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安全工作:透过数据分析提高幼儿园意外事故管理的有效性安全工作.docx
2页幼儿园安全工作:透过数据分析提高幼儿园意外事故管理的有效性-安全工作-园务- 游戏时,刚入园的新生宝宝被另一名宝宝咬伤了;小班的一名幼儿走路时左脚绊右脚,摔下去刚好碰到桌上;两名大班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奔跑时碰撞在一起,两个孩子的额头都碰了一个大青包一 这些是幼儿园经常发生的意外事故,虽然是小划伤、小碰伤等,但这些难道真的就是不可防止的“意外〞吗?在这些通常不被重视的小事故中是否隐含着一定的规律呢?我们在三年的时间里,利用数据登记、统计、分析,发现大量有利于管理幼儿园意外事故的信息,为幼儿园平安管理提供了准确、有效的依据,幼儿园意外事故率因而大幅度下降 一 真实客观地进行意外事故登记 我们建立了幼儿园意外事故登记制度,要求班级对于所有小事故、小损伤均及时上报,由保健室进行检查、治疗并登记当然,因为幼儿本身的年龄特点,以及幼儿园集体活动的特殊性,我们允许班级意外小事故的发生存在于适度的范围内,也建立了相应的奖惩制度,这样就能确保数据的准确和管理的合理性二 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意外事故发生的规律,深入分析原因,找准平安管理的切入点和“抓手〞 在多年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意外事故常发类型如下:碰伤、抓伤、划伤、咬伤、擦伤、其他〔包括异物入内、脱臼、扭伤、骨折、缝针等不常见的事故类型〕o从发生环节来看,户外、游戏、盥洗、进餐、午睡等活动时发生意外事故较为频繁,其他还包括教学活动、早接、离园等。
我们以一学期为统计单位,从发生类型和发生环节两个维度进行统计每学期期末,我们组织班主任以及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参与分析活动,发现意外事故发生的规律,并依据规律深入分析原因,找准平安管理的切入点和“抓手〞1.不同性质的意外事故比例分析 在“不同性质的意外事故分布比例〞表中,我们发现,碰伤处于各类型事故之首该类型伤害在各年龄段都易发生,在低龄段,由于幼儿动作能力开展较弱,易导致碰伤;在高年龄段,幼儿活动范围增加,活动能力有了一定的开展,但假设不足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碰伤仍然威胁着孩子的平安 咬伤发生率逐年下降咬伤一般发生在婴班,这与2岁左右的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密不可分从20 1 0年开始,我们加强新生入园前的调查、了解,除了传统的家访之外,还增加了新生入园前测试,以便更深入地了解新生开展现状比方某家长告知园方,幼儿在家一直使用安抚奶嘴,与家长沟通后,我们暂时允许幼儿入园后保存该习惯,逐步引导幼儿放弃依恋物,从而防止因一刀切而导致新生不足平安感,发生不必要的咬伤事故同时,我们在婴班投放教玩具时遵循“种类少、数量多〞的原那么,减少不必要争抢导致的咬伤 我们在表中也发现,2 0 1 0年下半年划伤的事故率增幅较大。
通过分析,老师们很快找到原因,由于幼儿园当时正在发展“自制游戏材料与幼儿游戏〞的专题研究,在班级中投入了一些自制游戏材料,而这些游戏材料存在有平安隐患查找到原因后,老师们立刻把对自制材料的平安自查作为所有自查工作的重点,划伤事故由此减少2.户外活动的意外事故比率较高 在“意外事故在一日活动中的分布比例〞表中,我们发现意外事故在户外活动环节中的发生率总是居高不下,如何兼顾户外体育活动的挑战性与平安性成为我们专题教研的目标与方向我们通过下列方式来减少或防止户外活动中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一,调整作息时间和户外活动场地的分配,保证幼儿在户外活动有充足的场地 第二,关注户外体育活动内容、材料选择的合适性,强调活动中对幼儿规那么意识的培养是平安发展活动的前提,户外体育活动中注重对幼儿自护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如何全面察看与指导幼儿活动等 第三,抽取不同年龄段户外活动有平安隐患的录像片段,组织保教人员共同分析、讨论示例,有一回我们察看到某大班户外体育游戏存在较大的平安隐患,当班教师组织幼儿手拉手围成圆圈做传统游戏“荷花荷花几月开〞,可能由于老师未将游戏规那么交代分明,大班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较为兴奋,围圆圈走逐渐演变为围圆圈跑……于是,我们首先询问当班教师是否愿意将该活动作为案例进行剖析,老师欣然容许。
当录像再次回放活动过程时,我们看到当班老师因察看到平安隐患而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讨论时,当班老师最先发言:太危险了,如果某幼儿一丢手,圆圈上的幼儿极有可能因为惯性重重地摔在地上,后果不堪构想接着,老师们进一步讨论如何在此游戏中排除平安隐患,让孩子们玩得开心、放心,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场面积极而生动 第四,将户外体育活动作为管理班子每天值班关注的重点环节,走近现场,关注重点〔文/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金苹果龙湾半岛幼稚园 欧汝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