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肝功能影响的研究.docx
2页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肝功能影响的研究 【摘要】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88例冠心病患者, 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 每组44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与肝功能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及总胆红素(Tbil)和治疗前对比,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药物(包含硝酸酯类、抗血小板制剂以及β受体阻断药等)进行治疗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片(广东百科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20021)20 mg;瑞舒伐他汀组给予瑞舒伐他汀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20099)20 mg疗程为1年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肝功能(ALT、AST、Tbil)和血脂变化进行统计如果发生AST或者ALT>3 ULN(3倍正常值上限), 无论患者是否继续使用他汀, 此患者的后继数据都不进入统计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肝功能比较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AST为(14.39±5.30)U/L, ALT为(16.90±0.59)U/L, Tbil为(5.01±4.45)μmol/L;治疗后AST为(17.89±9.12)U/L, ALT为(20.72±8.65)U/L, Tbil为(7.94±8.10)μmol/L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前AST为(13.49±8.25)U/L, ALT为(14.97±6.83)U/L, Tbil为(5.43±5.76)μmol/L;治疗后AST为(18.03±8.90)U/L, ALT为(20.56±8.67)U/L, Tbil为(7.56±8.06)μmol/L两组治疗后AST、ALT及Tbil和治疗前对比,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用药前后血脂比较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TC为(6.35±0.65)mmol/L, LDL-C为(6.96±0.69)mmol/L;治疗后TC为(4.68±0.50)mmol/L, LDL-C为(4.65±0.59)mmol/L。
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前TC为(4.40±0.74)mmol/L, LDL-C为(4.23±0.84)mmol/L;治疗后TC为(2.64±0.55)mmol/L, LDL-C为(2.45±0.52)mmol/L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和治疗前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他汀类药品借助竞争性压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HMG-CoA) 还原酶的活性, 表现降脂作用, 另外他汀类药品还有抗氧化、抗炎、降低内皮素组成、降低组织因子表达、阻碍血小板汇聚、抗血栓以及稳定斑块等多方面功用许多临床研究表明, 他汀类药品可以明显减少心血管危险事件, 并且他汀类药品的安全状况也一直受到关注【2】本次研究数据表明, 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AST、ALT以及Tbil和治疗前对比,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和治疗前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他汀类药品发生肝毒性的出现机制也许是: ①他汀属于HMG-CoA还原酶控制药, 让线粒体甲羟戊酸盐欠缺, 细胞生成辅酶 Q10出现障碍, 使能量受到控制, 造成细胞能量消耗死亡【3】;②他汀可能会降低法呢醇和异戊二烯的合成, 然而异戊二烯和法呢醇是合成一些蛋白质的关键物质;③可能会造成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提高从而导致细胞死亡;④控制胆固醇合成, 造成细胞膜的通透性和不稳定性提高【4】。
与服用他汀类药品相关的肝脏不正常有两种种类, 一种是因为全部降脂药品造成的药品动力学效应, 显示为无症状性肝酶水平提升, 这使大部分患者服用他汀类药品后出现肝酶提升状况另一种是少部分的肝毒性反应, 关键表现为混合性肝受损或者胆汁淤积, 急性肝衰竭非常罕见前者和胆固醇变低本身相关, 由于继续进行药物治疗, 提升的肝酶水平会渐渐降低 转氨酶的提升, 表明着肝脏代谢与解毒功能下降, 但是由于无显著症状, 不容易被察觉在合并用药多时, 风险提高, 尤其是老年患者, 所以医生要有他汀药物会造成肝受损的概念定期检查肝酶会发现转氨酶提升, 医生会采取小心的态度, 停止高危人群他汀药物的治疗, 导致部分患者出现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提高从防患心血管死亡来看, 长时间服用他汀类药品获益很多, 临床治疗中需要充分应用他汀类药品 综上所述, 两种他汀药物治疗冠心病能够有效降低血脂, 但均会造成肝酶升高 参考文献 【1】 薛文鑫, 李静, 张爱真, 等.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功能的Meta分析.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5, 13(6):540-544. 【2】 王罗卿, 孙黎明, 王怡练, 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Vaspin的影响.实用医学杂志, 2015, 31(2):289-291. 【3】 黄琪, 王士生, 谢明斌, 等.阿托伐他汀对血小板活性及凝血系统的影响.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4, 33(11):1167-1170. 【4】 方利华.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老年患者血脂水平和炎症因子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4, 24(36): 43-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