景,嗣后各 立一说仲景治冬寒,而河间明温暑,洁古理脾胃,东垣讲内伤,子和攻痰 饮,丹溪究阴虚,六家为医学之宗主寒、伤寒;巢元方以温暑分出热病、中 暑;罗谦甫以内伤分出劳伤、食伤;隐君以痰饮分出湿痰、燥痰;叔和以阴 虚分出真阴、真阳。

      其论尤为明晰古人立说,各具一长合其长,乃称全 璧余遍观诸家,虚症犹未尽厥奥雍正乙巳仲秋,购得绮石先生《理虚元 鉴》,实发前人所未发其治阴虚,主清金,肺为五脏之天也;治阳虚,主 健中,脾为百骸之母也其方甚简,药味无多《神农本经》药三百六十五 种,效法周天度数仲景一百十三方,取《本经》药九十一种,入《伤寒论》 中或合经之大纲,或合经之一目,乃详于伤寒,推及诸病也绮石先生独 详于虚劳,盖风、寒、暑、湿,多乘虚而入,正气固,则受病少,治虚劳是 治其本也,诸病其余事耳余素留心于六气司天,主客进退,乘除偏胜,而 人病焉不谙司天审病,误投药饵者过半,《元鉴》亦参及之,则绮石之论 虚劳,犹仲景之论伤寒,非举一而废百也韩昌黎谓孟子之功不在禹下,绮 石岂在仲景下耶?医道大而微,不知天、地、人,不可与言医,不通儒、佛、 仙,不可与言医余浅昧,愧未贯彻,但愿业医者,广为搜讨,会其指归, 则吾道幸甚!斯世幸甚!乾隆岁次辛卯初夏古吴柯怀祖题于复韵斋原序绮石先生医道高玄,虚劳一门,尤为独阐之宗尝曰:人之禀赋不同, 而受病亦异顾私己者,肝肾病少;矜志节者,肝肾病多病起于七情,而 五脏因之受损先生悯世人之病虚劳者,委命于庸医,而轻者重,重者危, 深可痛伤。

      特校昔贤之书几千百家,如四时各司一气之偏,未逢元会乃伏 读《素》、《灵》而启悟门,得其要领,参订补注,集成一书辨症因,详 施治,审脉法,正药讹,精纯邃密,后岐黄而启发者也其功岂浅鲜哉!奈 书成身殁,易箦之时,犹谆谆以斯世之责,至嘱于两世兄及诸门下士,而不 肖亦与闻遗命焉今先生虽逝,而道在人间长君伯儒,能读其书;次君东 庵,能继其志;犹子济明及门下武林君宾沈子,能广其传然则先生固未尝 逝也先生不忍后世病此者,夭折而莫救,故临终以山中宰相事业,专付仲 君会世变,遂弃棘闱而潜心于箕裘之绍是书之成,实其发明者居多,所 恨身丁丧乱,受梓无人,大惧淹没先生之德是望后之仁人君子,体先生之 心,登此书于梨枣而广传之,则吾侪幸甚天下后世,读其书饮其泽者幸甚受业赵何宗田氏谨识治虚脉法总括脉来缓者,为虚,软、微、弱皆虚也弦为中虚;细而微者,气血皆虚; 小者,气血皆少又脉芤血气脱,沉、小、迟者,脱气以上皆劳倦之脉, 虚怯劳热之症也又微而数者,为虚热;微而缓滑者,为虚痰虚劳当治其未成患虚劳者,若待其已成而后治之,病虽愈,亦是不经风浪,不堪辛苦的 人,在富贵者犹有生之,令其善为调摄,随用汤液十数剂,或用丸剂胶剂二 三斤,以断其根,岂非先事之善策哉。

      知节节为节省之义虚劳之人,其性情多有偏重之处,每不能搏节其精神, 故须各就性情所失以,宜节忿怒以养肝;在躁而不静者,宜节辛勤以养力; 在琐屑而不坦夷者,宜节思虑以养心;在慈悲而不解脱者,宜节悲哀以养肺 此六种,皆五志七情之病,非药石所能疗,亦非眷属所可解,必病者生死切 心,自讼自克,自悟自解,然后医者得以尽其长,眷属得以尽其力也知防虚人再经不得一番伤寒,或一番痢疾,或半年几月疟疾,轻伤风感冒, 亦不宜辄受所以一年之内,春防风,又防寒;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 而致感寒;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又防风此八者,病者与调理病患 者,皆所当知,即医师亦须深明五运六气之理,每当时序推迁,气候偏重, 即宜预为调摄挽救,以补阴阳造化之偏,而制其太过,扶其不足经云:毋 翼其胜,毋赞其复,闲其未然,谨其将然,修其已然即此之谓也二护寒从足起,风从肩俞、眉际而入病者常护此二处,则风寒之乘于不意 者少矣其间有最紧,立身不定光景,即刻断食一周;其稍重者,略散以煎 剂,自脱然而愈若时气初染,不自觉察,再加以饮食斗凑,经邪传里,轻 者蒸灼几日,重者恒致大害三候前者四季之防六气,本而防标之说也若夫二十四候之间,有最与本症 为仇者。

      其候有三:曾通过,虽嗽平吐止,火降痰宁,病者怡然,以为无事 矣而不知气候之相克,有在于寻常调燮之外者,一交三候,遂与本症大逆, 平者必复,复者必深,深者不救是惟时时防外邪、节嗜欲、调七情、勤医 药,思患而预防之,方得涉险如夷耳!二守二守者,一服药,二摄养二者所宜守之久而勿失也盖劳有浅深,治 有定候如初发病,服,便可断除病根至于再发,则真阴大损,便须三年 为期此三年间,起于色者节欲,起于气者慎怒,起于文艺者抛书,起于劳 倦者安逸,起于忧思者遣怀,起于悲哀者达观,如是方得除根至于三发, 则不可救矣且初发,只须生地、元参、百合、桔梗之类,便可收功;至于 再发,非人参不治是在病者之尽其力而守其限,识所患之浅深近久,量根 本之轻重浓薄,而调治之;勿躁急取效,勿惜费恣情,勿始勤终治劳三禁,一禁燥烈,二禁伐气,三禁苦寒是也盖虚劳之痰,由火逆 而水泛,非二陈、平劳之气,由肺薄而气窒,非青、枳、香、蔻、苏子等所 豁之气乃至饮食所禁,亦同药饵有因胃弱而用椒、胡、茴、桂之类者,其害等于二陈;有因烦渴而啖生 冷鲜果之物者,其害同于知、柏;有因气滞而好辛辣快利之品者,其害甚于 青、枳此三禁不可不知也四难一家中如父母慈,兄弟友,夫妇挚而有别,僮仆勤而不欺。

      此四者在人 而不在己,在本家而期其日逾久,则恩勤易怠,其效难期,则厌弃滋生, 苟非金石之坚,难免啧室之怨,一着失手,满盘脱空,虽非医师之过,而为 医者,亦不可不知也劳伤非弱症有平时心肾不亏,并无弱症,偶有房劳,猝然呕血者,其血从胃中来, 不得以怯症论治宜须柴胡、贝母、桔梗、泽泻、丹皮、白芍、麦冬之类治 之更有劳伤筋力而得者,只宜调其胃气而自愈呕吐见血非弱症往往有人患呕血甚多,医者遂认为弱症,误也此先伤于怒,怒气伤肝, 肝脏原有血积于中治呕药中,加楂肉先行其瘀,止其吐;后再徐调其他症, 自可万全也伤寒见血非弱症有劳倦伤血,瘀积胃络,兼受风寒,寒邪迫血,火不能降,以致吐血、 衄血,不可以弱症施降,则血自止矣或问何以辨之?曰: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