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22页广东省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共1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90小题,每小题1分,共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家谱实际上和中国历史上的哪一制度密切相关?《孔子世家谱》 A.宗法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郡县制2.下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等级乐队乐舞王四面八佾 诸侯三面(缺北面)六佾卿大夫二面(缺北和东)四佾士一面(只有南面)二佾 A.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体制互为表里 B.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 C.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 D.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3.《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4.据 《史记》 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 A.父子 B.兄弟 C.平等 D.大宗与小宗5.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春秋五霸的首霸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制 B.维护家庭和谐 C.维护宗法制度 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6.“陛下”本是对他人的尊称,但秦以后,“陛下”一词只能专称皇帝这体现了皇帝制度的哪一特点? A.皇位世袭 B.皇帝独尊 C.君权神授 D.家天下7.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A.丞相 B.御史大夫 C.太尉 D.郡守8.“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
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是A.分封制 B.皇帝制 C.察举制 D.郡县制9. 秦时设立郡县两级行政制度山东地域上主要有齐、琅邪等郡,当时烟台属齐郡管辖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当时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 齐郡郡守是齐郡最高的行政长官C. 齐郡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 D. 烟台是齐郡郡守的封地10.《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11.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12.汉武帝时中央决策机构和执行机构分别是 A.外朝和中朝 B.待中和承相 C.中朝和外朝 D.尚书令和太尉13.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初期地方行政区划的情况,这一朝代应是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元朝14.“贡举之法,三代未尝有之,而汉武帝建元元年诏举贤良之士,亲策问董仲舒而始焉。
唐宋科举之法盖仿于此矣材料中的“贡举之法”是指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15.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6.宋太祖曾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 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的措施是 A.派文臣做知州 B.设“三衙”,收精兵 C.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 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17.《元史·地理志》:“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为了对地方进行有效的管辖,元朝采取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度 B.设置枢密使 C.实行三省制 D.实行行省制度18.“胡惟庸(明初丞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制度 B.丞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19.右图是歙县明代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许国八角牌坊,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牌坊雕刻精美,气势雄伟,可谓古牌坊中的瑰宝B.该牌坊的建立,有光宗耀祖之意C.许国以大学士兼任丞相,故有能力建此牌坊D.牌坊上“先学后臣”,用意在于鼓励家乡人读书20.某中学开展“古代中国政治”为题的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B.《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D.《试论内外朝格局的形成与皇权的加强》21.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22.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将永远地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
下列纪念碑或碑刻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浮雕 三元里人民抗英纪念碑A.抵制商品经济 B.反对外来侵略 C.反对封建统治 D.维护封建经济23.一位英国人说:“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不幸的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这表明A.奴隶贸易比鸦片贸易人道 B.奴隶贸易比鸦片贸易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鸦片贸易加剧了清政府的腐败 D.鸦片贸易严重摧残了人的身心健康24.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让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到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地 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25.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元下降到1 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B.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C.《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26.“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改变中国传统 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27.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28.“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B.太平天国运动反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 C.太平天国运动以反对外国侵略为主旨 D.鸦片战争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源29.太平天国时期的歌谣有号召歌、响应歌、英雄歌、记事歌,用诗体语言和群众口语记述太平天国的光辉历史。
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歌谣 A.属记事歌,再现了太平天国辉煌的历史B.语言生动,可作为研究起义原因的佐证 C.表明金田已是全国革命志士的向往之地D.反映了太平天国政权仍是一个封建政权30.有位学者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天朝田亩制度》 C.《土地法令》 D.《资政新篇》31.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这段材料反映了 A.太平天国后期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 B.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 C.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 D.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32.“太平天国的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