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3年一般人血液体检报告.docx

29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441959042
  • 上传时间:2024-01-1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8.66K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3年一般人血液体检报告 让你看懂血液常规检查报告 手术、化疗、放疗前后均需行血常规检查其中的指标的异常会影响这些治疗措施的进行但很多病人与家属拿到化验单看不懂,感到很困惑现仅就血常规的一些化验项目的临床意义作一简要说明,供参考: 1、血红蛋白(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0~16.0g/dl)【10】 女:110~150g/l(11.0~15.0g/dl【10】 临床意义: 增高:有生理性或病理性,在肺癌病人中较少见 减低:可反映贫血的程度病人的营养状况不佳、手术后失血过多、化疗后等均可出现 2、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5)×1012/l(400~550万/mm3)【0.01】 女:(3.5~5.0)×1012/l(350~500万/mm3【0.01】 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及红细胞增多症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缺氧等 减低:手术后失血过多、化放疗疗引起的红细胞减少、其他情况引起的贫血、血液稀释后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4~10)×109/l(4000~10000/mm3)【0.001】 临床意义: 增高: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恶性肿瘤及白血病等 降低:这是化疗病人最常见的副作用另外,某些感染、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也可出现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血液中含有粒性、单核性和淋巴性三类白细胞粒细胞又根据胞浆中含有的颗粒性质不同,分为嗜酸性、嗜碱性及中性粒细胞三种 (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 正常参考值:0.50~0.70(50%~70%)【0.01】 临床意义: 病理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急性失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放射线或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病毒性感染、伤寒、某些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等 (2)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 正常参考值:0.01~0.05(1%~5%)【0.01】 临床意义: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等 (3)嗜酸性粒细胞(e): 正常参考值:0.005~0.05(0.05%~5%)【0.01】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及血液病等。

      减少:见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大手术病情严重及传染病、伤寒、副伤寒等病患者 (4)嗜碱性粒细胞(b): 正常参考值:0~0.01(0%~1%)【0.01】 临床意义: 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某些转移癌 减少:无临床意义 (5)淋巴细胞(l): 正常参考值:0.25~0.35(25%~35%)【0.01】 临床意义: 增多: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常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恢复期及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等 减少:接触放射线及应用皮质激素之后 (6)单核细胞(m): 正常参考值:0.03~0.08(3%~8%)【0.01】 临床意义: 增多: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感染的恢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减少:临床意义不大 5、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参考值:(100~300)×109/l((100~300)×103/mm3)【1.0】 临床意义: 减少: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急性白血病、伤寒、脾功能亢进及进行体外循环时、化学药物中毒。

      增高:某些化疗药物或放疗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其他的疾病引起则较少见,有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术后 血液常规检验及其临床意义 1.血红蛋白(hb)测定:参考值: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降低:贫血、白血病、大量失血及钩虫病等 增高:慢性缺氧(肺气肿和先天性心脏病等)、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时 2.红细胞(rbc)检验:参考值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5×1012/l 临床意义同血红蛋白,巨幼红细胞贫血时减少更为明显 3.白细胞(wbc)检验:参考值:成年人4~5.5×109/l,婴儿(两周岁以下)11~12×109/l,新生儿15~20×109/l 增多:细菌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和应激状态(急性出血和大手术)等(妊娠后期、月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可有生理性增加) 减少:病毒感染、伤害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极严重感染、放射性辐照、肿瘤化疗后和非白血性白血病等。

      4.白细胞分类(dc):参考值:中性粒细胞0.5~0.70×(50~70%),嗜酸性凿粒细胞0.005~0.05(0.5%~5%)嗜碱性粒细胞0~0.01(0~1%),淋巴细胞0.2~0.40(20%~40%)和单核细胞0.03~0.08(3%~8%) 中性粒细胞 增多:多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和尿毒症等; 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疟疾、粒细胞缺乏症、放射性辐照和肿瘤化疗 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等; 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等 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和铅中毒等 淋巴细胞 增多:见于病毒感染 减少:见于免疫缺陷病 单核细胞 增多:见于某些细菌感染及单核细胞白血病等 5.血小板(plt)检验:参考值:100~300×109/l 减少:造血功能障碍(如急性白血病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小板破坏过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及消耗增加(如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时; 增多: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等时。

      6.红细胞比积(ht)检验:参考值:男性0.42~0.49(42%~49%),女性0.37~0.43和新生儿 0.49~0.54 增高:失水和大面积烧伤等所致的血液浓缩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 下降:贫血及血液稀释时 7.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参考值:成人79~101fl,儿童73~89f1和新生儿可达105fl 用于贫血分类:增大为巨红细胞性贫血,减小为小细胞性贫血(如严重缺铁性贫血)和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正常红细胞性贫血时正常 8.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7~32ρg,新生儿可达40ρg 用于贫血分类:增加见于大细胞性贫血,减少见于单纯小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9.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g):参考值:成人320~360g/l,儿童340~410g/l和新生儿可达450g/l 大细胞性贫血时正常减少,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时正常,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时减小 10.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参考值:0.11~0.16(成人) rdw与mcv结合可将贫血分为小细胞均一性与不均一性贫血,正常细胞均一与不均一性贫血及大细胞均一与不均一性贫血,在治疗过程中会有动态变化。

      11.网织红细胞(rc)计数:参考值:成人0.5~1.5%,新生儿3.0%~6.0%.增加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溶血性贫血尤为显著,恶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治疗有效会增多,再性障碍贫血等骨髓抑制者减少. 12.红细胞沉降率(esr):参考值:男性0~15mm/h,女性0~20mm/h,60岁以上男女老人的上限分别为24和34mm/h. 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急性炎症、贫血及恶性肿瘤等增快幼龄儿、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至产后1个月及60岁以上老人呈生理性增快篇2:解读常规体检血液化验单 解读常规体检血液化验单 健康体检后我们都会拿到一份体检报告,有些体检项目结果一目了然,像b超、胸片、外科等,医生最终都会给一个你能看懂的结论而常规的血液化验单看起来就费劲了,那些字母和数字到底代表什么意思一般人还真不容易弄明白常规体检血化验项目大多包括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心肌酶、血尿酸等,为帮助患者进一步了解化验结果不同数值代表的含义,北京友谊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梁金锐在此为您详细解读 ●血糖 血液中的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检测指标有两个,即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

      正常人血糖浓度相对稳定,饭后血糖可以暂时升高,但应该不超过10mmol/l(180mg/dl)正常空腹血糖为3.9~6.1mmol/l(70~110mg/dl),5.6~7.0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为7.8mmol/l以下( 调查结果显示,仅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可以发现9.9%的糖代谢异常患者;而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主要检测餐后2小时血糖),则可发现64.2%糖代谢异常患者这就是说,即使空腹血糖不高,只检测空腹血糖将导致84.5%的糖代谢异常患者被漏诊 疾病提示:血糖升高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各型糖尿病 2.内分泌疾病,如甲亢、嗜铬细胞瘤等 3.应激情况,如感染、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病等 4.过度肥胖,情绪或精神上的压力过重 5.服用某些会引起高血糖的药物,如强的松、地塞米松等 6.肝脏、胰腺疾病,如严重肝病,胰腺炎等 7.饮酒可导致低血糖,也可导致高血糖 8.摄食过多,特别是甜食或含糖饮料 9.原先使用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不够等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与己糖结合的产物,其中与葡萄糖结合的部分占60%~80%,称为糖化血红蛋白,正常值为4%~6%。

      糖化血红蛋白的生成与血糖浓度呈正 比,但不受血糖暂时性升高的影响,故在血糖波动较大时检测更有意义糖化血红蛋白的代谢周期与红细胞的寿命一致,因此能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疾病提示:糖化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强,可引起组织缺氧,是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值越高,病人预后越差 ●血脂 血脂检测的内容包括: 1.血清总胆固醇(tc):正常值为3.9~5.2mmol/l其水平受年龄、家族遗传、饮食、精神等因素影响;男性高于女性,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 疾病提示:总胆固醇升高见于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肾脏病,长期吸烟、饮酒以及应用某些药物;减低见于甲亢、严重肝病、营养不良及服用雌激素等药物 2.甘油三酯(tg): 正常值为0.57~1.7 mmol/l其水平受饮食影响较大,进食高脂肪、高糖和高热量食物后甘油三酯可明显升高疾病提示:甘油三酯升高见于肥胖症、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痛风等甘油三酯降低见于甲亢,严重肝病和营养不良等 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正常值为1.04~1.56mmol/lhdl的主要作用是将外围组织内的胆固醇转运至肝脏利用,因此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