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学案.docx
2页《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导学案课题:1.消息二则课型:活动探究计划课时:2课时主备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3.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学习重点、难点】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2.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1.自读课文,结合旁批,了解消息的结构特点消息结构:、、、、,其中、、,是消息的三个主要部分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3.给加点字注音芜湖:摧枯拉朽:荻港:锐不可当:溃退:歼灭:要塞:阻遏:3.解释词语经营:摧枯拉朽:溃退:锐不可当:二、(课堂)学习研讨一、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结合课文,了解新闻“五要素”。
明确:在这条消息中,何时,是1949年2月10日午夜开始的不到二十四小时之内;何地,在芜湖和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看标题便知);为何,人民解放军攻破国民党反动派防线,占领长江南岸(从“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命名中,确定战争的性质2.了解消息的结构明确:标题:导语:主体:结语:3.“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明确: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4、合作探究:(1)主体是重点,体现了新闻要素的“如何”,分别写了哪些内容?(2).细读课文,列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语,分析其效果A.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已”和“大约”能否去掉?B.“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经营”能否换成“构筑”,“溃退”能否换成“败退”,为什么?课堂小结: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本文所反映的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军南渡长江,揭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这一战役声势浩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可以想见,这场战役历经大小战斗无数,值得报道的动人事迹无数,但是,作者正文只用了区区199字(含标点),便做了简洁而不失完整的报道全文气韵生动,令人叹为观止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整体感知:理清新闻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与结果:2.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找出相关词语3.找出课文的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概括导语和主体的内容标题:电头:导语:主体:4、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5、三路军的渡江情况按什么顺序写?哪一路详写哪一路略写,为什么?明确:6、找出文章议论句子,并说明议论的作用7、请学生就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例句①: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例析】“突破”一词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其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渡至”一词含义丰富,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文字简洁有力,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则太泛。
24小时内即已”,时间明确,含有渡江迅速,作战顺利之意,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如用“共”,则时限不明,一般化至发电时止”,时界比“现在”更为确切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比用“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例句②: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压、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歼灭”“击溃”:“控制”“封锁”: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用词恰到好处三、(课外)拓展延伸巴格达居民不进防空洞(路透社巴格达3月22日电)今天的巴格达烟尘笼罩,城市空中轮廓线上火光点点,在美英部队对巴格达无辜迷茫的居民发动空前猛烈的轰炸之后,巴格达大街小巷几乎空无一人随着夜间炸弹和导弹接连不断的爆炸声,伊拉克首都全城的建筑物摇摇欲坠,火球和浓烟冲天而起,3天来的连夜轰炸首次变成了青天白日的闪电战一家宾馆的司机说:“(战争的)前两个晚上跟这次一比简直就是开玩笑这就是他们所谓的震慑,真是让人胆战心惊。
他们是说到做到巴勒斯坦饭店的接待员说:“战争真的开始了谁知道下一个晚上会是什么样子做父母的都说自己的孩子被这次轰炸吓得瑟瑟发抖有居民说美国在拿他们来试验自己的最新武器夜间袭击和新展开的白天轰炸在打击定点目标时显然很精确很多目标,包括政府各部,位于巴格达平民区的中心震惊不已的巴格达居民说,尽管美英接连不断的轰炸让人不寒而栗,但他们不会躲进遍布首都的防空洞萨阿德萨利赫说:“我们宁愿死在家里,也不愿意闷死在地下防空洞里我不会进防空洞20、给加粗字注音,并解释词语①无辜():②震慑():1、用“”画出文中导语部分,其语言特点是什么?2、主体部分怎样详细说明导语中的“烟尘笼罩”、“火光点点”3、这则新闻表现出的人民对待战争的态度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