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隧道工程施工隐患排查及监理要点.docx
39页隧道工程施工隐患排查及监理要点一、爆破作业(一)基本知识爆破是利用炸药在爆破瞬间释放的化学能对隧道围岩结构进行 破碎,达到开挖掘进的目的爆破作业是一种高风险的施工作业,是 隧道开挖过程的重要工序,存在较大的不可预见性,一旦发生安全事 故,可能导致作业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必须加强风险控制和防范爆破作业主要隐患类型有:物体打击、高处坠落、爆炸伤害、冒 顶片帮、突泥涌水、触电伤害和有害气体中毒二)隐患排查1、表现形式(1)爆破产生飞石等物体打击人体,爆破后未找顶和清理松动 的危石,致人伤亡2)炸药意外爆炸,强大的冲击波伤害作业人员;震动导致高 处作业人员坠落3)实施爆破后存在尚未引爆的盲炮、残炮,意外爆炸致人伤 亡4)炸药超量导致洞身围岩强烈震动,坍塌失稳,冒顶片帮(隧 道顶部垮落称为冒顶,作业面及巷道侧壁因变形破坏而脱落称为片 帮,两者均属于围岩坍塌事故)5)爆破击穿溶洞或不良地质隔水层,产生突泥涌水6)施工地段照明未使用安全电压,爆破作业导致供电线路和设备受损,产生触电伤害7)爆破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危害作业人员2、原因分析(1)爆破作业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未持安全作业证上岗,缺乏 爆破安全知识,违反操作规定,违章作业,造成爆破伤人事故。
2)火工材料保管或使用不当,意外引爆炸药,产生巨大的地 震波、冲击波和噪声致人伤亡3)施工人员未撤离至安全警戒范围以外,爆破产生飞石伤人4)为提高爆破效率,随意改动爆破参数,增大炸药用量,对 围岩产生强烈震动,坍塌致人伤亡5)由于火工材料质量差或受潮变质,爆破线路受损、连线错 误等原因,导致部分炮眼雷管未引爆炸药爆破后未按操作规程拆除 残余雷管和炸药,盲炮、残炮意外爆炸从而导致人员伤亡6)爆破后未安排专职检查人员找顶、撬动、清除拱部及两侧 边墙松动的石块,落石致人伤亡7)洞内爆破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硫 化氢、二氧化硫等),污染施工环境未经通风排烟立即进入工作面 致使作业人员中毒、窒息,危害作业人员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3、处置措施(1)从事隧道爆破的工程技术人员、爆破员、安全员、保管员 和押运员等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并持有相应岗位的安全 作业证监理工程师在开工前应审查爆破方案,查验爆破作业人员证件2)爆破作业所使用的器材必须具备检验合格证、技术指标及 说明书每批爆破器材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外观检查、现场测试和检 验3)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工程师(或安全员)应在隧道现场巡查、 指挥爆破作业,严格按照钻爆设计要求进行钻眼、装药、接线、警戒、 引爆等作业程序,严禁超量装药。
4)钻爆法施工不得采用导火索火花起爆,严禁明火照明和点 炮应采用导爆管、毫秒雷管电力起爆起爆导线的布置方式应采用 临时敷设,从工作面到起爆站的顺序由里至外进行起爆导线宜悬空 架设,距离各种导电体的间距必须大于1m,接头必须采用绝缘胶带 密封,避免落入水中5) 电力起爆应检查起爆主线绝缘情况,避免产生杂散电流、 感应电流及高压静电等不安全因素,加强对洞内电源、电器设备、电 线的管理和维修保养,防止漏电引爆6) 装药前,作业人员应对爆破工作面附近的支护、炮眼清理 和孔内情况进行检查如炮眼中的泥桨、石粉未清理,炮眼热度过高, 不得立即装药如发现可能存在流沙、突泥、涌水等地质灾害时,严 禁装药爆破7) 装药时爆破作业人员严禁穿着化纤衣物,避免摩擦产生静 电可用手电筒、矿灯或投光灯进行照明8)起爆前所有人员必须撤离作业面,在安全距离以外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安排警戒人员安全警戒距离按以下标准控制:① 独头巷道不少于 200m② 相邻的上下坑道内不少于是 100m③ 相邻的平行道、横通道及洞间不少于50m④ 单线上半断面不少于300m,单线全断面与双线上半断面不少于 400m⑤ 双线全断面开挖进行深孔爆破(孔深3~5m)时,不少于500m。
隧道爆破警戒可利用多功能安全状态指示牌以及安全报警装置9) 爆破后必须经过通风排烟,间隔15min以后检查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检查内容如下:① 有无盲炮、残炮及可疑现象② 有无残余炸药或雷管③ 拱部、边墙、掌子面有无松动危石④ 支护结构有无损坏与变形⑤ 在消除安全隐患并确认无异常情况后,其余作业人员方可进入 工作面10) 当发现盲炮、残炮时,必须由原爆破人员按规定程序处理, 无关人员必须撤离至安全地点11) 爆破掘进施工地段所采用的照明电压不应超过36V12) 隧道双向开挖接近贯通时,两端施工应加强联系,统一指挥,落实安全措施当两开挖面间距离剩下 15~30m 时,应改为单向开挖,停止另一端作业,将人员和机具撤离,并在安全距离以外设 置警示标志,直至贯通为止三) 监理要点(1) 开工前,施工单位应在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的基础上, 开展爆破作业专项风险评估,增强安全风险意识,改进施工措施,规 范预警预控管理,有效降低施工风险,严防重大爆破安全事故发生2) 施工准备阶段,监理单位应审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中爆破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是否完善,是否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和现行国家标准《爆破安全规程》(GB 6722—2014)的规定要求。
3)针对危险性较大的爆破作业,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标准、规 范和设计要求编制爆破专项施工方案,附具安全验算结果,并组织专 家咨询、论证经修改完善的专项施工方案,必须由施工企业技术负 责人审查,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批准方可组织实施 4)监理单位应编制爆破作业专项安全监理细则,由专业监理 工程师编制,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实施5)施工单位必须按批准的爆破方案组织施工,严禁擅自改变 施工方法,专职安全员进行现场管理监理工程师应巡视检查施工情 况,发现未按专项施工方案实施时,应签发监理指令,责成施工单位 整改 6)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对隧道爆破作业实行领导带班制度,设 立领导带班公示牌,编制《月份带班生产计划》,填写《带班工作记 录表》 7 )隧道爆破开挖作业原则上不得安排在晚上2 2时至次日凌晨6 时施工因工期控制等特殊原因必须连续作业、无法避免的,必须 制订夜间施工专项方案,采取质量安全保障措施,经论证满足安全生 产条件要求时,方可组织施工夜间施工必须编制计划,并取得监理 单位和建设单位的批准8)监理工程师应采取巡视、旁站等措施,加强隧道爆破施工 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落实超前地质探测预报,分析监控量测信息反馈 结果。
一旦数据异常出现险情,应立即停工撤人,严禁冒险施工作业9)爆破作业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并持证上岗,监 理工程师应审查相关人员证件10)施工单位应严格落实民用爆破物品管理规定,执行爆破物 品领退、保管及使用制度严禁在隧道施工现场违规运输、存放和使 用爆破物品11)隧道爆破作业必须严格控制现场人数,严禁超员组织施工12)施工单位应编制隧道爆破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方案应 合理可行并具备可操作性,配备救援物资和抢险设备严禁事故发生 后违章指挥,冒险施救13)监理工程师发现隧道爆破作业存在安全事故隐患时,应责 成施工单位采取紧急处置措施;情况严重时,应签发暂时停工令,并 向建设单位和交通主管部门报告二、坍塌(一)基本知识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坍塌导致大量的超挖,增加清渣和回填工 程量,不仅延误工期,大幅度提高工程费用,而且很有可能对作业人 员造成伤害,对机械设备及财产造成损失,酿成重大安全事故若处 理措施不当,坍塌范围将逐渐扩大,加剧围岩失稳,遗留工程质量、 安全隐患,给运营养护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因此,督促施工单位采 取正确的施工方法,预防和避免坍塌事故的发生,是监理工程师的重 要职责一旦发生坍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妥善处理坍塌部 位,减少塌方事来的危害。
隧道坍塌主要隐患类型有:掌子面围岩坍塌,隧道拱顶围岩及初 期支护下沉引发坍塌,隧道周边收敛变形引发坍塌,隧道底部承载力 不足、洞身沉降引发坍塌,特殊地层及不良地质隧道围岩变形引发坍 塌二)隐患排查1、表现形式(1) 超前支护措施不足或施工不到位,开挖掘进过程掌子面围 岩失稳坍塌2) 围岩实测位移值超过设计文件和规范规定的预留变形量, 隧道发生失稳破坏3) 围岩位移速率持续大于1mm/d,变形呈持续增长状态,产 生坍塌 4)围岩位移速率变化上升,位移逐渐增大,变形呈急剧加速 状态,产生坍塌 5)软弱围岩地段拱脚悬空,未施打锁脚锚杆,仰拱施作不及 时,初期支护未闭合成环,洞身沉降变形过大,产生坍塌6)高地应力、岩溶、膨胀性、挤压性等特殊地层及不良地质隧道,围岩净空变形速率超出设计文件和规范规定的标准隧道洞身开挖方法及支护措施不当引发的坍塌、洞口及洞身浅埋 段围岩覆盖层薄、埋深小,开挖方法及支护措施不当引发的冒顶坍塌 和地表下沉2、原因分析(1)地质条件是造成坍塌的基本因素由于断层构造、岩体破 碎带、节理发育、溶洞、采空区、堆积体、围岩风化严重呈松散结构 等不良地质,致使围岩的整体稳定性较差,加之地下水的作用,导致 围岩层间结合力降低,引起局部失稳和坍塌。
2)施工方法及支护措施不当,是引起坍塌的直接因素具体 如下:① 开挖施工前未进行岗前培训和技术交底,开挖方法、施工步骤 及工序衔接不正确,盲目加大开挖进尺,分部循环开挖及支护步距超 标,软弱围岩地段采取大断面开挖方法② 随意修改爆破参数,未严格按照钻爆设计要求钻孔、装药,孔 距不符合要求或过量装药,爆破震动较大,造成局部围岩失稳坍塌③ 未按设计要求施作超前支护,管棚、超前小导管间距增大,长 度缩短,预注浆数量不足,出现坍塌迹象时未采取辅助加固措施,可 能导致洞身失稳坍塌④ 不良地质围岩自稳能力差,开挖掘进较长距离未及时施作初期 支护并闭合成环,未实时施作二次衬砌,引起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 坍塌⑤ 忽略对围岩及初期支护监控量测工作,未根据监测结果用于指 导施工,发现监测数据突变未及时采取正确的应急处置措施⑥ 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强度或厚度不足,喷射不及时⑦ 锚杆数量不足,长度缩短,固结不牢⑧ 未按设计要求设置钢支撑,随意加大间距;冈支撑连接质量差; 分部开挖支护的钢支撑拱脚悬空或底部未支撑牢固而可能产生沉降, 引发初期支护开裂、变形、坍塌3) 洞口及洞身浅埋段因地表水渗入,土体含水量增大,增加 土体的重力,降低土体的胶结性能,导致围岩的强度和自稳能力降低 围岩加固措施和洞身超前支护措施不当,造成洞口及洞身浅埋段冒顶 塌方。
4) 勘察设计所提供的地质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施工中未采 取超前地质预报,未探明不良地质情况3、处置措施(1) 全面了解隧道地质资料及地下水情况,掌握设计意图,并 及时与现场实际情况对比如发现围岩级别或地质情况发生变化,应 督促施工单位进行相应的调整,采取正确的开挖方法及支护措施,以 适应新的围岩条件,确保施工安全2) 开挖作业人员到达工作面时,应先检查工作面周边围岩是 否处于安全状态,拱部和两侧边墙是否稳定,如有松动的危石应予以 清除3)洞身开挖应根据围岩地质情况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开 挖方法,严格控制循环进尺和工序步骤4)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员必须对围岩开挖面和支护各部位定期 进行检查在不良地质地段应要求每班随时检查,当发现围岩失稳、 锚杆松动或锚喷支护开裂变形时,应立即采取加强支护措施当变形 或损坏情况严重时,应先将施工人员撤离现场,再采取适当的方式进 行加固施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