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 机械运动 易错点及专题训练(含解析).doc

25页
  • 卖家[上传人]:gu****iu
  • 文档编号:360689490
  • 上传时间:2023-09-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4K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专题5 机械运动 易错点易错点1 从长度测量的数据反推刻度尺的分度值容易出错测量长度,记录数据时需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对于一个测量数据,要知道测量时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则需透彻理解长度测量的读数规则.易错点2 认为误差是错误在测量各类物理量时,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误差是不能消除的,但可以尽量减小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等,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等造成的,是不该发生且能够避免的.1.关于长度的测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长度时必须从刻度尺的零刻线量起 B.测量物体的长度,选用刻度尺的分度值越小越好 C.测量方法不正确会造成误差 D.在进行长度测量时,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减小误差【解析】A、零刻线已磨损的刻度尺,可以从其他没有磨损的刻线起测量,故A错误;B、测量长度时,根据需要选择的合适的分度值,并不是越小越好,故B错误;C、测量方法不正确会造成错误,不是误差,故C错误;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D正确故选:D易错点3 认为平均速度是速度的平均值平均速度是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快慢程度,数值上等于物体运动的总路程与物体在这段路程上所用总时间的比值.例如,某物体在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v1,在后一半路程的速度为v2,则物体在这一段路程的平均速,而不是速度平均值2.一个物体从甲地运动到乙地,如果前一半路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0m/s,后一半路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30m/s,则该物体全程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A.10m/s B.12m/s C.24m/s D.25m/s【解析】设总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1==,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物体全程时间t=t1+t2,全程平均速度v======24m/s。

      故选:C易错点4 对长度、时间和速度的估测和估算不准对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选项.3.小红坐在匀速行驶的小汽车内,发现前方路旁停着一辆普通大客车,观测到自己经过大客车的时间约为1s,则小汽车的速度最接近于(  )A.10km/h B.40km/h C.70km/h D.100km/h【解析】大客车的长度L=10m,小红经过大客车行驶的路程,即小汽车运动的路程s=L=10m,小汽车的速度:v===10m/s=36km/h,最接近于B选项故选:B易错点5 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时出错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只有选定了参照物,才能确定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4.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慢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快【解析】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A正确;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B正确;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慢,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向西运动,没可能向东,故C错误;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快,自己车速度较慢,则以自己车为参照物,两列车都向西运动,有可能,故D正确。

      故选:C易错点6 对s-t和v-t图象的物理意义理解错误机械运动中常见的图象有s-t与v-t图象两种,能形象直观地反映物体的运动情况同学们要会区分s-t与v-t图线的不同之处,熟练地掌握图象中s-t与v-t图线的物理意义.5.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秒时两线相交,则由图象可知(  )A.两物体在t=5秒时一定相遇 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 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解析】A、s﹣t图象中两线相交表示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题中没有说明运动方向,则t=5s时不一定能相遇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等于乙故B错误;C、s﹣t图象仅描述直线运动,甲物体的运动图象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D、由图象看出甲物体的图象是一条曲线,表示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故选:D易错点7 不能区分机械运动与其他形式的运动机械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关键是看它与参照物之间有无位置的变化,如果它们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就说该物体没有运动部分同学把机械运动与心理活动、生命运动、电磁运动等非机械运动的概念搞混淆了,实际是对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不透.6.下列所列举的一些关于运动的事例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足球运动员在操场上奔驰 B.房屋、山等随地球转动 C.铁块被火加热 D.流星划破夜空【解析】A、足球场上的运动员相对于地面位置一直在发生改变;因此属于机械运动。

      不符合题意B、房屋、山等随地球转动,相对于太阳而言,地球和太阳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因此房屋、山等以及地球都在做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C、铁块被火加热,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剧烈,但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不属于机械运动符合题意 D、流星相对于天空位置发生了改变,因此流星在做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故选:C易错点8 不能正确选择参照物同一个物体,当我们选择某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时,它是静止的;但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时,它又是运动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描述某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选择哪个物体作参照物,原则上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无形之物作参照物,如天空,也不能选研究对象自身为参照物,这样研究对象就永恒静止了.7.这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在诗人看来云是不动的,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岸边的江堤 B.江边的树 C.树上的飞花 D.诗人的小船【解析】最后一句“不知云与我俱东”可知,相对于地面来说,诗人与云都是向东运动的,也就是说,二者的运动状态相同,相对静止所以诗人以自己乘坐的小船为参照物看云时,会出现“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效果故选:D专题强化训练】一.选择题(共5小题)1.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误差是由于操作不正确造成的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无关 D.随着科学的发展,误差将会完全消除【解析】A、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错误,而不是误差,故A错误;B、利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故B正确;C、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方法都有关系,故C错误;D、随着科学的发展,误差只能尽量的减小,不能消除,故D错误。

      故选:B2.如图所示,小红乘坐的是火车甲,车窗外看到的是火车乙根据图示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甲火车为参照物,乙火车一定是运动的 B.以乙火车为参照物,甲火车一定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火车一定是静止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火车一定是运动的【解析】A、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的位置在发生变化,所以甲火车为参照物,乙火车一定是运动的,故A正确;B、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车的位置在发生变化,以乙火车为参照物,甲火车一定是运动的,故B错误;C、以地面为参照物,两列火车可能都是运动的,也可能一辆是静止的,一辆是运动的,故C错误;D、以地面为参照物,乙火车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故D错误故选:A3.如图所示,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的“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像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10s物体的平均速度是0.5m/s B.物体在20s内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C.整个20s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5m/s D.物体在OA段平均速度比BC段的平均速度大【解析】A、由图像知,物体运动前10s通过的路程是2.5m,所以前10s物体的平均速度:v===0.25m/s,故A错误;B、由图像可知,物体在5~10s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在20s内不是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由图像知,物体运动20s内通过的路程为4m,所以20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v′===0.2m/s,故C错误;D、由图像可知,物体在0~5s内通过的路程为2.5m,10s~2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4m﹣2.5m=1.5m,由v=可得,物体在0~5s内的平均速度大于10s~20s内的平均速度,即物体在OA段平均速度比BC段的平均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D4.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同起点向北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公式v=,甲车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在整个运动过程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始终向北运动 C.乙车到达600m处所用时间一定为25s D.甲车在0~20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0~40s内的平均速度【解析】A、由图可知,甲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路程相等,因此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故A错误;B、据图可知,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加速运动,甲车的速度一开始大于乙车的速度,后来乙车速度大于甲车,所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不可能做始终向北运动,故B错误;C、与图乙可知,乙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所以乙车是做变速直线运动,到达600m处的时间在20~30s之间,无法确定具体的时间,故C错误;D、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车20s内通过的路程为600m,0~20s内甲车的平均速度v甲′===30m/s,乙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是1200m,则乙车0~40s内的平均速度v乙′===30m/s,v甲′=v乙′,故D正确故选:D。

      5.甲物体的速度是108km/h,乙物体的速度是20m/s,丙物体1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1500m,比较可知(  )A.三个物体运动得一样快 B.丙物体运动得快 C.乙物体运动得快 D.甲物体运动得快【解析】甲的速度:v甲=108km/h=30m/s;乙的速度:v乙=20m/s;丙的速度:v丙===25m/s比较可知,v甲>v丙>v乙,甲物体运动得最快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共3小题)6.在东京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中,苏炳添以9.83s的成绩名列小组第一,打破百米亚洲纪录,顺利挺进东京奥运会百米决赛,并在决赛中以9.98s成绩名列第六半决赛和决赛中苏炳添的起跑反应时间分别为0.142s和0.167s,如果不计算起跑反应时间,苏炳添决赛的平均速度为  10.2 m/s(保留一位小数),决赛的平均速度  小于 (选填“大于”或“小于”)半决赛的平均速度解析】苏炳添决赛的平均速度:v==≈10.2m/s;半决赛的平均速度:v′==≈10.3m/s;故决赛的平均速度小于半决赛的平均速度故答案为:10.2;小于7.如图是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甲图的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5年中考真题汇编实数(37题)【含答案】.docx 2025年九年级中考数学真题汇编一次函数(33题)【附答案】.docx 2025年九年级中考数学真题汇编平面直角坐标系(17题)【附答案】.docx 2025年九年级中考数学真题汇编三角形及其全等(36题)【附答案】.docx 2025年九年级中考数学真题汇编几何图形初步(16题)【附答案】.docx 2025年九年级中考数学真题汇编不等式与不等式组(36题)【附答案】.docx 2025年九年级中考数学真题汇编因式分解(17题)【附答案】.docx 2025年九年级中考数学真题汇编分式方程及应用(7题).docx 2025年九年级中考数学真题汇编分式(33题)【含答案】.docx 2025年九年级中考数学真题汇编函数的概念及性质(26题)【附答案】.docx 2025年中考真题汇编一元二次方程及应用(35题)【含答案】.docx 2025年中考数学真题汇编代数式(36题)【附答案】.docx 2025年九年级中考数学真题汇编四边形(39题)【附答案】.docx 2025年中考真题汇编有理数(37题)【含答案】.docx 2025年九年级中考数学真题汇编反比例函数(31题)【附答案】.docx 2025年九年级中考数学真题汇编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应用(31题)【附答案】.docx 2025年九年级中考数学真题汇编二次根式(32题)【附答案】.docx 2025年九年级中考数学真题汇编一元一次方程及应用(22题)【附答案】.docx 2022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化学真题(原卷版).docx 2022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