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园林石质小品文化.ppt
17页2010-9-26l日本的园林艺术深受禅宗影响入宋、入元的日本禅僧以禅宗崇尚自然,喜爱山水的灵性,对园林浓缩天地的艺术形式有着特殊的情感回国后,在禅寺庭院模仿杭州、苏州名园,陶冶性情,体会“物我一如”的禅境梦窗疏石著《梦中的问答》中说“把庭院和修道分开的人不能称为真正的修道者室町时代开始,日本社会上有文化的阶层—朝廷贵族、禅宗僧侣,他们热爱造庭,认为山水庭院有助于参禅在质朴、空灵、通透的庭院里吟咏禅诗,观赏园景禅僧们大都擅长园林设计,其中最具特色的要数“枯山水”造景艺术 日本人将对大海的深情物化在园林中,仿造海景一直是日本园林的主题之一这也解释了为何日本园林多为池泉园,凡园必有岛枯山水园林出现后,替代池泉式园林中的池泉,直接象征茫茫的大海 枯山水枯山水 枯山水枯山水 枯山水中使用的石头,气势浑厚;象征水面的白砂常被耙成一道道曲线,好似万重波澜,块石根部,耙成环形,好似惊涛拍岸如果点缀花木,也是偏爱使用矮株,尽量保持它们的自然形态,这种以凝思自然景观为主的审美方式,典型地表现了禅宗的美学观念,所造之境多供人们静观,为人们的冥想提供一个视觉场景,人们只能通过视线进入它的世界。
从这一点上来说,与中国古典园林可游、可居相比,它更像是一幅立体的水墨山水画,是在三维空间中追求的二维效果枯山水抽象、纯净的形式给人们留出无限遐想的空间,它貌似简单而意境深远,耐人寻味,能于无形之处得山水之真趣,这正是禅宗思想在造园领域的凝聚 l你可以将这样一个庭园理解为河流中的岩石,或传说中的神秘小岛,但若仅从美学角度考虑亦堪称绝作;它对组群、平衡、运动和韵律等充分权衡,其总体布局相对协调,以至于稍微移动某一块石便会破坏该庭园的整体效果枯山水枯山水 龙安寺龙安寺 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石以二、三或五为一组,共分五组,石组以苔镶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 l 由古岳禅师l在16世纪设计的大德寺大l仙院的方丈东北庭,通过l巧妙地运用尺度和透视感,l用岩石和沙砾营造出一条l“河道”这里的主石,或直l立如屏风,或交错如门扇,l或层叠如台阶,其理石技艺l精湛,当观者远眺时,分明能感觉到“水”在高耸的峭壁间流淌,在低浅的桥下奔流 茶亭茶亭l日本的茶室建筑可以说是日本建筑空间精神性的代表。
l茶庭强调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 追求简素的情趣园内石景很少石水钵,供客人净手、漱口之用,石灯则是夜间的照明用具,同时也作为园内惟一的小品园内植物主要为草地和苔藓除了梅花以外,不种植任何观赏花卉,为的是避免斑斓的色彩干扰人们的宁静情绪 石灯笼石灯笼l 日本最早的石质灯笼出现在奈良时代的当麻寺,作l 为佛前的供灯使用,而且仅限于室内照明石灯笼作为l 佛前的净土式园林要素之一置于庭园之中镰仓时代寺l 院和神社之内的石灯笼已经很普遍了,而且把古代在室l 内的献灯笼也移到室外的庭园之中,作为庭园 的照明和l 点 缀 l 在中室町末期茶道创立之时,被茶人用以夜间在曲折l 的道路上作为行进过程中的照明,从而成为茶亭中必不可l 少的小品后来随着茶道盛行,茶庭大师涌现,他们也设计 l 了自己喜欢的石灯造型石灯笼的别名很多,如灯楼、灯l 笼、夜灯炉、灯吕、石灯、灯龛、夜灯、灯明、石灯炉、l 石灯楼、石龛灯等 洗手钵洗手钵l洗手钵和蹲踞洗手钵是茶庭中的必备用品高的称洗手钵,矮的称蹲踞。
在茶会之时,茶客在进入茶室之前,在经过茶庭的时候,就必须在洗手钵或蹲踞前先洗手和漱口,以达清净身心的目的洗手的顺序是从主人开始,依贵贱先后进行 l铃木大拙说“日本人最擅长的,是用直觉把握最深的真理,并借表象将此极为现实地表现出来 从日本枯山水园和茶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壶中天地”的园林审美倾向传入日本后,被日本人改造成一种以高度典型化、再现自然美为特征的写意庭园无论是枯山水园还是茶庭,虽然本身并不大,但常常让人感到其空间的无限延伸,或者是一种从小空间向大空间甚至是向无限空间扩展的精神诱导它们那种抽象、纯净的形式,给予人们无限遐想的天地它反映的与其说是一种宗教思想,不如说是美学的境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