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稠油降粘掺稀比的确定.docx

2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459431004
  • 上传时间:2024-0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10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稠油降粘掺稀比的确定目前,稠油开发的技术和方法较多,主要包括化学降粘、物理降 粘、微生物降粘和复合降粘物理降粘主要分为稠油掺稀降粘、稠油 热力采油、稠油出砂冷采等其中稠油热力采油、水热催化裂解降粘、 表面活性剂降粘、掺稀降粘以及复合降粘采油技术从流行性和可实现 性来看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本文介绍确定掺稀降粘技术的关键指标 一掺稀比的试验方法1掺稀降粘发展现状目前,掺稀油降粘技术已在世界多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 新疆油田、胜利油田、河南油田等国内油田为解决距离较远稠油输送, 均采用掺稀油降粘流程掺稀降粘技术主要是利用相似相溶原理,向 稠油中加入稀释溶剂,从而降低稠油的粘度,改善其流动性通过向 稠油井中加入稀释溶剂降低沥青质、胶质的浓度,从而使得稠油中沥 青质胶束间的相互作用减弱,改善稠油的流动性2掺稀降粘优缺点掺入稀油稀释一直以来作为稠油降粘减阻输送的主要方法稀油 来源方便并且充足时,掺稀降粘技术是最简单且有效的,具有很好的 经济性和适用性优点在于不但可以有效的降低原油粘度而且可以增 加油田的产量;稠油输送时可以直接利用常规的原油输送系统;通过稠 油掺稀在因故停输期间不会发生凝固现象缺点在于稀油来源必须要 有保障;掺稀油需要专用的稀油输送管线把稀油从生产井或联合站输 送至稠油井;稀油掺入稠油中,对稀油及稠油的油质有较大的影响。

      3掺稀降粘实验方法稠油粘度高是因为其体系中含有大分子(沥青质、胶质)体系, 这种大分子在各种力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复杂大分子结构,掺稀降粘 法就是将稠油稀释,降低这些大分子的比例,从而达到降低稠油粘度 的目的4实验方法为保证试验数据的重现性,使得试验所用油样具有相同的组成和 初始状态,所以要先对稠油油样进行脱水处理经过处理的稠油油样, 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也会由于物理化学作用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使 得实验结果重复性和可比性变差因此,对已经处理好的稠油油样, 要尽快完成油样的^验研究实验通过改变稠油与稀油的混合比例, 比例分别为2 : 1、3 : 1、4 : 1、5 : 1、6 : 1,测定混合油在不同比例 下的粘温曲线,从而判定最优的混掺比例从上图可以看出,当含水率相同时,稠油的粘度随温度变化呈指 数型减小,并且粘温曲线上存在一个拐点温度拐点范围为60-70C 原因在于,温度的升高会破坏原油中胶质、沥青质形成的网络结构, 同时分子的热运动加剧受到温度升高的影响,这种现象在宏观上就表 现为随着温度的升高,原油粘度减小按照稠油与稀油的混掺比例, 分别测定不同体积、温度条件下混掺后的混合油粘度不同比例下的 混合油粘度都随着温度的增加,呈现指数下降趋势,原因在于随着温 度升高,原油体积增大,胶质和沥青质分子间距离增大,结构遭到破 坏,相互作用产生的内聚力就逐渐减小,当温度增大到一范围时,胶 质、和沥青质分子相互作用基本达到恒定值,粘度变化就相对变小;同 时曲线拐点温度范围较稠油粘温曲线有所降低。

      根据外输油温度考虑, 我们选择50C温度下,分别测定稠油及与稀油混掺后的混合油粘度, 计算不同比例下稀油对稠油的降粘率从上表可以看出,随着稠油与稀油混掺比例的增加,混合油粘度 也随之增加,降粘率逐渐降低,降粘效果变差原因在于,稀油比例 减少的同时,对稠油中胶质、沥青质的分子结构破坏能力减弱所以, 温度为50C时,稠油与稀油混掺比例为4 :1时,降粘率达到95.98%, 粘度为3715MPa・s,粘度降低幅度较大,混合油流动性相对较好,为 最佳掺稀比5结论①稠油粘度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温度,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最佳、 可达到的温度拐点,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如前文中50C的温度条 件;②结合温度、掺稀比优选降粘率相对较高的稠油与稀油混掺比例 为4 : 1,作为本次试验的最终结果。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