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docx
8页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属于中医“温病”的范畴病因为感受风温之邪 或疫毒时邪,病位主要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风温、疫毒,或挟湿或挟瘀, 壅阻肺络,耗气伤阴,甚则出现气急、喘脱危象本病来势迅猛,证型变化 多端一、 预防:在实施“社区综合性预防措施(试行)”的基础上,为提高健康 人群对温病时邪的抵抗力,建议参考使用扶正祛邪方为预防处方:黄芪15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贯众9克,银花9克,陈 皮6克以上为成人一日量,煎水代茶,或制成颗粒冲服,儿童减半服 法:日服2次,连服7—10日二、 中医辨证论治在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制定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 的推荐治疗方案和出院诊断参考标准(试行)”等防治技术方案基础上,建 议中医师或中西医结合医师参考中医“风温”“疫毒时邪”的理论和辨证论 治方案,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常见临床证型1. 风温热(疫)毒袭肺证王症:疾病初起,发热较明显,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头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浮洪治则:发散风热,清肺解毒处方:银翘散加大青叶、板蓝根、青蒿、野养麦根、葶苈子;热盛,高热不退,可选用鱼腥草、清开灵等中药制剂静脉滴注。
2. 热(疫)毒壅肺证主症:身热汗出,烦渴,咳嗽,胸闷,气促,痰粘不爽,舌质红,舌苔黄,脉数;或见喘促不宁,便秘,苔黄腻,脉滑数治则:清热化痰,泻肺通下处方:桑白皮散合《千金》苇茎汤或合宣白承气汤热盛伤络,症见干咳,咯血丝痰,可加用茅根、栀仁、玄参、丹皮、赤芍、黛蛤散等3. 湿热蕴毒证主症:发热,口渴,胸痞腹胀,咽痛,尿赤,苔黄腻,脉濡数治则:化浊利湿,清热解毒处方:甘露消毒丹加减若身热退,口不渴,脉不数,苔白腻,此为湿重于热,应改用三仁汤或藿朴夏苓汤;腹泻加用葛根芩连汤凡有湿邪应加用苍术、葶苈子,必要时可用玉枢丹4. 湿热郁阻少阳证主症:寒热起伏,寒轻热重,身热午后或入暮加重,胸腹灼热,脘痞呕恶,心烦口渴,舌苔黄白而腻,脉弦数治则:清泄少阳,辟秽化浊处方:蒿芩清胆汤或达原饮加减5. 热毒炽盛,气血两燔主症:大热烦躁,渴欲饮水,干呕,头痛,甚则吐衄,昏狂谵语, 舌绛,脉沉数或浮大而数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泻火处方:清瘟败毒饮加减6. 内闭喘脱主症:身体灼热,神昏谵语,汗多气短,或汗出淋漓,或暴喘, 脉微细欲绝治则:清心开窍,固脱救逆处方:参附汤,生脉散,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独参汤,或选用 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神犀丹。
三、恢复期调摄:风温、疫毒病后,邪去正伤,仍需扶正调摄1. 气阴两伤,余邪未清主症:低热或身热已退,干咳不已,或痰少而粘,口干口渴,胃 呆纳少,舌红少苔,脉细治则:甘寒生津,滋养肺胃处方:沙参麦冬汤合竹叶石膏汤加减1.肺脾两虚证:面色萎黄,四肢无力,饮食不化,胸脘痞塞,气促气短,或吐或泻,苔薄白腻,脉缓治则:益气健脾,补土生金处方:参苓白术散加减不论在治疗期间或恢复期调摄阶段,遇干咳气促,肺部病灶明显 或肺部病灶吸收缓慢,应加用活血化瘀药,如血府逐瘀汤或加用蒲黄、丹参、 赤芍等附方:1、 银翘散:清•《温病条辨》银花连翘、荆芥、淡豆豉、薄 荷、淡竹叶、牛蒡子、桔梗、生甘草2、 桑白皮汤:明•《景岳全书》桑白皮、川贝、黄连、黄芩、 半夏、苏子、栀仁、杏仁3、 《千金》苇茎汤:唐•《千金要方》苇茎、生苡仁、桃仁、 冬瓜子4、 宣白承气汤:清•《温病条辨》石膏、大黄、杏仁、瓜蒌 皮5、 甘露消毒丹:清•《续名医类案》茵陈、黄芩、石菖蒲、 川贝母、宣木通(禁用关木通)、射干、连翘、薄荷、白豆蔻、藿香、滑石注:本方《温热经纬》记载与《续名医类案》药物相同6、 三仁汤:清•《温病条辨》杏仁、白蔻仁、生苡仁、厚朴、 半夏、竹叶、通草、滑石。
7、 藿朴夏苓汤:清・《医原》藿香、厚朴、姜半夏、赤茯苓、杏仁、生苡仁、白蔻仁、猪苓、淡豆豉、泽泻8、葛根芩连汤:汉•《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甘草9、蒿芩清胆汤:近代•《重订通俗伤寒论》青蒿、黄芩、半夏、陈皮、茯苓、枳壳、竹茹、碧玉散10、 达原饮:明・《温疫论》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 黄芩、甘草11、 清瘟败毒饮:清•《疫疹一得》生石膏、生地、犀角、黄 连、桅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12、 参附汤:宋•《妇人良方大全》人参、附子注:本方有供静脉滴注制剂13、 生脉饮:金•《内外伤辨惑论》人参、麦冬、五味子注:本方有供静脉滴注制剂14、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汉•《伤寒论》桂枝、甘草、龙骨、 牡蛎15、 沙参麦冬汤:清-《温病条辨》沙参、玉竹、甘草、桑叶、 扁豆、花粉、麦冬16、 竹叶石膏汤:汉•《伤寒论》竹叶、石膏、甘草、半夏、 人参、麦冬、粳米17、 参苓白术散:宋-《和剂局方》莲肉、苡仁、砂仁、桔 梗、扁豆、茯苓、人参、甘草、白术、山药18、 血府逐瘀汤:清-《医林改错》当归、生地、桃仁、红花、 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注:本方有市售成品口服液19、 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丹、玉枢丹、均为市售成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