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架空输电线路检修工艺规程.docx
19页架空输电线路检修工艺规程第一章总则1. 本规程适用66-220KV架空送电线路本体改造、大修工程及正常运 行维护2. 送电线路改造、大修工程必须有完整的施工图设计,复杂的维护工 作(如更换部分塔材等)也应有必要的施工图3. 送电线路专用的道路、桥梁等附属建筑或设施以及未列入本规程的 特殊检修、维护工作、应按照现行有关规定进行5.送电线路的大修、改造工程和复杂的维修工作,应有完整、切实可 行的施工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及进度第二 章施工测量第一节复测杆塔位1. 杆塔基础分坑前,必须复核设计钉立的杆塔位中心桩位置,若偏差 超出下列规定,应查明原因,予以纠正1)以设计勘测钉立的两相邻直线 桩为基准,其横线路方向偏移值应大于50mm;2)用经纬仪视距法复测时,顺线路方向两相邻杆塔中心桩间的距离偏 差应不大于设计档距的1%3)线路转角桩的角度值,用方向法复测时,与 设计值的偏差应不大于1分30秒2. 线路地形变化较大和档距内有跨越物时,应对杆塔位中心桩、地形 突出点以及被跨越物处的标高进行复测核对,其与设计值的偏差应不超过 0.5 米3. 以相邻直线桩为基准,检查杆塔中心桩横线路方向偏移的方法如下: (见图 2.1.3)。
1) 在地形平坦,相邻三杆塔中心桩互相通视的情况下,为检查B是 否偏移,可把经纬仪置于A (或C)点,先对准C (或A)点,再检查B;2) 在地形起伏,相邻杆塔中心桩互相通视的情况下,为检查中心桩B是否偏移,可将经纬仪置于B点(或附近线路中心线上的制高点处),用重转法进行检查即首先正镜后视对准A (或C)点,固定上、下盘,倒转望远镜C (或A)点是否在中心上然后松开上盘重新后视对A (或C)点,再倒转望远镜,检查C (或A)点是 否仍在中心线上如果B点确在中心线,仪器又没有误差,则两次所测C(或A)点,都不在中心线上,但只有实际C (或A)点标桩在两次所测 点的中间(见图2.1.3),B点即路中心线上BC图2.1.3核对直线4. 用方向法复测线路转角的方法为(见图2.1.4):在转角桩点置经纬 仪,以正镜照准线路前方中心线上的A点,固定上、下盘,读得水平角为 如松开上盘,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望远镜,照准线路后方中心线上的B点, 读得水平角为bl,则第一次测角值为a1=b1-a1然后倒转望远镜,照准B点,读得水平角b2,再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望远镜照准A点,得水平角a2,则第二次测角值为a1'=b2-a2两次测角值的平均值减去180°后的绝对值,既为线路的转角值a。
算式如下:a=|a1+a1'/2T80°BAOa图2.1.4测量转角5. 施工测量时,应按杆塔位中心桩钉出必要的辅助桩,作为施工及质 量检查的依据1)直线单杆路中心线上距杆位中心桩前3米处各钉 一桩;2)直线双杆及直线铁塔,应路中心线及其垂直线上距杆塔位中 心桩前、后、左、右5米处各钉一个辅助桩;3)转角杆塔应路中心 线及其延长线,转角的二等分线及内角的平分线上,各距中心桩20-30米 钉一个辅助桩,见图2.1.5辅助桩顶必须钉小园钉指示中心,桩顶涂上红色铅油,并写上“副” 字,以示与主桩区别转角中心线线路二等副桩分延长线副桩线副桩内侧角转角度数中心桩内侧 角二等分线桩内侧角二等分线桩转角副桩二延长线副桩等线路中心线分线 副桩图2.15转角杆塔定位6.杆塔中心桩移桩的测量精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直线量距:两次测得值之差不应超过①钢卷尺测量1%②视距法测量 1/200需要复位的移桩必须用钢卷尺测量2)角度测量:用方向法测量时,两测回测角之差应不超过1'30〃7.转角杆塔由于横担宽度及内外侧横担不等长等原因,中心桩必须由 线路转角点向内角平分线方向移动距离S测定的方法,见图2.1.7将 经纬仪置于线路转角桩J上,水平度盘对好0°,固定好上盘,望远镜照 准线路中心线上的A,固定好下盘,松开上盘向转角内角侧方向转动 180° -a/2,在望远镜视线上量出距离S,钉立标桩,既为杆塔中心桩。
S值的算法如下:耐张转角杆塔:S=D/2tga/2+B直线转角杆塔:S=入某in①-B (正值向外角移位;负值向内角移 位杆位中心线路方向线路方向BSa转角中心桩图2.1.7耐张转角杆塔位移式中:D-耐张绝缘子串悬挂点间距离B-设计所给中导线悬挂点与杆塔中心间的予偏距离2入-悬垂绝缘子串长度©-年平均气温下悬垂绝缘子串的偏角第二节分坑1. 分坑前必须熟悉杆型图和分坑图到现场后要核对地点、线路方向、 桩位、桩号、杆型是否与杆塔明细表相符,并注意设计上有无特殊规定, 如不等横担、铁塔基础大小不等、高低腿或其他情况等,都应仔细考虑, 防止差错2. 坑口尺寸应根据基础埋深及土质情况而决定,一般可按下式计算a=b+2c+2hna-坑口边长b-底盘(或拉线盘)边长h-坑深n-坡度系 数,见表2.2.2C-坑底边与基础的裕度,C=0.2-0.3米ahcbc图2.2.2坑口尺寸示意表2.2.2.坡度系数n 土壤种类n0.3粘土、黄土 0.15坚土 0.5砂 质粘土 0.75砂土、砾土、淤泥用倒落式抱杆整立混凝土杆时,杆坑宜挖 马道马道的方向应根据立杆施工要求而定,一般直线杆开在顺线路方向 上,转角杆的马道垂直内侧角的二等分线。
马道一般可取长1-1.5米,槽 深0.6-1.2米,宽0.4-0.6米(根据杆根直径及坑深而定)3. 窄基铁塔(一个基础)及单杆分坑,可用皮尺进行1)用弦线或 细铁丝将主副桩的园钉连成一线;2) 从中心桩顺线路前后各量取a/2(a为坑口尺寸),得A、B两点;3) 在皮尺上从零点起分别找出1/2某a和1/2 (1+V5) a长的两点, 时零点与A重合,1/2 (1+J5) a点重合,然后在1/2某a点处向又拉紧皮尺,钉一小木桩,再向左拉紧钉 另一个小木桩与此相似,从B点起找出1 /2某a长的点向左、右拉紧皮 尺,钉出另两个小木桩,连接四个小木桩,即成一正方形坑口,如图 2.2.3; 4)量出马道,沿坑口边缘用铁敲挑出0.1-0.15米深小沟,即完 成分坑副桩Ba中心桩Aa/2a副桩4. n(A)型杆塔分坑1) 如果垂直线路中心线的辅助桩完整,可用弦线或细铁线把辅助桩 和中心桩联成一线;如果经纬仪置于杆塔中心桩,对准线路中心线方向,旋转90°,钉出横线路辅助桩;2) 从中心桩垂直线路方向两边各量出1/2 (某-a) ,1/2 (某+a),得 A、B、C、D 四点;3)将A、B和C、D分别看成两个单坑对应的中点,用第2.2.3条单 杆分坑的方法钉出双杆基坑的坑口; 4)根据立杆要求,路中心线方 向向前(或向后)定出马道,如图2.2.4。
3线路中心线顺线路副桩某中心桩细线绳ABCaD垂直副桩某-2/2某-2/2a垂直副桩某+2/2 某+2/2顺线路副桩图2.2.4直线双杆分坑5. 正方形直线铁塔基础分坑1) 将仪器置于中心线0点,照准线路中心线方向,钉出顺线路前后 和垂直线路左右的副桩;2) 以线路中心线方向为0°,右转45°以0N=J2/2(某+2)和 OM=V2/2(某-2)得M、N点两,钉上小木桩;3)在皮尺上取2a长,将 0和2a点分别置于M、N点上,拉紧皮尺中心点a处即得p点,反方向得 Q点,钉上小木桩,则MpNQ四点的连线即为基础C的坑口位置;4)镜筒反转 180°,用2、3的方法钉出基础A的坑口位置;线路中心线副桩 PNaBCaMQ副桩O副桩J2/2(某-2)某ADV2/2C某-2)副桩图2.2.5方型铁塔分坑6. 矩形直线铁塔分坑,视塔位处地形,可用“减根开法”或“加根开 法”减根开法”分坑方法如下:1)将经纬仪置于中心桩点,照准 线路中心线方向,施转90°,钉出垂直线路的辅助桩E、F;42)从中心桩起,用钢尺在两边各量出某-y/2(某,y分别为正侧面的 根开),钉出G、H辅助桩(OH=OG二某-y/2); 3)将经纬仪移置于G点, 照准E点,右转45°,从G点起量出GM=J2/2(y-a)、GN=J2/2(y+a),定出 M、N点;4) 取皮尺2a长,将O及2a点分别置于M、N,拉紧中点a处得p点, 反转180°得Q点,钉上小木桩,则MpNQ四点的连线即为基础B的坑口位置;5) 镜筒照准E点,左转45°,用3、4的方法,定出基础A的坑口 位置;6) 将经纬仪移置于H点,照准F点,右转45°,用3、4的方法, 定出基础D的坑口位置。
7)照准F点左转45°,重复3、4的步骤,定 出基础C的坑口位置加根开法”是路中心线上,距塔位中心桩前后各量出某+y/2 长度钉出辅助桩A和B然后将经纬仪先移置于A点,照准B点左、右各 转45°,从A点起量出AM=J2/2 (某-a)和AN=J2/2 (某-2)定出M、N两点;后移置于B点,以相似的方法定出另两个基础坑口上的M、N点再以上面所述的方法定出每个基础的坑口位置,见图2.2.6(b)线路中心线NQBCPMYGOHAD某(a)减根开法图2.2.6矩型铁塔分坑J2/2 (某+a)AJ2/2 (某-a)某+Y/2MQaaPNCOYD 某B(b)加根开法图2.2.6矩型铁塔分坑7.转角铁塔分坑,是以转角内 侧角的二等分线为基准线,并按第2.1.7条规定向转角内侧位移,定出塔 位中心桩后,再按正方形(或矩形)直线塔的方法进行分坑拉线单杆分 坑:1)主杆坑的分法与直线单杆坑相同;2)把经纬仪置于杆位中心桩0 点,照准线路中心线上某点D,右转a度(a为拉线与线路中心线的水 平夹角),定出拉线方向然后从杆位中心桩起量出0A二L-a/2某0B=L+a/2和 0C=L1,(L为杆位中心桩与拉线盘中心间距离,5图5.2.5 (b)绑扎构件朝天滑车上拉线起吊钢丝绳抱杆腰环腰滑车下拉线朝地滑车塔片控制大绳牵引动力26朝天滑车起吊钢丝绳上腰环抱杆腰滑车上拉线起吊钢丝绳塔片下腰环朝地滑车控制大绳控制大绳平衡滑车牵引地滑车BL2BL1图5.3.1(b)抱杆布置第七章附件安装第一节一般规定1. 绝缘子及金具组装前应逐个进行检查。
1)绝缘子试验及表面检查①清除表面污垢及附着物,逐个用500伏摇表测定,其绝缘电阻不得小于500兆欧(MQ)安装过程中粘附的泥垢,安装完毕后应清除干净;② 各部尺寸符合要求,装配合适;③附件与瓷件结合紧密,铁件镀锌完好; ④瓷件表面光滑,无裂纹、掉渣、缺釉;⑤弹簧销子镀锌良好,弹力合适, 厚度符合要求,装入弹簧销子后,绝缘子不能脱出;⑥销子、开口销和弹 性闭口销的直径与孔径配合符合国际规定1)金具表面检查①线夹、挂 钩、挂环、连板等表面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眼、气泡等缺陷;27②线夹船体、压板和导线间接触面应光滑平整;③无镀锌脱落、锈蚀 等现象4. 绝缘子串、导线、避雷线上各种金具螺栓、穿钉及弹簧销子的穿向 应统一,设计和运行单位无特殊要求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横向穿者, 面向受电侧,对于分裂单导线,两边线由线路外侧向内穿,中线由左向右 穿,对于分裂导线,由线夹外侧向内穿;2)垂直穿者,螺栓由下往上穿;销子由上向下穿;3) 顺线路方向穿者,向受电侧穿(或向杆塔大号侧穿);4)球头绝缘子碗 头方向:耐张串(水平方向)碗口向上;悬垂串两边线碗口向内,中线向 脚钉方向或向右,V型串向上。
5. 开口销或弹性闭口销垂直穿者一律由上向下,开口削开口必须对称, 开口角度为60-90度,开口后不得有折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