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海西大滩矿井开采方案.docx
4页青海西大滩矿井开采方案 【摘 要】根据该矿煤层赋存范围以及资源量、地质地形条件、外部建设条件、煤炭市场需求等因素,确定合理的井型与服务年限,提高煤炭资源利用率,减少基建工程量,提出可行性开采方案,较好的发挥矿井建设规模效益为今后类似矿井建设提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井型;井口及工业场地;井田开拓、开采 1 概述 井田内有较大的区域性逆冲推覆构造发育,控制井田构造格局和煤系地层展布本井田共获得埋藏深度由浅至深F、C、B煤3个可采煤层煤层顶、底板位于软弱岩层中,容易产生底鼓变形等工程地质现象本矿井为低瓦斯矿井,属于简单的裂隙充水矿床,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50m3/h 2 井口及工业场地位置选择 为简化井下开拓系统和生产环节,井口及工业场地的位置选择至关重要,本井田主要考虑以下5个方面的因素 2.1 交通 本井田南部有315国道、青藏铁路,青藏铁路设有饮马峡火车站,该火车站有公路与315国道相连,交通便利井田交通位置见图1 图1 井田交通位置 2.2 市场需求 本矿井产品煤定向用户为位于南部距离本井田182公里处的格尔木市在建电厂,电厂年需煤量约280万吨,发电机组设计寿命30年。
2.3 地貌 井田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戈壁荒滩地貌,井田内北部为低山,南部为第四系平滩,地表无水系 2.4 第四系 本井田第四系松散层厚100~482.5m,一般厚350m,第四系厚度呈现出北厚南薄的分布规律,经分析可供井筒及工业场地选择的区域位于井田南部,此区域第四系松散层厚度在300m左右 2.5 煤层 井田西部主采F煤层为特厚煤层,平均厚度7.96m,资源量为115.23Mt,占矿井总资源量76.1%;井田东部C、B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4.59m、1.8m,资源量为36.18Mt,占矿井总资源量为23.9%因此,井口及工业场地位置选择应尽可能靠近高级储量区(F煤层赋存范围),兼顾C、B煤层开采,同时以不压或少压F煤层为原则煤层赋存范围见图2 根据上述影响井口及工业场地位置选择的因素分析,井位方案选择在井田南部比较适宜井口及工业场地位置见图2 图2 煤层赋存范围及工业场地位置 3 井型确定 本井田煤层埋深为300~1200m,总地质资源量为151.41 Mt根据《煤矿建设项目安全核准基本要求》新建煤矿项目(第一水平)开采深度不应超过1000m,共获得埋深1000米以浅地质资源量为11782万吨,占总地质资源/储量77.82%;矿井设计可采储量70.69 Mt。
根据矿井设计可采储量,提出三个井型方案,见表1 鉴于电厂年需煤量约2.80 Mt,发电机组设计寿命30a,1.5Mt/a井型埋深1000m以浅即第一水平的服务年限为34.5a与电厂发电机组使用寿命30a匹配,经分析,矿井井型为1.5Mt/a较为适宜 表1 井型及服务年限一览表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Mt/a) 计算服务年限 规范规定 服务年限/a 服务年限(不含埋深1000m以深资源量)/a 总服务年限(含埋深1000m以深资源量)/a 1.2 43.6 66.6 50 1.5 34.5 52.9 50 3.0 17.6 26.5 60 4 井田开拓、开采 由于适宜选择的工业场地位置处第四系冲积层厚度约300 m,若采用斜井开拓,斜井井筒(倾角16)斜长需在冲积层中穿越长度达800m,约80%的井筒斜长在冲积层中,普通施工方法难以保证施工安全,可靠性低;若斜井冲积层段采用冻结法施工,投资高(仅冻结费11~13万元/m),工期亦长另外斜井井筒断面受限,对通风不利 为满足矿井安全建井、生产需要,节省投资,缩短工期。
结合西大滩井田地质条件,设计采用立井~暗斜井~单水平开拓方式,在工业场地上设主、副、风三个立井,井筒垂深在第四系冲积层段采用冻结法施工,基岩段采用普通法施工 由于本井田煤层顶底板岩性松软,为便于巷道支护和维护,大巷的层位选择上遵循多做煤巷、少做岩巷的原则水平轨道石门沿F煤层底部岩石掘进,东翼大巷沿B煤层布置 为了简化巷道系统及生产环节,设计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并结合矿井开拓方式,在首采区,沿F煤层分别布置轨道、皮带、回风三条下山,下山间距50m为尽量减少采区下山两侧巷道层面交叉,回风下山沿F煤炭顶板布置,皮带下山沿煤层中部布置,轨道下山布置在煤层底部 井下布置一个综采放顶煤工作面,采放比1/3,首采区工作面平均煤厚10.49m,采2.8m,放8.4m,一次采放煤高度可达到11.2m,实现“一井一面”1.5Mt/a的设计生产能力 井田开拓方式见图3 (下转第334页)第 4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