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案】鲁教高中化学高二教案针对练习答案必修一第二章.pdf
9页一】知识点讲解:(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常见的有: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及结论二)钠及化合物的性质1. 原子结构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 Na 最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因此性质活泼2. 物理性质:银白色固体,硬度小,熔点低,密度小,导电,导热3. 化学性质:易失去电子,表现还原性1)与非金属反应与 O2反应: 4Na+ O2=2Na2O(切开钠表面很快变暗)2Na+O2点燃2Na2O2(燃烧生成淡黄色固体)与 S 反应: 2Na+ S=Na2S(研磨易爆炸)与 Cl2反应: 2Na+Cl2点燃2NaCl(燃烧冒白烟)(2)钠与水反应(滴有酚酞)2Na+ 2H2O=2NaOH+H2反应现象可以概括为五个字:“浮、游、熔、响、红”3)钠与酸反应2Na+2H+=2Na+ +H2注意钠与酸反应后若有剩余,还应考虑与水反应4)与盐溶液反应钠与盐溶液反应先考虑与水反应,再由生成的氢氧化钠与盐反应Na 与 CuCl2溶液: 2Na+2H2O=2NaOH+H22NaOH +CuCl2=2NaCl+Cu (OH)2总方程式:2Na+2H2O +CuCl2=2NaOH+H2+Cu(OH)2Na 与 FeCl3溶液: 2Na+2H2O=2NaOH+H23NaOH +FeCl3=3NaCl+Fe(OH)3总方程式: 6Na+6H2O +2FeCl3= 6NaCl+2Fe (OH)3+3H24. 钠的实验室贮存:根据钠的性质,钠的贮存应符合与空气、水隔绝的要求。
故一般放入煤油里用玻璃瓶贮存5. Na2O2及 Na2O 的性质化学性质:与水、与CO2反应 Na2O2 + 2H2O = 2NaOH + O2 Na2O + H2O = 2NaOH2 Na2O2 + CO2 = 2 Na2CO3 + O2 Na2O + CO2 = Na2CO3Na2O 作为碱性氧化物与水、CO2反应分别生成NaOH 、Na2CO3;而 Na2O2与水、 与 CO2反应除生成NaOH 、Na2CO3还生成 O2 6. Na2CO3及 NaHCO3的性质结构不同:溶解度 (在水中):Na2CO3NaHCO3;热稳定性 :Na2CO3NaHCO3相同浓度时与酸反应的程度:Na2CO3S)Cl2+2KI= 2KCl+ I2(氯气的检验)Cl2+ Na2SO3 +H2O= 2HCl+ Na2SO4 3. Cl2的实验室制法:(1)原理: MnO2+4HCl (浓)MnCl2+Cl2+2H2O MnO2是氧化剂,盐酸是还原剂,此反应必须用浓盐酸,因为稀盐酸的还原性比浓盐酸的弱;若没有浓盐酸可用浓硫酸和固体氯化钠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备氯气:2NaCl+2H2SO4(浓) +MnO2MnSO4+Na2SO4+Cl2+2H2O 若没有二氧化锰,可用高锰酸钾、铬酸钾、次此氯酸钙等氧化剂代替:2KMnO4+16HCl (浓) = 2KCl+ 2MnCl2+5Cl2+8H2O (2)装置:包括发生、净化、收集、吸收四部分;(3)发生:缓慢加热,加热时必须垫石棉网;(4)净化: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盐酸,用浓硫酸干燥;(5)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6)吸收:用NaOH 溶液吸收。
4. 漂白粉的制备和作用工业上通常用石灰乳和氯气反应来制备漂白粉: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反应规律是氯气和碱发生反应生成氯化物、次氯酸盐和水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CaCl2、Ca(ClO)2,其中有效成分为Ca(ClO)2漂白粉使用时,利用复分解反应原理,由Ca(ClO)2生成 HClO 通常将漂白粉与稀盐酸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HClO ,起漂白和消毒的作用Ca(ClO )2+2HCl=CaCl2+2HClO Ca(ClO )2+CO2+ H2O=CaCO3+2HClO Ca(ClO )2+2CO2+2H2O=Ca(HCO3)2+2HClO (CO2过量)【典型例题】例 1. 向 NaBr 、NaI 和 Na2SO3混合液中,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将溶液蒸干并充分灼烧,得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9 页 - - - - - - - - -到固体剩余物质的组成可能是()A. NaCl 、Na2SO4B. NaCl 、NaBr、Na2SO4C. NaCl、 Na2SO4、I2 D. NaCl 、NaI、 Na2SO4解析: Br、I、SO32均能被 Cl2氧化,三者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SO32IBr,故向上述混合液中通入氯气时,按照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依次反应,当氯气较少仅氧化SO32、I时,所得剩余物质为NaCl、NaBr、Na2SO4,B 项正确;当通入氯气较多时SO32、I、Br依次被氧化,所得剩余物质为NaCl、Na2SO4,A 项正确;同时注意生成的I2、Br2、灼烧均挥发。
答案: AB 点评: 本题综合考察四种常见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例 2. 在烧杯中加入水和苯(密度: 0.88g/cm3)各 50mL将一小粒金属钠 (密度: 0.97g/cm3)投入烧杯中 .观察到的现象可能是()A. 钠在水层中反应并四处游动B. 钠停留在苯层中不发生反应C. 钠在苯的液面上反应并四处游动D. 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可能做上下跳动. 解析: 此题考查面很广,首先是苯与水互不溶解,还有钠的密度处于苯和水之间,钠能与水中的氢反应而不与苯中的氢反应.另外钠与水反应放出的氢气使钠在苯与水的界面处反应并可能做上下跳动答案 :D 点评: 本题意在考查学生的学习及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例 3. 某同学应用下图所示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其中气体a 的主要成份是氯气,杂质是空气和水蒸气 .回答下列问题:(1)该项研究(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2)浓硫酸的作用是_,与研究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_;(3)从物质性质的方面来看,这样的实验设计存在事故隐患,事故表现是_.请在如上图的D 处以图的形式表明克服事故隐患的措施解析: 本题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氯气跟水反应生成HClO具有漂白作用,依据此目的本题设计了氯气分别与干燥的有色布条和湿润的有色布条作用.事故隐患是Cl2有毒 .污染环境。
答案:(1)比较 Cl2与 HClO 谁有漂白性(2)吸收气体a中的水B 内的布条不变色,C 内的布条褪色(3)多余的Cl2污染空气D 处如下图所示点评: 解答物质性质实验探究题要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实验基础知识、技能例 4. 用滴管将新制的饱和氯水慢慢滴入含酚酞的NaOH 稀溶液中, 当滴到最后一滴时红色突然褪去试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保存饱和氯水的方法是_.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简要文字说明)是由于 _ 是由于 _ 简述怎样用实验证明红色褪去的原因是还是:_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9 页 - - - - - - - - -解析: 饱和氯水中既有盐酸还有HClO ,前者有强酸性,后者有强氧化性且不稳定,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 稀溶液中,红色褪去的原因显然可能一个是中和反应,再一个是氧化漂白,而要证明究竟是哪一个只需分清二者的本质不同即可:中和反应酚酞不变质,而后者是酚酞被氧化变质,故只需再向上述褪色后的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的强碱即可答案:(1)置于棕色的细口瓶中放于冷暗处2)盐酸中和了氢氧化钠溶液,使碱性消失;HClO 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变质。
再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如果变红说明是原因,不变红是原因点评: 本题灵活考察氯水的成分、性质及简单的实验设计能力模拟试题】一、选择题1. 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入下列溶液中,既能产生气体又会出现白色沉淀的是()A. 稀硫酸B. 氢氧化钾稀溶液C. 硫酸铜溶液D. 氯化镁溶液2. 向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过量Na2O2粉末,振荡,正确的叙述是()A. 溶液为紫色B. 最后溶液变蓝色C. 最后溶液褪色D. 有沉淀产生3. 用 Cl2制漂白粉的主要目的是()A. 增强漂白和消毒作用B. 使其转化为溶解度更大的物质C. 使其转化为较稳定的物质D. 提高物质中氯元素的百分含量4. 下列氯化物中不能用金属和氯气直接反应制得的是()A. CuCl2B. FeCl2C. MgCl2D. KCl 5. 下列关于氯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 新制氯水中只含氯气和水分子B. 新制氯水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C. 光照氯水会有气泡逸出,该气体是氯气D. 氯水放置数天后pH 将变小6. 市场上销售的“84”消毒液,其商品标识上有如下叙述:本品为无色液体,呈碱性使用时加水稀释可对餐具、衣物进行消毒,可漂白浅色衣服pH7 其有效成分可能是()A. Cl2B. SO2C. NaClO D. KMnO47. 使 5.6LCO2气体迅速通过Na2O2固体后得到4.48L 气体(标准状况下) ,这 4.48L 气体的质量为()A. 8.8g B. 6.4g C. 8.2g D. 6.2g 8. 将 10g 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 Na2O2的质量增加了10g,则该物质不可能是()A. H2B. CO C. C2H5OH D. CH3COOH 9. 金属卤化物与卤素化合,可生成多卤化物, 如:KI+ I2KI3, 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I2在 KI 溶液中溶解度增大是由于生成I3离子B. I3离子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3I2+IC. KI3溶液遇淀粉不变蓝色D. 将 Cl2通入 KI3溶液中 I3浓度减小二、填空题10. 将 ag 钠溶于 bg 水中, a1gNa2O 溶于 b1g 水中,a2gNa2O2溶于 b2g 水中,均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 NaOH 溶液。
1)若 a1:a2=31:39,则 b1:b2=_2)若 a=4.6g,则 b=_g. 精品学习资料 可选择p d f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9 页 - - - - - - - - -11. 往淀粉KI 溶液中滴加少量NaClO 溶液,并加入少量的稀H2SO4,溶液立即变蓝,这是因为 _.离子方程式为 _,往此蓝色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Na2SO3溶液,蓝色又消失,这是因为_,离子方程式为_12. 对某宇航员从天外某星球外层空间取回的气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将气体样品溶于水,发现其主要气体A 易溶于水;将 A 的浓溶液与MnO2共热生成一种黄绿色气体单质B,B 通入 NaOH 溶液中生成两种钠盐;A 的稀溶液与锌粒反应生成气体C,C 与 B 组成的混合气体经光照发生爆炸,生成气体 A,实验测得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 A .B.C 的分子式:A_ ;B _ ;C_ 2)写出 A 的浓溶液与MnO2共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3)写出 B 通入 NaOH 溶液生成两种钠盐的反应方程式:_ 四)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1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 mol/L , mol/m3(3)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的物质的量 /溶液的体积CB = nB/V 2.实验 1-5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 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 在烧杯中溶解并在容器内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的溶液2)主要操作 A检验是否漏水; B配制溶液 1 计算; 2 称量; 3 溶解; 4 转移; 5 洗涤; 6 定容; 7 摇匀; 8 贮存溶液注意事项: A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B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C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