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与自我和谐的现状综述.docx
7页自我与自我和谐的现状综述摘 要:自我一直是被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和研究界的热点,对自我的 探寻是永恒的话题长期以来关于自我的理论层出不穷,而对中国人 的自我的探索也有相当成果自我和谐建立在对自我的了解之上,是 一个统一的状态,并且是否具有该状态对个人和社会有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自我;自我和谐;现状及展望 自我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人类在不断了解外部世界的同时,也从未停 止过对自身的探求在心理学领域,对自我的研究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William James于1890年首次把自我概念引入美 国心理学,在认知革命后,自我方面的研究受到心理学家们的格外关 注,不断涌现出大量研究成果,甚至20 世纪80 年代被称为“自我的 一代”自我是社会、人格心理学最重要的课题之一,自我图式、自我意识、 自我一致性、自我验证、自我增强、自我监控等一系列概念,以及各 种心理学流派纷纷对自我所做的各种理论解释,也不时提醒着这一事 实一、自我1. 西方人的自我1890 年 James 首先提出了自我概念,他认为自我由物质自我、社会自我、精神自我和纯自我这四个部分组成,并且这四个部分存在层次 结构性,身体自我是基础,社会自我在物质自我之上,而精神自我处 于最高层次。
Cooley 认为自我不仅是个人实体,还是社会的产物,是 通过人际关系建立的:人们不仅想象他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且想象他人 如何评价他们的所见所闻同样强调社会经验的 Mead 认为,“没有 社会经验,自我便不可能产生,因为它是社会经验的产物” Sullivan 则认为家庭对自我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Shavelson等人在James 的基础上,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结构模型,并 以自己的名字命名 Song 对 Shavelson 的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由 成就自我、能力自我、班级自我概念和社会自我、自我表现自我概念 2.中国人的自我 西方的自我的概念具有层次性、结构性,而中国的自我概念则与之不 同,具有鲜明的文化特点,最突出的则是对欲望的克制和对公共利益 的维护儒家思想的“尚公抑私”,就是指通过自律灭欲来完善自我 孔子讲的“克己复礼”中的“克己”其本意是要人“灭私”道家强 调人的自我和自然紧密联系,把“天人合一”作为人生的至高境界,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强调自我与万物的融 合,这些无疑都带着中国文化对自我的理解杨中芳(1991)把自我 区分为“个己”和“自己”,汪凤炎指出,中西方自我的含义大小有 差异,中国是“we-self”,西方是“I-self”二、自我和谐1.西方人的自我和谐 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而对自我的研究也有着非常长久的历史, CarlR.Rogers 是其中的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自我和谐是 Rogers 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指的是自我内部的协调一致以及自 我与经验之间的协调,并且自我与经验的一致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 志。
所谓的自我与经验的协调是指每个人对自我的看法和他的实际表 现是一致的或者是和谐的按照 Rogers 的理论,自我不和谐的情况 有两种:一种是在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两者不一致时;另一种是在有 条件积极尊重的条件下所得评价性经验与自己的直接性经验不一致 时,也会形成自我的不和谐Rogers曾编制过一个评定量表,用以测 量心理治疗过程中个体自我与经验之间协调程度的完善,该量表由7 个项目组成,描述了人们的感觉以及如何去体验这些感觉,每个项目 都由 7 个等级组成,由低到高分别代表刻板、僵化、停滞到灵活、变 通与和谐这一量表主要由治疗者或其他的独立评分者对病人在治疗 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定由于该量表在评定上的局限,不适合作为一 般性的研究工具其他心理学家也从不同角度对自我和谐做出了理解威廉詹姆斯提出 自我和谐是物质、精神、社会和纯粹的我的和谐统一霍妮认为自我 和谐是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相接轨,当个体为逃避冲突而脱离自我就 造成自我不和谐2.中国人的自我和谐 国内心理学学者也对自我和谐做出了解释,史少博(2007)认为自我 和谐就是人的内在条件和外在表现都能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并且能推动时代和社会进步。
王登峰和黄希庭(2007)认为个体自我 的和谐是指内心的需要、要求和目标已经实现,或感觉到能够或即将 实现,对自己目前的状况是满意的,能够接受目前的状况与自己的目 标之间的差距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差距综合来看,自我和谐是一个可测量、可开发的,Rogers曾编制过一个 评定量表,用以测量心理治疗过程中个体自我与经验之间协调程度的 完善,该量表由 7 个项目组成,描述了人们的感觉以及如何去体验这 些感觉,每个项目都由七个等级组成,由低到高分别代表刻板、僵化、 停滞到灵活、变通与和谐这一量表主要由治疗者或其他的独立评分 者对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定由于该量表在评定上的局 限,不适合作为一般性的研究工具目前,国内关于自我和谐的测量 工具很少,较有影响力的是由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王登峰编制的自我和 谐量表(SCCS),该量表在我国心理学界得到广泛使用三、现状及展望 时代的发展给中国文化带来巨大的影响,随之而来的是中国人思想上 的改变和对环境的适应,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人的自我观成了研究的 热点,当然也有其必要性在不断探涌现的探讨自我构成的理论性文 章中,我们对中国人自我的内涵和结构越来越清晰,包括历史文化和 环境对中国人自我的形成着怎么样的影响。
这将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继 承和发扬,对现代社会更好的适应地基石2004 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这一命题以来,如何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焦点问 题 2006 年,季羡林老先生在和温总理的对话中说:“我考虑很久, 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至此,“自我和谐”思想观念的提出不仅得到温总理的积极回应,也 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认同在学术界,自我和谐的受重视程度 也日益提高,李志凯(2006)对本科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和应对方式的 关系进行了研究,黄杜玲(2008)研究自我和谐与心理压力源的关系, 王东宇(2011)对自我和谐与孤独感进行了相关研究,这些研究在不 断地完善自我和谐研究体系,也证明了自我和谐的突出重要性当代社会,人与社会的和谐是最重要的话题,在这个问题上有各种观 点,我们应该避免在认识中出现的本位主义,辩证地看待问题首先, 人与社会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人一方面是自然的产物,因此社会应 该创造条件满足人的需求其次,人是社会人,个人的生存、利益、 自由等等都应该在社会中实习,因此应该服务社会的规范和约束再 次,社会的集体利益就好像是“大河”,而个人的利益是“小河”,“大 河无水小河干”。
因此人与社会的和谐应该是群体和个体的和谐 再具体地说来,和谐社会就是,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自身的和谐,三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 己不希望得到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要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思考问 题,将心比心这就浓缩了我过儒家思想对人与人和谐的思想,尊重 他人,包容他人,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达到人与人的和谐;庄子主 张“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哲学家张载提出“天人合一” 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人类的各种行为已经影响到了环境,沙漠化、温 室效应、冰川融化等等,这些都在加速人类的自我毁灭,人与自然的 和谐是社会能够和谐的前提保证;人自身的和谐是最为核心的,而人 自身的和谐中最重要的又是自我的和谐当社会上大多数书的自我和 谐状态良好时,将形成更为健康和有利于社会发展的氛围,形成共同 的理想和精神支柱,而这些产物将在面临问题时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大大缓解不和谐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和国家越来越明确地坚持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 展观,越来越关注人民的心理健康,以每个社会成员的自我和谐为基 础构建和谐社会不管是新时期自我内涵的丰富还是对自我和谐地不 断探索,我国的学者应该在立足中国人的自我内涵基础上,积极借鉴 国外自我和谐的研究成果,不断进行自我和谐的本土化研究,以了解 人们的自我和谐现状,理论与实际结合,为我国的社会和谐出谋划策, 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
在平常生活中如何努力做到了解自我,保持自我和谐?第一,在转型 期,要保持平衡的心态,接纳、包容新的事物和关系,学习心理学的 知识,更好地进行自我调节第二,修身养性,提高思想境界往往 很多不和谐的状态都有很简单的原因,对事物不了解或者不满意,产 生了很多负面的情绪,进而影响了自我和谐的状态,因此多读书,保 持自己和时代发展的同步性,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可以避免很多不 该有的负面情绪第三,积极主动,保持良好人际关系我们都是社 会人,他人是我们的支持系统,与他人的良好沟通可以让我们获得更 多的支持和快乐,提高自身的心理能量只有实现了自我和谐,和谐社会的营造才会更加顺利,个体、环境、 社会、国家才会更加美好参考文献:⑴王东宇,张晓戍.师范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J].辽宁 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2]杨中芳.试论中国人的“自己”:理论与研究方向[C]//杨中芳,高尚仁. 中国人•中国心(人格与社会篇).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1.⑶汪凤炎.论中西方自我的差异[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07,(1).⑷罗杰斯.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M].杨广学,等,译.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4.[6] 王登峰,黄希庭.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 解读[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7] Rogers,C.R.A tentative scal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process in psychotherapies[M].M.P.Stein (Ed.),Contemporary Psych- otherapies.New York: Free Press,1961.。
