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doc
8页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详述: 艾里克森将人的毕生从婴儿期到老年期划分为8个发展阶段,这八个阶段依次为婴儿前期、婴儿后期、幼儿期、小朋友期、青少年期、成人前期、成人中期和成人后期,其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艾里克森觉得,人的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都存在特定的“危机”如果顺利渡过危机,人们就会形成相应的积极品质,反之则不能,并且前一阶段顺利渡过危机会扩大后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也许性 (一)口腔—感觉阶段: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时间约从出生到1岁此阶段婴儿快乐的感觉集中在口腔部位,最重要的活动是吮乳妈妈是满足婴儿需要的最重要人物,婴儿的快乐、健康和满足均来自妈妈,其生存和幸福均依赖妈妈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妈妈的育儿态度是受社会影响的,如果社会贬低育儿者的地位,则妈妈也许抱怨自己承当的角色,对孩子采用悲观的态度如果社会赞赏妈妈的地位,其成果则正好相反,导致对孩子积极的态度因此,在发展的第一阶段里,同妈妈的互动产生的经验,事实上就是社会经验 在艾里克森看来,若妈妈对婴儿采用慈祥的态度,这种慈祥是常常的、一贯的和可靠的,则婴儿会产生一种基本信任感这种信任感的体现是,当妈妈从婴儿的视线中消失时,婴儿并没有过度的焦急,即显得安静,没有明显的烦躁不安。
由于婴儿有一种内部信念,相信母 亲会返回来照顾和哺育她艾里克森觉得这种内部信念的获得是婴儿的第一种社会成就,是婴儿自我同一性的基本,它培养了婴儿对她人的信任感,使婴儿感受她人是可靠的这种人际关系的经验给婴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基本 若妈妈对婴儿的态度是悲观的、回绝的,则婴儿也许产生基本不信任感,使婴儿体验到挫折和烦恼、恐惊和怀疑,每当妈妈离开时,她就会烦躁不安,深怕被剥夺受哺育的权力,这种恐惊和怀疑将持续存在,影响到后来的发展过程 艾里克森觉得最优的危机解决方式应兼具积极和悲观两种因素,其中积极的方式所占比例高于悲观的方式,在发展的第一阶段就是如此,婴儿既应形成信任感也应形成不信任感而信任感应不小于不信任感由于在社会交往中,信任她人是交往的必要基本,但一种身心健康的人决不应是时时事事都相信她人的人那样的相信是轻信,那样的人是天真、易被骗的人在社会生活中,为维护自己的生存与利益,一定的怀疑是必要的,它可使人免受居心叵测者的伤害 根据艾里克森的观点,危机的积极解决导致人格的一种积极品质的形成这里所谓积极的品质是指可觉得一种人的自我增添力量、加强自我的东西在第一种发展阶段里,如果婴儿具有的信任感超过不信任感,则形成“但愿”的积极品质。
一种具有但愿品质的人敢于冒险、不怕挫折和失败,对将来怀有热切的期待只有信任感超过不信任感的小朋友对将来才会怀有但愿,由于缺少必要信任感的小朋友为眼前的需要而忧虑,无暇顾及将来,因而不也许对将来怀有但愿在将来的发展阶段里,克服危机的积极体验可加强但愿,而冲突和压力可消灭业已形成的但愿 (二)肌肉——肛门阶段:自主对羞怯和疑虑 小朋友出生一年后至3岁为发展的第二阶段 这段时间里,小朋友的肌肉开始成熟,并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肌肉此时,父母也开始根据社会行为规范训练小朋友的大小便孩子必须根据父母的规定,学习控制肛门肌肉,懂得在什么时间和场合可以大便,什么时间和场合不可以大便这就在小朋友的“随心所欲”和父母的规定之间导致一种冲突,使小朋友陷入自己的意愿与父母的意愿相矛盾的冲突之中 此时,若父母能以理智和忍耐的精神,坚定和负责的态度,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小朋友的行为,使小朋友遵循父母的规定而又不伤害她自己的自信与自尊,让她感觉自己可以控制自己,小朋友就会形成一种自主感若父母要么放任自流、过度宠爱,要么严肃苛刻、专制独裁,那么小朋友就会产生挫折感,导致羞怯和疑虑这样的小朋友缺少自信心,怀疑自己控制生活的能力,觉得自己像个傀儡受别人驱使。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也许患逼迫性神经症,其症状的深层含义是通过逼迫性行为恢复控制生活的意识 此一阶段的积极品质是“意志”若小朋友的自主意识超过羞怯和疑虑,则会形成意志意志是人的一种内在力量,它使人自由抉择,自我约束意志的力量在后来发展阶段中随危机的积极解决仍然不断成长此阶段形成的意志仅仅是此后的发展的基本 (三)运动——性器阶段:积极性对内疚感 第三阶段约从4岁至5岁若前两个阶段的危机得到顺利的解决,此时小朋友会感觉自己是一种独立的个体她开始摸索自己能成为哪一种人,对父母、同伴和周边的环境产生好奇心;她的交往范畴开始超过家庭,与同伴游戏、玩耍、交朋友;她们的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会对成人提出多种各样的问题;想象力也更加丰富,常常与同伴在游戏中扮演大人的角色;对异性父母产生依恋感,并随着对同性父母的排斥感 艾里克森觉得,若父母能鼓励小朋友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给小朋友以充足的自由,理解小朋友,耐心地回答小朋友的问题,小朋友会形成积极性,能以积极积极且又自信的方式看待面临的一切事物,并形成一种称之为“目的”的积极品质,目的在艾里克森的理论中指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和勇气若父母不能以对的的方式看待小朋友的积极性与好奇心,讥笑或惩罚小朋友的独创性,小朋友就会缺少信心,每当积极干一件事时,就想起父母的讥笑或惩罚,因而缩手缩脚、难以成功,导致内疚感的产生。
这样的小朋友往往循规蹈矩,缺少进取精神,倾向于依赖她人 (四)潜伏阶段:勤奋对自卑 此阶段时间为6岁-11岁大多数小朋友要在小学里度过这段时间 这一阶段,小朋友交往的范畴扩大了,由本来的家庭和家庭周边的环境扩展到学校,交往的对象由父母、同伴扩大到教师和同窗在学校里,小朋友学习多种新知识和新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因此在教师和父母的引导下,小朋友形成认真刻苦地完毕任务的勤奋感在这段时间里,教师成为影响小朋友发展的最重要人物,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指引学生克服多种不良习惯,以适应文化学习的规定若小朋友在学校里常常能获得成功,并获得家长和教师的承认与奖励,则勤奋感就会进一步发展若小朋友得不到对的的指引,常常体验到学业失败的苦涩,小朋友就会产生自卑感,感觉自己不如她人,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成员自卑感也也许由以往发展阶段中的局限性所导致例如,没有建立起充足的信任感,缺少自主性或积极性艾里克森相信,上述发展中的局限性可通过教师的努力而得到克服教师积极地鼓励和引导,互相信任师生关系的建立将协助学生解决多种矛盾与冲突,走向正常的发展道路 若小朋友的勤奋感赛过自卑感,则形成“能力”的积极品质。
在艾里克森的理论中,能力指的是运用自如的聪颖才智,这种聪颖才智不会为自卑所损伤,是此后承当社会工作的基本 (五)青春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人生的第五个发展阶段从12岁开始,至20岁左右这个阶段是小朋友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小朋友解决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或同一性危机的矛盾,为进入成人期打下基本 通过前4个阶段的发展,小朋友懂得了她是谁,具有什么特点和能力,理解了自己在不同的场合所扮演的多种角色,例如在家里是父母的孩子,在外面是同伴的朋友,在学校里是学生此时,小朋友要把这些特性和以往的经验组合在一起,形成自我同一性混杂在这种积极的自我同一性之中的尚有悲观的自我同一性这种悲观的自我同一性涉及了受到过惩罚或批评的自我形象,以及失败的和无能的自我形象 那么什么是自我同一性呢?自我同一性重要有如下方面的内容:(1)对个人将来的方向和个人独特性的意识;(2)对个人以往多种身份,多种自我形象的综合感;(3)一种对异性伴侣和爱的对象能做出明智选择的意识;(4)一种对将来抱负职业的向往和作为社会负责任成员的意识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已经是什么,我们想成为什么和我们应当成为什么。
艾里克森觉得,此时青年人若不能形成自我同一性,则产生角色混乱或同一性危机这样的青年人不能对的地选择生活的角色,或在选择生活的角色上缺少一致性和连贯性,对将来没有对的的信念这样的青年人不能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谁,有哪些区别于她人的特点,属于哪个阶层、哪个群体,过去如何、此后向哪个方向发展为此,她们体验到比以往更多的痛苦、焦急、空虚和孤单在这样的混沌状态下,她们感觉自己要对自己的将来做出明确选择,但她们不能,然而又觉得父母和社会逼迫她做出选择,于是她们对抗,以保护自尊心不受伤害许多青少年犯罪都与同一性危机有关,这些青少年的逻辑是,与其做个不伦不类的人,不如做个臭名昭著的人 艾里克森总结了同一性危机的几种症状:(1)回避选择、麻木不仁;(2)对人距离失调,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空虚、孤单,迫切感、充实的时间意识消失;(4)勤勉性的扩散,不能专注于工作或学习;(5)对她人的评价特别敏感,以病态的防御抵御她人的批评;(6)自我否认的同一性选择,破坏、袭击或自毁、自灭 艾里克森是一种性善论者她觉得就青年人内在的倾向来讲,每个青年均可克服危机,达到自我同一性但社会文化急剧变迁所带来的价值观方面的矛盾使青年人无法适应,因而导致内部的冲突与危机。
另一方面,父母和其她老一辈人自身缺少牢固的信念基本,因而无法给青年人提供合适的指引,也是导致青年人同一性危机的因素之一 若危机得到积极的解决,则形成“忠诚”的积极品质,忠诚是对自己的朋友、亲人和生活伴侣承当责任的意愿,也是执着地追求既定目的的能力 (六)成人初期:密切对孤单 第六个发展阶段为成人初期,时间约从20岁至24岁左右此时,青年人通过青春期的发展,已确立了稳定的自我同一性,这就为她们建立与她人的密切关系打下了基本 艾里克森指出,唯有具有牢固自我同一性的人才敢于同她人建立密切的关系,由于没有这种牢固的自我同一性,个人必然处在确立自我同一性的奋斗与追求中,因而不也许与她人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密切指的是一种关怀她人,准备并且渴望把自己的同一性与她人的同一性融合在一起,与她人共享的能力密切关系的确立不能与性关系上的密切混为一谈由于密切关系不仅仅指性关系上的密切,还涉及彼此的心理融洽和责任意识,以及互相的信任密切关系也不限于配偶之间,同事、朋友之间也可建立密切关系同甘共苦的同事和朋友互相关怀,互相协助,彼此分享对方的信任,具有浓厚的密切感 若一种人不具有与朋友、配偶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就会走向孤单。
这种人回避与她人的密切交往,不能与她人分享彼此的信任,自恋、自爱,与她人的交往仅仅维持在表面水平上 若密切的比例不小于孤单的比例,则形成“爱”的积极品质 对荣格来说,发展阶段并不像弗洛伊德那样至关重要,并且它也的确仅以最一般术语来描述它们荣格的阶段划分是以力必多能量的聚散为根据的 成人初期 (从青春期到四十岁左右)在这个阶段中,力必多能量指向诸如职业学习、结婚、抚养孩子、以某种方式进行社会交际生活等方面在这一期间,个人具有较为开朗、精力充沛,敢容易冲动和激昂豪放的特点 (七)成人中期:繁殖对停滞 成人中期持续的时间为25岁至65岁,重要的危机是繁殖对停滞 在这段时间里,健康的成人不仅具有了牢固的自我同一性,并且同她人建立了成熟的关系此时人的重要责任是生育和指引下一代但是艾里克森指出,繁殖并不仅仅指生育和指引孩子,它还涉及文学艺术、思想观念和物质产品的发明通过发明来丰富和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也是繁殖的一种重要方面 繁殖的对立面是停滞停滞始于枯燥无味的生活和无所事事,典型的体现是缺少发明性和人际关系的贫乏这种人没有生活的追求,不能肩负哺育下一代的责任,工作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缺少责任意识。
此阶段形成的积极品质是“关怀” (八)成人后期:自我整合对绝望 最后一种阶段自65岁左右开始直至死亡此时,人生的重要活动已基本结束,老年人离动工作岗位,在家。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