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北宋“临江三孔”的诗歌创作特征.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枫**
  • 文档编号:476821616
  • 上传时间:2023-12-0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2.2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北宋“临江三孔”的诗歌创作特征陈莲香,钱耐香 (新余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系,江西新余 338000) 摘 要:“临江三孔”是北宋著名文人, 时人称其“以文声起江西”, 号“三孔”, 黄庭坚 更有“二苏联璧,三孔分 鼎”的极高称誉《四库全书》收有著名的《清江三孔集》30 卷三孔”文名虽然在后世 有所低落,但是,其诗歌有 很多很有价值的地方,他们的诗歌题材已经日常生活化,诗中喜用以文为诗,特别重视蕴含学 识,对李白、杜甫非常 推崇,同时又别开生面,“从容自道”,致使他们取得了较高的文学成就,引起同期文人对他们 的推崇关键词:北宋;临江三孔;诗歌创作;特征;从容自道“临江三孔”即北宋临江军孔文仲、孔武仲、孔 平仲三兄弟,号“三孔”[1],江西峡江人[2],主要活动 于熙宁、元丰、元祐、绍圣时期,黄庭坚诗云:“二苏 上联璧,三孔立分鼎”(《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 中故事》),把“三孔”与“二苏”并提;苏辙亦有诗 云:“时有江南生,能使多士服”(苏辙《次韵孔平仲 著作见寄四首》其一)可见,他们在北宋有很高的 文学地位[3]但“三孔”文名在后世有所低落,因 此,鲜有论之其实,当时他们不仅是政界要人,而 且是文章大家,平生著述极为丰富。

      现存有《清江 三孔集》,其中有孔文仲诗10 首;孔武仲诗7 卷,其 中古体诗 180 首,今体诗 480首;孔平仲诗9 卷,其 中古体诗 181 首,今体诗 376首,诗戏215 首[4] 他们的诗正如武仲在《兴国僧房诗序》里说: “于闲暇时作为歌诗以自娱„„感于物、动于心、发 于言,不为讥嘲以忤群众,从容自道而已,亦诗人之 志也欤?”这既体现了宋人对诗歌本身看法的变化, 更反映了宋人以达观的人生态度获得安然自适的生 活和心境因此,“从容自道”、“歌诗以自娱”的诗 歌主张,促成了“三孔”诗歌特点的形成一 题材日常生活化 “三孔”诗歌以题材划分,有反映民生疾苦诗、政治诗、日常生活诗、行旅诗等,其中尤 以日常生活诗为“三孔”诗歌题材的最大特点清翁方纲《石洲 诗话》谈到宋诗重实用价值,着眼在诗歌题材的大 处,而就三孔诗中的题材来看,则更日常化、个人化、 人文化如平仲《使纸甚费》、《狂犬》、《子明棋战两 败输张遇墨,并蒙见许夏间出箧中所藏以相示 诗索所负,且坚元约》、《书所见》、《元丰四年十二月 大雪郡候送酒》诗;武仲《钱穆仲(父)有高丽松扇,馆中多得之者,以诗求之》、《内阁钱公庞惠高丽松 扇以梅州大纸报之,仍赋诗》、《书馆买粟饭,取门 水以接昼饥》、《读王逢原文,奇其才,择其甚精者, 录为一编》等等[5],以诗歌形式写“我”之所见所闻 所历,正所谓“从容自道而已”。

      三孔”人文活动的丰富,决定了他们诗中人文 题材的丰富平仲喜下棋,且棋艺颇精,因而关于 “棋”的诗歌颇多如《赞阝阳观棋》、《一胜篇》、《再 胜篇》、《承君输棋八路》等平仲诗云:“欣然趣自 得,其乐胜书画”,既将下棋视作为一种智力活动, 同时对峙的棋局又往往使人联想到社会人生:“初 味若恬淡,锋交渐纵横攻南意窥北,翻复乃人性 计虑临纪出,或从死中生勇者喜见色,怯者噤无 声谁云一枰小,斗智亦已精《赞阝阳观棋》)在人 生失意时刻,下棋也成为诗人不方式之一:“平生疏野得江湖,岁暮西斋拥一炉雨 滴空邻阶如自语,风吹长木更相呼世间宠辱收棋 局,楼上光阴入酒壶近日睡时全无梦,攀缘狂想自 知无平仲《西斋冬夕》)此外,“三孔”集中其他 人文题材的作品如观书画,有武仲《观钟离中散草 书帖》、《秘阁观唐法帖呈同舍诸公》、《子瞻画枯 木》、《阴山七骑图》等;平仲《唐林夫累惠书,字法绝 精,以诗谢之》,《梦锡惠墨答以蜀茶》等等三孔”以日常生活入诗,还体现在日记体、记 事体诗作上,这些诗作常常或直接以日期、事件为 题,或明确言明作诗记文之目的如武仲《雷亭四 言》、《儿归行》,平仲《日出》、《二月一日》、《收家 书》、《鸡冠》、《十月二十一日夜》等等。

      三孔”诗 歌题材的这种日常生活化,说明诗歌已经成为“三 孔”生活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表达形式二 喜以文为诗 “三孔”在诗歌创作中强调“我”的存在,自我的 重要性凸显出来,在诗中借用了文的表现方式,即 “以文为诗”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使用虚词平仲《送从道》诗云:“去年 风云搅天暗,君马区区之海涯今年苦寒又访别,正 是去年行役时信阳虽远重来得,小桃常探春消息 如今官满去不返,又见花开谁记忆又”、“正是”、 “虽”等虚词的使用,使全诗意脉连贯而显豁虚词 的使用,还可以增加诗歌音节及内容上的转折顿挫 如文仲《将至南都途中感旧二首寄钱穆父》之其二 “书凭去雁虽无便,路出名师亦有缘”中的“虽”、 “亦”;武仲《广济道中》“蔫黄犹是旧时叶,格磔稍闻 新岁声”中的“犹是”、“稍”;平仲《适值刘从道供奉 往信阳镇用前韵送之》“别恨不须青草色,归期当及水桃香”中的“不须”、“当及”,都属于这种用法 其二为造散语平仲《因读黄鲁直所与周法曹 诗,诗与字俱好,以此寄之》就表现出一种散文化, 这种散文化使诗歌在叙事、状物、抒情等方面明白而 又详尽又如平仲《小庵诗》:“甃石为道,旁植冬青 不死之灵草;跨水为桥,上有百年老木之清阴。

      小庵 又在北墙北,花竹重重深更深公余竟日无一事,卜 此佳趣聊栖心明月为我迟迟不肯去,清风为我渐 生好音”这里长短不一之散句,取得了错落有致 的效果,并与诗人愉悦自得的心情相映衬 其三是吸取散文的叙述方式平仲《述鸥》诗 云:“水滨老父忘机关,醉眠古石红蕖间绿波荡漾 意不动,白云往来心与闲有鸥素熟翁如此,命侣呼俦就翁喜相亲饮啄少畏避,自浮自沉 不惊起渔人窥之即谋取,手携罗罔来翁所群鸥瞥见皆远逝, 千里翩翩一回顾鸥不薄翁翁勿疑,避祸未萌真见 机渔人罗罔不在侧,敢辞旦夕从翁嬉诗作写 《列子》卷3 中的一则故事,并保持故事基本情节, 叙述方式也一致,只是变换了人物的身份平仲将 这则故事实现了从文到诗的转变,全诗意脉连贯,语 序正常,语言疏朗而流畅三 重视蕴含学识 文仲在给司马光的信中谈到:“学积于内,则文 发于外积于内也深博,则发于外也淳奥,则夫文者 虽不学焉,而亦可经兼得之学不充于中,而徒外事 其文,则文盛于外而实困于内,亦将兼弃其所学 (见司马光《答孔文仲司户书》)平仲有《读江庵集》 诗:“煌煌一匹锦,烂烂五色笔始从何处得,怅此 梦中失淹也虽善文,葳蕤少筋骨譬人气不深,往 往多奄忽晚年既富贵,外学仍老佛。

      这些都说明 他们兄弟俩重视内在修养及学识的积累,强调其在 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苏辙《次韵孔武仲学士见 赠》诗云:“羡君耽读书,日夜论今古虽复在家人, 不见释手处意求五车尽,未异双目苦蓬莱倚霄 汉,简册充栋宇学成擅囷仓,笔落走风雨这也 描述了武仲耽于读书的情形,同时也表明武仲的文 学创作得力于学养的事实三孔”重视从儒学中吸取营养,以学问为诗的 观点,且贯穿于创作过程中试以平仲诗《和经父 寄张绩二首》为例:“解纵枭鸱啄凤凰”,见《庄子秋 水》,“但知斩马凭孤剑”,见《汉书•朱云传》,“岂 为摧东避太行” ,见曹操《苦寒行》 ,“失之垂翅合南 翔”,见《后汉书•冯异传》,“鸾凤托巢虽枳棘”,见《后汉书•仇览传》,“但存漆室葵心在”,见《列女传》,“莫学荆山玉泪哀”,见《韩非子》,“倚伏万端 宁有定”,见《老子》,“塞翁失马尚归来”,见《淮南 子》这两首诗运用典故与现实的情况相融得恰到 好处,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全诗以筋骨思理取胜四 长于次韵、杂体、集句 次韵诗、杂体诗是“三孔”诗歌创作的另一特 色这些诗歌的创作带有“自娱”和竞技的意味,同 时也是对自身语言能力和学问积累的挑战,如平仲 药名诗一首题为《再作药名诗一首寄亶父,并用本 字,更不假借。

      此诸名布在本草中,虽或隐晦,然以 为不当但取世俗之所知而遗其所不知,亦君子之用也至于搜索牵合,亦可以发人意思而 消磨光景,请 亶父同作》另一首题为《亶甫寄示庐山高药名诗, 亦作一首奉酬不犯唱首,兼用本字,更不假借》 据此可见他对药名诗的认知平仲杂体诗也很别 致,《诗戏》中有杂体诗170 首,其中有人名诗、集句 诗、八音诗、四声诗、藏头诗、药名诗、药名离合诗、离 合诗、离合转韵、六字诗(数字诗)、郡名诗、笔画诗、 回文诗、星名诗、卦名诗、藏字、词、句诗等等这些 离奇古怪的诗都要有学问功底,在今天看来这种诗 无非是游戏之作,但在宋人眼里却看成是非等闲 之举三孔”的集句诗,亦表现出他们的学问功底, 而平仲的文学成就最高[6]孔毅甫常集句赠东坡, 东坡曾戏称:“羡君戏集他人诗,指呼市人如使儿” 对孔毅甫的集句诗《寄孙元忠》也很感兴趣,称它为 “殆不减《胡笳十八拍》也(此处指王安石18 首集句 诗)”集句诗当时以王安石写得最好,《竹坡诗话》 拿他与王对比,由此可以看出,宋人诗话对平仲诗歌 的评价基本集中在其集句诗和药名诗的创作上平 仲这种集句诗很多,其集句有集《文选》句,集杜甫 句等,尤以集杜诗更佳。

      如《寄孙元忠》其二诗:“抱 病江无白首郎(杜甫《承闻河北诸道节度使入朝欢 喜口号绝句十二首》其七),秋风此日晒衣裳(《七月 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其一)看我形容已枯稿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此岂有意仍腾骧 (《瘦马行》)一官羁绊实藏身(《寄常征君》),富 贵于我如浮云(《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致君尧舜 付公等(《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诶 侍郎》),几时高义排金门(《寄柏学士林居》)”句 句出自杜诗而又表达了自己倦于官场、无意仕进的 心性如出诸己,而无掇拾之迹苏轼作《次韵孔 毅父集古人句赠五首》云:“前生子美只君是,信手 拈得俱天成对平仲的集句诗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五 推崇李杜与“从容自道” 武仲、平仲都很推崇杜甫平仲《题老杜集》诗 云:“七月鸱号乃至此,语言闳大复瑰奇直侔造物 并包体,不作诸家细碎语吏部徒能吧光焰,翰林何 敢望藩篱读罢还看有馀味,令人心服是吾师武 仲《读杜子美〈哀江头〉后》也说:“自晋宋以来„„ 余固喜诗,愿以子美为师者平仲诗是从杜甫诗歌 艺术集大成的角度来谈,武仲文涉及的是杜甫诗歌 所包含的思想意义及杜甫的人格魅力所在,将杜甫 的忧国忧民意识提到首位,认为看不到这一点,就‘不谓之知子美也'(《读杜子美〈哀江 头〉后》)。

      这两方面基本代表了宋代诗人对杜甫的看法,也是他 们推崇杜甫的原因所在平仲作诗受杜甫的影响,就诗歌内容而言,他学 习杜甫,创作了一些反映民生疾苦的诗篇,如《长芦 咏蝗》、《和常父湖州界中》、《夏旱》等等其中《夏 旱》诗云:“我愿蛟龙卷此水,洒落东南救焦死又 闻戎泸方用兵,战车甲马穿云行安得疏江拥三峡, 余波末流灌百城分支引派入南亩,尽使枯槁得复 生志大心劳竟何补,仰视云汉高溟溟吾徒禄食 固可饱,更愿眼前无饿莩”,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 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 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 为秋风所破歌》)的情怀和精神何其相似在艺术 表现手法上不相上下,也有借鉴如平仲叙事诗中 的细节描写,《常父寄半夏》诗写接到武仲寄来的半 夏后,儿女们急于尝试的情形,全文采用白描手法, 生动亲切,类杜甫《北征》诗中的细节描写此外, 平仲诗还学习了杜甫律诗语序变换的特点平仲 《口占》诗云:“红破露花将引蝶,绿深烟柳已藏乌”, “红破露花”,“绿深烟柳”的常规语序应为“露花破 红”“烟柳深绿”将“红”与“绿”提前,重点强调给自 己突出印象的色彩视觉杜甫此类诗句有“香稻啄 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秋兴八首》其八); “青惜峰峦过,黄知枯柚来”(《放船》)等等。

      从句 子结构上看,倒装使两句诗都避免了平板、浅露,获 得了语峻而体健的语言效果除对杜甫的推崇外,平仲还有诗赞叹李白的诗 风,表达向往之意,如《李太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