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西部农户家庭经济资源利用效率及其配置方向比较研究——以19861999年山西和浙江两省10村连续跟踪观察农户为例.pdf
10页第五篇农户经济行为与农民收入 东西部农户家庭经济资源利用效率及 其配置方向比较研究① ——以1 9 8 6 - - 1 9 9 9 年山西和浙江两省 1 0 村连续跟踪观察农户为例 史清华 ( 浙江大学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杭州3 1 0 0 2 9 ) 当时间指针走进2 0 0 0 年后,一个令国人振奋的决策——“西部 大开发”——被正式列入国家经济发展议事日程西部大开发”由 此也成为新世纪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面对“西部大开发”,作为一 个从事农户经济研究学者,首先想到的就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应当 放在什么地方? 从一般研究判断角度看,东西差距的根本是在“三 农”而“三农”差距形成的根源又在西部地区产业间经济资源利用 效率“势差”严重不足这一不足直接导致了东西部农户经济结构 由农业向非农业转换程度差异的扩大,由此形成了东西部农户经济 收入差距的扩大为了证明这一判断,本文以晋浙两省1 9 8 6 - - 1 9 9 9 年农村连续固定跟踪农户观察资料为基础,对两省农户家庭经济资 源利用效率及其配置方向进行比较研究 1 基本情况介绍 1 .1 资料涉及范围 农村固定跟踪观察调查是在1 9 8 5 年试调查的基础上1 9 8 6 ①此项研究得到山西、浙江以及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办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谢。
·4 6 7 · 市场化·国际化:新世纪中国农业发展 年正式确立的在山西和浙江分别跟踪观察1 0 个村,在 1 9 8 6 —1 9 9 1 年涉及农户22 0 0 个,到1 9 9 3 年全国统一进行了 调整,山西由10 0 0 户调减到9 4 0 户左右,浙江调减到5 0 0 户 山西的1 0 村分别位于山西1 0 个不同地市的1 0 个县( 市) ,它 们是应县的小临河村、灵丘县的道八村、定襄县的镇安寨村、 太谷县的武家庄村、平定县的立壁村、柳林县的李家凹村、乡 宁县的西廒村、临猗县的黄斗景村、平顺县的小赛村、高平市 的谷口村;同样浙江的1 0 村也位于浙江的1 0 个不同地市的1 0 个县( 市、区) ,它们是临安市的龙上村、湖州市的永丰村、 嘉兴市的余北村、绍兴市的西蜀阜村、鄞县的庙堰村、温岭市 的新民村、瑞安市的金后村、普陀区的鹁鸪门村、丽水市的河 边村、金华县的石板堰村 1 .2 选择山西与浙江的原因 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的界定,山西不属于西部,所以选择山 西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考虑到两点:一是工作原因,山西是我的 故乡,对山西的农户问题研究已做了近1 0 年,比较了解,浙江 是我博士后研究工作所在地,该省农户也是即将要研究的对象; 二是经济发达程度,山西农村经济的发达程度同陕西、甘肃和宁 夏等西部省区差异不大,基本上可以说与陕甘宁同属一类;浙江 则是中国东部沿海农村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区。
2 农户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及其结构的比较 2 .1 农户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及构成 从东西两省农户跟踪观察情况看( 见表1 、图1 ) ,自1 9 8 6 年以来,山西和浙江两省的1 0 村农户家庭全年纯收入水平总体 看均呈上升趋势相对1 9 8 6 年,1 9 9 9 年山西和浙江两省农户家 庭全年收入分别增长了2 .9 2 倍和8 .7 9 倍,年增长速度分别为 1 1 .0 9 %和1 9 .1 8 %如果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两省农户的全年 收入平均递增速度则分别为2 .3 6 %和9 .6 4 %显然作为东部较 ·d 6 8 · ’ 第五篇农户经济行为与农民收入 表1农户家庭全年收入水平( 现价) 及构成 单位:千元/户.% 山两1 0 村浙江1 0 村 · 项目 1 9 8 61 9 9 01 9 9 51 9 9 91 9 8 61 9 9 01 9 9 51 9 9 9 家庭全年总收入 2 .6 15 .0 l9 .4 11 0 .2 35 .3 58 .3 33 7 .3 95 2 .3 1 其中t 家庭经营 7 0 .2 17 3 .1 87 5 .1 57 0 .0 26 2 .4 86 4 .6 16 2 .4 77 1 .0 6 。
现金性 3 8 .4 64 9 .6 35 3 .2 85 1 .5 84 7 .1 55 0 .8 95 3 .8 36 2 .8 9 t 外出劳务 7 .5 58 .8 0 9 .0 1 1 3 .5 24 .7 07 .5 21 7 .0 51 1 .7 8 :非借贷 8 .7 31 0 .2 38 .2 59 .4 35 .1 58 .0 7 5 .4 5 7 .0 3 .;其他 1 3 .5 l7 .7 97 .5 97 .0 42 7 .6 71 9 .8 01 5 .0 41 0 .1 3 附:零售物价指数 1 0 0 .0 01 5 8 .1 7 2 7 7 .7 42 8 9 .8 31 0 0 L 0 01 6 0 .0 22 8 3 .2 2 2 9 5 .7 3 图1东西部农户全年收入水平及主要构成变化 为发达的省区,浙江农户经济增长速度要较作为欠发达省区山西 农户高的多当然浙江农户的经济基础较山西农户为高,但受发 展速度差异影响,两者的差距明显呈放大趋势在1 9 8 6 年山西 农户的收入水平相当于浙江农户的4 8 .8 1 %,到1 9 9 9 年则仅相 当于1 9 .5 6 %。
由此可见,东西差距在人口众数的农村表现是相 当明显的如果进一步细分,事实上,进入1 9 9 5 年以后,受整 个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两省农户经济收入均出现徘徊趋势,但 西部受到的影响明显高于东部,进入1 9 9 7 年以来山西农户收入 ·4 6 9 ’ 市场化·国际化:新世纪中国农业发展 不仅没有增长,还出现持续负增长趋势 从收入来源结构变化看,家庭经营可以说是两省农户收入的 主体,相比较山西农户对家庭经营收入来源的依赖程度要较浙江 农户更强但从近年情况看,家庭经营在山西农户经济收入中的 地位呈下降趋势,而浙江则相反呈上升趋势这一结果从某种角 度反映出发达农区农户经济已初步完成了依靠劳务输出等手段实 现非农发展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在农户家庭经营收入中,现金性收入的份额明显呈持续上升 趋势,这一结果再次表明两省农户家庭经营对市场的依赖程度均 越来越高,相比较浙江农户家庭经营的市场化程度要显著高于山 西农户两省农户间市场化发育程度差异也可能是造成经济收入 水平差异扩大的重要根源之一 从其他收入来源比较看,外出劳务收人在农户经济收入中的 份额呈上升趋势,而非借贷性收入呈波动式下降趋势,其他收入 则呈持续下降趋势。
. 2 .2 农户家庭经营收入水平及构成 从农户家庭经营情况来看( 见表2 ,图2 ) ,随着时间的推 移,尽管东西部农户的家庭经营收入来源趋向均呈非农化,但 农业收入依然是欠发达农区农户家庭经营收入的主体,而发达 农区则已由农业转向非农业在农业内部,山西农户的结构明 显由作物种植和家畜养殖向果树种植转换,而浙江农户的结构 则是一种强化水面养殖兼顾水稻种植就粮食作物种植看,粮 作种植收入在西部农户家庭收入中占的比例还相当大,达到 2 5 %左右,而东部则不足3 %从家庭经营非农化程度看,到 1 9 9 9 年东西两省观察户家庭经营的非农化程度分别为3 3 .3 2 % 和5 9 .0 9 %,较观察初期1 9 8 6 年分别提高了9 .5 9 和1 1 .8 6 个 百分点由此可见,东西差距不只表现在投入产出的量上,还 表现在结构上,在向非农化迈进过程中,东西的差距同样呈扩 大趋势 ·4 7 0 · 第五篇农户经济行为与农民收入 表2 农户家庭经蕾收入水平( 现价) 及构成 单位;千元/户,% 山西1 0 村浙江1 0 村 项目 1 9 8 61 9 9 01 9 9 51 9 9 91 9 8 61 9 9 01 9 9 51 9 9 9 家庭经营收入 1 .8 33 .6 77 .0 77 .1 73 .3 45 .3 82 3 .3 63 7 .2 3 其中,农业 7 6 .2 27 0 .0 97 0 .0 96 6 .6 35 2 .6 15 7 .4 44 7 .5 43 3 .6 0 t 种植业 5 8 .2 14 9 .4 85 5 .4 55 5 .0 32 6 .6 62 4 .1 51 2 .8 35 .7 9 。
粮食作物 4 3 .6 33 5 .6 2 3 5 .2 02 4 .4 31 9 .1 5 1 5 .6 77 .9 32 .9 6 t 园地种植 1 .7 24 .3 41 2 .1 22 2 .3 42 .7 43 .0 62 .0 81 .3 4 t 畜牧业 1 7 .0 21 9 .9 31 3 .9 01 1 .0 11 1 .3 21 7 .5 81 1 .9 26 .6 1 :非农业 2 3 .7 82 9 .9 12 9 .9 13 3 .3 74 7 .3 94 2 .5 65 2 .4 66 6 .4 0 附:非农化程度 2 3 .7 32 9 .5 02 9 .9 73 3 .3 24 7 .2 34 0 .5 04 8 .0 65 9 .0 9 注;非农化程度一家庭经营非农收入÷家庭经营总收入×0 .5 + 家庭经营非农投 资÷家庭经营总投资×0 .3 + 家庭经营非农投工÷家庭经营总投工X 0 .2 磊磊赛赛累苔譬誉客 塞萋墨 凸口口口口岔口 口 口 凸凸 6 0 .0 0 % 5 5 .( ) 【) % 5 0 .o o % 4 5 .0 0 % 4 0 .0 0 % 3 5 .o o % 3 0 .0 0 % 2 5 .0 0 % 2 0 .o o % r - - - - i 山两( 百元,户)1 浙江( 百元,户) - - - A - - - 山西非农化( %) —* 一浙江非农化( %) 图2 东西部农户家庭经营收入水平与非农化程度 3 农户家庭经营资源利用效率及其配置方向的比较 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东西农户经济收入水平增长与结构转换 的? 是否在农户资源利用上也存在着一种类似物理学上的“势”? 势能强,增长与转换力度就强,否则弱。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在农户家庭经济资源配置中,经济资源业别间利用效率是存在着 差别的,从农户家庭经济收入结构变迁趋势分析我们已经知道, ‘ ·4 7 1 · ∞∞∞∞∞∞∞∞∞∞如∞如∞∞∞卯o 4 3 3 2 2 l l 越氍S《特岬牛*擎 市场化·国际化:新世纪中国农业发展 农户家庭经济结构趋向一种非农化与非粮化,而导致这种趋向形 成的根源是农户在资源配置上存在着非农化与非粮化倾向,这种 倾向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都存在,其方向也完全是一致的只不 过配置程度大小有所差异而已相比较,东部发达省区的农户家 庭经济资源非农化配置要较西部农户高的多从一般分析,认为 这是由农户家庭农业与非农业、农业内部与非农业内部业别之间 资源利用效率比较差异决定的业别问资源利用效率差异越大, 资源向具有比较效率优势的业别流动的力度就越大我们将这种 资源在业别间利用效率的差定义为“资源利用势”( 简称“资源 势”) ,资源势可能是加速农户家庭经济向非农化和非粮化转换的 t 根本动力 3 .1 农户家庭经营劳动用工效率及劳动用工资源利用势的 形成 从表3 和图3 可以看出,农户家庭业别间劳动用工利用势的 形成及其大小是促使农户家庭经营非农化趋势产生的重要根源之 一。
农户家庭劳动用工投向是由家庭内部业别问劳动用工利用势 差决定农户农业及其粮作种植业劳动利用效率与非农业劳动利 用效率所形成劳动资源势可以说是形成东西部农户家庭劳动用工 ’资源配置方向的经济学根源相比较,东部农户劳动资源势要显 著高于西部农户,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劳动资源势越来越大在 1 9 8 6 年山西和浙江两省农户家庭经营中,农业与非农业的劳动 资源势分别为1 .0 1 元/工日和2 .2 7 元/工日,到1 9 9 9 年则分别 增大到1 1 .0 1 元/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